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憐別鬧他。他身上有病,又幾天沒吃飯,擱的住你再揉搓?”吳氏挽著袖子,一手握捂著大碗,一手用石頭在碗中輕輕搗著,未了雙手從碗裏撈出一團碧綠墨翠的東西,擰出汁液來,又從小碗裏兌了點甚麽……端過來,在和砷耳畔輕聲說道:“別焦心,就是老人家們說的,一文錢逼死英雄漢。先把身子養好是要緊的……這是個備方兒,生扁豆汁子兌醋,止嘔止痢我們鄉都用這個。張開口,唉對,就這樣,好,咽了……空心頭兒喝了最好。我還煮的有馬齒莧粥,也治紅白痢,慢慢作養,你這年紀好起來,快得很……”
和砷喝了半碗生扁豆秧汁,口中酸澀腹裏已見通泰,空得一無所有的肚裏一陣咯咯作響,竟打出一個嗝兒,臉上泛出血色,睜開眼,雖然仍是暈眩不定,心中已不是那樣煩惡,反手握住了憐憐胖乎乎溫熱的小手,望著吳氏說道:“韓信千金報漂母,我和某人有朝一日得濟,要比韓信過十倍!”
“嘴臉!”吳氏笑道,“誰指望你來報這半碗扁豆秧兒的恩?隻哪裏不是行方便積陰騭,但得個平安二字就是喜樂……昨晚你嚷嚷腿疼,我就知道你不要緊了,方才還燒了半截土坯,呆會兒潑上醋,布裹裹墊到膝蓋下頭——你歪著別動,我給你盛粥去。”說罷去了。和砷拉著小憐憐問詢家世,才知道這婦人是本地人,娘家叫張巧兒,嫁給吳營的吳栓柱給吳老大爺當傭作長工。前年一場大水祖厲河決口,吳營漫得一片汪洋,恰她帶著憐憐回張寨娘家,才躲過這場大劫,接著又傳瘟,娘家兄弟也死了,兄弟媳婦容不得大姑子日日在家趁飯,索性改嫁了一個本家哥哥,這就再也容身不住,四處漂泊乞討……和砷聽憐憐著三不著兩說個大概,已知吳氏身世淒楚秉性良善,不由長嘆一聲,閉目沉思問心下暗自悲戚。
……如此半月間和砷身體漸次恢復。其實腹瀉轉痢疾,隻要調養得周全,並不定要服黃蓮續斷諸類名貴藥物不可,吳氏母子每日午前午後出去討飯,所有要來的剩飯雜糧菜團都是精中選精重熟再熱了給和砷吃。甚麽赤小豆。馬齒莧、炙酸石榴紅棗丸、炙蒜頭、石榴殼研未……偶爾要得一點糖,飯鋪泔水缸裏撈的剩木耳淘淨了,和糖在鍋上焙幹了——那味道原也極佳的,也都盡著和砷用了。和砷早先在西北張家口大營,後隨阿桂軍機處當差,從來都是聽招呼的角色,由著人呼來喝去,跑前跑後逢人就侍候,見馬拍屁股慣了的,因這一病倒真享受了幾日。慢慢的起身了,披了破衣裳曬暖兒,幫著摘菜燒火甚麽的,閑散著也到野地逛逛,入場裏轉悠轉悠,已是強壯如初,隻大病初癒,腿上老寒疾沒有痊好,心裏急著上路,卻又沒有分文盤纏,隻好每日將就著。
這日下晚,和砷吃罷飯,百無聊賴間進鎮閑步。其時正是仲春天氣,炊煙晚霞藹藹如幕,滿街店鋪青燈紅燭輝映,富粉坊油坊織機坊磨聲油錘聲軋軋織布聲交錯相和,從運河碼頭卸下的貨,諸如洋布靛青絲綢茶葉涼藥字畫扇子之屬,或驢馱或車載,鈴聲鐸音雜餚不絕,街頭小吃諸如合餎、拉麵,蔥餅、水餃、餛飩、煎餅、水煎包幹等等都點起羊角燈,婉蜒連綿斷斷續續直接運河。聽著小販們吆吆喝喝抄鍋弄鏟,油火煎炸,蔥薑蒜未雜著肉香滿街滿巷流香四溢,坫板上砍切剁削之聲不絕於耳,和砷象口裏含了酸杏子,隻是咽口水。一肚皮無可奈何,欲待回廟時,猛聽街北一個茶館裏有人狂喜叫道:
“我贏了!——二十四番風信,三百六旬歲華;歷過神仙劫劫,依然世界花花!贏了——哈哈哈哈……哪裏見過一注就贏五百兩,老方家祖墳冒青氣了!哈哈哈哈……”
笑得怪聲怪氣,象煞了半夜墳地老檜樹上的夜貓子叫,聽得和砷身上汗毛一炸,定了一下才想起這是“鬥花籌”賭錢。和砷自幼浪蕩,七歲就上賭場的角色,甚麽骰子、六博。摴蒲、雙陸、葉於戲、打馬、天九、麻將、攤錢、押寶、轉盤……各路搏戲玩得精熟,前門大柵欄出了名的“和神”,隻到了軍機處,規矩森嚴形格勢禁才收起這套本領。此刻聽見賭錢場上聲音由不得心中一烘一熱:五百兩一注,就是在南京秦淮河柳家賭場也是罕見的大注了!贏他一票不就甚麽全有了?他拍拍前襟,裏邊隻有十幾個製錢碰得窸窣作響,這是張巧兒給他買豆腐腦兒還有明天買醋配藥的錢,一個失手輸了,不但沒有豆腐腦兒吃,見張巧兒更是不好意思的……但此刻情熱技癢,和砷竟一時沒了主意。他往前沒事人般遊了幾步,眼昏意迷間又鬼使神差地轉回來,隔門向茶鋪裏覷了一眼,隻見幾盞燭台照得明亮,四個人坐在八仙桌旁,還有五六個人圍在他們身後,伸著脖子張著口,死死盯著桌子中間的骰盤,臉盤映著燈光陰陽閃爍,麵目都不清晰。突然“哄”地一聲,有人大呼:“二十五副,杏花!——玉樓人半醉,金勒馬如飛!”
“好,這是替我發科,借你口中語,言我心中事。”和砷暗道,他攥了攥那把子銅哥兒,毫不猶豫地走進了茶館。不言聲站在桌後觀局。
場上果然是在鬥花籌賭錢。那清時鬥花籌始作俑者叫童葉庚,將一百零一種花名分成九品八百副;製成竹籌,每籌一花加一句品花詞詩,各品籌碼大小尺寸也不相同;用六枚骰子投擲抽籌,籌多品高者贏,依次類減。這法於說起來繁複,其實籌碼製好行起來十分簡捷便當,且是文采雜入風流儒雅。起初隻是文人墨客鬥酒行令使用,流傳民間,自然就用在了賭博上頭。自幹隆十一年伊始,十年間此法風靡天下,竟成大小賭場一時之選。當下和砷留神看時,場上鬥骰四人,北首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烤綢單褂藍市布長袍,刀削臉上鷹鉤鼻,濃眉下一雙陰鴛的三角眼不時閃著綠幽幽的光。他認識,這是方家客棧的管帳先生方家驥,此刻正贏得得意,撇弔著嘴似笑不笑,耷著眼瞼一付篤定神色看骰盤,左首桌麵上八寸長的一品籌已是摞了四五根。南邊對麵的和砷也認得,是三唐鎮上的豪賭,名叫劉全,才不到二十歲的人,己賭光了十頃地的祖業,好大的莊窩都盤淨了,氣死老爹老娘,埋了大哭一場不回家,仍舊到賭場的人物,此刻打著赤膊兀自身上出汗,一腳踩在凳子上,一腿半屈嗬腰,盤在脖上的辮梢一動不動,乜著眼看骰盤,手邊桌上也放著幾枝大籌碼,一望可知也是贏家。對麵西首坐的似乎是個茶商,二百副到本,已經有了一百六十副,是不輸不贏的局麵,甚是悠閑地看骰盤,手裏把玩著一隻漢玉墜兒來回捏弄。隻和砷臉前麵西坐的,也是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已是輸得一踏糊塗,手邊橫著幾枝籌,每籌隻有二副,通算下來也不過十幾副,局終貼賞賭坊坊主也不夠使的,已經是精窮的了。他卻甚是矜持沉著,一手撫著腦後油光水滑的辮根,一手捋著腰帶荷包上的米色絛於,敞著巴圖魯背心領上鈕子,靜看方家驥出骰。
和砷喝了半碗生扁豆秧汁,口中酸澀腹裏已見通泰,空得一無所有的肚裏一陣咯咯作響,竟打出一個嗝兒,臉上泛出血色,睜開眼,雖然仍是暈眩不定,心中已不是那樣煩惡,反手握住了憐憐胖乎乎溫熱的小手,望著吳氏說道:“韓信千金報漂母,我和某人有朝一日得濟,要比韓信過十倍!”
“嘴臉!”吳氏笑道,“誰指望你來報這半碗扁豆秧兒的恩?隻哪裏不是行方便積陰騭,但得個平安二字就是喜樂……昨晚你嚷嚷腿疼,我就知道你不要緊了,方才還燒了半截土坯,呆會兒潑上醋,布裹裹墊到膝蓋下頭——你歪著別動,我給你盛粥去。”說罷去了。和砷拉著小憐憐問詢家世,才知道這婦人是本地人,娘家叫張巧兒,嫁給吳營的吳栓柱給吳老大爺當傭作長工。前年一場大水祖厲河決口,吳營漫得一片汪洋,恰她帶著憐憐回張寨娘家,才躲過這場大劫,接著又傳瘟,娘家兄弟也死了,兄弟媳婦容不得大姑子日日在家趁飯,索性改嫁了一個本家哥哥,這就再也容身不住,四處漂泊乞討……和砷聽憐憐著三不著兩說個大概,已知吳氏身世淒楚秉性良善,不由長嘆一聲,閉目沉思問心下暗自悲戚。
……如此半月間和砷身體漸次恢復。其實腹瀉轉痢疾,隻要調養得周全,並不定要服黃蓮續斷諸類名貴藥物不可,吳氏母子每日午前午後出去討飯,所有要來的剩飯雜糧菜團都是精中選精重熟再熱了給和砷吃。甚麽赤小豆。馬齒莧、炙酸石榴紅棗丸、炙蒜頭、石榴殼研未……偶爾要得一點糖,飯鋪泔水缸裏撈的剩木耳淘淨了,和糖在鍋上焙幹了——那味道原也極佳的,也都盡著和砷用了。和砷早先在西北張家口大營,後隨阿桂軍機處當差,從來都是聽招呼的角色,由著人呼來喝去,跑前跑後逢人就侍候,見馬拍屁股慣了的,因這一病倒真享受了幾日。慢慢的起身了,披了破衣裳曬暖兒,幫著摘菜燒火甚麽的,閑散著也到野地逛逛,入場裏轉悠轉悠,已是強壯如初,隻大病初癒,腿上老寒疾沒有痊好,心裏急著上路,卻又沒有分文盤纏,隻好每日將就著。
這日下晚,和砷吃罷飯,百無聊賴間進鎮閑步。其時正是仲春天氣,炊煙晚霞藹藹如幕,滿街店鋪青燈紅燭輝映,富粉坊油坊織機坊磨聲油錘聲軋軋織布聲交錯相和,從運河碼頭卸下的貨,諸如洋布靛青絲綢茶葉涼藥字畫扇子之屬,或驢馱或車載,鈴聲鐸音雜餚不絕,街頭小吃諸如合餎、拉麵,蔥餅、水餃、餛飩、煎餅、水煎包幹等等都點起羊角燈,婉蜒連綿斷斷續續直接運河。聽著小販們吆吆喝喝抄鍋弄鏟,油火煎炸,蔥薑蒜未雜著肉香滿街滿巷流香四溢,坫板上砍切剁削之聲不絕於耳,和砷象口裏含了酸杏子,隻是咽口水。一肚皮無可奈何,欲待回廟時,猛聽街北一個茶館裏有人狂喜叫道:
“我贏了!——二十四番風信,三百六旬歲華;歷過神仙劫劫,依然世界花花!贏了——哈哈哈哈……哪裏見過一注就贏五百兩,老方家祖墳冒青氣了!哈哈哈哈……”
笑得怪聲怪氣,象煞了半夜墳地老檜樹上的夜貓子叫,聽得和砷身上汗毛一炸,定了一下才想起這是“鬥花籌”賭錢。和砷自幼浪蕩,七歲就上賭場的角色,甚麽骰子、六博。摴蒲、雙陸、葉於戲、打馬、天九、麻將、攤錢、押寶、轉盤……各路搏戲玩得精熟,前門大柵欄出了名的“和神”,隻到了軍機處,規矩森嚴形格勢禁才收起這套本領。此刻聽見賭錢場上聲音由不得心中一烘一熱:五百兩一注,就是在南京秦淮河柳家賭場也是罕見的大注了!贏他一票不就甚麽全有了?他拍拍前襟,裏邊隻有十幾個製錢碰得窸窣作響,這是張巧兒給他買豆腐腦兒還有明天買醋配藥的錢,一個失手輸了,不但沒有豆腐腦兒吃,見張巧兒更是不好意思的……但此刻情熱技癢,和砷竟一時沒了主意。他往前沒事人般遊了幾步,眼昏意迷間又鬼使神差地轉回來,隔門向茶鋪裏覷了一眼,隻見幾盞燭台照得明亮,四個人坐在八仙桌旁,還有五六個人圍在他們身後,伸著脖子張著口,死死盯著桌子中間的骰盤,臉盤映著燈光陰陽閃爍,麵目都不清晰。突然“哄”地一聲,有人大呼:“二十五副,杏花!——玉樓人半醉,金勒馬如飛!”
“好,這是替我發科,借你口中語,言我心中事。”和砷暗道,他攥了攥那把子銅哥兒,毫不猶豫地走進了茶館。不言聲站在桌後觀局。
場上果然是在鬥花籌賭錢。那清時鬥花籌始作俑者叫童葉庚,將一百零一種花名分成九品八百副;製成竹籌,每籌一花加一句品花詞詩,各品籌碼大小尺寸也不相同;用六枚骰子投擲抽籌,籌多品高者贏,依次類減。這法於說起來繁複,其實籌碼製好行起來十分簡捷便當,且是文采雜入風流儒雅。起初隻是文人墨客鬥酒行令使用,流傳民間,自然就用在了賭博上頭。自幹隆十一年伊始,十年間此法風靡天下,竟成大小賭場一時之選。當下和砷留神看時,場上鬥骰四人,北首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烤綢單褂藍市布長袍,刀削臉上鷹鉤鼻,濃眉下一雙陰鴛的三角眼不時閃著綠幽幽的光。他認識,這是方家客棧的管帳先生方家驥,此刻正贏得得意,撇弔著嘴似笑不笑,耷著眼瞼一付篤定神色看骰盤,左首桌麵上八寸長的一品籌已是摞了四五根。南邊對麵的和砷也認得,是三唐鎮上的豪賭,名叫劉全,才不到二十歲的人,己賭光了十頃地的祖業,好大的莊窩都盤淨了,氣死老爹老娘,埋了大哭一場不回家,仍舊到賭場的人物,此刻打著赤膊兀自身上出汗,一腳踩在凳子上,一腿半屈嗬腰,盤在脖上的辮梢一動不動,乜著眼看骰盤,手邊桌上也放著幾枝大籌碼,一望可知也是贏家。對麵西首坐的似乎是個茶商,二百副到本,已經有了一百六十副,是不輸不贏的局麵,甚是悠閑地看骰盤,手裏把玩著一隻漢玉墜兒來回捏弄。隻和砷臉前麵西坐的,也是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已是輸得一踏糊塗,手邊橫著幾枝籌,每籌隻有二副,通算下來也不過十幾副,局終貼賞賭坊坊主也不夠使的,已經是精窮的了。他卻甚是矜持沉著,一手撫著腦後油光水滑的辮根,一手捋著腰帶荷包上的米色絛於,敞著巴圖魯背心領上鈕子,靜看方家驥出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