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替他們遮掩。我也是嬪妃上來的,有什麽不知道?”太後嘆道,“在這紫禁城裏,一樣的嬪妃,在皇帝跟前處得紅不紅可不一樣,待遇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她頓了一下,“你們當我沒有吃過黑心廚子送的餿飯,沒用過見風就化的破絹絹麽?皇帝跟我說,要把西海子、暢春園北和圓明園連成一片,造一個前古沒有的大園子,名字仍叫圓明園,已經叫內務府踏勘去了,到時候我搬過去,和你們住得近些兒,隻怕就好些了。”
這三位太妃都在暢春園住過,想著太後描畫的規模,都不禁心中暗自咋舌。耿氏先念一聲佛:“阿彌陀佛!那是方圓百裏的地麵兒呢,得花多少銀子啊!”“就比阿房宮小些兒吧。”太後笑道,“我跟皇帝說過,你的孝心我領了,你可不能學秦始皇造阿房宮!皇帝說外國那些小王爺小君主的別墅還大得不得了呢,我們天朝,要有比他們的大得多,要按東洋的、西洋的,他們那裏最漂亮房舍、園林的樣子都造到我們北京來,將來萬國冕旒朝北京,才能顯出天朝坐鎮撫狄夷的風範。並不單為孝敬母親頤養天年。這就是另一碼事,是他的大誌,我若再攔,就成了小家子氣了。這個園子要花幾百億銀子,分幾十年造成,現在幾個園子連成一片,其實是第一步兒,往後朝廷錢多,就修造快些,錢少就修慢些兒,也不為擾民。你們想想這園子,大園裏頭套小園,把洋房洋花園、江南園北京園、海子山林,圍she圃田都集進來,古今圖書都藏進去,咱們飽食悠遊,也算不枉到人世間走了一遭,這可不算一件得意事的麽?”她望著玻璃窗外的大雪,興奮得雙目晶瑩生光,呼吸也有點不勻稱,良久才收回了神,對幾個聽得發呆的太妃道:“我是老了,一說就跑了題兒。你兩個現今住在園子裏,我聽到了一點閑話,想問問你們。”
“什麽話?”齊妃的思緒正追著那個古今絕無、天上人間僅有的大圓明園心馳神往,猛聽太後換了話題,聽到“閑話”二字不禁一怔。寡婦們最怕“閑活”,連李氏也嚇了一跳。齊妃覺得自己有些失態,穩了穩神說道:“我和李氏挨門隔牆,園子裏除了太監就是女人,侍衛們都不能越過柿子林的……”太後一聽便笑了,“誰說你們呢?聽說皇帝從河南帶的兩個女孩子住在園裏,皇帝每過去辦事,晚間都歇在她們那兒,你們聽說沒有?”
這件事風言風語已經傳了半年,說幹隆沒有登極時巡視江南,曾帶了兩個漢人女孩子,不但針織女工是好的,模樣兒也俊俏,還有一身的好武藝。本來準備收在身邊作妾的。當時雍正在位,雍正那脾氣,最忌諱阿哥在外麵拈花惹糙。他幾次要開口都吞了回去。及到登極,又要三年守喪,聽太後口風,宮中收留漢人女子有違祖訓,因此沒敢說又咽了回去。幹隆又割捨不掉這兩個曾和他一道共歷賊船之險、千裏奔逃躲避弘時追殺的患難之交。隻好悄悄把她們安頓在暢春園柿子林南。她們的住處和齊、李二太妃隻隔幾十丈,為防“閑話”,幹隆還特意囑咐了這兩位“姨娘娘”,絕不許泄出一個字去!如今太後竟直言相問……一位是高居九重統馭四海的至尊;一位是位尊內廷,權攝六宮的天子之母;兩人隻要彈一彈小指,都能將她們彈得灰飛煙滅——齊李二人不禁同時噤住。漲紅了臉囁嚅著,連自己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麽。
“你們不用怕。”太後安詳他說道:“這件事大家心裏幾乎都是清楚的,隻是要給她們抬個旗籍,正了名份,也就完了。何況她們身上還有點本事,皇帝出遠門兒帶上她們,我就更放心些。”齊、李二人聽了才放下心來,李氏斂眉說道:“並沒有人到奴婢們那兒傳閑話,奴婢更不敢打聽院牆外頭的事。隻聽宮女們說皇上到過柿子林南邊那片殿裏,說過幾次,後來才曉得裏頭住著女人,一個叫嫣紅,一個叫什麽的。”“這就是了。”太後點頭道:“你們回去,就說奉我的懿旨,把她們接到——李氏那裏,過了年你們帶著她們進來我見見,再叩見一下皇後。叫十六叔給她們抬個旗籍,過了明路兒,正正經經地當個嬪妃,省得叫人說皇帝偷女人,多難聽啦?”
耿氏在旁忙道:“如今旗務是莊親王爺和弘晝管著,我回去給晝兒說一聲兒,神不知人不覺的就辦了。”
“這都為維護皇帝的體麵。”大後嘆道,“皇帝什麽都好,就有這宗兒毛病,我真怕他終歸吃了女人的虧。聽說還不止這兩個呢,還有個翰林院姓許的老婆,也和皇帝有來往。嫣紅她們也罷了,事出有因,這許家的是有丈夫的,咋好沾惹!那是什麽名聲兒?所以這類子事兒我還不能撂開手——難就難在管得鬆了放縱了他,管得緊了又怕委屈了他。那年我處死錦霞,聽說皇帝還幾次到她宮裏私下弔祭……天下做娘的心,有幾個兒子能真體貼到了?錦霞不死,我樂得安富尊榮作我的‘老佛爺’,傷了我的陰鴛為了他,也未必領我的情呢!”說著便掏出手帕子拭淚。
三個太妃見她傷心,忙都勸慰。齊氏道:“我雖然不讀書,小時聽父親說過什麽‘小慈是大慈之賊’的話。太後這麽著,成全了皇上名聲,錦霞也是死得其所的。這是為天下為皇上社稷的大慈悲心腸。豈有傷了陰騭的?我若那時將弘時管得嚴緊一點,如今也不會落個現在的下場!”一想起被勒令自盡的兒子弘時,一陣悲悽便湧上心來,齊氏也落下淚來。李氏忙道:“太後何必傷感?如今皇上好好的嘛,外頭政務處置得好,又孝順,又聖明,比聖祖爺、先帝爺還得人心呢!我娘家兄弟管著藩庫,如今朝廷是咱大清開國以來存得最多的,那銅錢都鏽了,那串錢的繩子都朽了!我說句該掌嘴的話,哪個男人不好色不愛女人呢,皇上這點子毛病兒實在也算不上什麽。”耿氏接著話茬兒道:“李氏這話私地裏說,一點也不錯。內管領清泰是晝兒的包衣奴才,已經三房四妾塞得滿滿的,連七大姑八大姨的還要沾惹,也太沒個人倫了。我瞧著皇上是個重情的人,並沒有欺負了誰,話說回來,好色究竟是毛病兒。有太後管著,慢慢年歲大了,心收住了,還怕改不掉的麽?”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連湊趣兒帶勸慰,太後己是轉悲為喜,笑道:“這可是人家說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老姊妹們見麵兒少了,這些體己話又隻能跟你們說,一說開就又收不住閘兒。皇帝的體麵是第一要緊的,耿妹妹你回去跟弘晝說,上陣還得父子兵,打虎靠得親兄弟,他這親王跟別人可不一樣兒,叫他想辦法把許家那狐媚子打發得遠遠的,撕擄開了不叫他們再見麵兒也就完了。”耿氏忙道:“這容易。姓許的如今在國子監,冷曹衙門兒,放他個道台什麽的,走得遠些,也沒有個把家眷留在北京的理。又平白地升了外官,他也沒個不去的理。他是小官,皇上也沒有挽留的理。”幾個人聽得都笑了,卻見養心殿太監頭兒王智用黃袱麵兒蓋著木條盤,上麵蒙了油布,一步一蹭進了天井。太後知道他是要見皇帝,隔窗命人喚他進來,說道:“見你主子爺的麽?他到坤翊宮去了——你托的什麽稀罕巴物兒,我瞧瞧!”
這三位太妃都在暢春園住過,想著太後描畫的規模,都不禁心中暗自咋舌。耿氏先念一聲佛:“阿彌陀佛!那是方圓百裏的地麵兒呢,得花多少銀子啊!”“就比阿房宮小些兒吧。”太後笑道,“我跟皇帝說過,你的孝心我領了,你可不能學秦始皇造阿房宮!皇帝說外國那些小王爺小君主的別墅還大得不得了呢,我們天朝,要有比他們的大得多,要按東洋的、西洋的,他們那裏最漂亮房舍、園林的樣子都造到我們北京來,將來萬國冕旒朝北京,才能顯出天朝坐鎮撫狄夷的風範。並不單為孝敬母親頤養天年。這就是另一碼事,是他的大誌,我若再攔,就成了小家子氣了。這個園子要花幾百億銀子,分幾十年造成,現在幾個園子連成一片,其實是第一步兒,往後朝廷錢多,就修造快些,錢少就修慢些兒,也不為擾民。你們想想這園子,大園裏頭套小園,把洋房洋花園、江南園北京園、海子山林,圍she圃田都集進來,古今圖書都藏進去,咱們飽食悠遊,也算不枉到人世間走了一遭,這可不算一件得意事的麽?”她望著玻璃窗外的大雪,興奮得雙目晶瑩生光,呼吸也有點不勻稱,良久才收回了神,對幾個聽得發呆的太妃道:“我是老了,一說就跑了題兒。你兩個現今住在園子裏,我聽到了一點閑話,想問問你們。”
“什麽話?”齊妃的思緒正追著那個古今絕無、天上人間僅有的大圓明園心馳神往,猛聽太後換了話題,聽到“閑話”二字不禁一怔。寡婦們最怕“閑活”,連李氏也嚇了一跳。齊妃覺得自己有些失態,穩了穩神說道:“我和李氏挨門隔牆,園子裏除了太監就是女人,侍衛們都不能越過柿子林的……”太後一聽便笑了,“誰說你們呢?聽說皇帝從河南帶的兩個女孩子住在園裏,皇帝每過去辦事,晚間都歇在她們那兒,你們聽說沒有?”
這件事風言風語已經傳了半年,說幹隆沒有登極時巡視江南,曾帶了兩個漢人女孩子,不但針織女工是好的,模樣兒也俊俏,還有一身的好武藝。本來準備收在身邊作妾的。當時雍正在位,雍正那脾氣,最忌諱阿哥在外麵拈花惹糙。他幾次要開口都吞了回去。及到登極,又要三年守喪,聽太後口風,宮中收留漢人女子有違祖訓,因此沒敢說又咽了回去。幹隆又割捨不掉這兩個曾和他一道共歷賊船之險、千裏奔逃躲避弘時追殺的患難之交。隻好悄悄把她們安頓在暢春園柿子林南。她們的住處和齊、李二太妃隻隔幾十丈,為防“閑話”,幹隆還特意囑咐了這兩位“姨娘娘”,絕不許泄出一個字去!如今太後竟直言相問……一位是高居九重統馭四海的至尊;一位是位尊內廷,權攝六宮的天子之母;兩人隻要彈一彈小指,都能將她們彈得灰飛煙滅——齊李二人不禁同時噤住。漲紅了臉囁嚅著,連自己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麽。
“你們不用怕。”太後安詳他說道:“這件事大家心裏幾乎都是清楚的,隻是要給她們抬個旗籍,正了名份,也就完了。何況她們身上還有點本事,皇帝出遠門兒帶上她們,我就更放心些。”齊、李二人聽了才放下心來,李氏斂眉說道:“並沒有人到奴婢們那兒傳閑話,奴婢更不敢打聽院牆外頭的事。隻聽宮女們說皇上到過柿子林南邊那片殿裏,說過幾次,後來才曉得裏頭住著女人,一個叫嫣紅,一個叫什麽的。”“這就是了。”太後點頭道:“你們回去,就說奉我的懿旨,把她們接到——李氏那裏,過了年你們帶著她們進來我見見,再叩見一下皇後。叫十六叔給她們抬個旗籍,過了明路兒,正正經經地當個嬪妃,省得叫人說皇帝偷女人,多難聽啦?”
耿氏在旁忙道:“如今旗務是莊親王爺和弘晝管著,我回去給晝兒說一聲兒,神不知人不覺的就辦了。”
“這都為維護皇帝的體麵。”大後嘆道,“皇帝什麽都好,就有這宗兒毛病,我真怕他終歸吃了女人的虧。聽說還不止這兩個呢,還有個翰林院姓許的老婆,也和皇帝有來往。嫣紅她們也罷了,事出有因,這許家的是有丈夫的,咋好沾惹!那是什麽名聲兒?所以這類子事兒我還不能撂開手——難就難在管得鬆了放縱了他,管得緊了又怕委屈了他。那年我處死錦霞,聽說皇帝還幾次到她宮裏私下弔祭……天下做娘的心,有幾個兒子能真體貼到了?錦霞不死,我樂得安富尊榮作我的‘老佛爺’,傷了我的陰鴛為了他,也未必領我的情呢!”說著便掏出手帕子拭淚。
三個太妃見她傷心,忙都勸慰。齊氏道:“我雖然不讀書,小時聽父親說過什麽‘小慈是大慈之賊’的話。太後這麽著,成全了皇上名聲,錦霞也是死得其所的。這是為天下為皇上社稷的大慈悲心腸。豈有傷了陰騭的?我若那時將弘時管得嚴緊一點,如今也不會落個現在的下場!”一想起被勒令自盡的兒子弘時,一陣悲悽便湧上心來,齊氏也落下淚來。李氏忙道:“太後何必傷感?如今皇上好好的嘛,外頭政務處置得好,又孝順,又聖明,比聖祖爺、先帝爺還得人心呢!我娘家兄弟管著藩庫,如今朝廷是咱大清開國以來存得最多的,那銅錢都鏽了,那串錢的繩子都朽了!我說句該掌嘴的話,哪個男人不好色不愛女人呢,皇上這點子毛病兒實在也算不上什麽。”耿氏接著話茬兒道:“李氏這話私地裏說,一點也不錯。內管領清泰是晝兒的包衣奴才,已經三房四妾塞得滿滿的,連七大姑八大姨的還要沾惹,也太沒個人倫了。我瞧著皇上是個重情的人,並沒有欺負了誰,話說回來,好色究竟是毛病兒。有太後管著,慢慢年歲大了,心收住了,還怕改不掉的麽?”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連湊趣兒帶勸慰,太後己是轉悲為喜,笑道:“這可是人家說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老姊妹們見麵兒少了,這些體己話又隻能跟你們說,一說開就又收不住閘兒。皇帝的體麵是第一要緊的,耿妹妹你回去跟弘晝說,上陣還得父子兵,打虎靠得親兄弟,他這親王跟別人可不一樣兒,叫他想辦法把許家那狐媚子打發得遠遠的,撕擄開了不叫他們再見麵兒也就完了。”耿氏忙道:“這容易。姓許的如今在國子監,冷曹衙門兒,放他個道台什麽的,走得遠些,也沒有個把家眷留在北京的理。又平白地升了外官,他也沒個不去的理。他是小官,皇上也沒有挽留的理。”幾個人聽得都笑了,卻見養心殿太監頭兒王智用黃袱麵兒蓋著木條盤,上麵蒙了油布,一步一蹭進了天井。太後知道他是要見皇帝,隔窗命人喚他進來,說道:“見你主子爺的麽?他到坤翊宮去了——你托的什麽稀罕巴物兒,我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