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方勁一下子蹲下身,坐在了胡振彪身邊,再也不吱一聲。
飄高以一千二百兵力大敗清兵五千人馬,敵軍傷損將半,糧食馬匹輜重幾乎全部損失,山寨義軍卻無一傷亡。此刻,他的指揮位置幾乎就在範高傑頭頂上數十丈高的花香峰,山跳蚤等幾十個護法侍者守在他的大帳旁邊,山頂風烈、將四大九麵太極圖五色旗吹得獵獵作響。他酌酒獨坐,時而瞥一眼下麵的惡虎灘。他白髯青袍羽扇綸巾,前麵案頭上焚著一爐藏香,一副仙風道骨的氣派。
但他此時卻不是在想軍事,軍事已經勝券在手:惡虎灘水淺,是因為三條河上流都堵了,隻為迷惑清兵才各留了一股,明日淩晨水量聚夠,三處同時決口,困在灘上的清兵一個也難逃活命。南邊埋伏著的兵在馱馱峰上備足了礌石,根本無法通過。北邊的兵還是原班人馬,堵截幾個嚇破了膽的逃兵綽綽有餘。他是在想山跳蚤報來紫荊山教徒的情形,切口對不上,又精於白蓮教教義,既說來援,又不見聯絡。似友,卻對專門迎候的山跳蚤一幹人不客氣;是敵,為什麽六天來沒有動靜?山西巡撫又從哪裏能調來這撥土頭土腦的兵?然而為打好這一仗,自己用完了所有的人,自己居中指揮,又不可須臾離開,他想得頭都脹大了,還是百思不得其解。下頭義軍都把他看成是能掐會算、撤豆成兵的神仙,又不能露出半點焦慮,因此雖然麵上看去飄逸瀟灑,心裏卻是格外的不安。天已經黑定了,飄高軍中也下令禁止燈火。馱馱峰巨大的陰影變得越來越模糊,星光下隻見滿山雜樹不安地搖曳著,似乎無數鬼魅在暗中歡呼舞蹈,鬆濤時緊時慢地呼嘯著。又似千軍萬馬在遙遠處奔騰廝殺,給人一種神秘的恐怖聯想。他實在坐不住了,便踱出帳外。一個侍者立刻迎上來道:“總峰仙長,有法旨?”
“沒有。”飄高沉穩地答道,“哦,叫人盯著馬坊那邊,有動靜用燈火報過來。紅燈是凶,黃燈是吉!”
“遵法旨!”
飄高的目光望著南邊,南邊是他的“義女”娟娟,帶著一千義民佯攻臨縣,專等這邊取勝後回兵奪城。此刻不知如何?飄高今年五十七歲,俗名賈英英。他原是江南省泗州人,家住洪澤湖畔的一個小鎮子上。
有一年他得了瘋病,家裏求神問卜,尋僧覓道為他治病。用狗血給他沐浴,用桃木鞭打,全然不濟事。萬般無奈,家裏將他送到靈穀寺當小沙彌,後又到紫陽道觀作道士,精通了一些天文地理和道家法術。雍正六年朝廷密旨召集異能之上進宮為皇帝療疾。李衛推薦了他。在宮裏又拜賈士芳為師,有一晚師徒麵壁,賈士芳說:“今晚四更有冰雹,我們坐在露天不行。”賈英卻說,“冰雹隻有黃豆大,還要刮大西南風,我們坐在北邊,一粒也打不到身上。”後來果然應驗。由此,他招了賈士芳的忌妒,隻在宮裏待了三個月便尋事將他逐出師門。臨去時他說:“我飄然而來,翩然而去。我有龍華身,命定高貴,必有命世主提攜。我自命名為‘飄高’,你命在頃刻,不配作我師!”
由此飄高四海週遊,尋找他的“真主”,雍正七年安徽大旱,秋糧斷收,次年春天青黃不接時,災民大量流入外省。這正是濟世救人布道結緣的好時機。飄高便從湖廣襄陽趕往南陽府。過老河口時正是二月天,卻下起雨夾雪來,一街兩行房簷底下到處都是凍得縮成一團的饑民,一個個餓得黃皮寡瘦。
天氣冷極了,料峭的春風裹著似霾似霧的細雨霰雪,時緊時慢地在街衢上蕩漾,飄高渾身都濕透了,便進南街一家小酒肆裏要了一碗熱黃酒,就著五香豆慢慢地喝著。
酒肆對門一家裱匠鋪的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小姑娘提著一桶漿糊出來,似乎要送到哪裏去。她看了看蜷縮在門口的一個老太婆,猶豫了一下,低身問道:“大娘。你臉色這麽不好,敢怕是病了,再不然就是餓的,有碗沒有?這……這還是熱的,給你暖暖身子吧……”轉眼間一隻破碗放在階上,便不再言語,默不言聲倒了一碗遞給那老太婆。
“善人哪!”
她的這個舉動立即驚動了周圍的十幾個災民,頓時圍了過來。各色各樣的破碗都舉了過來。飄高留神看,隻見她麵露難色,好一陣子才勉強舉起桶來,每人倒了多半碗,那小桶已是底朝天。不言聲提著空桶又回了裱店。
少頃便聽裏邊隱隱的傳來打罵聲,而且越來越高,一個女人喝道:“你知道一斤麵多少錢麽?漲到三十文了!你自己掙不來一文,還要作踐人!滿街都是要飯的。你又不是觀音菩薩,硬要撒淨瓶露水!我怎麽養得起你這麽個吃裏扒外的賤貨!”接著又是劈劈啪啪一陣響,眾人愕然間,一個瘦高個子女人拽著那女孩子的頭髮把她拖了出來,當街一甩,女孩子便四腳趴地摔在雪水灘裏,半天掙不起來。她十一二歲年紀,又生得單弱,為施捨了一桶漿糊遭這樣的毒打,幾個壯年漢子看不過,默默圍了過去,怒目盯視著那高個女人。飄高也站起了身子。
“瞧什麽?沒喝夠,喝得不足心是麽?”那女人立著一雙鬥雞眼。尖著嗓子吼道:“你爹今個是給華五爺家裱新房的,統共一碗粉漿麵,你就敢拿去送那些餓不死的浪漢子!你這妨主精,剛剛妨死了男人,又要妨你爹麽?”
飄高這才知道女孩子是個童養媳,他籲了一口氣,上前扶起那個女孩子,對那女人道:“人各有自己的命,誰妨誰?閉住你的狗嘴!好歹她也是條性命,受得了你這麽折磨?”
“嗬,還有個撐腰子的野道士啊!”那婆子道,“她是我馬家用十二兩銀子從人市上買來的,不是三媒六證八抬轎抬來的!要死要活要打發,是我馬家的事!怎麽著,你擋橫兒麽?”
馬婆子頓時大怒,兩條眉倒豎起來,但不知怎的,在飄高的目光下,她有些心懾,遂拉著女孩子過來,一語不發揚起撣子就要下手。
“你住口!”飄高拂塵一揚,口中念念有詞:
此女前身是阿難,釋迦座前七品蓮。
而今劫數已歷完,翻身就到雷音天!
“吾乃老子爐前第一童,濟世飄高祖!”飄高見人越聚越多,便開始傳經:“天下大劫,釋道兩家會商,以生無老母下界普渡眾生,以飄高設道文教,名為紅白二陽!無天無地,先有混濛,後有濨濛,濨蒙長成,為天地玄黃,無生老母為天地之主。凡我世人,願此濟世行善者,皆可與我結善緣,今世一鬥米救人,下世一石祿還爾。積到兩千石,還你一個太守官!”說罷閉目合掌。口中又念念有詞。
誦聲中便有人陸續捐錢結緣:
“我捐一石米!”
“我捐二兩銀!”
“我捐……絮襖十件!”
“我捐……”
“善哉!”飄高說道。他麵前已是鋪了厚厚一層銅錢,有人兀自叮叮噹噹向他麵前撒來。飄高蹲下身子,撫著女孩的頭髮,輕聲道:“你跟了我去學道,好麽?”女孩膽怯地看了看凶煞神一樣的婆母,淚汪汪的大眼睛忽閃了兩下。飄高回身向眾人道:“此女願捐身學道。山人自己捐銀十二兩!”右手向空一綽,已拿出一塊銀餅子。
飄高以一千二百兵力大敗清兵五千人馬,敵軍傷損將半,糧食馬匹輜重幾乎全部損失,山寨義軍卻無一傷亡。此刻,他的指揮位置幾乎就在範高傑頭頂上數十丈高的花香峰,山跳蚤等幾十個護法侍者守在他的大帳旁邊,山頂風烈、將四大九麵太極圖五色旗吹得獵獵作響。他酌酒獨坐,時而瞥一眼下麵的惡虎灘。他白髯青袍羽扇綸巾,前麵案頭上焚著一爐藏香,一副仙風道骨的氣派。
但他此時卻不是在想軍事,軍事已經勝券在手:惡虎灘水淺,是因為三條河上流都堵了,隻為迷惑清兵才各留了一股,明日淩晨水量聚夠,三處同時決口,困在灘上的清兵一個也難逃活命。南邊埋伏著的兵在馱馱峰上備足了礌石,根本無法通過。北邊的兵還是原班人馬,堵截幾個嚇破了膽的逃兵綽綽有餘。他是在想山跳蚤報來紫荊山教徒的情形,切口對不上,又精於白蓮教教義,既說來援,又不見聯絡。似友,卻對專門迎候的山跳蚤一幹人不客氣;是敵,為什麽六天來沒有動靜?山西巡撫又從哪裏能調來這撥土頭土腦的兵?然而為打好這一仗,自己用完了所有的人,自己居中指揮,又不可須臾離開,他想得頭都脹大了,還是百思不得其解。下頭義軍都把他看成是能掐會算、撤豆成兵的神仙,又不能露出半點焦慮,因此雖然麵上看去飄逸瀟灑,心裏卻是格外的不安。天已經黑定了,飄高軍中也下令禁止燈火。馱馱峰巨大的陰影變得越來越模糊,星光下隻見滿山雜樹不安地搖曳著,似乎無數鬼魅在暗中歡呼舞蹈,鬆濤時緊時慢地呼嘯著。又似千軍萬馬在遙遠處奔騰廝殺,給人一種神秘的恐怖聯想。他實在坐不住了,便踱出帳外。一個侍者立刻迎上來道:“總峰仙長,有法旨?”
“沒有。”飄高沉穩地答道,“哦,叫人盯著馬坊那邊,有動靜用燈火報過來。紅燈是凶,黃燈是吉!”
“遵法旨!”
飄高的目光望著南邊,南邊是他的“義女”娟娟,帶著一千義民佯攻臨縣,專等這邊取勝後回兵奪城。此刻不知如何?飄高今年五十七歲,俗名賈英英。他原是江南省泗州人,家住洪澤湖畔的一個小鎮子上。
有一年他得了瘋病,家裏求神問卜,尋僧覓道為他治病。用狗血給他沐浴,用桃木鞭打,全然不濟事。萬般無奈,家裏將他送到靈穀寺當小沙彌,後又到紫陽道觀作道士,精通了一些天文地理和道家法術。雍正六年朝廷密旨召集異能之上進宮為皇帝療疾。李衛推薦了他。在宮裏又拜賈士芳為師,有一晚師徒麵壁,賈士芳說:“今晚四更有冰雹,我們坐在露天不行。”賈英卻說,“冰雹隻有黃豆大,還要刮大西南風,我們坐在北邊,一粒也打不到身上。”後來果然應驗。由此,他招了賈士芳的忌妒,隻在宮裏待了三個月便尋事將他逐出師門。臨去時他說:“我飄然而來,翩然而去。我有龍華身,命定高貴,必有命世主提攜。我自命名為‘飄高’,你命在頃刻,不配作我師!”
由此飄高四海週遊,尋找他的“真主”,雍正七年安徽大旱,秋糧斷收,次年春天青黃不接時,災民大量流入外省。這正是濟世救人布道結緣的好時機。飄高便從湖廣襄陽趕往南陽府。過老河口時正是二月天,卻下起雨夾雪來,一街兩行房簷底下到處都是凍得縮成一團的饑民,一個個餓得黃皮寡瘦。
天氣冷極了,料峭的春風裹著似霾似霧的細雨霰雪,時緊時慢地在街衢上蕩漾,飄高渾身都濕透了,便進南街一家小酒肆裏要了一碗熱黃酒,就著五香豆慢慢地喝著。
酒肆對門一家裱匠鋪的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小姑娘提著一桶漿糊出來,似乎要送到哪裏去。她看了看蜷縮在門口的一個老太婆,猶豫了一下,低身問道:“大娘。你臉色這麽不好,敢怕是病了,再不然就是餓的,有碗沒有?這……這還是熱的,給你暖暖身子吧……”轉眼間一隻破碗放在階上,便不再言語,默不言聲倒了一碗遞給那老太婆。
“善人哪!”
她的這個舉動立即驚動了周圍的十幾個災民,頓時圍了過來。各色各樣的破碗都舉了過來。飄高留神看,隻見她麵露難色,好一陣子才勉強舉起桶來,每人倒了多半碗,那小桶已是底朝天。不言聲提著空桶又回了裱店。
少頃便聽裏邊隱隱的傳來打罵聲,而且越來越高,一個女人喝道:“你知道一斤麵多少錢麽?漲到三十文了!你自己掙不來一文,還要作踐人!滿街都是要飯的。你又不是觀音菩薩,硬要撒淨瓶露水!我怎麽養得起你這麽個吃裏扒外的賤貨!”接著又是劈劈啪啪一陣響,眾人愕然間,一個瘦高個子女人拽著那女孩子的頭髮把她拖了出來,當街一甩,女孩子便四腳趴地摔在雪水灘裏,半天掙不起來。她十一二歲年紀,又生得單弱,為施捨了一桶漿糊遭這樣的毒打,幾個壯年漢子看不過,默默圍了過去,怒目盯視著那高個女人。飄高也站起了身子。
“瞧什麽?沒喝夠,喝得不足心是麽?”那女人立著一雙鬥雞眼。尖著嗓子吼道:“你爹今個是給華五爺家裱新房的,統共一碗粉漿麵,你就敢拿去送那些餓不死的浪漢子!你這妨主精,剛剛妨死了男人,又要妨你爹麽?”
飄高這才知道女孩子是個童養媳,他籲了一口氣,上前扶起那個女孩子,對那女人道:“人各有自己的命,誰妨誰?閉住你的狗嘴!好歹她也是條性命,受得了你這麽折磨?”
“嗬,還有個撐腰子的野道士啊!”那婆子道,“她是我馬家用十二兩銀子從人市上買來的,不是三媒六證八抬轎抬來的!要死要活要打發,是我馬家的事!怎麽著,你擋橫兒麽?”
馬婆子頓時大怒,兩條眉倒豎起來,但不知怎的,在飄高的目光下,她有些心懾,遂拉著女孩子過來,一語不發揚起撣子就要下手。
“你住口!”飄高拂塵一揚,口中念念有詞:
此女前身是阿難,釋迦座前七品蓮。
而今劫數已歷完,翻身就到雷音天!
“吾乃老子爐前第一童,濟世飄高祖!”飄高見人越聚越多,便開始傳經:“天下大劫,釋道兩家會商,以生無老母下界普渡眾生,以飄高設道文教,名為紅白二陽!無天無地,先有混濛,後有濨濛,濨蒙長成,為天地玄黃,無生老母為天地之主。凡我世人,願此濟世行善者,皆可與我結善緣,今世一鬥米救人,下世一石祿還爾。積到兩千石,還你一個太守官!”說罷閉目合掌。口中又念念有詞。
誦聲中便有人陸續捐錢結緣:
“我捐一石米!”
“我捐二兩銀!”
“我捐……絮襖十件!”
“我捐……”
“善哉!”飄高說道。他麵前已是鋪了厚厚一層銅錢,有人兀自叮叮噹噹向他麵前撒來。飄高蹲下身子,撫著女孩的頭髮,輕聲道:“你跟了我去學道,好麽?”女孩膽怯地看了看凶煞神一樣的婆母,淚汪汪的大眼睛忽閃了兩下。飄高回身向眾人道:“此女願捐身學道。山人自己捐銀十二兩!”右手向空一綽,已拿出一塊銀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