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霸不禁一笑,因聽見遠處雞鳴,嗬腰兒對劉墉說道:“是四更天了。福爺這會子也不好進裏頭繳旨;少傅今個兒連晌覺也沒歇歇;依著標下,這上房東西兩間都收拾得幹淨,將就困一會子,天也就亮了。明個——不,今個爺們還有一天忙活的,留揚州的這幾個徒弟,標下也要細細再安排一下差使。爺們沒別的指示,我們好退下了。”見劉墉點頭,黃天霸和眾太保略一行禮恭肅退下。


    屋裏隻剩了劉墉和福康安。兩個人都錯過了困頭,不想到床上輾轉翻個兒,對坐在安樂椅上各自出神。他們早就相識的,劉墉在京時常去傅府,不過那是去見傅恆送案卷回事請示,福康安隻是個掛名侍衛,廝見寒喧一禮而已。福康安天磺貴胃相府公子,養就的貴介氣負,禮敬劉墉,並不為是劉統勛的兒子,倒因劉墉兩榜進士點入翰林的份上居多。真正刮目相看,還是因這番江南之行,劉墉居中指揮調度,將縱橫七八省,朝廷幾次舉兵沒有撲滅的一枝花教眾一舉犁庭掃穴連根拔除,這份能耐這份咬牙定心的忍韌不能不令人佩服!在劉墉眼裏,一向看福康安是個天資聰穎不甚安分的公子哥兒,待知他違抗母命千裏尋父請纓前敵,從北京一路趕來道途懲貪濟貧種種行徑,這般樣兒的滿族少年子弟竟是開國以來聞所未聞,也不免暗自嗟訝敬佩。此刻漏深孤燈之下,一個是機敏老成幹事練達的青年,一個是生氣勃勃心高誌遠的少年,受命同辦一差,即將同行同住,對麵兀坐,似乎都有許多話要說要問,卻畢竟平昔交往不多,都有點矜持,也不知話頭從哪裏說起。兩個人都沉默著。這正是臨曙之前天光最的暗的時辰,隻能聽到遠處似乎被壓抑了的雞鳴聲隱隱傳來,暗風鼓窗,青白色的窗紙一翁一張,發出枯燥單調的悉悉聲……


    “瑤林,”劉墉打破了沉默,“你是天子近臣,又是宣詔使節,仔細推詳旨意,這次‘觀風巡閱’,劉墉自然要以你馬首是瞻。萬歲爺降旨時必定還有詳明安排,巡閱四省吏情民政,其實連刑政財政軍政也囊括在內的,不知以哪個省為主,哪項政務為主。是單巡風折具條陳上奏,還是就地就時處置。多大的權限範圍。這是要心裏清楚的。”


    福康安身子向前一傾,笑道:“你可真能沉住氣,憋了這麽一陣子才問,萬歲爺有詳盡旨意——你別站,我不複述萬歲原話,隻領會要義,領會錯了是我的責任。明天萬歲沒功夫招見我們,兩天之後我們從瓜洲北上,主子還要再接見一次。這隻是給賢兄閑吹風——第一,是以你為主,我是跟你學習辦差,但我也有一樣的觀風使身份;第二,觀風,東西南北‘風’,連旋風都觀,但若不是颱風,隻觀不理。機斷處置權,一般欽差都有,我們自然也有;第三,也有個‘歷練’的意思在裏頭,所以我們微行,並不給各省督撫知會詔書。這樣才能見到些真‘風’。總歸起來一句話,主子對你我期有重望!”他目中瞳仁在燈下晶瑩一閃,又顯出與他年齡極不相稱的憂鬱。“皇上說……他累極了,累到骨頭裏,累到心裏,……到江南先住毗盧院時,北京南京諸般聯絡沒接通,也就鬆泛了三五日。待到太後老佛爺駕到,本想陪著宮眷尋個清靜去處‘躲幾日公務’,誰知竟是沒個‘去處’。除了北京轉過來的奏摺照批,該見的人一個不拉還得見,還平添了許多人事料理。地方官,佐雜官,縉紳,退休老臣,拜祭明陵,夾著大案一波不平一波起,竟比北京紫禁城裏還忙了十倍。說無論如何也要陪太後疏散一下,去看看‘槐抱迎春’,又冒出個竇光鼐,當眾以頭觸樹死諫!——皇上心裏不是滋味啊!”他連複述幹隆公務繁忙,其中夾帶著對二人的指使,還有他自己的感慨,純粹的款款談心。劉墉仔細聽著,心裏甄別著哪些是該自己辦差留意的,哪些地方該在接見時應對,又怎樣向軍機處回報皇上這些旨意。聽到後頭,福康安已說得混成一片,無法斟酌,不禁一笑,道:“這些內情,竇光鼐一個外臣未必知道,他也是一片用心良苦啊——皇上不會軍流了他吧?”“你說到哪裏了!”福康安一哂,說道:“皇上還誇竇光鼐來著!”


    劉墉睜大了眼睛。


    “皇上說‘竇光鼐此舉不為無過’。”福康安回憶著幹隆說話時的神氣,慢吞吞說道:“孝奉母後,是垂範天下的大典;看:“槐抱迎春,和遊莫愁湖是一樣的道理。有奇異景致,尋常人都能來看,為甚麽朕的母親就不能?這是讀書讀迂了,見小不見大——但竇光鼐朕取他的良苦本心,取他的膽,眾人皆唯唯,惟他敢諤諤,這一條難能。太後和皇後要朕升他的官,朕說,隻能取其心,不能取其行。都象他這樣放縱,會有人碰朕的須彌座怎麽辦?所以這樣人不能升他的官,隻可信賴就是。然而,現今這樣的臣子是愈來愈少了……”


    福康安恰到好處地煞住了。其實,幹隆的原話裏還有:“文死諫,武死戰,廿四史中多有獎贊,《儒林外史》裏還有為了一個死得‘好題目’的,逼著未嫁的女兒餓死殉節,這裏頭有矯情,也有沽名釣譽的。過於抬舉竇光鼐,容易激起漢人這種惡習,不是滿洲人的福氣。福康安你記住,國亂出忠臣,板蕩識英雄固然不假,但出了忠臣,就是君昏國亂了,識得了英雄天下板蕩了,那是格言,不是祥瑞。甚麽時候兒大清出了屈原、嶽飛,出了海瑞抬柩上朝,那就是天下局麵難以收拾之時了!”但麵前的這個劉墉,也是漢人,一腦門子忠藎以死報國心,這話說出來,他覺得不好,舔舔嘴唇,抿住了。


    但這些言語對劉墉來說已經足夠品味的了,大體與小局,寬仁與約束,孝與忠,心與行,把幹隆犀利睿智的識見和周詳縝密的思維放在心裏惦量著,他已坐直了身於,咀嚼著,久久才道:“今晚是沒覺睡了。瑤林弟,我們商計一下,把差使分分類,看先辦哪一件。回頭皇上召見,你來應對……”


    第三章


    本節字數:105893


    ?十一智勇婦智勇脫縲縱伶俐童伶俐返金川——


    莎羅奔的夫人朵雲得脫囹圄,恰是幹隆車駕離開儀征赴揚州行在之後三天。劉統勛遵旨在儀征停留一天,又一次接見了裴興仁和靳文魁,又給傅恆寫信。轉述幹隆在五十裏舖關帝廟交代的金川軍事機宜,命傅恆“嚴備緩進,不作孟浪之舉,不圖僥倖取勝,一切機斷毋失戰機,‘上將軍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諸言語都寫了進去。又發文給尹繼善、嶽鍾麒,“全力援手傅恆,勿使莎羅奔逃亡青海入藏,密彌監視回部霍集占動勢,隨時用六百裏加緊報江南皇上行在。”留在儀征回報差使的海關道、銅政鹽政司官、圓明園採辦司堂官,回報黃淮汛情及黃運兩漕堤岸河泊事宜的官員也有幾十號人,連聽帶指示,直忙到天黑。又耽心劉墉抽出來辦外差,揚州防務有所疏失,便不再滯留,當夜起更便命轎趕路去了揚州。此時儀征縣中,別說是官府,就是尋常百姓家,為接這個“駕”,先是丹堊粉飾大興土木,沿街破屋平毀舊房刷新,裏保一日三催灑掃庭除,“內外整潔纖塵不染”。出工修路墊土結紮彩坊,香花爆竹酒食點心……比過年還忙了十倍。此刻禦駕東去,大員走盡,城中官商士民一口氣鬆下來,竟是人人神疲個個力倦,一座城都累,象收了戲散了集,又象剛吃過一席滿漢全席,人人都有點大病初癒的樣兒,一臉臆症相,走路都晃晃蕩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幹隆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月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月河並收藏幹隆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