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爺!”老王頭跟在後頭答應著,又問“爺還沒吃飯的吧?”
“我在軍機處大夥堂吃了一點,隨便預備一點夜宵就成。”
“是!老奴才這就交待大廚房……”
傅恆在月洞門口站住了腳,回頭笑道:“這不用你來辦,這是小七兒的差使。我書房裏的小廝來福兒他們辦也成——告訴家下人,不必跟著我熬夜。”老王頭陪笑道:“老爺這話奴才可要駁回的了。太老爺在世,就是會客筵宴到四更,老爺在書房瞌睡得打盹兒釣魚,何嚐敢先睡了?主子不歇下,家裏奴才更沒有個自己就挺屍的理。依著奴才見識,三爺大爺二爺念書到亥正歇下,跟他們的丫頭小子隨著。其餘外房奴才還是要隨應侍候著……”傅恒生怕他再嘮叨,見是話fèng兒,失笑道:“成!這是道理,就依著你。”老王頭才返身龍龍鍾鍾去了。傅恆自進書房,一封接一封給各省督撫、將軍、提督寫信。
信很容易寫,隻是複述幹隆的旨意,要求各人根據旨意和自己的差份向幹隆奏報吏情軍情,提出建議條陳。但十八行省督撫就有二十多人,加上外任帶兵將軍,也有五六十封。來福兒在旁磨墨,磨了一硯又一硯,傅恆寫了二十多封,已聽見遠處隱隱傳來雞鳴聲,他突然覺得手困頭昏,停下了手中的筆,從碟子裏拈了一塊點心,機械地在口中嚼著。來福兒道:“老爺,您實在該歇歇兒了。三爺(福康安)的字都是仿您的練出來的,也常代您繕摺子寫信。請三爺來,您就坐著說,他寫。豈不省點精神氣力?”
“好吧……”傅恆站起身來,“叫人把他喊來。”說罷傅恆搖著發酸的右臂踱出書房,站在滴水簷下深深舒展了一下,吸一口微帶寒意的空氣,說聲“好香”!頓時覺得心思慡明了許多,也不回屋裏,就在書房前長滿青苔的地下悠悠散步。
天氣晴朗得一絲雲也沒有,黯得藏青色的天空顯得格外寂寥空闊,疏密不等的星星那麽遙遠,在銀河中和銀河兩岸拓展,綿遠地延伸向無邊的盡頭,不時神秘地閃爍著。清亮得水洗過一樣的月牙清晰得像剪紙,高高地懸在中天,周圍還有一圈淡紫色的暈,若有若無地圍攏著它。輕柔的月光朦朦朧朧灑落下來,所有的樹木、女牆、女牆上爬滿了的牽牛何首烏藤,還有半隱在柳樹中的亭角,簷下的鐵馬都像模模糊糊塗了一層淡青色的霜,一動不動地浸在媚嫵得柔紗似的月色中。一切都在似幽似明中無聲地沐浴著,濃烈的石榴花香和各色清寒的花香陣陣襲來,滌洗得傅恆一腔濁氣全無。
“老爺,您叫兒子?”
身後傳來兒子福康安的聲氣。傅恆“嗯”了一聲,半晌才迴轉身來。月光大淡了,影影綽綽隻見他穿著淺色袍子,外套著巴圖魯背心,也看不清什麽顏色,才十五六歲年紀,個頭比傅恆還要略高一點,頎身玉立在月影裏,既亭秀又毫不纖弱。這是傅恆的第三個兒子,他是正房太太棠兒的嫡子,極聰明,生得英氣勃勃,令人一見忘俗,隻是內裏心性瞧著略嫌剛硬了些,待人接物卻是徇徇儒雅。傅恆和棠兒都極愛他的。傅恆用柔和的目光凝視了他移時,已是端起了父親身分,問道:“已經睡下了?”
“回老爺,兒子亥未就回房去了,不敢違父親的命。”
“這早晚叫你,不犯困吧?”
“不困!兒子的體氣比哥哥弟弟們都結實。”
傅恆背著手回身走向書房,卻不忙口授信件,從書架上信手抽出一本書,吩咐小廝:“再掌一技燭來!”對跟進來的兒子說道:“這是《震川先生集》第十七卷。”隨手翻開了,指定一篇《項脊軒誌》說道:“大約一千字吧。背!”福康安原聽是叫自己來寫信,沒有想到父親會先出這麽個題目,答聲“是”,雙手接過書來,蹙眉凝矚移時,把書雙手捧還給傅恆。傅恆早就聽說福康安有過目不忘之才,沒有料到竟敏捷如此。他輕咳一聲掩飾過自己的悅色,把卷穩坐在安樂椅中盯著福康安不言語。福康安在父親的凝視下多少有點不安,抿了抿嘴唇背誦道: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循,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他幾乎毫不間滯,琅琅背誦如珠走玉盤,俯仰之間神采照人。傅恆雙手扶著椅背,興奮得似乎要站起來,眼中放著歡喜的光,又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嚴父”,又安適矜持地坐穩了,端茶啜唏著聽:
……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製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批把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修修如蓋矣。
“背的倒也罷了。”傅恆臉上毫無表情。“最後一句背錯了,是‘亭亭如蓋’。什麽‘修修’?瞎杜撰!”福康安陪笑道:“阿瑪教訓的是!不過,我見父親常用‘水亭居士’的號,兒子不敢不避諱。”傅恆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過目成誦算不得什麽稀罕。聽說你在謝家園子和幾位阿哥世子爺會文,還坐了榜首?我告訴你,炫才露智就已經失了君子本性。三國裏的張鬆,王安石的兒子王雩,千言萬言過目不忘,還有雍正爺手裏的劉墨林,不是年命不永,就是身罹奇禍,不該引以為戒的麽?”
福康安眼皮動了動,想偷看父親一眼,沒敢。唐相李鉍、明相張居正、本朝的高士奇、張廷玉年輕時都是一目十行隨口背誦,並沒有什麽“奇禍”。特特地叫背,背出來卻又訓斥,他真難服氣。心裏反駁著父親,口中卻道:“阿瑪金玉良言,兒子銘記在心了!”“你不要把阿瑪想得那麽刻薄。”傅恆說道:“這篇文章不是歸有光的上乘之作。裏頭有個教人隨分樂道的意思,這就該嚼味一下,自己知道自己是‘陷阱之蛙’就少些張狂——去,桌子邊坐著,我說,你寫!”福康安忙一躬,穩穩重重坐了桌旁援筆濡墨,靜聽傅恆口授。
“用端楷寫——”傅恆又交待一句,半躺在安樂椅上,用手撫著略微發燙的腦門,斟酌著說道:“嗯,元長吾兄,久違清雅,思念亟切……”
這是給尹繼善的信,先轉述了幹隆的話,要整飭財政吏治、維綱紀、敦教化,朝廷將有大舉措,尹繼善是砥柱名臣,當率為百官之先都懇懇切切說了,卻遲疑著沒有收煞。福康安隻好懸腕執筆等著。傅恆又道:
另告兄,金川軍事又復失利,皇上天威震怒,訥親如不能自為取勝,恐有蹈慶復轍之憂。此事弟尚待金輝消息。不知金輝與江督金鉷有親戚否?前數日麵聖,皇上微露欲調兄返江南之意,現軍情有變,或連帶人事有所更張,朝廷倚重處正多,亟當料理現任事務,以免臨時舉措不及。
“我在軍機處大夥堂吃了一點,隨便預備一點夜宵就成。”
“是!老奴才這就交待大廚房……”
傅恆在月洞門口站住了腳,回頭笑道:“這不用你來辦,這是小七兒的差使。我書房裏的小廝來福兒他們辦也成——告訴家下人,不必跟著我熬夜。”老王頭陪笑道:“老爺這話奴才可要駁回的了。太老爺在世,就是會客筵宴到四更,老爺在書房瞌睡得打盹兒釣魚,何嚐敢先睡了?主子不歇下,家裏奴才更沒有個自己就挺屍的理。依著奴才見識,三爺大爺二爺念書到亥正歇下,跟他們的丫頭小子隨著。其餘外房奴才還是要隨應侍候著……”傅恒生怕他再嘮叨,見是話fèng兒,失笑道:“成!這是道理,就依著你。”老王頭才返身龍龍鍾鍾去了。傅恆自進書房,一封接一封給各省督撫、將軍、提督寫信。
信很容易寫,隻是複述幹隆的旨意,要求各人根據旨意和自己的差份向幹隆奏報吏情軍情,提出建議條陳。但十八行省督撫就有二十多人,加上外任帶兵將軍,也有五六十封。來福兒在旁磨墨,磨了一硯又一硯,傅恆寫了二十多封,已聽見遠處隱隱傳來雞鳴聲,他突然覺得手困頭昏,停下了手中的筆,從碟子裏拈了一塊點心,機械地在口中嚼著。來福兒道:“老爺,您實在該歇歇兒了。三爺(福康安)的字都是仿您的練出來的,也常代您繕摺子寫信。請三爺來,您就坐著說,他寫。豈不省點精神氣力?”
“好吧……”傅恆站起身來,“叫人把他喊來。”說罷傅恆搖著發酸的右臂踱出書房,站在滴水簷下深深舒展了一下,吸一口微帶寒意的空氣,說聲“好香”!頓時覺得心思慡明了許多,也不回屋裏,就在書房前長滿青苔的地下悠悠散步。
天氣晴朗得一絲雲也沒有,黯得藏青色的天空顯得格外寂寥空闊,疏密不等的星星那麽遙遠,在銀河中和銀河兩岸拓展,綿遠地延伸向無邊的盡頭,不時神秘地閃爍著。清亮得水洗過一樣的月牙清晰得像剪紙,高高地懸在中天,周圍還有一圈淡紫色的暈,若有若無地圍攏著它。輕柔的月光朦朦朧朧灑落下來,所有的樹木、女牆、女牆上爬滿了的牽牛何首烏藤,還有半隱在柳樹中的亭角,簷下的鐵馬都像模模糊糊塗了一層淡青色的霜,一動不動地浸在媚嫵得柔紗似的月色中。一切都在似幽似明中無聲地沐浴著,濃烈的石榴花香和各色清寒的花香陣陣襲來,滌洗得傅恆一腔濁氣全無。
“老爺,您叫兒子?”
身後傳來兒子福康安的聲氣。傅恆“嗯”了一聲,半晌才迴轉身來。月光大淡了,影影綽綽隻見他穿著淺色袍子,外套著巴圖魯背心,也看不清什麽顏色,才十五六歲年紀,個頭比傅恆還要略高一點,頎身玉立在月影裏,既亭秀又毫不纖弱。這是傅恆的第三個兒子,他是正房太太棠兒的嫡子,極聰明,生得英氣勃勃,令人一見忘俗,隻是內裏心性瞧著略嫌剛硬了些,待人接物卻是徇徇儒雅。傅恆和棠兒都極愛他的。傅恆用柔和的目光凝視了他移時,已是端起了父親身分,問道:“已經睡下了?”
“回老爺,兒子亥未就回房去了,不敢違父親的命。”
“這早晚叫你,不犯困吧?”
“不困!兒子的體氣比哥哥弟弟們都結實。”
傅恆背著手回身走向書房,卻不忙口授信件,從書架上信手抽出一本書,吩咐小廝:“再掌一技燭來!”對跟進來的兒子說道:“這是《震川先生集》第十七卷。”隨手翻開了,指定一篇《項脊軒誌》說道:“大約一千字吧。背!”福康安原聽是叫自己來寫信,沒有想到父親會先出這麽個題目,答聲“是”,雙手接過書來,蹙眉凝矚移時,把書雙手捧還給傅恆。傅恆早就聽說福康安有過目不忘之才,沒有料到竟敏捷如此。他輕咳一聲掩飾過自己的悅色,把卷穩坐在安樂椅中盯著福康安不言語。福康安在父親的凝視下多少有點不安,抿了抿嘴唇背誦道: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循,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他幾乎毫不間滯,琅琅背誦如珠走玉盤,俯仰之間神采照人。傅恆雙手扶著椅背,興奮得似乎要站起來,眼中放著歡喜的光,又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嚴父”,又安適矜持地坐穩了,端茶啜唏著聽:
……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製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批把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修修如蓋矣。
“背的倒也罷了。”傅恆臉上毫無表情。“最後一句背錯了,是‘亭亭如蓋’。什麽‘修修’?瞎杜撰!”福康安陪笑道:“阿瑪教訓的是!不過,我見父親常用‘水亭居士’的號,兒子不敢不避諱。”傅恆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過目成誦算不得什麽稀罕。聽說你在謝家園子和幾位阿哥世子爺會文,還坐了榜首?我告訴你,炫才露智就已經失了君子本性。三國裏的張鬆,王安石的兒子王雩,千言萬言過目不忘,還有雍正爺手裏的劉墨林,不是年命不永,就是身罹奇禍,不該引以為戒的麽?”
福康安眼皮動了動,想偷看父親一眼,沒敢。唐相李鉍、明相張居正、本朝的高士奇、張廷玉年輕時都是一目十行隨口背誦,並沒有什麽“奇禍”。特特地叫背,背出來卻又訓斥,他真難服氣。心裏反駁著父親,口中卻道:“阿瑪金玉良言,兒子銘記在心了!”“你不要把阿瑪想得那麽刻薄。”傅恆說道:“這篇文章不是歸有光的上乘之作。裏頭有個教人隨分樂道的意思,這就該嚼味一下,自己知道自己是‘陷阱之蛙’就少些張狂——去,桌子邊坐著,我說,你寫!”福康安忙一躬,穩穩重重坐了桌旁援筆濡墨,靜聽傅恆口授。
“用端楷寫——”傅恆又交待一句,半躺在安樂椅上,用手撫著略微發燙的腦門,斟酌著說道:“嗯,元長吾兄,久違清雅,思念亟切……”
這是給尹繼善的信,先轉述了幹隆的話,要整飭財政吏治、維綱紀、敦教化,朝廷將有大舉措,尹繼善是砥柱名臣,當率為百官之先都懇懇切切說了,卻遲疑著沒有收煞。福康安隻好懸腕執筆等著。傅恆又道:
另告兄,金川軍事又復失利,皇上天威震怒,訥親如不能自為取勝,恐有蹈慶復轍之憂。此事弟尚待金輝消息。不知金輝與江督金鉷有親戚否?前數日麵聖,皇上微露欲調兄返江南之意,現軍情有變,或連帶人事有所更張,朝廷倚重處正多,亟當料理現任事務,以免臨時舉措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