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恆笑著連連點頭:“我得進朝辦事去了,你吃了喜酒,還有點回禮帶上——小王頭,給芳卿的回禮加一倍,聽著了?”
“紮!”
“我忙,夫人每日閑著沒事,芳卿不要拘泥,常回來走動走動。”傅恆挪動腳步走著,向芳卿又一笑,“有道是三年不上門,是親也不親麽!”
“是……”芳卿鞠躬輕聲答應,傅恆已是去了。
此時來客越來越多,席棚下、廊下、前堂中堂到處都是桌子,到處都是嗡嗡的人聲。後堂院裏三班鼓吹手,比賽似的一班比一班吹打得精神,喇叭笙篁聲聒耳,夾雜著密集的爆竹聲,一撥又一撥的誥命婦人,嘻嘻哈哈的說笑聲,整個府第喜氣一片。芳卿交待了籃子裏的禮品,對小王頭說了幾句什麽,踅回身來,見敦敏、敦誠抱著兒子一個哄一個逗,還在等自己,倒覺不好意思,笑著要過兒子,逗著說:“大青,叫‘叔叔好’!”
“叔叔好!”大青隻有兩歲,氈包兒裹著,腦門上留著“一片青”,虎靈靈閃著兩隻黑豆眼,又叫一聲:“叔叔好!”叫得敦敏、敦誠渾身快活,嗬嗬大笑,芳卿說道:“我們爺忙生活,給人家畫畫兒,家裏沒人照應他。我不在這府裏停留了,府上客人多,見了太太也未必有空兒說話。謝二位爺,你們隻管進去吃喜酒——我家住在西山老槐樹屯,爺們有空隻管來!”說著,小王頭已經過來,手裏拿著一塊紅綾,一卷子靛青細布,上頭放著五兩一錠銀餅,笑嘻嘻對芳卿道:“芳姑娘,這是太太給您的回禮,這尺頭也有兩丈,還有這布都是內貢的。銀子太太吩咐給您加倍,你瞧這成色,九九八成的台州紋銀呢!——別為方才那點子事和他們小人過不去,就是我們老爺那話,您常來走動,什麽都有了。”芳卿強笑著接了,說道,“替我謝謝老爺太太。等府裏稍閑一點,我和我們爺一齊登門來謝。”小王頭自笑著去了。
敦敏見芳卿轉身要走,忙道:“嫂夫人,既是不嫌棄我們兄弟,何必日後再去拜訪?擇日不如撞日,今兒我們就想見曹先生——他這筵宴有什麽稀罕的?我們坐的馱轎來,請你和小公子乘上回去,我們兩個騎馬陪著你,沖雪訪友也是一大快事!”
“那好!”芳卿略一思量,慡快地答應了,“我們爺交的朋友都是這個樣!有馱轎坐,這小把戲也不至太累我了。”
不一會兒,敦誠已從東院借了兩匹馬出來,兄弟倆將芳卿架上馱轎,向西山而去。十二舊宗親慕名投門牆真文豪巧造“無材湯”——
清時之馱轎有“前三後四中五尺”之說,前轎槓三尺,後轎槓四尺,由兩匹騾子馱起的轎廂則有五尺長短,裏邊設座前後對麵兩排,寬寬鬆鬆可容納四人,敦敏這乘轎是去年由豐臺老槓房新製出來的,桐木車箱外頭用氈包了,蒙上油布,用油線密密地紮在一起,又禦寒又防雨雪,裏邊還放著個手提銅爐子。芳卿一大早起來,負兒挎籃踉蹌行道三十多裏,回來時坐在這轎上,真是適意得很,因見上邊還有氈墊子,哄著兒子睡了,不時地隔帷子看著外頭的景致,慢慢地懶上來,竟也靠著箱板朦朧了過去。由馱夫導轎隻管往槐樹屯躦行。敦敏等二人在雪地裏時而打馬揚鞭,時而駐立詠哦,高興得直想吟唱。直到槐樹屯外,兩個人才趕到轎前。敦誠手掀棉簾子輕聲叫:“嫂夫人,嫂夫人!”
“唔?”芳卿一睜眼醒了過來,一看就明白了。她揉了揉眼,有點忸怩地一笑,說道:“我失迷了一陣子……已經到了,就在前頭那棵歪脖老樹跟前。”說著便要下轎,敦敏說道:“還有一段子路呢,不忙!”二人便牽著馬,帶著馱轎直到一個破舊的柴門跟前,攙著芳卿下了轎。芳卿自個開門進去了,一時便聽裏邊一個男子慡朗的笑聲,說著,“袁安破屋高臥夢,柴門小叩聞車馬——這天氣兒,難為二位兄台來訪!”一頭說,曹雪芹已經迎了出來。向二人一揖,含笑道:“請裏邊屋裏坐,寒磣得很,不要拘束。”
“先生大名,實在是久仰的了。”敦敏手中執扇當胸一揖還禮,文靜地笑道:“我兄弟從別人的抄本讀到先生的《石頭記》十一章,還讀到您不少詩,早就盼望能結識先生,隻是無緣不能如意,今兒遂願,真乃三生有幸!”敦誠卻不似哥哥矜持,探頭探腦東張西望,笑嘻嘻道:“先生這地方兒真不賴,煙樹寒村,流水小橋,白楊古道直通西山。這個雪天不能成行,要到春暖之後,一定到那邊桃林去。迎著西山晚霞,那景致就無酒也醉了!”曹雪芹道:“敦三爺說的是,要是沒有胥吏催科,酒店索債,那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三人相視大笑,初見麵的拘謹一掃而盡。敦敏是個細心人,進來打量這房,正屋和西間是打通了的,西邊一盤大炕上鋪著新席,靠牆疊著半人高的枕衾臥具。炕北頭一片氈,裹著一個繈褓小兒正在酣睡,炕中間矮桌上到處都是裁好的宣紙,有的畫歲寒三友、有的畫山水茅廬,還有的畫著觀音、鍾馗,甚至三官菩薩灶王神等等,靠窗一線布繩、晾著一溜兒尿布,卻洗得幹幹淨淨,一些兒氣息不聞。通房兩間,似乎才裱糊過,潔淨明亮很是宜人,隻是外麵一陣風,天棚便上下鼓動,顯得房子十分破舊。
“請坐炕上,”雪芹見他兄弟發愣,收拾著炕上的畫兒和紙筆,以手讓座,笑道:“惹你們笑了,這些畫兒有的是別人求的,有的是賣的,左鄰右舍也免不了要觀音像的,過年換灶君,也能換幾個酒錢。”敦誠接過芳卿遞來的茶,捧著杯呷了一口,這才仔細打量雪芹,隻見他身材魁梧,四方臉兒臥蠶眉、膚色黝黑,一頭黑髮總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耷拉在灰士林布棉袍後邊。想著,敦誠不禁一笑,說道:“雪芹先生,你和我心裏想的不一樣。”敦敏便問:“你心裏想著曹公什麽樣兒呢?”
敦誠嬉笑道:“我是個紅迷,最愛的是賈寶玉、林黛玉,我就照二玉的形象兒想曹先生,一定比林黛玉慡氣,如寶玉般清秀又不帶女人味兒,一定是個滿身書卷氣的美男子,再沒想到會像個將軍,黑塔般魁偉!”他這一說敦敏和曹雪芹都不禁哈哈大笑。在灶房中忙著淘米的芳卿也忍俊不禁“嗤”地一笑。雪芹道:“這種誤會古人也有,司馬遷就曾以為,張良既是如此大英雄大丈夫,必定氣度颯慡相貌英武,見了張良圖像才曉得他長得貌如美婦,溫如處子。前明張江陵相國的侄女兒,看戲入了迷,以為狀元都那麽樣兒,不但才如子建且貌若潘安,一心要嫁一個。結果真的嫁了一個,洞房夜裏一看,那狀元腰粗十圍,豬樣的臉上鬚髮倒豎,脫下衣服,前胸後背亂蓬蓬都是黑毛……”他沒說完,敦敏、敦誠都已笑倒了,柴院茅屋裏一片歡愉喜悅氣氛。雪芹見芳卿在東間房裏招手,便走進去,問道:“沒有錢麽?”
“紮!”
“我忙,夫人每日閑著沒事,芳卿不要拘泥,常回來走動走動。”傅恆挪動腳步走著,向芳卿又一笑,“有道是三年不上門,是親也不親麽!”
“是……”芳卿鞠躬輕聲答應,傅恆已是去了。
此時來客越來越多,席棚下、廊下、前堂中堂到處都是桌子,到處都是嗡嗡的人聲。後堂院裏三班鼓吹手,比賽似的一班比一班吹打得精神,喇叭笙篁聲聒耳,夾雜著密集的爆竹聲,一撥又一撥的誥命婦人,嘻嘻哈哈的說笑聲,整個府第喜氣一片。芳卿交待了籃子裏的禮品,對小王頭說了幾句什麽,踅回身來,見敦敏、敦誠抱著兒子一個哄一個逗,還在等自己,倒覺不好意思,笑著要過兒子,逗著說:“大青,叫‘叔叔好’!”
“叔叔好!”大青隻有兩歲,氈包兒裹著,腦門上留著“一片青”,虎靈靈閃著兩隻黑豆眼,又叫一聲:“叔叔好!”叫得敦敏、敦誠渾身快活,嗬嗬大笑,芳卿說道:“我們爺忙生活,給人家畫畫兒,家裏沒人照應他。我不在這府裏停留了,府上客人多,見了太太也未必有空兒說話。謝二位爺,你們隻管進去吃喜酒——我家住在西山老槐樹屯,爺們有空隻管來!”說著,小王頭已經過來,手裏拿著一塊紅綾,一卷子靛青細布,上頭放著五兩一錠銀餅,笑嘻嘻對芳卿道:“芳姑娘,這是太太給您的回禮,這尺頭也有兩丈,還有這布都是內貢的。銀子太太吩咐給您加倍,你瞧這成色,九九八成的台州紋銀呢!——別為方才那點子事和他們小人過不去,就是我們老爺那話,您常來走動,什麽都有了。”芳卿強笑著接了,說道,“替我謝謝老爺太太。等府裏稍閑一點,我和我們爺一齊登門來謝。”小王頭自笑著去了。
敦敏見芳卿轉身要走,忙道:“嫂夫人,既是不嫌棄我們兄弟,何必日後再去拜訪?擇日不如撞日,今兒我們就想見曹先生——他這筵宴有什麽稀罕的?我們坐的馱轎來,請你和小公子乘上回去,我們兩個騎馬陪著你,沖雪訪友也是一大快事!”
“那好!”芳卿略一思量,慡快地答應了,“我們爺交的朋友都是這個樣!有馱轎坐,這小把戲也不至太累我了。”
不一會兒,敦誠已從東院借了兩匹馬出來,兄弟倆將芳卿架上馱轎,向西山而去。十二舊宗親慕名投門牆真文豪巧造“無材湯”——
清時之馱轎有“前三後四中五尺”之說,前轎槓三尺,後轎槓四尺,由兩匹騾子馱起的轎廂則有五尺長短,裏邊設座前後對麵兩排,寬寬鬆鬆可容納四人,敦敏這乘轎是去年由豐臺老槓房新製出來的,桐木車箱外頭用氈包了,蒙上油布,用油線密密地紮在一起,又禦寒又防雨雪,裏邊還放著個手提銅爐子。芳卿一大早起來,負兒挎籃踉蹌行道三十多裏,回來時坐在這轎上,真是適意得很,因見上邊還有氈墊子,哄著兒子睡了,不時地隔帷子看著外頭的景致,慢慢地懶上來,竟也靠著箱板朦朧了過去。由馱夫導轎隻管往槐樹屯躦行。敦敏等二人在雪地裏時而打馬揚鞭,時而駐立詠哦,高興得直想吟唱。直到槐樹屯外,兩個人才趕到轎前。敦誠手掀棉簾子輕聲叫:“嫂夫人,嫂夫人!”
“唔?”芳卿一睜眼醒了過來,一看就明白了。她揉了揉眼,有點忸怩地一笑,說道:“我失迷了一陣子……已經到了,就在前頭那棵歪脖老樹跟前。”說著便要下轎,敦敏說道:“還有一段子路呢,不忙!”二人便牽著馬,帶著馱轎直到一個破舊的柴門跟前,攙著芳卿下了轎。芳卿自個開門進去了,一時便聽裏邊一個男子慡朗的笑聲,說著,“袁安破屋高臥夢,柴門小叩聞車馬——這天氣兒,難為二位兄台來訪!”一頭說,曹雪芹已經迎了出來。向二人一揖,含笑道:“請裏邊屋裏坐,寒磣得很,不要拘束。”
“先生大名,實在是久仰的了。”敦敏手中執扇當胸一揖還禮,文靜地笑道:“我兄弟從別人的抄本讀到先生的《石頭記》十一章,還讀到您不少詩,早就盼望能結識先生,隻是無緣不能如意,今兒遂願,真乃三生有幸!”敦誠卻不似哥哥矜持,探頭探腦東張西望,笑嘻嘻道:“先生這地方兒真不賴,煙樹寒村,流水小橋,白楊古道直通西山。這個雪天不能成行,要到春暖之後,一定到那邊桃林去。迎著西山晚霞,那景致就無酒也醉了!”曹雪芹道:“敦三爺說的是,要是沒有胥吏催科,酒店索債,那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三人相視大笑,初見麵的拘謹一掃而盡。敦敏是個細心人,進來打量這房,正屋和西間是打通了的,西邊一盤大炕上鋪著新席,靠牆疊著半人高的枕衾臥具。炕北頭一片氈,裹著一個繈褓小兒正在酣睡,炕中間矮桌上到處都是裁好的宣紙,有的畫歲寒三友、有的畫山水茅廬,還有的畫著觀音、鍾馗,甚至三官菩薩灶王神等等,靠窗一線布繩、晾著一溜兒尿布,卻洗得幹幹淨淨,一些兒氣息不聞。通房兩間,似乎才裱糊過,潔淨明亮很是宜人,隻是外麵一陣風,天棚便上下鼓動,顯得房子十分破舊。
“請坐炕上,”雪芹見他兄弟發愣,收拾著炕上的畫兒和紙筆,以手讓座,笑道:“惹你們笑了,這些畫兒有的是別人求的,有的是賣的,左鄰右舍也免不了要觀音像的,過年換灶君,也能換幾個酒錢。”敦誠接過芳卿遞來的茶,捧著杯呷了一口,這才仔細打量雪芹,隻見他身材魁梧,四方臉兒臥蠶眉、膚色黝黑,一頭黑髮總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耷拉在灰士林布棉袍後邊。想著,敦誠不禁一笑,說道:“雪芹先生,你和我心裏想的不一樣。”敦敏便問:“你心裏想著曹公什麽樣兒呢?”
敦誠嬉笑道:“我是個紅迷,最愛的是賈寶玉、林黛玉,我就照二玉的形象兒想曹先生,一定比林黛玉慡氣,如寶玉般清秀又不帶女人味兒,一定是個滿身書卷氣的美男子,再沒想到會像個將軍,黑塔般魁偉!”他這一說敦敏和曹雪芹都不禁哈哈大笑。在灶房中忙著淘米的芳卿也忍俊不禁“嗤”地一笑。雪芹道:“這種誤會古人也有,司馬遷就曾以為,張良既是如此大英雄大丈夫,必定氣度颯慡相貌英武,見了張良圖像才曉得他長得貌如美婦,溫如處子。前明張江陵相國的侄女兒,看戲入了迷,以為狀元都那麽樣兒,不但才如子建且貌若潘安,一心要嫁一個。結果真的嫁了一個,洞房夜裏一看,那狀元腰粗十圍,豬樣的臉上鬚髮倒豎,脫下衣服,前胸後背亂蓬蓬都是黑毛……”他沒說完,敦敏、敦誠都已笑倒了,柴院茅屋裏一片歡愉喜悅氣氛。雪芹見芳卿在東間房裏招手,便走進去,問道:“沒有錢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