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度聽罷沉吟不語。曹婆子道:“就這麽一點?我就不大懂。你方才講‘有階難拾級’,那不是看著是梯子不能上?這又是什麽意思?有銅山又不能發財,這不是更奇怪麽?”“你信不及我麽?”步虛目光如電,一閃即逝,對曹鴇兒道:“我說說錢居士的前邊的事——您日月角俱都發暗,六歲喪母,十歲喪父。死不同年,但同月同日。生不同年,但死卻同歲,命中之奇無比。你是跟著叔父母長大的,十九歲進學,你才知道他們不是生身父母。你後頭的官途我不說,你髮際壓眉,天庭不闊,主有水厄。你至少在水中被淹過三次,不知可是有的?你在叔父家九年,待你如親子,但嬸娘後來生了雙胞胎弟弟,就生了逐你出門的心。你離家這麽多年沒有回去過。也為這點遺憾。但你這一來,九年養育之恩就拋了,這叫忘人大恩,計人小過,所以上天有削祿之罰。十年運消,你當激流勇退,回報這九年之情,此生方得平安呢!”錢度愈聽愈是佩服莫名,連這些鮮為人知的心事他都一一點透。他臉紅了一下,呷茶掩飾道:“先生高明!我說過不計較言辭的。不過,我至今無嗣,還請先生指點迷津,怎樣才能破解,怎樣才能得個兒子?”
“凡事都有個天理。作有子事無無子之理,作無子事無有子之理。”步虛說道,“你命中原有一子。可惜你殺人太多,門前墓道冤魂充塞,沒有誰敢去投胎。我為你書一道符,你寄回家中,或接你妻子出來,為她焚符,用雄黃酒灌服了,再看怎麽樣。”說罷起身,至桌邊提起硃砂筆,略一屬思,筆走龍蛇畫了一道符。交給錢度。錢度小心雙手接過,折起放進袖中,順手取出五兩一個南京錁子放在案上,說道,“些須香火之資,不成敬意。願與道長為俗交道友,異日一定上廟致謝,還有許多請教處。”步虛也不遜辭,欣然接銀,對曹鴇兒道:“方才進門時錢爺勸你的話都是至理名言,那裏頭帶著‘利’字,不是我道門宗法,但其中仁愛慈悲卻是天理。我看了你這處宅子,原來也是亂墳崗。要不是別家織坊天天有逼人致死的,有替代處,你這裏早就出大事了。今夜既無法事,你著兩個人送我回上清觀,我在觀裏心淨,為你這裏消愆,也為錢爺祛一祛積穢。”說罷起身辭去。錢曹直送到小巷裏,看著史成派兩個小廝掌燈送了遠去。
錢度跟曹鴇兒回來,看表時正指亥正三刻,曹氏又要來果茶,說了一會子步虛,又說起芸芸。錢度又細問芸芸別後情形,才知道是難產後血崩。這是醫家棘手的病兒,他也隻好認命。又聽曹氏說芸芸臨終念叨自己,怕被銅山礦工打死在雲南,錢度又墜下淚來。曹鴇兒行院裏混了十八年的人,最會使小意兒,一邊安慰錢度,一邊又取點心,又擰熱毛巾伏侍錢度,說得錢度又歡喜起來。曹鴇兒便乘機入港,顰著眉頭嬌笑道:“錢爺,你也太癡了!人死如燈滅,生前盡心待她就是有情的了。何必太傷心?身子骨兒要緊!”說著便挨擦上來,用汗巾子給錢度揩汗,有意無意間用胸部輕壓錢度肩頭。錢度是個單身在外的男子,也不禁多少有點動心。因笑道:“我看你有點浪上來了。今兒我沒心情呢!回去睡覺吧!”
“回去我是寡女,你就成了孤男。”曹鴇兒抿嘴兒一笑,“那多寂寞呢?你要嫌我不好看,咱們猜謎兒說笑耍子,磕睡了就睡,如何?”錢度一向沒在她身上留心,此時燈下看,曹鴇兒不足四十歲的人,削肩細腰,胸辱高聳,腕臂如牙玉般潔白細膩,眼角有點魚鱗細紋,燈下根本看不出來。此時那婆娘上了慾火,雙頰泛紅,雙眸傳情。錢度笑道:“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吶!老闆接客,一定別有風味。”曹鴇兒似膠股糖一樣,稀軟地粘在錢度身上,“卟”地吹熄了燈,“來吧……這是五百年的緣分……”
錢度怪叫一聲,猛地將她壓在身下……三十二道不同鬥法上清觀情無計錢衡挪官銀——
上清觀就在街北鎮外約半裏許,離玄武湖也不過二裏。這裏早先康熙年間是水師營房圈了的一座廟。後來靖海侯施琅帶水師攻台灣調走了軍隊,營房因年久失修敗壞了。廟卻留了下來。從這裏向南看,是烏沉沉一片鎮子,颳風時玄武湖的波濤聲都聽得清清楚楚,再向南便是六朝金粉之地石頭城,向北卻是揚子江。
這位步虛便是當年在山西馱馱峰被飄高逐出紅陽教(白蓮教之支流)的小姚秦。他遊歷過大江南北十七省,走遍了白山黑水、天涯海角,最後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為什麽選這裏作他的天理教總堂,他自己也說不清,隻是覺得北方離北京太近,兩廣福建離北京又太遠,這裏龍盤虎踞,人文薈萃,是個風雲鼓盪之地。這裏富人多,窮人更多,稍有饑饉,四鄰各省的災民就像cháo水一樣湧入江蘇,湧進金陵,傳教極為方便。他天分極高,幾年潛心精研《萬神圭旨》《奇門遁甲》《道藏》《黃庭》一類書,道術已遠過當年龍虎山的賈士芳,卻不露鋒芒,隻以“平常心,平常人”麵目濟世救人,傳布天理,收納徒眾。即使偶爾演法,也隻有三五個徒弟得見,且嚴令不得在民眾中炫耀。因此,上至總督尹繼善,下到陋巷居民,都隻知道他叫“步虛”,懂命相,會風鑒,能醫術,是個行善濟貧的有道之士,誰也料不到他曾是白蓮教的護法尊者,待時而動的“巨冠”。
易瑛一幹人早先與飄高大道長有過交往:自然知道姚秦出教自立門戶。但當時的姚秦,不過是飄高跟前的執拂使者,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他的相貌。這次兵敗來投,由曹鴇兒牽線,想請見當年姚秦道友”。曹鴇兒就是勾通聯絡這件事,才遇上錢度的。
此刻,步虛回到觀中,徒弟們還在做晚課,鍾磬激揚鈸鼓叮咚,徒子徒孫幾百人都盤膝坐著誦經。步虛見有幾十個信民還在三清座像前跪著;知是求藥的,遂向三清像一揖,從神架上取下一疊小紙包兒,親自一一分發給眾人,說道:“今日來者都有緣,這是昨天就請神賜的,拿回去服了就好——王小七兒,明晚背你爹來,我親自再瞧瞧。”眾人接藥磕頭各自散去。步虛又吩咐道士們:“各自回房靜坐,守庚申,今夜有天露,是三清降臨賜瓊漿,各人用盤子祈賜吧!”
一時道人俱各散去,偌大的三清寶殿立時顯得空落落一片岑寂。步虛自在蒲團上打座,默會元神周天,以心會意,以意會神,瞑目搜求內丹要道。他明知易瑛等五六個人已經入殿,卻渾如不覺。
“步虛道兄。”易瑛許久才道:“貧道易瑛稽首!”旁邊站著的胡印中,也是道裝打扮,見步虛不言語,便道:“步虛道長,這就是我們紫雲觀住持道長易瑛。昨晚來見,我已經說過,今日又讓曹氏介紹,想見一見姚秦大仙師,務請道長接引。”
步虛這才緩緩開目,掃視了一眼易瑛身後的雷劍等四姊妹,嘆息一聲道:“不要誤我清修,我亦不誤你們的事。我確實不認識你們說的姚秦道長。修道以清淨為本,金丹大道不在鼎爐之中。道兄你們是性情中人,不是我道門法緣弟子。易瑛,唉……我已久聞大名,是術能通神之人,一味在紅塵中打滾,何如早日歸正?”易瑛一直在用元神試圖與步虛通會,但意念功力發出,再三襲擾,步虛不拒不應,渾然與普通人無異,難以感應,便以為他是全真道派,笑了笑坐下說道:“全真以性命修養為本,隻是為了自己長生,究竟於世人有什麽益處?”步虛隻是搖頭,說道:“我不是全真道門。無論何種道派,若倚仗術法,終是入了旁門。我是自然門,隨遇而安,物外無求,取水到渠成之義,循乎天理順乎人情,以此善緣濟世,永與紅塵無涉。”
“凡事都有個天理。作有子事無無子之理,作無子事無有子之理。”步虛說道,“你命中原有一子。可惜你殺人太多,門前墓道冤魂充塞,沒有誰敢去投胎。我為你書一道符,你寄回家中,或接你妻子出來,為她焚符,用雄黃酒灌服了,再看怎麽樣。”說罷起身,至桌邊提起硃砂筆,略一屬思,筆走龍蛇畫了一道符。交給錢度。錢度小心雙手接過,折起放進袖中,順手取出五兩一個南京錁子放在案上,說道,“些須香火之資,不成敬意。願與道長為俗交道友,異日一定上廟致謝,還有許多請教處。”步虛也不遜辭,欣然接銀,對曹鴇兒道:“方才進門時錢爺勸你的話都是至理名言,那裏頭帶著‘利’字,不是我道門宗法,但其中仁愛慈悲卻是天理。我看了你這處宅子,原來也是亂墳崗。要不是別家織坊天天有逼人致死的,有替代處,你這裏早就出大事了。今夜既無法事,你著兩個人送我回上清觀,我在觀裏心淨,為你這裏消愆,也為錢爺祛一祛積穢。”說罷起身辭去。錢曹直送到小巷裏,看著史成派兩個小廝掌燈送了遠去。
錢度跟曹鴇兒回來,看表時正指亥正三刻,曹氏又要來果茶,說了一會子步虛,又說起芸芸。錢度又細問芸芸別後情形,才知道是難產後血崩。這是醫家棘手的病兒,他也隻好認命。又聽曹氏說芸芸臨終念叨自己,怕被銅山礦工打死在雲南,錢度又墜下淚來。曹鴇兒行院裏混了十八年的人,最會使小意兒,一邊安慰錢度,一邊又取點心,又擰熱毛巾伏侍錢度,說得錢度又歡喜起來。曹鴇兒便乘機入港,顰著眉頭嬌笑道:“錢爺,你也太癡了!人死如燈滅,生前盡心待她就是有情的了。何必太傷心?身子骨兒要緊!”說著便挨擦上來,用汗巾子給錢度揩汗,有意無意間用胸部輕壓錢度肩頭。錢度是個單身在外的男子,也不禁多少有點動心。因笑道:“我看你有點浪上來了。今兒我沒心情呢!回去睡覺吧!”
“回去我是寡女,你就成了孤男。”曹鴇兒抿嘴兒一笑,“那多寂寞呢?你要嫌我不好看,咱們猜謎兒說笑耍子,磕睡了就睡,如何?”錢度一向沒在她身上留心,此時燈下看,曹鴇兒不足四十歲的人,削肩細腰,胸辱高聳,腕臂如牙玉般潔白細膩,眼角有點魚鱗細紋,燈下根本看不出來。此時那婆娘上了慾火,雙頰泛紅,雙眸傳情。錢度笑道:“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吶!老闆接客,一定別有風味。”曹鴇兒似膠股糖一樣,稀軟地粘在錢度身上,“卟”地吹熄了燈,“來吧……這是五百年的緣分……”
錢度怪叫一聲,猛地將她壓在身下……三十二道不同鬥法上清觀情無計錢衡挪官銀——
上清觀就在街北鎮外約半裏許,離玄武湖也不過二裏。這裏早先康熙年間是水師營房圈了的一座廟。後來靖海侯施琅帶水師攻台灣調走了軍隊,營房因年久失修敗壞了。廟卻留了下來。從這裏向南看,是烏沉沉一片鎮子,颳風時玄武湖的波濤聲都聽得清清楚楚,再向南便是六朝金粉之地石頭城,向北卻是揚子江。
這位步虛便是當年在山西馱馱峰被飄高逐出紅陽教(白蓮教之支流)的小姚秦。他遊歷過大江南北十七省,走遍了白山黑水、天涯海角,最後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為什麽選這裏作他的天理教總堂,他自己也說不清,隻是覺得北方離北京太近,兩廣福建離北京又太遠,這裏龍盤虎踞,人文薈萃,是個風雲鼓盪之地。這裏富人多,窮人更多,稍有饑饉,四鄰各省的災民就像cháo水一樣湧入江蘇,湧進金陵,傳教極為方便。他天分極高,幾年潛心精研《萬神圭旨》《奇門遁甲》《道藏》《黃庭》一類書,道術已遠過當年龍虎山的賈士芳,卻不露鋒芒,隻以“平常心,平常人”麵目濟世救人,傳布天理,收納徒眾。即使偶爾演法,也隻有三五個徒弟得見,且嚴令不得在民眾中炫耀。因此,上至總督尹繼善,下到陋巷居民,都隻知道他叫“步虛”,懂命相,會風鑒,能醫術,是個行善濟貧的有道之士,誰也料不到他曾是白蓮教的護法尊者,待時而動的“巨冠”。
易瑛一幹人早先與飄高大道長有過交往:自然知道姚秦出教自立門戶。但當時的姚秦,不過是飄高跟前的執拂使者,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他的相貌。這次兵敗來投,由曹鴇兒牽線,想請見當年姚秦道友”。曹鴇兒就是勾通聯絡這件事,才遇上錢度的。
此刻,步虛回到觀中,徒弟們還在做晚課,鍾磬激揚鈸鼓叮咚,徒子徒孫幾百人都盤膝坐著誦經。步虛見有幾十個信民還在三清座像前跪著;知是求藥的,遂向三清像一揖,從神架上取下一疊小紙包兒,親自一一分發給眾人,說道:“今日來者都有緣,這是昨天就請神賜的,拿回去服了就好——王小七兒,明晚背你爹來,我親自再瞧瞧。”眾人接藥磕頭各自散去。步虛又吩咐道士們:“各自回房靜坐,守庚申,今夜有天露,是三清降臨賜瓊漿,各人用盤子祈賜吧!”
一時道人俱各散去,偌大的三清寶殿立時顯得空落落一片岑寂。步虛自在蒲團上打座,默會元神周天,以心會意,以意會神,瞑目搜求內丹要道。他明知易瑛等五六個人已經入殿,卻渾如不覺。
“步虛道兄。”易瑛許久才道:“貧道易瑛稽首!”旁邊站著的胡印中,也是道裝打扮,見步虛不言語,便道:“步虛道長,這就是我們紫雲觀住持道長易瑛。昨晚來見,我已經說過,今日又讓曹氏介紹,想見一見姚秦大仙師,務請道長接引。”
步虛這才緩緩開目,掃視了一眼易瑛身後的雷劍等四姊妹,嘆息一聲道:“不要誤我清修,我亦不誤你們的事。我確實不認識你們說的姚秦道長。修道以清淨為本,金丹大道不在鼎爐之中。道兄你們是性情中人,不是我道門法緣弟子。易瑛,唉……我已久聞大名,是術能通神之人,一味在紅塵中打滾,何如早日歸正?”易瑛一直在用元神試圖與步虛通會,但意念功力發出,再三襲擾,步虛不拒不應,渾然與普通人無異,難以感應,便以為他是全真道派,笑了笑坐下說道:“全真以性命修養為本,隻是為了自己長生,究竟於世人有什麽益處?”步虛隻是搖頭,說道:“我不是全真道門。無論何種道派,若倚仗術法,終是入了旁門。我是自然門,隨遇而安,物外無求,取水到渠成之義,循乎天理順乎人情,以此善緣濟世,永與紅塵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