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傢夥慣會出我的醜,原來還有這事?”濟度嗬嗬大笑,端起水咕咚一口,“三爺,跟咱透個底兒!”“你可不能再去跟都羅說。”敦誠也喜這位“儒將”附庸風雅附得豪慡,一本正經逗他,說道:“那天要說帶‘紅’字的詩,有的說《紅樓夢》裏的‘枉入紅塵若許年’,有的說‘幾度夕陽紅’,還有什麽‘霜葉紅於二月花’……不防輪到都羅,他手忙腳亂,胡謅‘柳絮飛來片片紅’!——誰不知道柳絮是白的?他偏說是紅的!”濟度天生的大嗓門,嗬嗬笑著拍手:“對!他每見我都說會寫詩,把柳絮說成紅的,就是他的本事!”
敦誠說道:“當時尹元長就坐他身邊,見都笑都羅,他臊得滿臉通紅。元長你們都知道的,最愛附庸風雅的將軍了。就出來替他圓場,說是高江村詩裏的一句。堵了眾人的口,都羅臉上體麵心裏感激,下來就送了一千銀子,說是‘多謝成全’——他那不過是逢場作戲,你今日此舉,才真稱得上唯大英雄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呢!”濟度最吃奉承,又逞強好勝,被他搔到癢處,高興得滿臉放光,像個小孩子似的跳起身來,端過硯,又拿過紙筆放在大桌子上,撫平了紙,笑道:“三爺,你跟咱好對脾氣!——說句實話,咱肚裏沒多少下水,又不想總聽都羅吹法螺——你給咱把那詩寫出來。有憑有據的,他就不好賴帳!”敦誠拿腔作勢沉吟半晌,才道:“好,就寫給你——你可不能說是我說的!”因援筆濡墨一筆一筆寫去:
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誰憶舊江東?
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
眾人看了,異口同聲稱妙。勒敏眼見日仄,玉兒芳卿尚未用飯,幾次舉表看時辰,濟度均無知覺,因笑道:“飽人不知餓人飢。我們隻顧高樂了。芳卿嫂子和玉兒都還沒吃飯呢!濟度哥子,待會兒我們看過雪芹的墳,還要回京城裏頭去。你今日要上路,咱們一道兒——明天我在家設筵請你,好好兒嘮嘮如何?”濟度掏出個大金懷表,炫耀地晃晃,一看針兒,失驚道:“過了未初了!阿桂中堂今晚約見呢——我要先走一步了。”起身團團一揖,又特意向芳卿一稽首,說道:“我京師宅子在右安門北街胡同,有常年駐京的管家。嫂夫人有什麽用著處,拿咱這個名刺去見他,準幫忙兒的!”又嘿嘿一笑,調皮地朝眾人一擠眼兒道:“咱們京城見!”此刻,眾人才看見,濟度帶的親兵戈什哈,還有兩個師爺,足有幾十個人,早已列隊齊整,站在天井院裏等候。見他出來,馬刺佩刀碰得一片聲響請安行禮,濟度也無多話,手一擺說道:“咱們趁熱走路!”
錢度等人到底送他出了驛站,望著他怒馬如龍捲地而去,這才折身回驛。敦敏安頓芳卿玉兒在東耳房吃飯,出來說道:“兩個嫂子都著實累了,她們那邊吃飯,少歇一時,帶我們到雪芹墳上看看,正好進城回去。這次湊得銀子不少,我們也得替她們籌劃籌劃不是?”
於是,四個人也不進屋,就過庭門洞裏商議,涼風嗖嗖的倒也愜意。算來總得四千八百餘兩,二敦勒敏都不善財務,錢度的主意,三百兩用來翻修宅院,五百兩仍存銀號,騾馬農具糧種倉房粗計五百兩,餘下的三千五百兩全買近廓地,可得九十餘畝,前麻後桑機房磨坊什麽的,他也真能精細打算,都一一打進帳裏。末了,錢度笑道:“兩位嫂子都是明白人,斷不至於見利忘義生分了的。但‘利’旁有立刀。為後世計,還該明白劃分。我看,所有宅屋田地都立契為約,竟是一家一半。芳卿雖有些吃虧,但這些年倚著張家,讓一讓也是對的。這都是為了防將來糾紛……”
“善哉,三十年內無飢謹矣!”勒敏套了一句《石頭記》裏的話合掌說道:“隻是如今涸轍之鮒、尚可相儒以沫,說這些分斤掰兩的話,似乎難以啟齒。”敦敏默然。敦誠卻道:“無礙,你們難啟齒,我說——我們家子弟就是這麽樣的。不的就是發到像《紅樓夢》裏的賈府,仍舊是落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眾人說著,芳卿和玉兒已經吃畢了飯出來。玉兒笑道:“你們外頭說,我們屋裏聽得一字不落——都捂著嘴笑!銀子給了我們姐兒,不敢勞動諸位在操這份閑心。本來就沒指望這外來財,如今有了——就這座山子崗地,買下來種桑樹,請南京師傅支起三十架機,你道我們織不出綢緞麽?南來的漕船每年都要壞到這裏一百多艘,開個木作坊,專修船隻怎麽樣?如今皇家修圓明園,磚石料有多少收多少,開個磚廠石料廠的成不成?……至於怎麽分帳,那我們自己當然有章程,還能請你們這些貴人來當管帳先生?”
她們心思這麽開闊,幾個人雖笑著聽,心中亦是驚訝。敦誠笑謂錢度:“想著你蕭何三策能安劉,誰知半策使不上!”錢度道:“我想的隻是耕讀自保,嫂子們想的竟是營運生發!也難怪,這裏其實是個水旱碼頭,她們又整日在驛站裏頭串,見識自然昔非今比——這幾條哪一條也比我那條好,真的佩服!”
“別像那年肖露給傅六爺寫信,‘武體偷地,配父之至’吧?”敦敏笑道,“殺豬殺尾巴,各有各殺法。蒙古人家比富,看誰的糙場大,牛羊多,漢人比地多莊院大,西南地兒有個怒族,誰家門外牛頭掛得多誰就是富人。江浙如今看誰的商號大,織機多。六爺上回跟我說,英吉利國人比誰的火輪鐵船多,火輪車多,羅剎國他們都用鐵鋪路,看誰家門前鐵路長……真叫人尋思不來的千奇百怪。”勒敏卻道:“道由多途不假,萬法歸一,還得是孔孟之道,有如日月經天,放之四海而皆準。我看錢度說得不差,耕織立家,教孩子讀書……”
“種孔孟、收秀才,收舉人進士狀元果兒。”敦誠哂道:“然後作宰相,當朝綱;然後抄家——很有趣兒麽?”勒敏被他噎得一怔,想想他是金枝玉葉,這事犯不著也不屑於抬槓,因笑道:“和你纏不清——兩位嫂子,請帶我們雪芹墳上,我們略盡盡禮兒,也就該回城去了。”
於是四個人又隨著芳卿玉兒出驛,在小店裏買了些香燭紙鉑、硃砂黃裱等物,又要了一瓶酒,卻仍循著來路,回到離雪芹故宅東首半裏之遙。玉兒指著通濟河北岸一帶土崗下幾株老白楊樹,神情略帶憂鬱,說道:“就在這樹底下了……”
曹雪芹就埋在這裏!四個人交換了一下眼神。勒敏挪步兒先走,趟著柔軟得像女人頭髮似的長糙來到樹下,幾個人默不言聲跟在他身後,果然見半人深的雜糙叢中一座孤墳隆起,墳上也長滿了糙,卻與周匝的荒糙不同,一色的知母糙,像沒有抽薹的青蒜。恰一束斜陽she落下來,那叢知母黯青幽碧的顏色顯得格外出眼——四人都曾在曹宅園圃裏見過專為它辟的藥畦,料是特意植的,都沒問話。
敦誠說道:“當時尹元長就坐他身邊,見都笑都羅,他臊得滿臉通紅。元長你們都知道的,最愛附庸風雅的將軍了。就出來替他圓場,說是高江村詩裏的一句。堵了眾人的口,都羅臉上體麵心裏感激,下來就送了一千銀子,說是‘多謝成全’——他那不過是逢場作戲,你今日此舉,才真稱得上唯大英雄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呢!”濟度最吃奉承,又逞強好勝,被他搔到癢處,高興得滿臉放光,像個小孩子似的跳起身來,端過硯,又拿過紙筆放在大桌子上,撫平了紙,笑道:“三爺,你跟咱好對脾氣!——說句實話,咱肚裏沒多少下水,又不想總聽都羅吹法螺——你給咱把那詩寫出來。有憑有據的,他就不好賴帳!”敦誠拿腔作勢沉吟半晌,才道:“好,就寫給你——你可不能說是我說的!”因援筆濡墨一筆一筆寫去:
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誰憶舊江東?
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
眾人看了,異口同聲稱妙。勒敏眼見日仄,玉兒芳卿尚未用飯,幾次舉表看時辰,濟度均無知覺,因笑道:“飽人不知餓人飢。我們隻顧高樂了。芳卿嫂子和玉兒都還沒吃飯呢!濟度哥子,待會兒我們看過雪芹的墳,還要回京城裏頭去。你今日要上路,咱們一道兒——明天我在家設筵請你,好好兒嘮嘮如何?”濟度掏出個大金懷表,炫耀地晃晃,一看針兒,失驚道:“過了未初了!阿桂中堂今晚約見呢——我要先走一步了。”起身團團一揖,又特意向芳卿一稽首,說道:“我京師宅子在右安門北街胡同,有常年駐京的管家。嫂夫人有什麽用著處,拿咱這個名刺去見他,準幫忙兒的!”又嘿嘿一笑,調皮地朝眾人一擠眼兒道:“咱們京城見!”此刻,眾人才看見,濟度帶的親兵戈什哈,還有兩個師爺,足有幾十個人,早已列隊齊整,站在天井院裏等候。見他出來,馬刺佩刀碰得一片聲響請安行禮,濟度也無多話,手一擺說道:“咱們趁熱走路!”
錢度等人到底送他出了驛站,望著他怒馬如龍捲地而去,這才折身回驛。敦敏安頓芳卿玉兒在東耳房吃飯,出來說道:“兩個嫂子都著實累了,她們那邊吃飯,少歇一時,帶我們到雪芹墳上看看,正好進城回去。這次湊得銀子不少,我們也得替她們籌劃籌劃不是?”
於是,四個人也不進屋,就過庭門洞裏商議,涼風嗖嗖的倒也愜意。算來總得四千八百餘兩,二敦勒敏都不善財務,錢度的主意,三百兩用來翻修宅院,五百兩仍存銀號,騾馬農具糧種倉房粗計五百兩,餘下的三千五百兩全買近廓地,可得九十餘畝,前麻後桑機房磨坊什麽的,他也真能精細打算,都一一打進帳裏。末了,錢度笑道:“兩位嫂子都是明白人,斷不至於見利忘義生分了的。但‘利’旁有立刀。為後世計,還該明白劃分。我看,所有宅屋田地都立契為約,竟是一家一半。芳卿雖有些吃虧,但這些年倚著張家,讓一讓也是對的。這都是為了防將來糾紛……”
“善哉,三十年內無飢謹矣!”勒敏套了一句《石頭記》裏的話合掌說道:“隻是如今涸轍之鮒、尚可相儒以沫,說這些分斤掰兩的話,似乎難以啟齒。”敦敏默然。敦誠卻道:“無礙,你們難啟齒,我說——我們家子弟就是這麽樣的。不的就是發到像《紅樓夢》裏的賈府,仍舊是落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眾人說著,芳卿和玉兒已經吃畢了飯出來。玉兒笑道:“你們外頭說,我們屋裏聽得一字不落——都捂著嘴笑!銀子給了我們姐兒,不敢勞動諸位在操這份閑心。本來就沒指望這外來財,如今有了——就這座山子崗地,買下來種桑樹,請南京師傅支起三十架機,你道我們織不出綢緞麽?南來的漕船每年都要壞到這裏一百多艘,開個木作坊,專修船隻怎麽樣?如今皇家修圓明園,磚石料有多少收多少,開個磚廠石料廠的成不成?……至於怎麽分帳,那我們自己當然有章程,還能請你們這些貴人來當管帳先生?”
她們心思這麽開闊,幾個人雖笑著聽,心中亦是驚訝。敦誠笑謂錢度:“想著你蕭何三策能安劉,誰知半策使不上!”錢度道:“我想的隻是耕讀自保,嫂子們想的竟是營運生發!也難怪,這裏其實是個水旱碼頭,她們又整日在驛站裏頭串,見識自然昔非今比——這幾條哪一條也比我那條好,真的佩服!”
“別像那年肖露給傅六爺寫信,‘武體偷地,配父之至’吧?”敦敏笑道,“殺豬殺尾巴,各有各殺法。蒙古人家比富,看誰的糙場大,牛羊多,漢人比地多莊院大,西南地兒有個怒族,誰家門外牛頭掛得多誰就是富人。江浙如今看誰的商號大,織機多。六爺上回跟我說,英吉利國人比誰的火輪鐵船多,火輪車多,羅剎國他們都用鐵鋪路,看誰家門前鐵路長……真叫人尋思不來的千奇百怪。”勒敏卻道:“道由多途不假,萬法歸一,還得是孔孟之道,有如日月經天,放之四海而皆準。我看錢度說得不差,耕織立家,教孩子讀書……”
“種孔孟、收秀才,收舉人進士狀元果兒。”敦誠哂道:“然後作宰相,當朝綱;然後抄家——很有趣兒麽?”勒敏被他噎得一怔,想想他是金枝玉葉,這事犯不著也不屑於抬槓,因笑道:“和你纏不清——兩位嫂子,請帶我們雪芹墳上,我們略盡盡禮兒,也就該回城去了。”
於是四個人又隨著芳卿玉兒出驛,在小店裏買了些香燭紙鉑、硃砂黃裱等物,又要了一瓶酒,卻仍循著來路,回到離雪芹故宅東首半裏之遙。玉兒指著通濟河北岸一帶土崗下幾株老白楊樹,神情略帶憂鬱,說道:“就在這樹底下了……”
曹雪芹就埋在這裏!四個人交換了一下眼神。勒敏挪步兒先走,趟著柔軟得像女人頭髮似的長糙來到樹下,幾個人默不言聲跟在他身後,果然見半人深的雜糙叢中一座孤墳隆起,墳上也長滿了糙,卻與周匝的荒糙不同,一色的知母糙,像沒有抽薹的青蒜。恰一束斜陽she落下來,那叢知母黯青幽碧的顏色顯得格外出眼——四人都曾在曹宅園圃裏見過專為它辟的藥畦,料是特意植的,都沒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