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隻是笑,說劉康年輕不曉事,為公事行私意,碰壁,該!”鄂爾泰說道:“那錢度此時升官的心比炭火還熱,正愁沒人墊背兒。你不碰壁誰碰壁?你犯得著嗎?”劉康想想,幹隆說“不曉事”實在算不上厭惡,頓時放下了心,又笑道:“學生今天羞得半天沒出門,反躬自省,總是自己不修德的過——”他突然靈機一動,就腿搓繩兒說道:“為誌今日之過,我想請老師關照一下吏部,願意更名‘修德’。”“這是小事情,明兒你自己到吏部去說,就說我同意了的。”鄂爾泰哪裏知道他更名避禍的真意?隻顧順著自己的思路說道:“實在應該從‘修德’二字上好好思量。蒼蠅不抱沒fèng的蛋。錢度怎麽不拿史貽直、劉統勛他們作伐?人唯自侮,然後人侮之。你這件事辦得格調太低,自己作踐了自己。所以你不要去怨恨別人,更不要指望老師替你出氣,我是不作這樣事的。”
劉康揣摩這話,必定幹隆還有嘉贊錢度的話,心裏又愧又恨,口中卻道:“老師說得透徹。我隻反躬自省,決不怨及錢大人的。”
“這樣,我就不再責備你什麽了。”鄂爾泰語氣親切了些,“老實說,原本我很生氣的,也不打算單獨見你,隻我這群門生,原來你也是很有才分的。告誡你幾句小心做人。山西和河南差不多,歷來多事。估約皇上還要派員去考察吏政,雖說我沒有門戶之見,小人們總愛用門戶看人。你們爭點氣,我就少聽閑話。要再四處鑽營,打點門路,那是你自己作孽,我斷然作壁上觀。我就把這句話扔給你,仔細掂量掂量一去吧!”
二十四振幹綱鄂善刑酷吏賜湯鍋皇帝賣人情——
民間元宵節雖然已經漸次熱鬧如常,但同幹隆要守孝三年,皇家宮苑的燈節依舊十分冷清。幹隆正月十四夜裏逐個看望了張廷玉、鄂爾泰、史貽直、孫嘉淦和李衛等軍政重臣,回到宮中,但見垂花門前、永巷夾道,掛的都是白紗燈,在料峭刺骨的寒風中搖拽不定,忽明忽暗,甚覺淒涼,竟油然生出一股莫名的忌妒。思量著回了養心殿,看看表,剛過酉時,便叫過高無庸,命他速傳順天府尹進宮。高無庸笑道:“主子爺忘了,順天府尹何欽上個月丁憂出缺,還沒有補上缺呢!要不要奴才去傳他們同知來見駕?”
“不要。”幹隆怔了一下才想起來,自失地一笑道:“朕有點生氣,先帝駕崩剛過一年,看看外頭,都象沒事一樣了。放鞭炮的、走社火的、耍百戲的、玩龍燈的花樣百出!朕以寬為政,並不要放縱,下頭這麽漫不經心,真是小人不可養!你也不用去順天府,逕自傳旨給劉統勛,叫他進來。”
“紮!”
高無庸答應一聲退了出去。幹隆定了定心,從案頭取過一疊奏章,頭一份便是鄂善的,卻是奏報安徽水災後賑濟災民情形。前頭詳述了黃淮泛濫,決潰十七處,七府二十縣受災的情形,接著便奏:
……該安徽布政使邢琦文,僅以決潰七處冒瀆天聽,以欺掩其平日河防不整之罪。臣實地查看被水州縣,實已澤園千裏,豈止十室九空而已?今越冬衣、被雖經請旨從江蘇調撥齊全,然災民遍地,露宿荒郊嚴霜之下,時有凍餓之殍拋之荒野。外省紳富擁入皖境賤價買購奴僕。人市間黃口幼兒糙標插賣,子啼母泣之聲上聞於天,臣心惻然不忍聞。思之,此皆邢琦文等貪位昧災、蒙塞聖聰之過。設當時邢某如實奏報,我皇有如天好生之德,饑民如此慘苦,豈得不另加恩澤?近查聞,白蓮教眾頗有借行善之名串連災民情事。為防不虞之變,臣已鬥膽請王命旗牌將邢琦文斬於轅下。不請旨而擅斬大員,巨罪臣知,臣心君知!
看到這裏,幹隆目光霍然一跳,援硃筆在折旁疾書:
爾做得好!何罪之有?然教眾串連亦當細訪,務擒首犯以正國法——朕當下旨,諱決如諱盜,著永為令。爾可傳朕旨意,速由兩江、山東、直隸調運蘆席、氈被發放災民,以定人心。
接著往下看,鄂善寫著:
賑災糧食依原旨遠不敷用。幸有前總督李衛在任時,各鄉設有義倉,尚可支撐至二月。謹遵先帝賑災舊製,千名災民設一粥棚,粥湯插箸不倒,中櫛裹粥不滲,涼粥手掬可食。且設賑以來,查處侵吞賑災銀兩不法墨吏縣令七人,胥吏四百七十三人,革職枷號處分不等,已另報吏戶二部。惟皇上默查臣心,洞鑒災情,望速撥銀一百二十萬兩,以備春荒。夏麥開鐮,臣當歸京報命繳旨,臣若不能使此地災民遍澤皇恩,亦實無顏見吾聖君也。
幹隆看到這裏,心裏不禁一熱,目光凝視著案前明亮的蠟燭,沉吟良久,一字一畫在折尾批道:
卿之忠國心皎然如月之輝,覽此奏而不動心者是昏皇帝也。朕之以寬為政,要旨在綏平吏治安天下百姓之心,吏治清、黎庶寧,而天下平,文武群臣乃多有玩忽懈怠粉飾功令者,田主業戶乃多有妄行加增田賦者,佃戶貧極無賴之子有蔑視法度者,實堪痛恨!卿取中庸之道曲劃而治,深得朕心。卿與盧焯、李侍堯、錢度、阿桂、劉統勛實朕即位新得之人。朕原看好劉康其人,今觀之頗有不足處。勉之勉之,毋負朕心,行即有恩旨與汝矣!
寫罷,幹隆鬆弛地舒了一口氣,端起奶子呷了一口,又取過一份,卻是浙江巡撫奏報盧焯治理尖心壩工程合攏情形:
……臣遵旨前往查看,壩高六丈,長七百四十丈,巍然聳立的堅城,皆用堅石包麵高疊,詢之河道衙門,百年洪水不足慮。然盧焯形銷骨立,體氣弱至極矣!現堤工既完,盧焯急於返京報命,臣以為該員目下體氣甚弱,不宜立行就道,請旨令其就地休養三月再行赴京。又,此地拎紳百姓,頗有議為盧建上祠者,此事體大,非臣所能自專,請旨辦理。
幹隆心中突然覺得一陣得意,到底自己目力不差,剛剛在那份奏摺上批了盧焯為新得之人,這份奏摺立刻為自己添顏麵,遂揮筆批道:
爾可將盧焯接進衙中調養,朕已派禦醫前往矣。生祠一事俯順民意,然事關體製,準建一座。多之,亦恐盧焯不能消受,欽此!
剛放下筆,還要再看別的奏摺,秦媚媚一挑簾悄然進來,幹隆一轉眼看見了,問道:“是皇後叫你過來的麽?有什麽事?”高無庸未及答話,一個宮女已將簾子高高挑起,皇後富察氏徐步進來,跟在富察氏皇後身後的一個宮女,手中端著一隻景泰藍大盤,盤中一個火鍋正燒得翻花沸滾,嗤嗤冒著白煙。養心殿大小太監、宮娥立刻都長跪在地。幹隆不禁笑道:“這麽晚了,難為你想著。這裏十幾份奏章,原說看過就過去的。”
“起來吧。”皇後含笑看著太監們,對幹隆略一欠身,偏身坐在幹隆對麵炕沿上,說道,“我剛從慈寧宮回鍾粹宮,老佛爺說皇帝今晚出去看望外頭大員了,告訴他今兒不用過來請安了。回宮後我的廚子剛剛燉好一鍋野雞崽子魚頭豆腐湯,這是你最愛用的,火候也還罷了,順便過來看看。”幹隆站著聽完皇後轉達母親的話,說聲“是”。嗬嗬笑道,“還是我的‘子童’想得周到。正想傳點點心用呢!”伸筷子從火鍋裏夾出一塊細白如膩脂般的豆腐吹了吹吃了,又舀了一匙湯品著嚐了,不禁大讚:“好!”皇後抿嘴兒笑道:“皇上還說不愛看戲,‘子童’都叫出來了,下頭人聽了不笑麽?”
劉康揣摩這話,必定幹隆還有嘉贊錢度的話,心裏又愧又恨,口中卻道:“老師說得透徹。我隻反躬自省,決不怨及錢大人的。”
“這樣,我就不再責備你什麽了。”鄂爾泰語氣親切了些,“老實說,原本我很生氣的,也不打算單獨見你,隻我這群門生,原來你也是很有才分的。告誡你幾句小心做人。山西和河南差不多,歷來多事。估約皇上還要派員去考察吏政,雖說我沒有門戶之見,小人們總愛用門戶看人。你們爭點氣,我就少聽閑話。要再四處鑽營,打點門路,那是你自己作孽,我斷然作壁上觀。我就把這句話扔給你,仔細掂量掂量一去吧!”
二十四振幹綱鄂善刑酷吏賜湯鍋皇帝賣人情——
民間元宵節雖然已經漸次熱鬧如常,但同幹隆要守孝三年,皇家宮苑的燈節依舊十分冷清。幹隆正月十四夜裏逐個看望了張廷玉、鄂爾泰、史貽直、孫嘉淦和李衛等軍政重臣,回到宮中,但見垂花門前、永巷夾道,掛的都是白紗燈,在料峭刺骨的寒風中搖拽不定,忽明忽暗,甚覺淒涼,竟油然生出一股莫名的忌妒。思量著回了養心殿,看看表,剛過酉時,便叫過高無庸,命他速傳順天府尹進宮。高無庸笑道:“主子爺忘了,順天府尹何欽上個月丁憂出缺,還沒有補上缺呢!要不要奴才去傳他們同知來見駕?”
“不要。”幹隆怔了一下才想起來,自失地一笑道:“朕有點生氣,先帝駕崩剛過一年,看看外頭,都象沒事一樣了。放鞭炮的、走社火的、耍百戲的、玩龍燈的花樣百出!朕以寬為政,並不要放縱,下頭這麽漫不經心,真是小人不可養!你也不用去順天府,逕自傳旨給劉統勛,叫他進來。”
“紮!”
高無庸答應一聲退了出去。幹隆定了定心,從案頭取過一疊奏章,頭一份便是鄂善的,卻是奏報安徽水災後賑濟災民情形。前頭詳述了黃淮泛濫,決潰十七處,七府二十縣受災的情形,接著便奏:
……該安徽布政使邢琦文,僅以決潰七處冒瀆天聽,以欺掩其平日河防不整之罪。臣實地查看被水州縣,實已澤園千裏,豈止十室九空而已?今越冬衣、被雖經請旨從江蘇調撥齊全,然災民遍地,露宿荒郊嚴霜之下,時有凍餓之殍拋之荒野。外省紳富擁入皖境賤價買購奴僕。人市間黃口幼兒糙標插賣,子啼母泣之聲上聞於天,臣心惻然不忍聞。思之,此皆邢琦文等貪位昧災、蒙塞聖聰之過。設當時邢某如實奏報,我皇有如天好生之德,饑民如此慘苦,豈得不另加恩澤?近查聞,白蓮教眾頗有借行善之名串連災民情事。為防不虞之變,臣已鬥膽請王命旗牌將邢琦文斬於轅下。不請旨而擅斬大員,巨罪臣知,臣心君知!
看到這裏,幹隆目光霍然一跳,援硃筆在折旁疾書:
爾做得好!何罪之有?然教眾串連亦當細訪,務擒首犯以正國法——朕當下旨,諱決如諱盜,著永為令。爾可傳朕旨意,速由兩江、山東、直隸調運蘆席、氈被發放災民,以定人心。
接著往下看,鄂善寫著:
賑災糧食依原旨遠不敷用。幸有前總督李衛在任時,各鄉設有義倉,尚可支撐至二月。謹遵先帝賑災舊製,千名災民設一粥棚,粥湯插箸不倒,中櫛裹粥不滲,涼粥手掬可食。且設賑以來,查處侵吞賑災銀兩不法墨吏縣令七人,胥吏四百七十三人,革職枷號處分不等,已另報吏戶二部。惟皇上默查臣心,洞鑒災情,望速撥銀一百二十萬兩,以備春荒。夏麥開鐮,臣當歸京報命繳旨,臣若不能使此地災民遍澤皇恩,亦實無顏見吾聖君也。
幹隆看到這裏,心裏不禁一熱,目光凝視著案前明亮的蠟燭,沉吟良久,一字一畫在折尾批道:
卿之忠國心皎然如月之輝,覽此奏而不動心者是昏皇帝也。朕之以寬為政,要旨在綏平吏治安天下百姓之心,吏治清、黎庶寧,而天下平,文武群臣乃多有玩忽懈怠粉飾功令者,田主業戶乃多有妄行加增田賦者,佃戶貧極無賴之子有蔑視法度者,實堪痛恨!卿取中庸之道曲劃而治,深得朕心。卿與盧焯、李侍堯、錢度、阿桂、劉統勛實朕即位新得之人。朕原看好劉康其人,今觀之頗有不足處。勉之勉之,毋負朕心,行即有恩旨與汝矣!
寫罷,幹隆鬆弛地舒了一口氣,端起奶子呷了一口,又取過一份,卻是浙江巡撫奏報盧焯治理尖心壩工程合攏情形:
……臣遵旨前往查看,壩高六丈,長七百四十丈,巍然聳立的堅城,皆用堅石包麵高疊,詢之河道衙門,百年洪水不足慮。然盧焯形銷骨立,體氣弱至極矣!現堤工既完,盧焯急於返京報命,臣以為該員目下體氣甚弱,不宜立行就道,請旨令其就地休養三月再行赴京。又,此地拎紳百姓,頗有議為盧建上祠者,此事體大,非臣所能自專,請旨辦理。
幹隆心中突然覺得一陣得意,到底自己目力不差,剛剛在那份奏摺上批了盧焯為新得之人,這份奏摺立刻為自己添顏麵,遂揮筆批道:
爾可將盧焯接進衙中調養,朕已派禦醫前往矣。生祠一事俯順民意,然事關體製,準建一座。多之,亦恐盧焯不能消受,欽此!
剛放下筆,還要再看別的奏摺,秦媚媚一挑簾悄然進來,幹隆一轉眼看見了,問道:“是皇後叫你過來的麽?有什麽事?”高無庸未及答話,一個宮女已將簾子高高挑起,皇後富察氏徐步進來,跟在富察氏皇後身後的一個宮女,手中端著一隻景泰藍大盤,盤中一個火鍋正燒得翻花沸滾,嗤嗤冒著白煙。養心殿大小太監、宮娥立刻都長跪在地。幹隆不禁笑道:“這麽晚了,難為你想著。這裏十幾份奏章,原說看過就過去的。”
“起來吧。”皇後含笑看著太監們,對幹隆略一欠身,偏身坐在幹隆對麵炕沿上,說道,“我剛從慈寧宮回鍾粹宮,老佛爺說皇帝今晚出去看望外頭大員了,告訴他今兒不用過來請安了。回宮後我的廚子剛剛燉好一鍋野雞崽子魚頭豆腐湯,這是你最愛用的,火候也還罷了,順便過來看看。”幹隆站著聽完皇後轉達母親的話,說聲“是”。嗬嗬笑道,“還是我的‘子童’想得周到。正想傳點點心用呢!”伸筷子從火鍋裏夾出一塊細白如膩脂般的豆腐吹了吹吃了,又舀了一匙湯品著嚐了,不禁大讚:“好!”皇後抿嘴兒笑道:“皇上還說不愛看戲,‘子童’都叫出來了,下頭人聽了不笑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