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聊天
無敵:從天龍八部開始 作者:躺平了的牛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三豐對於張無忌還是很關心的,當年的張翠山在張三豐的幾個弟子當中,天賦和悟性是最好的,張三豐一直都對張翠山非常滿意,可惜後麵居然發生了那種事情;
張翠山把孩子托付給張三豐,張三豐發現對張無忌的寒毒沒有辦法的時候,還放下了麵子,親自去了少林一趟,那時的他已經百歲高齡了;
他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裏,早年還和少林結下了一些仇怨,為了給張無忌治病,可以說把臉麵都放下了。
少林不給張三豐麵子的這個事情,其實是有多個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張翠山和殷素素結為了夫妻,以及和謝遜結拜的事情;
謝遜當初犯下的大案很多,其中就包括了殺死少林四大神僧的空見,以及在王盤山被謝遜弄死的少林弟子;
還有當年的龍門鏢局被滅門,而龍門鏢局的都大錦也是少林的俗家弟子,這件事情也牽扯到了殷素素;
反正因為多種原因,張翠山被牽扯其中,才導致了以少林為首的多個門派,借著祝壽為由上了武當山;
當時的少林就和武當幾乎翻臉了,武當都準備好了用真武七截陣和少林的人打上一場;
正是因為剛剛發生了這麽大的矛盾,所以張三豐帶著張無忌去少林,才直接被拒之門外;
若是換作平時,少林多少是會給點麵子的,不說別的,少林哪裏可能會連門都不讓張三豐進。
這就好比兩個人剛剛打了一架,第二天你就去別人家裏找人幫忙一樣,多少是有些尷尬的;
張三豐自己當然知道,但為了張無忌的安危,他還是這樣做了,可見張三豐對張無忌的重視程度。
問完了這個,張三豐就問起了他好奇的事情:“小友年紀輕輕,就對占卜算卦一道,如此精通,真是令貧道佩服不已,不知小友可願告知師承何處?”
當時宋遠橋給張三豐稟告的時候,說的就是李信自稱會占卜之道,可以找到張無忌。
張三豐自問自己活了110多歲,從來沒有聽說江湖中有哪個人的占卜算卦,是有真本事的,大多都是江湖騙子。
所以張三豐其實想問的是:你真的會占卜算卦嗎?但聊天當然不能這樣聊,這樣會顯得很沒禮貌。
同時他也很好奇李信的來曆,不過,如果李信不回答,他也不會強求,隻是簡單一問罷了。
李信微笑,懂了張三豐的意思,開口回答:
“張真人過獎了,我學藝百家,並無明確師門,隻是曾經短暫的擔任過逍遙派掌門一段時間,如今逍遙派的名字都已經鮮有人知了。
至於算卦一道,也隻是我四處學藝所得,略懂而已,上不得台麵。”
張三豐聽到李信的回答,也沒有過多的糾結這個問題,他隻是好奇罷了;繼續說道:
“我聽遠橋說,小友遠道而來,本意是想與貧道論道一番?”
“確實如此,準確的來說,我是想與張真人請教一些問題。”
“哦。。小友請講,你幫武當找到了無忌,老道能幫的自然不會推辭。”
“那在下唐突了,我想向張真人請教太極之道,望張真人能指點一二。”
李信的話語確實有些唐突了,太極之道是張三豐自創的武道之路,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正式傳授給自己的弟子,連張三豐自己都還在不斷完善當中;
兩人都還是第一次相見,結果李信一上來就管人家問這個,多少是有些不禮貌了;
俗話說了:道不可輕傳。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沒有明確的師徒之情,是沒人會隨便教別人真本事的,甚至很多師父都不舍得把自己的真本事傳下去,要不就是留一手,要不就是隻傳一人;可想而知真傳是多麽隱蔽的一件事情。
張三豐聞言也是驚訝,太極之道,他雖然早年就已經開始使用,但無敵於天下六十載,歸隱武當之後,慢慢的發現其實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他閉關許久就是在完善太極拳,以及再創太極劍法,近期才剛剛將太極之道完善,對方就找上門了,好像有些巧合了;
再聯想到張無忌之事,張三豐明白了李信的所圖,他並沒有馬上說話,而是深邃的看著李信。
李信自知突然說這個是有些過分,張三豐一百多歲的人了,見過的事情太多,李信知道自己的這點小計量,是逃不過張三豐的眼睛的;
但他並不慌,他找到張無忌的事情,雖然是取了巧,但好歹是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了;
這是一個很加分的項目,要不然張三豐可能就不是等他說話,而是把他趕走了;
現在沒馬上打發他走,就說明還有的談,張三豐在給他機會說服他。
李信懂了張三豐的意思,他補充道:“張真人勿怪,在下不是說非要學習太極拳,而是想要請教張真人一些陰陽融合之道;
不瞞張真人,我學藝百家,所會之功法實在是太多,目前已經有些雜亂無章了;
並且我已同時習得九陰真經和九陽神功,我自己的想法是想以九陰九陽為基礎,自創出一門武學,使它能夠包羅萬象。
說到陰陽平衡之道,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張真人你的太極了,所有這才會有此一求,還請張真人勿怪。”
張三豐聽到前麵神色馬上就有了緩和,當聽到李信說自己已習得九陰真經和九陽神功之時,連他都不免有些驚訝,最後聽完李信的想法,他終於明白了李信為何會來問這個。
作為江湖中活化石一般的人物,他經曆的時間實在太久,九陰真經和九陽神功他都是知道的;
曾經的友人郭襄就會九陰真經,曾經的恩師覺遠就會九陽神功,突然再次聽到這兩門功法,張三豐情不自禁的回想起了一些往事。
那時的他還叫張君寶,他和郭襄還是那麽的年輕,那時的覺遠師父還是那麽的和藹;
原本他也曾對郭襄有意,但奈何郭襄的心裏已經裝了那位神雕大俠,再也裝不進其他人了。
他記得他與郭襄的第一次見麵,好像是在華山之巔,他和覺遠師父一起追蹤盜經之人來到華山,正巧遇到了與眾人告別的神雕大俠;
他在神雕大俠的指點下打敗了偷盜經書之人,那人隱約記得是個外族人,具體叫什麽名字,他已經記不清了(尹克西);
但他清楚的記得,是郭襄見他頭上受了傷,便從懷中取出手帕為他包紮,這就是他們的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是在少林,他在少林也是待了一些日子的,那次見到郭襄,他不舍相送,郭襄送了他一個鐵鑄羅漢,那個鐵鑄羅漢至今還在;
第三次相遇來的很快,也是最後一次相遇,郭襄和昆侖三聖的何足道上少林,何足道與少林發生了衝突;
他一腔熱血的衝了上去,卻被少林汙蔑是偷師,覺遠師父大發神威的帶著他和郭襄逃跑了,但覺遠師父也因此圓寂了;
從那之後,他與郭襄再未見過麵,再之後就是各自創建了自己的門派;
如今他已經113歲了,故人早已不在,留下的隻剩回憶。
李信看到張三豐的表情,就知道了對方是在回憶往事,他當然不會出言打擾,在一旁靜靜的等著。
張翠山把孩子托付給張三豐,張三豐發現對張無忌的寒毒沒有辦法的時候,還放下了麵子,親自去了少林一趟,那時的他已經百歲高齡了;
他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裏,早年還和少林結下了一些仇怨,為了給張無忌治病,可以說把臉麵都放下了。
少林不給張三豐麵子的這個事情,其實是有多個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張翠山和殷素素結為了夫妻,以及和謝遜結拜的事情;
謝遜當初犯下的大案很多,其中就包括了殺死少林四大神僧的空見,以及在王盤山被謝遜弄死的少林弟子;
還有當年的龍門鏢局被滅門,而龍門鏢局的都大錦也是少林的俗家弟子,這件事情也牽扯到了殷素素;
反正因為多種原因,張翠山被牽扯其中,才導致了以少林為首的多個門派,借著祝壽為由上了武當山;
當時的少林就和武當幾乎翻臉了,武當都準備好了用真武七截陣和少林的人打上一場;
正是因為剛剛發生了這麽大的矛盾,所以張三豐帶著張無忌去少林,才直接被拒之門外;
若是換作平時,少林多少是會給點麵子的,不說別的,少林哪裏可能會連門都不讓張三豐進。
這就好比兩個人剛剛打了一架,第二天你就去別人家裏找人幫忙一樣,多少是有些尷尬的;
張三豐自己當然知道,但為了張無忌的安危,他還是這樣做了,可見張三豐對張無忌的重視程度。
問完了這個,張三豐就問起了他好奇的事情:“小友年紀輕輕,就對占卜算卦一道,如此精通,真是令貧道佩服不已,不知小友可願告知師承何處?”
當時宋遠橋給張三豐稟告的時候,說的就是李信自稱會占卜之道,可以找到張無忌。
張三豐自問自己活了110多歲,從來沒有聽說江湖中有哪個人的占卜算卦,是有真本事的,大多都是江湖騙子。
所以張三豐其實想問的是:你真的會占卜算卦嗎?但聊天當然不能這樣聊,這樣會顯得很沒禮貌。
同時他也很好奇李信的來曆,不過,如果李信不回答,他也不會強求,隻是簡單一問罷了。
李信微笑,懂了張三豐的意思,開口回答:
“張真人過獎了,我學藝百家,並無明確師門,隻是曾經短暫的擔任過逍遙派掌門一段時間,如今逍遙派的名字都已經鮮有人知了。
至於算卦一道,也隻是我四處學藝所得,略懂而已,上不得台麵。”
張三豐聽到李信的回答,也沒有過多的糾結這個問題,他隻是好奇罷了;繼續說道:
“我聽遠橋說,小友遠道而來,本意是想與貧道論道一番?”
“確實如此,準確的來說,我是想與張真人請教一些問題。”
“哦。。小友請講,你幫武當找到了無忌,老道能幫的自然不會推辭。”
“那在下唐突了,我想向張真人請教太極之道,望張真人能指點一二。”
李信的話語確實有些唐突了,太極之道是張三豐自創的武道之路,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正式傳授給自己的弟子,連張三豐自己都還在不斷完善當中;
兩人都還是第一次相見,結果李信一上來就管人家問這個,多少是有些不禮貌了;
俗話說了:道不可輕傳。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沒有明確的師徒之情,是沒人會隨便教別人真本事的,甚至很多師父都不舍得把自己的真本事傳下去,要不就是留一手,要不就是隻傳一人;可想而知真傳是多麽隱蔽的一件事情。
張三豐聞言也是驚訝,太極之道,他雖然早年就已經開始使用,但無敵於天下六十載,歸隱武當之後,慢慢的發現其實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他閉關許久就是在完善太極拳,以及再創太極劍法,近期才剛剛將太極之道完善,對方就找上門了,好像有些巧合了;
再聯想到張無忌之事,張三豐明白了李信的所圖,他並沒有馬上說話,而是深邃的看著李信。
李信自知突然說這個是有些過分,張三豐一百多歲的人了,見過的事情太多,李信知道自己的這點小計量,是逃不過張三豐的眼睛的;
但他並不慌,他找到張無忌的事情,雖然是取了巧,但好歹是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了;
這是一個很加分的項目,要不然張三豐可能就不是等他說話,而是把他趕走了;
現在沒馬上打發他走,就說明還有的談,張三豐在給他機會說服他。
李信懂了張三豐的意思,他補充道:“張真人勿怪,在下不是說非要學習太極拳,而是想要請教張真人一些陰陽融合之道;
不瞞張真人,我學藝百家,所會之功法實在是太多,目前已經有些雜亂無章了;
並且我已同時習得九陰真經和九陽神功,我自己的想法是想以九陰九陽為基礎,自創出一門武學,使它能夠包羅萬象。
說到陰陽平衡之道,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張真人你的太極了,所有這才會有此一求,還請張真人勿怪。”
張三豐聽到前麵神色馬上就有了緩和,當聽到李信說自己已習得九陰真經和九陽神功之時,連他都不免有些驚訝,最後聽完李信的想法,他終於明白了李信為何會來問這個。
作為江湖中活化石一般的人物,他經曆的時間實在太久,九陰真經和九陽神功他都是知道的;
曾經的友人郭襄就會九陰真經,曾經的恩師覺遠就會九陽神功,突然再次聽到這兩門功法,張三豐情不自禁的回想起了一些往事。
那時的他還叫張君寶,他和郭襄還是那麽的年輕,那時的覺遠師父還是那麽的和藹;
原本他也曾對郭襄有意,但奈何郭襄的心裏已經裝了那位神雕大俠,再也裝不進其他人了。
他記得他與郭襄的第一次見麵,好像是在華山之巔,他和覺遠師父一起追蹤盜經之人來到華山,正巧遇到了與眾人告別的神雕大俠;
他在神雕大俠的指點下打敗了偷盜經書之人,那人隱約記得是個外族人,具體叫什麽名字,他已經記不清了(尹克西);
但他清楚的記得,是郭襄見他頭上受了傷,便從懷中取出手帕為他包紮,這就是他們的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是在少林,他在少林也是待了一些日子的,那次見到郭襄,他不舍相送,郭襄送了他一個鐵鑄羅漢,那個鐵鑄羅漢至今還在;
第三次相遇來的很快,也是最後一次相遇,郭襄和昆侖三聖的何足道上少林,何足道與少林發生了衝突;
他一腔熱血的衝了上去,卻被少林汙蔑是偷師,覺遠師父大發神威的帶著他和郭襄逃跑了,但覺遠師父也因此圓寂了;
從那之後,他與郭襄再未見過麵,再之後就是各自創建了自己的門派;
如今他已經113歲了,故人早已不在,留下的隻剩回憶。
李信看到張三豐的表情,就知道了對方是在回憶往事,他當然不會出言打擾,在一旁靜靜的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