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也是心下黯然,說道:“這樣一個弱女子,無端被龍捲風吹走,九死一生而還。本來是一件不幸之大幸事,反招得滿城風雨,流言翻沸不絕於巷。本縣也是十分矜憫……”他轉臉向李登科道:“這不是了不起的糾紛。你若不告,本官可以為你兩家和息。孔子之學以仁為本!”
“學生明白。”李登科鞠躬道,“學生隻要平安退婚,別無所求。”袁枚沉了臉,問道:“退婚?為甚麽?”李登科看了一眼韓素貞,說道:“這件事太駭人視聽,風吹九十裏,隔三日而歸,滿城風雨,或以為妖孽,或以為jian約私奔。我李氏世代讀書,招此女為媳,眾口爍金,到哪裏申辯,又向誰訴說?”
袁枚哈哈大笑,對韓素貞道:“素貞,你抬起頭來!”韓素貞還在掩麵而泣,哽咽不能成聲說道:“我……我不敢……”袁枚道:“有何不敢?你是體體麵麵的清白人,本縣給你作主!”
“是……”
韓素貞抬起了頭。她的姿色說不上十分標緻,鵝蛋型兒的臉,臉頰上微有幾顆雀斑,彎月眉下一雙眼睛閃著淚光,水靈靈的。羞澀得隻是迴避眾人目光,身材稍弱,看去卻是端莊穩重。隻是臉色蒼白得令人不敢逼視。
“我已經請夫人驗過,她是貞女,方才銅井村官證人證的話你也聽見了。”袁枚道:“既是白玉無暇,我看你不宜退婚。”
“事駭物聽,學生還是求平安退婚。”
“要是本官作主成全呢?”
“……學生不敢從命。”
“這樣一位閨中佳秀,又無失德之處,有甚的辱沒你姓李的?!”
袁枚的聲音裏帶著沉重的威壓,李登科的腿顫了一下,但隨即冷靜下來,恭敬回道:“學生並沒有說韓家女兒是妖。甚麽是‘妖’,反常即為妖,這件事自古無之,風吹人九十裏無恙而返,傾動金陵,傳遍天下,從此我家家無寧日。就像今日,萬目睽睽眾口不一,我們走到哪裏,都遭人議論,耕讀人家如何禁受得起?”他話音剛落,袁枚接口便道:“如果是美談佳話,議論又有何妨?”
“美談?——這是‘佳話’?學生不明白老父台的話。”
“古有女子風吹至六千裏外者,你聽說過沒有?”
“老父台說笑了,那是戲,是齊東野語。”
“齊東野語?”袁枚冷笑一聲,問道:“郝文忠伯常公的《陵川集》你讀過沒有?”
李登科凝視袁枚移時,說道:“郝伯常是元代澤州人,乃是一代忠臣,《陵川集》學生不曾讀過……”袁枚吩咐衙役,“到我書房,叫書僮把《陵川集》尋來。”又笑謂李登科,“我來為你詠詩斷案。”
校場上的人一陣興奮的議論。“詠詩斷案”,不但沒見過,連聽也沒聽說過,都瞪大了眼看著袁枚。
“這首詩載於《陵川集》裏的《天賜夫人詞》。”袁枚麵向眾人,閑庭踽步似地在簷下悠然吟道:
八月十五雙星會,佳婦佳兒好婚對。
玉波冷浸芙蓉城,花月搖光照金翠。
黑風當筵滅紅燭,一朵仙桃降天外。
梁家有子是新郎,芊(米)氏忽從鍾建背。
負來燈下驚鬼物,雲鬢歌斜倒冠佩。
四肢紅玉軟無力,夢斷春閨半酣醉。
須臾舉目視傍人,衣服不同言語異。
自說成都五千裏,恍惚不知來此際。
玉容寂寞小山顰,挽首無言兩行淚。
甘心與作梁家婦,詔起高門鎊天賜。
兒年夫婿作相公,滿眼兒孫盡朝貴。
須知伉儷有緣分,富者莫求貧莫棄。
望夫山頭更賦白頭吟,要作夫妻豈天意?
君看符氏與薄姬,關係數朝天子事!
他抑揚頓挫,時而高亢縱歌,時而低回詠嘆,時而款款平敘,時而激越清頌。看審案的人有的聽得懂,含笑點頭;聽不懂的,也為袁枚儒雅倜儻的氣度傾倒折服嘖嘖稱羨。原來那種躁動,瞧新奇看熱鬧,想窺探秘密的,想觀看“妖女”風姿的,都在這一聲聲曼詠清哦中不知不覺化解盡淨。
“如何?”袁枚似笑不笑,接過書翻開,遞給愣在當地的李秀才:“你自己看看,是不是真的?郝文忠一代忠良儒臣,豈肯作詩誆人?當年風吹吳門女,嫁給了宰相!不是這素貞如何怎樣的事,我看是你兒子有福沒福配這女子的事!”
李登科捧著書,又是害臊又有些興奮,連連說道:“是老朽學術不精辨事不明。老朽錯了。我這就撤訴,當即接我兒媳回去!”
“好!這就叫通世達理了!”袁枚大笑,說道:“本官來為你們主婚,吃你的喜酒!擇日不如撞日——請新娘子進衙,叫夫人給她妝裹起來,披紅戴花,我送到李府去——諸位父老,我這樣斷案可好?”
“好!”
廣場上所有的人都站了起來,喝彩聲響得震天動地。
二十三一枝花蜇居憶往事紅陽教聞風思造亂——
“一枝花”易瑛蜇居揚州已經三年,自從敗走山東,邯鄲截餉案發又逃離,山西立足不住,河南桐柏老地盤又被劉統勛派重兵邏察彈壓,施銀賑糧收束人心,眼見鄉關難歸,隻好化整為零,從淮安潛入南京,不料卻又被黃天霸一群緊緊追逼,幾乎身陷囹圄。窮途末路惶急無奈間,聽南京上清觀步虛道長“向東去”的忠告,隻好沿江東下,幾經擇地,選中了揚州的天雷壇作駐足道場。
按天下名園勝景,洛有《名園》之記,汴有《夢梁》之錄,自宋之後己成劫灰。揚州名城大郡,地襟吳越,懷水抱山,乃是天然風尚華麗之所。但自清兵入關,揚州十日大屠,所有名園勝地,幾乎全被兵燹夷為灰燼。不過,揚州是南北運河於長江交叉地,金陵蘇杭接連衝要,聖祖康熙六次南巡,皆從瓜洲棄舟登陸。皇帝愛這地方,地方官誰敢不愛?賦工屬役,增榮飾觀大加鋪張,四方商賈士民趕這盛世熱場,風湧雲集。上自仙哀帝所,下至籬間糙民,旁及酒樓茶肆,胡蟲奇妲之觀,鞠戈流蹌之戲,也就隨遇勃興。壯觀異彩,竟比宋室偏安之時還要盛十倍。
天雷壇地處揚州小金山後。原是呂祖道觀,是飄高道士未造反起事前的修持廟院。說透了,其實就是紅陽教主的發祥之地,易瑛在江西舉事失敗,曾經在這裏躲避過半年,這次重來,見廟院毀妃,已成一片瓦礫斷垣。她有的是錢,依著當年舊製,又慢慢重建起來,除供奉呂祖的正殿,又在廳後建住屋三楹,左右廊又建船舫型大客廳三座,移來奇花異卉遍植廟中。老蔭婆娑中殿亭掩映。數年之間,嚴然已成勝景。
她將皇甫水強、羅付明和包永強三名“紅陽教”的護法尊者改扮為道士,安置在天雷觀中主持接待。自帶了韓梅、唐荷和喬鬆三位女聖使,命她們都改了男裝,在觀東邊葉公墳北另闢一處小園,卻是土垣茅舍前榆後桑,門前門後俱都辟了菜園,和葉公墳北的傍花後村連成一片。這樣,外人偶到此遊,看去像是傍花後村的菜農人家,傍花後村的人看去,這又是呂祖的廟產。籌劃得精細,又上下買通了裏正村甲長乃至鄉裏的典史,村中的百姓也處得融洽,因此幾年間不顯山不露水,便安安穩穩地定居下來。劉統勛到揚州私訪,也曾踏看過天雷觀。登雷壇一望,南北運河漕船往來,高橋、迎恩橋、小迎恩橋如虹橫跨其上,糙河、市河、護城河交匯於小金山南;天雷觀西望,河道縱橫間矮屋比柿,地平如掌,糙屋茅舍間豚柵雞棲,繞村傍舍間茂竹鳳尾森森,煙柳護房隱隱,劉統勛曾在壇上指著一個居處說“好一個小橋流水人家”!他哪裏曉得,就在這個“人家”中,住著他窮搜苦索,耗盡精力,動用數十萬國市、牽連四省緝盜司和綠營駐軍,必欲捕拿歸案的“造逆巨寇”呢?
“學生明白。”李登科鞠躬道,“學生隻要平安退婚,別無所求。”袁枚沉了臉,問道:“退婚?為甚麽?”李登科看了一眼韓素貞,說道:“這件事太駭人視聽,風吹九十裏,隔三日而歸,滿城風雨,或以為妖孽,或以為jian約私奔。我李氏世代讀書,招此女為媳,眾口爍金,到哪裏申辯,又向誰訴說?”
袁枚哈哈大笑,對韓素貞道:“素貞,你抬起頭來!”韓素貞還在掩麵而泣,哽咽不能成聲說道:“我……我不敢……”袁枚道:“有何不敢?你是體體麵麵的清白人,本縣給你作主!”
“是……”
韓素貞抬起了頭。她的姿色說不上十分標緻,鵝蛋型兒的臉,臉頰上微有幾顆雀斑,彎月眉下一雙眼睛閃著淚光,水靈靈的。羞澀得隻是迴避眾人目光,身材稍弱,看去卻是端莊穩重。隻是臉色蒼白得令人不敢逼視。
“我已經請夫人驗過,她是貞女,方才銅井村官證人證的話你也聽見了。”袁枚道:“既是白玉無暇,我看你不宜退婚。”
“事駭物聽,學生還是求平安退婚。”
“要是本官作主成全呢?”
“……學生不敢從命。”
“這樣一位閨中佳秀,又無失德之處,有甚的辱沒你姓李的?!”
袁枚的聲音裏帶著沉重的威壓,李登科的腿顫了一下,但隨即冷靜下來,恭敬回道:“學生並沒有說韓家女兒是妖。甚麽是‘妖’,反常即為妖,這件事自古無之,風吹人九十裏無恙而返,傾動金陵,傳遍天下,從此我家家無寧日。就像今日,萬目睽睽眾口不一,我們走到哪裏,都遭人議論,耕讀人家如何禁受得起?”他話音剛落,袁枚接口便道:“如果是美談佳話,議論又有何妨?”
“美談?——這是‘佳話’?學生不明白老父台的話。”
“古有女子風吹至六千裏外者,你聽說過沒有?”
“老父台說笑了,那是戲,是齊東野語。”
“齊東野語?”袁枚冷笑一聲,問道:“郝文忠伯常公的《陵川集》你讀過沒有?”
李登科凝視袁枚移時,說道:“郝伯常是元代澤州人,乃是一代忠臣,《陵川集》學生不曾讀過……”袁枚吩咐衙役,“到我書房,叫書僮把《陵川集》尋來。”又笑謂李登科,“我來為你詠詩斷案。”
校場上的人一陣興奮的議論。“詠詩斷案”,不但沒見過,連聽也沒聽說過,都瞪大了眼看著袁枚。
“這首詩載於《陵川集》裏的《天賜夫人詞》。”袁枚麵向眾人,閑庭踽步似地在簷下悠然吟道:
八月十五雙星會,佳婦佳兒好婚對。
玉波冷浸芙蓉城,花月搖光照金翠。
黑風當筵滅紅燭,一朵仙桃降天外。
梁家有子是新郎,芊(米)氏忽從鍾建背。
負來燈下驚鬼物,雲鬢歌斜倒冠佩。
四肢紅玉軟無力,夢斷春閨半酣醉。
須臾舉目視傍人,衣服不同言語異。
自說成都五千裏,恍惚不知來此際。
玉容寂寞小山顰,挽首無言兩行淚。
甘心與作梁家婦,詔起高門鎊天賜。
兒年夫婿作相公,滿眼兒孫盡朝貴。
須知伉儷有緣分,富者莫求貧莫棄。
望夫山頭更賦白頭吟,要作夫妻豈天意?
君看符氏與薄姬,關係數朝天子事!
他抑揚頓挫,時而高亢縱歌,時而低回詠嘆,時而款款平敘,時而激越清頌。看審案的人有的聽得懂,含笑點頭;聽不懂的,也為袁枚儒雅倜儻的氣度傾倒折服嘖嘖稱羨。原來那種躁動,瞧新奇看熱鬧,想窺探秘密的,想觀看“妖女”風姿的,都在這一聲聲曼詠清哦中不知不覺化解盡淨。
“如何?”袁枚似笑不笑,接過書翻開,遞給愣在當地的李秀才:“你自己看看,是不是真的?郝文忠一代忠良儒臣,豈肯作詩誆人?當年風吹吳門女,嫁給了宰相!不是這素貞如何怎樣的事,我看是你兒子有福沒福配這女子的事!”
李登科捧著書,又是害臊又有些興奮,連連說道:“是老朽學術不精辨事不明。老朽錯了。我這就撤訴,當即接我兒媳回去!”
“好!這就叫通世達理了!”袁枚大笑,說道:“本官來為你們主婚,吃你的喜酒!擇日不如撞日——請新娘子進衙,叫夫人給她妝裹起來,披紅戴花,我送到李府去——諸位父老,我這樣斷案可好?”
“好!”
廣場上所有的人都站了起來,喝彩聲響得震天動地。
二十三一枝花蜇居憶往事紅陽教聞風思造亂——
“一枝花”易瑛蜇居揚州已經三年,自從敗走山東,邯鄲截餉案發又逃離,山西立足不住,河南桐柏老地盤又被劉統勛派重兵邏察彈壓,施銀賑糧收束人心,眼見鄉關難歸,隻好化整為零,從淮安潛入南京,不料卻又被黃天霸一群緊緊追逼,幾乎身陷囹圄。窮途末路惶急無奈間,聽南京上清觀步虛道長“向東去”的忠告,隻好沿江東下,幾經擇地,選中了揚州的天雷壇作駐足道場。
按天下名園勝景,洛有《名園》之記,汴有《夢梁》之錄,自宋之後己成劫灰。揚州名城大郡,地襟吳越,懷水抱山,乃是天然風尚華麗之所。但自清兵入關,揚州十日大屠,所有名園勝地,幾乎全被兵燹夷為灰燼。不過,揚州是南北運河於長江交叉地,金陵蘇杭接連衝要,聖祖康熙六次南巡,皆從瓜洲棄舟登陸。皇帝愛這地方,地方官誰敢不愛?賦工屬役,增榮飾觀大加鋪張,四方商賈士民趕這盛世熱場,風湧雲集。上自仙哀帝所,下至籬間糙民,旁及酒樓茶肆,胡蟲奇妲之觀,鞠戈流蹌之戲,也就隨遇勃興。壯觀異彩,竟比宋室偏安之時還要盛十倍。
天雷壇地處揚州小金山後。原是呂祖道觀,是飄高道士未造反起事前的修持廟院。說透了,其實就是紅陽教主的發祥之地,易瑛在江西舉事失敗,曾經在這裏躲避過半年,這次重來,見廟院毀妃,已成一片瓦礫斷垣。她有的是錢,依著當年舊製,又慢慢重建起來,除供奉呂祖的正殿,又在廳後建住屋三楹,左右廊又建船舫型大客廳三座,移來奇花異卉遍植廟中。老蔭婆娑中殿亭掩映。數年之間,嚴然已成勝景。
她將皇甫水強、羅付明和包永強三名“紅陽教”的護法尊者改扮為道士,安置在天雷觀中主持接待。自帶了韓梅、唐荷和喬鬆三位女聖使,命她們都改了男裝,在觀東邊葉公墳北另闢一處小園,卻是土垣茅舍前榆後桑,門前門後俱都辟了菜園,和葉公墳北的傍花後村連成一片。這樣,外人偶到此遊,看去像是傍花後村的菜農人家,傍花後村的人看去,這又是呂祖的廟產。籌劃得精細,又上下買通了裏正村甲長乃至鄉裏的典史,村中的百姓也處得融洽,因此幾年間不顯山不露水,便安安穩穩地定居下來。劉統勛到揚州私訪,也曾踏看過天雷觀。登雷壇一望,南北運河漕船往來,高橋、迎恩橋、小迎恩橋如虹橫跨其上,糙河、市河、護城河交匯於小金山南;天雷觀西望,河道縱橫間矮屋比柿,地平如掌,糙屋茅舍間豚柵雞棲,繞村傍舍間茂竹鳳尾森森,煙柳護房隱隱,劉統勛曾在壇上指著一個居處說“好一個小橋流水人家”!他哪裏曉得,就在這個“人家”中,住著他窮搜苦索,耗盡精力,動用數十萬國市、牽連四省緝盜司和綠營駐軍,必欲捕拿歸案的“造逆巨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