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能暫時收留你。”楊名時聽他苦情,不禁惻然心動,說道:“當年我入京應試作官,奉母親嚴命,不要長隨僕人跟從左右。但你的情形也實在可憐。這樣,我先帶你進京,給你尋碗飯吃——你可認得字?”小路子忙道:“老爺這麽善心收留,必定公侯萬代,官運亨通!小的念過三年私塾,記帳、抄個名冊子也還幹得了……”
就這樣,小路子便跟了楊名時上路。楊名時因為尚未復職,從雲南到貴州這一路都是驛站傳送,按規矩,隻供楊名時一人騎馬。楊名時律己極嚴,不肯多要驛馬,這一匹馬,也隻用來馱書,和風兒、小路子步行趕路。但這一來未免就慢了,趕到貴陽時已是幹隆元年二月二+一,在路上走了半月。當晚一行三人在三元宮後驛站驗票投宿,剛剛吃過夜飯,驛丞便急急趕到楊名時住的西廂房,一進門便問:“哪位是楊大人?”楊風兒、小路子正在洗腳,見他如此冒失,都是一愣。
“我是。”楊名時正拿著一本《資治通鑑》在燈下瀏覽。放下書問道:“你有什麽事?”那驛丞“叭”地打了個千兒,說道:“嶽軍門來,有旨意給楊大人!”楊名時身上一震,說道:“快請!是嶽東美將軍麽?”說著,已見一個五短身材,黑紅臉膛的官員健步進來,正是當年在西疆與年羹堯大將軍會兵平定叛亂的嶽鍾麒到了。
嶽鍾腆穿著八蟒五爪袍子,簇新的仙鶴補服起明發亮,珊瑚頂子後還翠森森插著一枝孔雀花翎,雖已年過花甲,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一派糾糾武將氣概。嶽鍾麒大踏步走進門來,掃視一眼屋裏,見楊名時行裝如此簡陋,眉頭一皺,聲如洪鍾般說道:“鍾麒奉詔宣旨,楊名時跪聽!”風兒早一把扯了呆頭呆腦傻看的小路子迴避出去。
“罪臣楊名時恭請聖安!”
“聖躬安!”嶽鍾麒待楊名時三跪九叩畢,打開聖旨,朗聲讀道:“今著楊名時加禮部尚書銜兼國子監祭酒,為朕朝夕訓導皇子。卿當勉之!”
“臣……謝恩!”
嶽鍾麒宣完旨,雙手扶起楊名時,說道:“朱公,沒見你時,我想還不知怎麽憔悴呢,看來比上次見麵倒壯實多了!果真是個慡達人。”楊名時微笑道:“談何‘慡達’?恬淡耳。我想進京引罪請休,旨意倒先來了。見皇上我該怎麽說呢?”嶽鍾麒道:“鬆公,皇上銳意圖新,剛赦你出獄,又晉你為東宮洗馬,太子師傅。這樣的洪恩,你怎麽可以辜負呢?”
“東美公,”楊名時問道:“你是四川將軍,怎麽到貴陽來了,特地為傳旨麽?”嶽鍾麒道:“我是來傳旨的。不過不單是給你。我剛從製台衙門過來,這裏苗民造反,已經波及半省。原來的欽差張熙、總兵官董芳、哈元生都被撤了差。這裏的兵多是我在青海帶過的,這麽大的人事變更,皇上怕下頭不服,滋生事端,特命我來宣旨辦理。皇上說,楊名時沒有職分,怕路上過於勞頓,賜給一個官銜就能坐八人轎回京了。”楊名時萬沒想到新君幹隆對自己如此體貼入微,心中一陣感動,嘆息一聲低下了頭。半晌才說道:“怪不得一進貴陽就覺得不對。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到處是兵營,原來朝廷將在這裏興大軍征討苗變!這裏的軍務誰來主持,想必也是東美公了?”嶽鍾麒笑道:“我隻是宣旨。總理苗疆事務的大臣是張廣泗。他原是我的部下,如今連我也要聽他節製了。我是主張招撫的。皇上的意思要先清剿,所以用了張廣泗。”
張廣泗,楊名時是認識的,很能打仗,是嶽鍾麒軍裏有名的悍將,楊名時從獄中剛出來,無法判斷剿與撫孰優孰劣,也就緘默不語。嶽鍾麒知道他的脾性,起身剛要告辭。便聽外頭一陣馬蹄聲響。一個戈什哈高聲叫喊:“總理苗疆事務大臣張廣泗到!”楊名時怔了一下,問道:“這人怎麽這麽個作派?上次我見他時,並不這麽張狂“呀!”嶽鍾麒一笑道:“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話未說完,院中便聽馬靴踩在石板上咚咚作響。張廣泗已經昂然進屋。
這是個四十剛出頭的中年人,白皙的麵孔略顯長點,一雙眉毛筆直挑起,透著一股殺氣,嘴角微微翹起,仿佛隨時都在向人表示自己的輕蔑。他站在門口看了看,雙手抱拳一拱,說道:“鬆公別來無恙?——東美公,已經傳過旨了吧?”嶽鍾麒笑著點點頭,楊名時邊起身,邊將手一讓,淡淡說道:“大人請坐。”
“請鬆公務必鑑諒,我隻能稍坐片刻。”張廣泗雙手按膝端坐,
“今夜回去還要安排進剿事宜。”楊名時溫和地盯著這位將軍,微笑道:“將軍氣概不凡。這一次定要將苗寨犁庭掃穴,一鼓盪盡了。”你出兵的方略,可否見告一下呢?”張廣泗笑著看了一眼嶽鍾麒,說道:“楊大人乃是讀書人,軍務上的事怎麽說得清!其實東美對我有些誤會。我還是要撫的。隻對那叛變朝廷的,我才狠打猛剿的,我一定要擒到那個假苗王!”
嶽鍾麒道:“你是主將,我一定聽令。分兵三路攻上九股、下九。股和清江下寨的方略是可行的。”張廣泗道:“老軍門這話對,我統率六省官兵,要不能一戰而勝,也隻有自盡以謝朝廷了。”說罷便起身,又道:“知道鬆公清寒,此去北京千山萬水,也不可過於自苦,特送來三百兩銀子供途程中使用——不知你何日動身?我來送行。”嶽鍾麒也站起身道:“鬆公,我也該辭了,這就回成都部署軍務。你從那裏路過,總歸還要見麵的。”
“我是書生不懂軍務。但我懂政治。”楊名時也站起身來:“千言萬語歸總一言,將軍不可殺人太濫。將來兵事完了,地方官不好安撫百姓——至於程儀,你是知道名時的,斷然不敢領受,承情了。”
張廣泗笑道:“貴州是軍事區。一切我說了算——來,把銀子取來!”說罷和嶽鍾麒聯袂而去。楊名時待他們去後,叫過驛丞,說道:“這銀子明日你送還張軍門——哦,你不要怕他責罰。我走以前寫一封信,你連信一併給他就是。”
七楊太保奉詔主東宮傅六爺風雅會名士——
楊名時趕到北京時已是三月下旬。一進房山縣境,他便不肯再坐八人大轎。隻叫驛站備一乘四人抬竹絲涼轎,三匹走騾,一匹馱行李,兩匹讓風兒和小路子騎著。飄飄逸逸走了一天,下晚住到潞河驛,胡亂歇息一夜。第二日雞叫二遍便趕進內城,在西華門遞牌子請見。不一時高無庸一路小跑出來,氣喘籲籲道:“哪位是楊名時?皇上叫進!”
楊名時來到養心殿天井,一眼看見幹隆皇帝立在殿門口候著自己。楊名時渾身一顫,向前疾趨幾步行三跪九叩大禮:
“臣——楊名時恭叩皇上金安,皇上萬歲,萬萬歲!”
幹隆見他行禮,徐步下階,親手挽起楊名時說道:“一路辛苦了。不過氣色還好。怎麽瞧著眼圈發暗,沒有睡好吧?”說著便進殿,命人“給楊名時上茶,賜坐!”楊名時斜簽著身子坐了,說道:“臣犬馬之軀何足聖上如此掛懷!這幾日愈是走近京師,愈是失眠難寐。先帝爺的影子老在眼前晃動……先帝爺年未花甲,畢竟去得太早了。尤令臣心不安的,先帝爺直到駕崩,對臣仍是心存遺憾……”說著,嗓音便有些嘶啞哽咽。幹隆心裏頗為感傷。說道:“先帝梓宮在雍和宮,明兒給你旨意去謁靈,有什麽委屈盡可靈前一慟而傾。”
就這樣,小路子便跟了楊名時上路。楊名時因為尚未復職,從雲南到貴州這一路都是驛站傳送,按規矩,隻供楊名時一人騎馬。楊名時律己極嚴,不肯多要驛馬,這一匹馬,也隻用來馱書,和風兒、小路子步行趕路。但這一來未免就慢了,趕到貴陽時已是幹隆元年二月二+一,在路上走了半月。當晚一行三人在三元宮後驛站驗票投宿,剛剛吃過夜飯,驛丞便急急趕到楊名時住的西廂房,一進門便問:“哪位是楊大人?”楊風兒、小路子正在洗腳,見他如此冒失,都是一愣。
“我是。”楊名時正拿著一本《資治通鑑》在燈下瀏覽。放下書問道:“你有什麽事?”那驛丞“叭”地打了個千兒,說道:“嶽軍門來,有旨意給楊大人!”楊名時身上一震,說道:“快請!是嶽東美將軍麽?”說著,已見一個五短身材,黑紅臉膛的官員健步進來,正是當年在西疆與年羹堯大將軍會兵平定叛亂的嶽鍾麒到了。
嶽鍾腆穿著八蟒五爪袍子,簇新的仙鶴補服起明發亮,珊瑚頂子後還翠森森插著一枝孔雀花翎,雖已年過花甲,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一派糾糾武將氣概。嶽鍾麒大踏步走進門來,掃視一眼屋裏,見楊名時行裝如此簡陋,眉頭一皺,聲如洪鍾般說道:“鍾麒奉詔宣旨,楊名時跪聽!”風兒早一把扯了呆頭呆腦傻看的小路子迴避出去。
“罪臣楊名時恭請聖安!”
“聖躬安!”嶽鍾麒待楊名時三跪九叩畢,打開聖旨,朗聲讀道:“今著楊名時加禮部尚書銜兼國子監祭酒,為朕朝夕訓導皇子。卿當勉之!”
“臣……謝恩!”
嶽鍾麒宣完旨,雙手扶起楊名時,說道:“朱公,沒見你時,我想還不知怎麽憔悴呢,看來比上次見麵倒壯實多了!果真是個慡達人。”楊名時微笑道:“談何‘慡達’?恬淡耳。我想進京引罪請休,旨意倒先來了。見皇上我該怎麽說呢?”嶽鍾麒道:“鬆公,皇上銳意圖新,剛赦你出獄,又晉你為東宮洗馬,太子師傅。這樣的洪恩,你怎麽可以辜負呢?”
“東美公,”楊名時問道:“你是四川將軍,怎麽到貴陽來了,特地為傳旨麽?”嶽鍾麒道:“我是來傳旨的。不過不單是給你。我剛從製台衙門過來,這裏苗民造反,已經波及半省。原來的欽差張熙、總兵官董芳、哈元生都被撤了差。這裏的兵多是我在青海帶過的,這麽大的人事變更,皇上怕下頭不服,滋生事端,特命我來宣旨辦理。皇上說,楊名時沒有職分,怕路上過於勞頓,賜給一個官銜就能坐八人轎回京了。”楊名時萬沒想到新君幹隆對自己如此體貼入微,心中一陣感動,嘆息一聲低下了頭。半晌才說道:“怪不得一進貴陽就覺得不對。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到處是兵營,原來朝廷將在這裏興大軍征討苗變!這裏的軍務誰來主持,想必也是東美公了?”嶽鍾麒笑道:“我隻是宣旨。總理苗疆事務的大臣是張廣泗。他原是我的部下,如今連我也要聽他節製了。我是主張招撫的。皇上的意思要先清剿,所以用了張廣泗。”
張廣泗,楊名時是認識的,很能打仗,是嶽鍾麒軍裏有名的悍將,楊名時從獄中剛出來,無法判斷剿與撫孰優孰劣,也就緘默不語。嶽鍾麒知道他的脾性,起身剛要告辭。便聽外頭一陣馬蹄聲響。一個戈什哈高聲叫喊:“總理苗疆事務大臣張廣泗到!”楊名時怔了一下,問道:“這人怎麽這麽個作派?上次我見他時,並不這麽張狂“呀!”嶽鍾麒一笑道:“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話未說完,院中便聽馬靴踩在石板上咚咚作響。張廣泗已經昂然進屋。
這是個四十剛出頭的中年人,白皙的麵孔略顯長點,一雙眉毛筆直挑起,透著一股殺氣,嘴角微微翹起,仿佛隨時都在向人表示自己的輕蔑。他站在門口看了看,雙手抱拳一拱,說道:“鬆公別來無恙?——東美公,已經傳過旨了吧?”嶽鍾麒笑著點點頭,楊名時邊起身,邊將手一讓,淡淡說道:“大人請坐。”
“請鬆公務必鑑諒,我隻能稍坐片刻。”張廣泗雙手按膝端坐,
“今夜回去還要安排進剿事宜。”楊名時溫和地盯著這位將軍,微笑道:“將軍氣概不凡。這一次定要將苗寨犁庭掃穴,一鼓盪盡了。”你出兵的方略,可否見告一下呢?”張廣泗笑著看了一眼嶽鍾麒,說道:“楊大人乃是讀書人,軍務上的事怎麽說得清!其實東美對我有些誤會。我還是要撫的。隻對那叛變朝廷的,我才狠打猛剿的,我一定要擒到那個假苗王!”
嶽鍾麒道:“你是主將,我一定聽令。分兵三路攻上九股、下九。股和清江下寨的方略是可行的。”張廣泗道:“老軍門這話對,我統率六省官兵,要不能一戰而勝,也隻有自盡以謝朝廷了。”說罷便起身,又道:“知道鬆公清寒,此去北京千山萬水,也不可過於自苦,特送來三百兩銀子供途程中使用——不知你何日動身?我來送行。”嶽鍾麒也站起身道:“鬆公,我也該辭了,這就回成都部署軍務。你從那裏路過,總歸還要見麵的。”
“我是書生不懂軍務。但我懂政治。”楊名時也站起身來:“千言萬語歸總一言,將軍不可殺人太濫。將來兵事完了,地方官不好安撫百姓——至於程儀,你是知道名時的,斷然不敢領受,承情了。”
張廣泗笑道:“貴州是軍事區。一切我說了算——來,把銀子取來!”說罷和嶽鍾麒聯袂而去。楊名時待他們去後,叫過驛丞,說道:“這銀子明日你送還張軍門——哦,你不要怕他責罰。我走以前寫一封信,你連信一併給他就是。”
七楊太保奉詔主東宮傅六爺風雅會名士——
楊名時趕到北京時已是三月下旬。一進房山縣境,他便不肯再坐八人大轎。隻叫驛站備一乘四人抬竹絲涼轎,三匹走騾,一匹馱行李,兩匹讓風兒和小路子騎著。飄飄逸逸走了一天,下晚住到潞河驛,胡亂歇息一夜。第二日雞叫二遍便趕進內城,在西華門遞牌子請見。不一時高無庸一路小跑出來,氣喘籲籲道:“哪位是楊名時?皇上叫進!”
楊名時來到養心殿天井,一眼看見幹隆皇帝立在殿門口候著自己。楊名時渾身一顫,向前疾趨幾步行三跪九叩大禮:
“臣——楊名時恭叩皇上金安,皇上萬歲,萬萬歲!”
幹隆見他行禮,徐步下階,親手挽起楊名時說道:“一路辛苦了。不過氣色還好。怎麽瞧著眼圈發暗,沒有睡好吧?”說著便進殿,命人“給楊名時上茶,賜坐!”楊名時斜簽著身子坐了,說道:“臣犬馬之軀何足聖上如此掛懷!這幾日愈是走近京師,愈是失眠難寐。先帝爺的影子老在眼前晃動……先帝爺年未花甲,畢竟去得太早了。尤令臣心不安的,先帝爺直到駕崩,對臣仍是心存遺憾……”說著,嗓音便有些嘶啞哽咽。幹隆心裏頗為感傷。說道:“先帝梓宮在雍和宮,明兒給你旨意去謁靈,有什麽委屈盡可靈前一慟而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