劉統勛緩緩合起折本,不知是悲氣交集還是被煙燻的,他掏出手絹揩淚。把折本推給紀昀,說道:“我真無話可說,也耽心皇上看了受不得。”他的眼神象土垣裏嵌著的黑石頭那樣黯淡無彩,語調裏帶著無奈的傷感,“孫嘉淦去的前幾天我去看他。他說如今官場有口號‘一年清,二年濁,過了三年死命撈’,這一百多官有的我認的,勒進士,去年才分發到甘肅補缺,已經大把伸手在撈了。老百姓吃蝗蟲他們吃老百姓,我隻有一個字,辦!”
“我同意劉公意見。”紀昀手裏批著幾份票擬,看著吹幹了,握著發疼的手擰著捏著,說道:“高恆的案子和這一案嚴厲處置下去,於振作吏治威懾貪風有好處。不過我想,應該分成兩步走,一步先拿問王稟望勒爾謹這些首腦,同時把原先已調出甘肅的外省官按名單查明押解蘭州,甘肅知府以下的官暫留原任聽侯恩旨辦差贖罪。第二步待春耕春播之後,吏部選調一批新進士到任補缺,就在蘭州開審。恐怕還是要有所甄別:一是多寡有別;二是資格深淺有別;三是偶犯與慣犯有別;四是檢舉認罪好差有別;五是留任辦差政績不同有別。這樣處置容易善後,也給一些人留下改過圖新的餘地,且不致擾了‘以寬為政’的大局。”他在軍機處處理政務多年了,慮事酌情嚴如城府,大局細節少有疏漏,劉統勛一邊聽一邊點頭,咳嗆兩聲說道:“你這想頭很周全。這是要領明旨意布告天下的,不宜把朝綱抹得太黑,小人造作流言,jian徒乘機起釁,反而不得。我和你一道兒請見皇上,這會子就遞牌子。”
二人商議定了起身出來,紀昀看表時正指到下午申時時牌。天氣不知甚麽時候已經布滿了淡墨層染似的雲。沒有風,雲層一重重從東方壓上來。全然沒有聲息地愈積愈厚,西半天極分明的一道雲線壓著太陽,散亂的陽光從雲線下麵不甘心地延she出萬道金霞,將蘇祿王山陵,陵北陵東錯落的崗巒,和陵南這座巍峨壯觀的行宮映得一片燦爛。馬穎河、四女寺、減河和運河三水交匯之處,象剛出爐的金波融成一片,嵌在紅牆外婆娑掩映的綠樹叢中。撒網放舟的漁船和碼頭上,密林般的牆桅都漂泊在靄靄蔚蒸的玫瑰紫霧之中,澹澹泊泊容容與與進退不定,給人一種幽遠沉渾的感覺。連劉統勛這樣從不留心山水風景的人都看住了。眺望著,滿是刀刻般皺紋的臉上綻出一絲微笑。紀昀難得見他這樣適意的,便不肯驚動,踱過幾步石甬道在儀門口遞了牌子,迴轉身子見狗娘養的夾著兩件衣服過來,便笑道:“這天氣進裏頭還怕涼著了?你也忒小心的了。”
“紀爺,您瞧這天兒,就要下雨了。”狗娘養的眯著眼看看劉統勛,“連你的披風我也帶來了。您二位大人進去不定甚麽時候兒才得出來,再要下雨,淋著了不是玩的。上次在高家堰堤上劉老爺子冒了風,內務府把犬吠叫進去一頓臭罵,還是老爺子自己擔戴了才算沒事兒……”他說著,突然舌頭掃了結,張眼望著紀昀身後耗子見著貓似的身子萎縮下去,紀昀笑道:“你這殺才做甚麽象生幾,怪模怪樣的——”一回頭自己也愣了:原來是幹隆皇帝不知甚麽時候到了身後。此時劉統勛也看見了,轉身急趨幾步和紀昀伏俯跪下請安。
幹隆看去精神還好,剛剃過的頭上戴一頂紅絨結頂黑緞瓜皮帽,雨過天青湖綢巴圖魯背心套著醬色江綢袍子,梳理得極精緻的辮子紋絲不亂垂在腦後,挽著一縷明黃絛子,流蘇似的搭在腰間,一手握著素紙扇子,一手虛抬一下叫起劉紀二人,笑道:“朕也是坐得腰困寫得手酸,出殿走走,他們又說你兩個遞牌子——太監摻著劉大人,怎麽這麽沒眼色?!——朕這會子實在不想回那個屋裏,索性出來走走。”劉統勛覷著眼看了看幹隆,說追:“主上瞧著眼睛有點發淤呢,敢情還是沒睡好的過——有些事情能緩看點的,不妨把摺子留著回北京再批。如今是途中,六部又不能分勞,主上別拚身子骨兒。”幹隆道,“單教你們努力,朕站幹岸兒看著,那還叫君臣戮力?我們散散步兒吧——從這裏往西,再向北,沿山坡漫上去再向東,就又回宮裏去了。還有洛陽送來的牡丹要各賞你們一盆,晚上也不留你們賜膳,說完事就回,如何?”劉統勛道:“難得陪皇上疏散一下,當然歡喜的——隻一條,皇上不能出宮。要出去,我還回去布置關防。”幹隆笑著用扇子遙點劉統勛,說道:“你這個老延清呀……好,朕聽你的,聽你的!”於是打頭便走,劉統勛和紀昀左右相隨,王八恥卜禮卜信和狗娘養的幾個太監並巴特爾幾個侍衛隔著五六丈遙遙廝跟,侍踅出儀門向西,下了馬穎河堤時,天色已雲遮日暗,完全陰晦了。
高大的蘇祿王陵頃刻之間便完全黯淡下來,一陣哨風帶著cháo濕的雨意,涼涼的撲懷而來,將幾個人的袍擺撩起老高。濃淡不一的雲團壓得低低的,無章法無次序地互相擠壓著。方才在陽光下十分明艷輝耀的荊樹由青翠一下子變成黛綠,濃鬱鬱碧幽幽的象墨玉瀑布般覆蓋了山巒,樹蔭下修砌得極整潔的石階上布滿新苔,鮮綠繞心蜿蜒時隱時現,在搖拽翻動的濃蔭中顯得分外深邃神秘。一路走,紀昀向幹隆娓娓陳述弘晝阿桂的奏疏。因知幹隆心情不快,其中說到賑濟災民發放種糧更換庫糧諸項善後事宜格外仔細用心,連甘肅北種牛種羊宰殺過多,建議從漠南蒙古平價購買運入甘肅貸賑給牧民的籌劃,也都插入案件首尾中。他和劉統勛都懷著鬼胎忐忑不安,耽心幹隆光火憤怒,當場大發雷霆,但幹隆聽得很耐心,冷淡裏透著沉靜,從頭至尾一聲也沒吱,隻偶爾轉臉看兩個臣子一眼,接著又走路。紀昀見他如此沉著,倒安了心,備細陳述中央著左右引證,說道:“……一切情事當初聖躬判斷無遺,臣及劉統勛和議,若無聖上見微知著,甘肅之案就此湮沒了。由此舉一而反三,類似甘肅之案的其餘省份也不敢斷言僅有絕無。以高恆錢度案和此案發端一舉整頓,此種震懾威懾自不待言。而於天下承平盛世極隆之時如此規模整飭吏治,更見主上千古一帝絕大眼光,絕大腕力,絕高風範!”
“你們的意見分兩步走,朕看不必。所有弘晝奏上來染指貪賄的官員,一千兩以上的要立刻鎖拿進京,交部勘問議處,待朕回京和高恆一案並發處置一一一千兩以下的你們甄別處分。”幹隆站住了腳。這是山坳的一個拐角處,憑高鳥瞰,陵下三河交錯,暗柳幽水蜿蜒曲屈如畫,稻綠如茵隨風伏波,恰似坦蕩如砥的一幅畫,直延伸到無際的天盡頭,他眯著眼向遠處眺望著,麵色象個剛睡醒的孩子那樣平靜。“朕如今看破了,許多事隻能勉盡人力。天下這麽大,又是國運熏灼之時,收緊了苛察一些,清官倒是多了,百姓生業也就跟著凋零,以寬為政久了,再上苛政,人不能堪,就容易出事。一味和光同塵,那又是縱容,縱容得遍地都是貪官,縱容得政以賄成,禍亂一作天下大亂。所以還是應取中庸,那頭偏了扶一下,非過正不能矯枉的,就權且過正一下——你們覺得如何?”
“我同意劉公意見。”紀昀手裏批著幾份票擬,看著吹幹了,握著發疼的手擰著捏著,說道:“高恆的案子和這一案嚴厲處置下去,於振作吏治威懾貪風有好處。不過我想,應該分成兩步走,一步先拿問王稟望勒爾謹這些首腦,同時把原先已調出甘肅的外省官按名單查明押解蘭州,甘肅知府以下的官暫留原任聽侯恩旨辦差贖罪。第二步待春耕春播之後,吏部選調一批新進士到任補缺,就在蘭州開審。恐怕還是要有所甄別:一是多寡有別;二是資格深淺有別;三是偶犯與慣犯有別;四是檢舉認罪好差有別;五是留任辦差政績不同有別。這樣處置容易善後,也給一些人留下改過圖新的餘地,且不致擾了‘以寬為政’的大局。”他在軍機處處理政務多年了,慮事酌情嚴如城府,大局細節少有疏漏,劉統勛一邊聽一邊點頭,咳嗆兩聲說道:“你這想頭很周全。這是要領明旨意布告天下的,不宜把朝綱抹得太黑,小人造作流言,jian徒乘機起釁,反而不得。我和你一道兒請見皇上,這會子就遞牌子。”
二人商議定了起身出來,紀昀看表時正指到下午申時時牌。天氣不知甚麽時候已經布滿了淡墨層染似的雲。沒有風,雲層一重重從東方壓上來。全然沒有聲息地愈積愈厚,西半天極分明的一道雲線壓著太陽,散亂的陽光從雲線下麵不甘心地延she出萬道金霞,將蘇祿王山陵,陵北陵東錯落的崗巒,和陵南這座巍峨壯觀的行宮映得一片燦爛。馬穎河、四女寺、減河和運河三水交匯之處,象剛出爐的金波融成一片,嵌在紅牆外婆娑掩映的綠樹叢中。撒網放舟的漁船和碼頭上,密林般的牆桅都漂泊在靄靄蔚蒸的玫瑰紫霧之中,澹澹泊泊容容與與進退不定,給人一種幽遠沉渾的感覺。連劉統勛這樣從不留心山水風景的人都看住了。眺望著,滿是刀刻般皺紋的臉上綻出一絲微笑。紀昀難得見他這樣適意的,便不肯驚動,踱過幾步石甬道在儀門口遞了牌子,迴轉身子見狗娘養的夾著兩件衣服過來,便笑道:“這天氣進裏頭還怕涼著了?你也忒小心的了。”
“紀爺,您瞧這天兒,就要下雨了。”狗娘養的眯著眼看看劉統勛,“連你的披風我也帶來了。您二位大人進去不定甚麽時候兒才得出來,再要下雨,淋著了不是玩的。上次在高家堰堤上劉老爺子冒了風,內務府把犬吠叫進去一頓臭罵,還是老爺子自己擔戴了才算沒事兒……”他說著,突然舌頭掃了結,張眼望著紀昀身後耗子見著貓似的身子萎縮下去,紀昀笑道:“你這殺才做甚麽象生幾,怪模怪樣的——”一回頭自己也愣了:原來是幹隆皇帝不知甚麽時候到了身後。此時劉統勛也看見了,轉身急趨幾步和紀昀伏俯跪下請安。
幹隆看去精神還好,剛剃過的頭上戴一頂紅絨結頂黑緞瓜皮帽,雨過天青湖綢巴圖魯背心套著醬色江綢袍子,梳理得極精緻的辮子紋絲不亂垂在腦後,挽著一縷明黃絛子,流蘇似的搭在腰間,一手握著素紙扇子,一手虛抬一下叫起劉紀二人,笑道:“朕也是坐得腰困寫得手酸,出殿走走,他們又說你兩個遞牌子——太監摻著劉大人,怎麽這麽沒眼色?!——朕這會子實在不想回那個屋裏,索性出來走走。”劉統勛覷著眼看了看幹隆,說追:“主上瞧著眼睛有點發淤呢,敢情還是沒睡好的過——有些事情能緩看點的,不妨把摺子留著回北京再批。如今是途中,六部又不能分勞,主上別拚身子骨兒。”幹隆道,“單教你們努力,朕站幹岸兒看著,那還叫君臣戮力?我們散散步兒吧——從這裏往西,再向北,沿山坡漫上去再向東,就又回宮裏去了。還有洛陽送來的牡丹要各賞你們一盆,晚上也不留你們賜膳,說完事就回,如何?”劉統勛道:“難得陪皇上疏散一下,當然歡喜的——隻一條,皇上不能出宮。要出去,我還回去布置關防。”幹隆笑著用扇子遙點劉統勛,說道:“你這個老延清呀……好,朕聽你的,聽你的!”於是打頭便走,劉統勛和紀昀左右相隨,王八恥卜禮卜信和狗娘養的幾個太監並巴特爾幾個侍衛隔著五六丈遙遙廝跟,侍踅出儀門向西,下了馬穎河堤時,天色已雲遮日暗,完全陰晦了。
高大的蘇祿王陵頃刻之間便完全黯淡下來,一陣哨風帶著cháo濕的雨意,涼涼的撲懷而來,將幾個人的袍擺撩起老高。濃淡不一的雲團壓得低低的,無章法無次序地互相擠壓著。方才在陽光下十分明艷輝耀的荊樹由青翠一下子變成黛綠,濃鬱鬱碧幽幽的象墨玉瀑布般覆蓋了山巒,樹蔭下修砌得極整潔的石階上布滿新苔,鮮綠繞心蜿蜒時隱時現,在搖拽翻動的濃蔭中顯得分外深邃神秘。一路走,紀昀向幹隆娓娓陳述弘晝阿桂的奏疏。因知幹隆心情不快,其中說到賑濟災民發放種糧更換庫糧諸項善後事宜格外仔細用心,連甘肅北種牛種羊宰殺過多,建議從漠南蒙古平價購買運入甘肅貸賑給牧民的籌劃,也都插入案件首尾中。他和劉統勛都懷著鬼胎忐忑不安,耽心幹隆光火憤怒,當場大發雷霆,但幹隆聽得很耐心,冷淡裏透著沉靜,從頭至尾一聲也沒吱,隻偶爾轉臉看兩個臣子一眼,接著又走路。紀昀見他如此沉著,倒安了心,備細陳述中央著左右引證,說道:“……一切情事當初聖躬判斷無遺,臣及劉統勛和議,若無聖上見微知著,甘肅之案就此湮沒了。由此舉一而反三,類似甘肅之案的其餘省份也不敢斷言僅有絕無。以高恆錢度案和此案發端一舉整頓,此種震懾威懾自不待言。而於天下承平盛世極隆之時如此規模整飭吏治,更見主上千古一帝絕大眼光,絕大腕力,絕高風範!”
“你們的意見分兩步走,朕看不必。所有弘晝奏上來染指貪賄的官員,一千兩以上的要立刻鎖拿進京,交部勘問議處,待朕回京和高恆一案並發處置一一一千兩以下的你們甄別處分。”幹隆站住了腳。這是山坳的一個拐角處,憑高鳥瞰,陵下三河交錯,暗柳幽水蜿蜒曲屈如畫,稻綠如茵隨風伏波,恰似坦蕩如砥的一幅畫,直延伸到無際的天盡頭,他眯著眼向遠處眺望著,麵色象個剛睡醒的孩子那樣平靜。“朕如今看破了,許多事隻能勉盡人力。天下這麽大,又是國運熏灼之時,收緊了苛察一些,清官倒是多了,百姓生業也就跟著凋零,以寬為政久了,再上苛政,人不能堪,就容易出事。一味和光同塵,那又是縱容,縱容得遍地都是貪官,縱容得政以賄成,禍亂一作天下大亂。所以還是應取中庸,那頭偏了扶一下,非過正不能矯枉的,就權且過正一下——你們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