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瑤端來太醫令開的緩解頭痛之症的藥後垂首退出殿內,昭陽緊抿著唇瓣,清冷的眸光停佇在盛著烏黑一片的鎏金瓷碗之上,右手大拇指與食指磨砂著一份沒有翻閱過的奏章,久久沒有動。
昭陽自出生衣食方麵都是被打點得謹慎妥帖。熙帝對掌上明珠寶貝得緊,不管各州進貢了什麽珍品,都是讓人先拿來給昭陽過目,隻要她看著喜歡的全部都留下。
可惜昭陽甚少對什麽東西露出喜愛的神色,收東西收得全憑心情。心情好的時候,眼前的珍品能叫她稍微多看上一眼,心情不好的時候,看都不看就叫杜德全部搬回去。
可全部都搬回去杜德不好向熙帝交差,這種時候若是顧筠在場就會很好辦。昭陽向來比較聽顧筠的話,但凡他稍微誘導幾句,昭陽就會留下一兩件不為難杜德。
於喝藥也是一樣。昭陽身體一直都很好,但不意味著沒有生病的時候。七歲的那年在藏書閣看書,最後因睏倦在裏麵睡了一宿。寒冬臘月,藏書閣內幽暗清冷,次日清晨,昭陽起了輕微的咳嗽。太醫令診斷後即刻開藥房命人煎藥親手端去東宮。
結果昭陽沒有動,數九寒天太醫令急得汗流浹背。顧筠得知後趕到東宮哄了不到一刻鍾,一滴不剩地把藥全部都喝完了。而今唯一能夠哄得住昭陽的人已經不在。
碗中藥已經褪去溫熱不再冒出熱氣。昭陽才才終於有了動作,鬆開奏章,撩開平鋪的裙擺,拿碗站起來,盡數倒入一株半人高的稀貴盆景。積蓄的操心事太多,喝再多的藥又有什麽用,何況她十分排斥藥的味道。
祁命自從被任命和大學士柳晏、中書令汪奎改命會試試題,翰林院觀文閣大門足足封閉了三日。一切用食,全部由專門負責的人送到閣外。
才不過二十出頭的他,在朝廷之中的勢力不亞於昭陽。籠絡人心或者把人拿捏在手中揉扁搓圓的手段尤為出色。
柳晏已年過六旬,身體不比四旬的汪奎,更遠不及祁寧。頂著時日緊張的壓低,兼之三日不分晝夜思慮試題,難以負荷身心雙方的壓力,頭暈眼花。
出題不僅憑藉對各方麵知識熟練地掌握,最重要的利用所學編出透析考生真實水平的試題。這對祁寧而言,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
如果從把出題作為折磨人的令一種方式,祁寧隨筆一揮就是讓考生痛不欲生的試題,保管他們終生銘記。
雖在觀文閣三日未出,給昭陽心頭添堵卻半點沒有停下。緊跟蕭鄴也遞了奏章彈劾裴述,再三懇請陛下免去裴述副審之職。
昭陽已預料,裏麵密密麻麻寫的一溜串筆墨看都沒有看一眼,直接把奏章壓到了最底下無視。
隨後柳晏與汪奎帶來試題,重改的八題中,她一眼看出其中有五題出自祁寧的手筆。精準、孤僻、狠辣,旨在讓考生光掃視試題就先被褪去三分自信。
昭陽甚至可以想像,祁寧敲定試題前在腦中把預設考生可能破題的角度全部都順了一遍,跳過最容易讓考生有想法的題目,換以最難有論述餘地。
寒窗苦讀數十年的考生碰到如此刁鑽難以著手論述,甚至想不出可以取材論證談理的案例,極有可能一頭撞死在會試考場。
其實柳晏在看到太子的試題時,和他討論過這個問題,最後卻被他說服。反而覺得太子雖然年輕,卻有已然足夠沉穩與老練,出題既深思熟慮又獨特精道。
他身居觀文閣數年潛心修學古籍,不參與朝政數年,對太子文採為人雖有所耳聞,但終究了解淺薄。但僅揣摩所出之題,可以推敲太子出腦中藏書萬卷,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昭陽看祁寧一貫不順眼的很,連帶著看他所出的試題也不怎麽順眼。這一點祁寧瞭然於胸,所以他故意耗費唇舌說服柳大學士採納了多數他所出之題,讓昭陽一看就頭疼。不管她全盤否定還採納部分,他都無所謂。
歷來梁國純粹科舉出身能夠爬到高位的人並不多。
裴述雖也是科舉進入朝堂,但他出身簪纓世族,起點比尋常考生高了十幾倍不止。初次任職即在吏部擔任正五品的官職。
而尋常考生往往都是在翰林院擔任比較低的職位,熟悉朝中律法和為官各項適宜。而後根據其表現分派到六部,但也基本是從七品官職開始做起。
而歷來在科舉拿到好名次的國子監學生居多,其中大多是貴族世家子弟。對祁寧而言,他連這些出身不俗的學生都看不上眼更何況對他而言沒有什麽可以利用價值的寒門子弟。
梁國律法規定,凡事沒有犯過罪的國人通過鄉試取得規定以內的名次都可以參加會試。加之所有會試考試試卷都是一樣的,不存在對寒門學生不平等的現象,要說祁寧出題夠殘忍,那也是對所有的考生一併殘忍。
第13章 嫉妒
此刻祁寧已經在帝都集市一座酒樓輕搖著白底黑字的摺扇,唇邊微揚著笑意,聽旁人侃侃而談。
右預臉繃成苦瓜:“殿下,您可算出來了,張大人找了屬下好幾趟呢?要不是無詔進不了宮,東宮的門檻恐怕都要被他踏壞了。”
昭陽自出生衣食方麵都是被打點得謹慎妥帖。熙帝對掌上明珠寶貝得緊,不管各州進貢了什麽珍品,都是讓人先拿來給昭陽過目,隻要她看著喜歡的全部都留下。
可惜昭陽甚少對什麽東西露出喜愛的神色,收東西收得全憑心情。心情好的時候,眼前的珍品能叫她稍微多看上一眼,心情不好的時候,看都不看就叫杜德全部搬回去。
可全部都搬回去杜德不好向熙帝交差,這種時候若是顧筠在場就會很好辦。昭陽向來比較聽顧筠的話,但凡他稍微誘導幾句,昭陽就會留下一兩件不為難杜德。
於喝藥也是一樣。昭陽身體一直都很好,但不意味著沒有生病的時候。七歲的那年在藏書閣看書,最後因睏倦在裏麵睡了一宿。寒冬臘月,藏書閣內幽暗清冷,次日清晨,昭陽起了輕微的咳嗽。太醫令診斷後即刻開藥房命人煎藥親手端去東宮。
結果昭陽沒有動,數九寒天太醫令急得汗流浹背。顧筠得知後趕到東宮哄了不到一刻鍾,一滴不剩地把藥全部都喝完了。而今唯一能夠哄得住昭陽的人已經不在。
碗中藥已經褪去溫熱不再冒出熱氣。昭陽才才終於有了動作,鬆開奏章,撩開平鋪的裙擺,拿碗站起來,盡數倒入一株半人高的稀貴盆景。積蓄的操心事太多,喝再多的藥又有什麽用,何況她十分排斥藥的味道。
祁命自從被任命和大學士柳晏、中書令汪奎改命會試試題,翰林院觀文閣大門足足封閉了三日。一切用食,全部由專門負責的人送到閣外。
才不過二十出頭的他,在朝廷之中的勢力不亞於昭陽。籠絡人心或者把人拿捏在手中揉扁搓圓的手段尤為出色。
柳晏已年過六旬,身體不比四旬的汪奎,更遠不及祁寧。頂著時日緊張的壓低,兼之三日不分晝夜思慮試題,難以負荷身心雙方的壓力,頭暈眼花。
出題不僅憑藉對各方麵知識熟練地掌握,最重要的利用所學編出透析考生真實水平的試題。這對祁寧而言,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
如果從把出題作為折磨人的令一種方式,祁寧隨筆一揮就是讓考生痛不欲生的試題,保管他們終生銘記。
雖在觀文閣三日未出,給昭陽心頭添堵卻半點沒有停下。緊跟蕭鄴也遞了奏章彈劾裴述,再三懇請陛下免去裴述副審之職。
昭陽已預料,裏麵密密麻麻寫的一溜串筆墨看都沒有看一眼,直接把奏章壓到了最底下無視。
隨後柳晏與汪奎帶來試題,重改的八題中,她一眼看出其中有五題出自祁寧的手筆。精準、孤僻、狠辣,旨在讓考生光掃視試題就先被褪去三分自信。
昭陽甚至可以想像,祁寧敲定試題前在腦中把預設考生可能破題的角度全部都順了一遍,跳過最容易讓考生有想法的題目,換以最難有論述餘地。
寒窗苦讀數十年的考生碰到如此刁鑽難以著手論述,甚至想不出可以取材論證談理的案例,極有可能一頭撞死在會試考場。
其實柳晏在看到太子的試題時,和他討論過這個問題,最後卻被他說服。反而覺得太子雖然年輕,卻有已然足夠沉穩與老練,出題既深思熟慮又獨特精道。
他身居觀文閣數年潛心修學古籍,不參與朝政數年,對太子文採為人雖有所耳聞,但終究了解淺薄。但僅揣摩所出之題,可以推敲太子出腦中藏書萬卷,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昭陽看祁寧一貫不順眼的很,連帶著看他所出的試題也不怎麽順眼。這一點祁寧瞭然於胸,所以他故意耗費唇舌說服柳大學士採納了多數他所出之題,讓昭陽一看就頭疼。不管她全盤否定還採納部分,他都無所謂。
歷來梁國純粹科舉出身能夠爬到高位的人並不多。
裴述雖也是科舉進入朝堂,但他出身簪纓世族,起點比尋常考生高了十幾倍不止。初次任職即在吏部擔任正五品的官職。
而尋常考生往往都是在翰林院擔任比較低的職位,熟悉朝中律法和為官各項適宜。而後根據其表現分派到六部,但也基本是從七品官職開始做起。
而歷來在科舉拿到好名次的國子監學生居多,其中大多是貴族世家子弟。對祁寧而言,他連這些出身不俗的學生都看不上眼更何況對他而言沒有什麽可以利用價值的寒門子弟。
梁國律法規定,凡事沒有犯過罪的國人通過鄉試取得規定以內的名次都可以參加會試。加之所有會試考試試卷都是一樣的,不存在對寒門學生不平等的現象,要說祁寧出題夠殘忍,那也是對所有的考生一併殘忍。
第13章 嫉妒
此刻祁寧已經在帝都集市一座酒樓輕搖著白底黑字的摺扇,唇邊微揚著笑意,聽旁人侃侃而談。
右預臉繃成苦瓜:“殿下,您可算出來了,張大人找了屬下好幾趟呢?要不是無詔進不了宮,東宮的門檻恐怕都要被他踏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