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吧!”弘晝手握檀香小扇虛抬一下,笑嘻嘻道:“有七千裏道兒吧,走得不容易。皇上派我和範時捷、紀昀來南京接你,他們在故宮那邊等著聽你回報南北天山的事。我說先得叫弟兄們軟和軟和身子,犒勞犒勞——怎麽樣?比騎馬受用些兒吧?一般的縱送,滋味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那當然不一樣!謝爺的賞!”隨赫德黑紅的臉膛放著光,顯得精神奕奕,“這會子解了乏,奴才揮戈上陣,仍舊金槍不倒!——不信,爺問屋裏幾個敗軍之將!”


    一句話說得屋裏三個女人咯兒咯兒笑不可遏。弘晝無所謂地將手一擺,逕自到院裏,衝著東廂一排房喊:“弟兄們!都給我出來!”便聽各屋咭哩咕隆一陣響動,軍將們忙著穿衣穿褲登靴戴帽佩劍,頃刻間便黑乎乎站成一排,“啪”地一齊打下馬蹄袖行禮:“奴才們給五爺請安!”


    “都起來!——捶子軟了沒有?”


    眾人麵麵相覷:這王爺金技玉葉,天子第一親,怎麽這樣兒問話?有知他荒唐秉性的,身子一挺說道:“還行!”眾人一笑,有的說“軟了”,有的說“軟了還能再硬”,未了一個苦著臉說“標下的‘刀’幾年不用,他娘的鏽了……才進去這麽三指,”他比了一下手指頭,“——就收兵了!”聽得眾人一陣鬧笑。


    “兄弟們在外出兵放馬不容易。邊陲塞外兵營枯寂,沒有女人又不能帶家眷。大丈夫,嗯……這個這個,啊——捶子硬了無奈何!”弘晝在眾人笑聲中說得鏗鏹有力,“南京六朝金粉之地,是個吃喝玩樂嫖婊子的地府兒。但我皇上整頓吏治,不許文武官員逛行院,你們沒有紀律,自個兒去,教善捕營拿住,連老隨也要臉上無光!嗯……這個這個,本王爺愛護邊將,哎這個這個又要維護朝廷法紀,嗯這個這個……就這樣了!”他掏出懷表就窗上的燈光看了看,提足精神問道:“這會子累不累?”


    “不累!”


    “能辦差不能?”


    “能!”眾人齊聲大呼,氣壯山河。


    弘晝略帶孩子氣狡黠地一笑,道:“現在是戍未亥初時牌。全部坐轎,去明故宮。十個軍佐跟兵部的人回營務事兒,老隨跟我見紀中堂和範司徒說西北軍情。說到子時,還回這裏,該幹的事就用不著我指教了!”眾人都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卻看不情形容臉色來,弘晝一擺手便走,後頭的人忙腳步雜遝跟出驛站,已見一溜竹絲亮轎停放在門口。


    明故宮驛站就在青龍門北。這裏向東是一帶城牆,西邊是空曠得黑漫漫的故宮遺址,荒糙白茅間間而矗著斷牆頹垣,被永樂皇帝燒成一片白地的舊宮遺址上金水河上漢玉欄橋禦池溝渠仍在,守闕石獅盤龍華表猶存,都隱在青蒿野榛之中。星光下看去起伏不定,象是許多猛獸在暗中跳躍,甚是荒塞陰森。驛站就設在遺址東北角,臨玄武湖岸落座,卻比別個驛站不同:倒廈三楹大門懸著兩盞玻璃宮燈,周匝圍垣也是宮牆式樣,牆上每隔不遠掛一隻“氣死風”燈,燈下暗影裏站哨的都是九品武官服色,一望可知是善捕營的護衛。幾個太監見弘晝下轎,忙一擁而上打千兒請安,一個藍領子管事太監象是王府裏侍候的頭兒,側身跟從諂笑著道:“範大人紀大人都等急了。兵部幾個堂官不敢放肆,在書房那邊探頭探腦,耐著性子等。爺怎麽一去就兩個時辰,範大人和紀大人都罵您呢……”


    “他們罵我甚麽?”弘晝一邊聽一邊哼哈,站住了腳,笑道。


    “範大人罵您是‘獸頭’,紀大人罵您是‘毯牛’!”


    弘晝偏著臉聽,一眼瞧見紀昀範時捷笑著從西月洞門迎出來,因笑罵道:“你們竟敢背地罵我!就是老子不計較,皇上知道饒你們?”紀範二人笑著一躬,手讓弘晝到西花廳,範時捷指著一群將校對太監道:“把他們帶議事廳那邊,叫兵部的人也過去——還有戶部老金,都去聽這群藥渣說糧說餉說軍需。”回頭陪著弘晝踱著走,聽紀昀笑著對弘晝解說:“爺甭想挑我的毛病兒,是那狗才聽轉了,我說的是‘囚牛’,不是毯牛……龍生九種爺聽說過沒有?頭一種就是囚牛,囚牛好音樂,現今胡琴頭上刻的獸就是它的遺像;獸頭也是龍種,官名叫鴟吻,平生好吞一一我打量爺是聽戲去了,老範以為爺見了心愛物兒吞吃去了,怎敢放肆就罵呢?年羹堯罵穆香阿‘狗娘養的’,穆香阿回話說回大帥,我母親是和碩公主,聖祖親生,不是狗娘養的’!奴才們是守規矩懂禮法的,怎麽敢學年羹堯?”“這個玩笑開得有驚無險!”弘晝開心嗬嗬大笑,“方才見過一群婊子,老鴇兒也跟我說了個笑話兒。她說她接過一個道台,兩榜進士出身。進士說他憑著筆作官,老鴇兒說:‘咱們一樣,我也憑茓(筆)吃飯。你筆上有毛,我也一樣,你有筆筒兒,我也一樣!’那官兒被她擠兌住,笑說:‘我還憑嘴吃飯,回事說差使奉上接下,不單憑筆。’鴇兒說:‘仍舊一樣,我們也憑嘴吃飯,不過你嘴在上頭,我們的在下頭,你的橫著長,我們的豎著長罷咧,你嘴上的鬍子還沒我的長得好呢!’”話沒說完,範時捷已笑得彎倒了腰,紀昀正點菸,一口笑氣噴斷了檀香火楣子。隨赫德卻是挺著個大肚子笑得渾身亂顫。說笑著眾人一道兒進了花廳,弘晝甩了身上袍子,一身天青細白洋布短褂短褲,趿了雙撒花軟拖鞋,向東壁椅上一靠坐了,對滿屋丫頭仆廝擺擺扇子道:“給各位大人上茶!桌上果品點心盡夠使的了,不用再上——你門出去,我們要說正經話。”


    “老隨,”眾仆隨退出去,紀昀斂了笑容,在椅上一欠身說道:“準葛爾部長噶爾丹策零死了幾年,又立了那木爾紮,又亂了幾年。皇上因為道途遙遠,又是他們部裏自家鬧家務,這頭金川又連連用兵,所以沒有料理。上次看你奏摺,又換了個達瓦齊,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隨赫德剛要答話,弘晝用手虛按按,說道:“北京那頭阿桂給皇上密折,說有個叫阿睦撒納的,正在青海日夜兼程去北京,阿睦撒納是輝部台吉,準葛爾部鬧家務,與他有甚麽相幹,也攪和進去。我不是管事王爺,既叫我聽,就簡略從頭說明。別要皇上問我,一腦袋漿糊葫蘆回奏。”範時捷這個戶部尚書還沒到任,也想知道首尾,也便沖隨赫德點頭。


    “王爺,紀大人範大人,這事說來繁複雜亂,不是三言兩語的事,隻能從簡扼要回話。”隨赫德略一欠身,清了清嗓子道:“聖祖爺三次親征準葛爾,老葛爾丹敗死自盡。封葛爾丹策零為台吉,這個人其實懦弱無能,隻是靠了朝廷封號勉強維持準葛爾局麵而已。葛爾丹策零有三個兒子,老大叫喇嘛達爾濟,是小婆養的,娘家不貴重,兒子自然也就身份低。正出的嫡子是老二,叫策妄多爾濟·納木劄爾——王爺別不耐煩,他們的名兒就是長,我聽了幾年還覺得拗口別扭——他娘是正宗朝廷封的福晉,因此葛爾丹策零一死,順理成章就成了台吉王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幹隆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月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月河並收藏幹隆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