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訥親一本正經的臉上綻出笑容,“這些縣治並不是沒有主官,康熙爺手裏給他們加俸一倍,雍正爺又加一倍,拿了養廉銀到任上走一道,回省城當寓公,等著再選。已經成了規矩了!”幹隆聽了不禁勃然變色,想想又覺無可奈何,冷笑一聲道:“朕竟不知你們幹什麽吃的!貴州、四川也有這麽幾個縣,居然不設流官!拿著四倍的俸祿在省城吃喝嫖賭,花天酒地地玩兒……傳旨給這幾個省,聖旨到日,這些官員仍然滯留在省的,一律革職拿問!就地在本省教諭、訓導。委派官員去這些冷僻衙門,跟他們講明兩年一換,回來調轉優缺!”鄂爾泰在旁咳嗽一聲,說道:“從前就是這樣做的,給多少錢也不及他的命要緊,總歸不肯去就是了。我在雲、貴幾次和他們麵談,他們也老實不客氣地跟我講,那地方連流放犯人都不去,我們好歹也是朝廷命官,白白送命去麽?也確有他們的難處,外地人去了水土不服,沾染時氣,受毒瘴之害的十有五六,僥倖任滿回來的,有不少終身病殘。但這些地方長期以來有官無守,為害不小,緬王就是看準了這一層,幾次侵入境內。幸虧邊境一帶瘴霧不多,駐軍又是當地人。要不然,比西藏還要棘手呢!”
幹隆抿著嘴唇想了想,問道:“要不要在土著人中就地選拔?沒有政府時日久了不得了。”傅恆道:“這一層奴才想過,如用土著人,時日久了,就會變成土司,等於給後世人添麻煩,似乎也不甚妥當。”
“主上。”張廷玉許多日子沒有像這樣久坐議事了,直了直變得佝僂的腰,咳嗽著說道,“這是幾代幾朝都想不出好辦法的事,能否從容一點,著六部九卿的官員們著意思量,各上條陳,集思廣益,豈不更好?”
幹隆迅速瞟了一眼張廷玉,心頭掠過一絲不快,不知怎的,幾個月來,他不像從前那樣對張廷玉一片親情,總覺得張廷玉的病不至於就沉重得不能理事,有點倚老賣老似的。此刻看來那滿臉的倦容也似乎是做出來的。因此,越發生出一份厭憎。他不冷不熱地笑道:“這不是正在集思廣益的麽?朕詢問你們,正為心中有數,焉有不徵詢六部意見之理?”張廷玉作了一輩子宰相,什麽話音聽不出來?身子一顫,立刻意識到自己說走了嘴,忙打起精神躬身一揖,說道:“奴才昏聵了,求主子恕過!”幹隆見他緊張,倒覺不過意的,笑著擺手道:“老相國,朕也沒說什麽嘛。因為朕近日就要出巡,大事要有個眉目,你們在北京辦事,見人也有個遵循。沒有別的意思。”
話雖如此,有此小小不快,眾人都沒了談興。良久,鄂爾泰才道:“天氣已經見熱。主子平常又喜涼畏熱,奴才以為過了秋分,主子再出去為宜。”
“朕原打算四月初就成行的,隻是皇後病著,不忍遠離。”幹隆舒緩地說道,“原打算慶復他們打下金川,朕南巡江南,誰知他們就是打不下來!老百姓的事單聽官員說不行。照他們說的,人人吃飽,個個穿暖,居有室,出有車,都活在天堂裏頭似的!下去看看有好處,一是知道了民情實況,二來也知道這些隻曉得摟錢的手們怎麽糊弄朝廷。天熱之後朕要帶皇後去承德避暑山莊,秋天還要去木蘭狩獵,會蒙古諸王,該辦的事不能再向後推了。如果有事就不能出去,朕隻好永遠坐在這椅子上聽政了。”說罷叫過卜智卜信兩個太監,命他們在天街給張廷玉鄂爾泰備轎,笑道:“說是賜你們紫禁城騎馬,但你們謙遜著不敢真騎。老天拔地的,也上不了鞍了,今兒給個特典,用轎送你們出去。”
張廷玉顫巍巍站起來,說道:“奴才真的是老不中用了。十年前,世宗爺在暢春園駐駕,天天不到四更就起來,騎馬走幾十裏,趕去請安辦事。如今說不成,似乎一夜之間就不成了。奴才現在四五天才能進來請一次安,心裏很過意不去。”
“你們都是出力幾十年的人了,朕還和你們計較這些?”幹隆笑著用手挽著張廷玉徐步出殿,看著鄂爾泰說道:“誰都有老的時候嘛!要能著,就多走動走動,疏散一下筋骨;要是掙紮不動,叫兒子進來代你們請安,朕也能及時知道你們身子骨兒結實不結實。”一直攙到殿外滴水簷下,又握著鄂爾泰的手,道了幾句寒溫,目送太監們攙扶著他們出去。良久,卻無端又嘆息一聲。傅恆等三人這才跪安。幹隆一邊抬手叫起,一邊笑道:“紀曉嵐,今日殿前當眾腳下失火,可謂文壇一大奇聞。——炙燒得傷了沒有?”紀昀笑著回道:“奴才三跳兩跳就出了殿,現在想著真不可思議!腳踝的皮膚被灼焦了一些,太監給了些薄荷油塗了,要緊是絕不要緊的,恐怕要當兩天鐵拐李呢……”說得眾人都笑了起來。訥親又道:“奴才進來時分,已安排內務府把秀女們帶進來,都跪在禦花園月台邊等著皇上挑選呢——奴才沒想著議事議到這會子才散。皇上是現在去,還是用過膳再去?”幹隆道:“這會子就去吧!卜仁去稟老佛爺一聲,請她老人家過目,先選——傅恆和紀昀忙你們的去,有訥親陪著就成!”
傅恆和紀昀辭了出去。幹隆看看那日頭,光芒刺目,一陣陣風撲上來,熱烘烘的,當即除掉台冠,脫掉瑞罩和金龍褂解去腰間琊琺繡帶,換了一條明黃軟緞帶子。頃刻之間,變成了一個飄逸瀟灑的公子哥兒——將辮子向腦後一甩,說道:“走吧!”
於是君臣二人一同出來,沿永巷向北徐徐散步。此時正是當午,永巷裏連一點避日的地方也沒有,二人被曬得發熱流汗,但永巷的風不小,汗隨出隨幹,並不覺得氣悶。訥親跟隨在幹隆身側,說道:“天已經熱了。這風在宮裏穿堂過廈,還算是涼的。主子,您不耐熱,我們都知道。私下議過幾次,還是想請主子暫緩出行。”說罷一嘆。
這是真心誠意的勸阻,言語中充滿溫馨和體貼,幹隆心裏一陣感動。也嘆息一聲,說道:“你們的心朕是知道的,必定想著,世宗爺足不出北京一步,天下不是也治得很好的吧?殊不知朕和先帝有所不同。先帝即位時已經年近天命,朕還年輕——他年輕時常年都在外邊辦差,熟知民情。這是一條不能比。再就是世宗朝鬧家務,今兒要八王議政,明兒又有人稱兵亂宮,不出去是不得已兒,朕手裏這種事稀少。朕的性子和聖祖爺仿佛,愛動不愛靜——你看朕盤膝一坐就是兩個時辰,那是‘功夫’,父母訓誨,師傅教導出來的,不是朕的本性。出去見見外頭民風民俗,宦場吏情,又可飽覽山河湖川,於朕適性養身大有補益。所以朕決意要出去巡視一下。聖祖爺六次南巡,隻要天增朕年,朕至少也要出巡三次、四次吧?”他看了看天,又道:“這天氣不算什麽,收了麥,還有幾場雨,一時也熱不到哪裏去。朕還想帶你一道去呢,你要怕熱,就留在京裏。”訥親沒想到就地被將了一軍,不禁一怔,忙道:“皇上這話奴才如何承受得起?奴才自投身為吏,受兩世不次之恩,自皇上在東宮時已經心許為家臣。死尚且不懼,何況其熱?”
幹隆抿著嘴唇想了想,問道:“要不要在土著人中就地選拔?沒有政府時日久了不得了。”傅恆道:“這一層奴才想過,如用土著人,時日久了,就會變成土司,等於給後世人添麻煩,似乎也不甚妥當。”
“主上。”張廷玉許多日子沒有像這樣久坐議事了,直了直變得佝僂的腰,咳嗽著說道,“這是幾代幾朝都想不出好辦法的事,能否從容一點,著六部九卿的官員們著意思量,各上條陳,集思廣益,豈不更好?”
幹隆迅速瞟了一眼張廷玉,心頭掠過一絲不快,不知怎的,幾個月來,他不像從前那樣對張廷玉一片親情,總覺得張廷玉的病不至於就沉重得不能理事,有點倚老賣老似的。此刻看來那滿臉的倦容也似乎是做出來的。因此,越發生出一份厭憎。他不冷不熱地笑道:“這不是正在集思廣益的麽?朕詢問你們,正為心中有數,焉有不徵詢六部意見之理?”張廷玉作了一輩子宰相,什麽話音聽不出來?身子一顫,立刻意識到自己說走了嘴,忙打起精神躬身一揖,說道:“奴才昏聵了,求主子恕過!”幹隆見他緊張,倒覺不過意的,笑著擺手道:“老相國,朕也沒說什麽嘛。因為朕近日就要出巡,大事要有個眉目,你們在北京辦事,見人也有個遵循。沒有別的意思。”
話雖如此,有此小小不快,眾人都沒了談興。良久,鄂爾泰才道:“天氣已經見熱。主子平常又喜涼畏熱,奴才以為過了秋分,主子再出去為宜。”
“朕原打算四月初就成行的,隻是皇後病著,不忍遠離。”幹隆舒緩地說道,“原打算慶復他們打下金川,朕南巡江南,誰知他們就是打不下來!老百姓的事單聽官員說不行。照他們說的,人人吃飽,個個穿暖,居有室,出有車,都活在天堂裏頭似的!下去看看有好處,一是知道了民情實況,二來也知道這些隻曉得摟錢的手們怎麽糊弄朝廷。天熱之後朕要帶皇後去承德避暑山莊,秋天還要去木蘭狩獵,會蒙古諸王,該辦的事不能再向後推了。如果有事就不能出去,朕隻好永遠坐在這椅子上聽政了。”說罷叫過卜智卜信兩個太監,命他們在天街給張廷玉鄂爾泰備轎,笑道:“說是賜你們紫禁城騎馬,但你們謙遜著不敢真騎。老天拔地的,也上不了鞍了,今兒給個特典,用轎送你們出去。”
張廷玉顫巍巍站起來,說道:“奴才真的是老不中用了。十年前,世宗爺在暢春園駐駕,天天不到四更就起來,騎馬走幾十裏,趕去請安辦事。如今說不成,似乎一夜之間就不成了。奴才現在四五天才能進來請一次安,心裏很過意不去。”
“你們都是出力幾十年的人了,朕還和你們計較這些?”幹隆笑著用手挽著張廷玉徐步出殿,看著鄂爾泰說道:“誰都有老的時候嘛!要能著,就多走動走動,疏散一下筋骨;要是掙紮不動,叫兒子進來代你們請安,朕也能及時知道你們身子骨兒結實不結實。”一直攙到殿外滴水簷下,又握著鄂爾泰的手,道了幾句寒溫,目送太監們攙扶著他們出去。良久,卻無端又嘆息一聲。傅恆等三人這才跪安。幹隆一邊抬手叫起,一邊笑道:“紀曉嵐,今日殿前當眾腳下失火,可謂文壇一大奇聞。——炙燒得傷了沒有?”紀昀笑著回道:“奴才三跳兩跳就出了殿,現在想著真不可思議!腳踝的皮膚被灼焦了一些,太監給了些薄荷油塗了,要緊是絕不要緊的,恐怕要當兩天鐵拐李呢……”說得眾人都笑了起來。訥親又道:“奴才進來時分,已安排內務府把秀女們帶進來,都跪在禦花園月台邊等著皇上挑選呢——奴才沒想著議事議到這會子才散。皇上是現在去,還是用過膳再去?”幹隆道:“這會子就去吧!卜仁去稟老佛爺一聲,請她老人家過目,先選——傅恆和紀昀忙你們的去,有訥親陪著就成!”
傅恆和紀昀辭了出去。幹隆看看那日頭,光芒刺目,一陣陣風撲上來,熱烘烘的,當即除掉台冠,脫掉瑞罩和金龍褂解去腰間琊琺繡帶,換了一條明黃軟緞帶子。頃刻之間,變成了一個飄逸瀟灑的公子哥兒——將辮子向腦後一甩,說道:“走吧!”
於是君臣二人一同出來,沿永巷向北徐徐散步。此時正是當午,永巷裏連一點避日的地方也沒有,二人被曬得發熱流汗,但永巷的風不小,汗隨出隨幹,並不覺得氣悶。訥親跟隨在幹隆身側,說道:“天已經熱了。這風在宮裏穿堂過廈,還算是涼的。主子,您不耐熱,我們都知道。私下議過幾次,還是想請主子暫緩出行。”說罷一嘆。
這是真心誠意的勸阻,言語中充滿溫馨和體貼,幹隆心裏一陣感動。也嘆息一聲,說道:“你們的心朕是知道的,必定想著,世宗爺足不出北京一步,天下不是也治得很好的吧?殊不知朕和先帝有所不同。先帝即位時已經年近天命,朕還年輕——他年輕時常年都在外邊辦差,熟知民情。這是一條不能比。再就是世宗朝鬧家務,今兒要八王議政,明兒又有人稱兵亂宮,不出去是不得已兒,朕手裏這種事稀少。朕的性子和聖祖爺仿佛,愛動不愛靜——你看朕盤膝一坐就是兩個時辰,那是‘功夫’,父母訓誨,師傅教導出來的,不是朕的本性。出去見見外頭民風民俗,宦場吏情,又可飽覽山河湖川,於朕適性養身大有補益。所以朕決意要出去巡視一下。聖祖爺六次南巡,隻要天增朕年,朕至少也要出巡三次、四次吧?”他看了看天,又道:“這天氣不算什麽,收了麥,還有幾場雨,一時也熱不到哪裏去。朕還想帶你一道去呢,你要怕熱,就留在京裏。”訥親沒想到就地被將了一軍,不禁一怔,忙道:“皇上這話奴才如何承受得起?奴才自投身為吏,受兩世不次之恩,自皇上在東宮時已經心許為家臣。死尚且不懼,何況其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