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內拜佛之人眾多,旁側有僧人專為百姓誦經祈福。
“人之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昭陽沒說什麽,拂衣袖回宮。
錦瑤垂首道:“陛下,侍寢牌。”
昭陽換下男裝後坐到塌邊喝了一杯茶。
錦瑤端著木牌不說話,靜靜地等著,以為女帝又要像往常一樣,不召任何人。
誰知過了片刻後,女帝竟拿了一塊牌子。
錦瑤抬首看字後神色一頓,虞......虞侍君?竟是這個人。
第10章 舊情
由禮部舉辦的會試將在十日後舉行,翰林院大學士柳宴與中書令汪奎足不出戶半月,終於敲定試題。
第一場為5篇史論,分平戎、製夷、舉賢、變法、治國,第二場由天文地理算術藝學中命5題,第三場擇自《梁禮》《兵策》中5題釋義。試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吏治等方麵,嚴格遵循了梁國一貫的禮製。
集市所出現的各類假書又或者題押都讓昭陽動了整治書鋪的心思,她對春闈尤為看重,每一道試題皆細細審核。終不放心,命隱七去集市將書鋪的小販所謂的押題買回,兩相對比,竟真發現有押中之題。
第一場“周宜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一題。第二場“《天問》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及“趙燕外交之策,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兩題皆與題押中所寫的相差無幾。
昭陽翻了一半後,抵著額頭問裴述:“你說,究竟是柳晏與汪奎泄題,還是真讓寫書之人猜對了題?”
裴述道:“兩位皆是陛下深思熟慮後挑選之人,柳大學士為人耿介,平素最痛恨徇私作假,不像是會泄題之人,汪書令為人迂腐頑固,卻亦是最守禮製,雖年過七旬,仍兢兢業業。”
“你的意思是,真讓人猜對了?”
“許是有可能,”裴述想了想,恭敬問:“陛下,臣可否一問,題押中有幾題猜中?”
昭陽素來對裴述信任,直截了當道:“才翻一半,已中三題。若是整本翻完,不知將中幾題呢!”
“難怪陛下起疑心,”裴述沉默了會兒,道:“陛下心中是否已有想法?”
綜合此前在集市所聞,昭陽很難不起疑心。
“柳晏與汪奎雖不會泄題,但他們身邊難免有靠近之人,竊窺試題。這件事需要查證,於此同時,試題也需重改。”
“陛下以和理由令柳大學士與汪書令更改試題?春闈在即,時日恐怕不夠出題。”
這是個頭疼的問題,昭陽習慣性地揉額頭。
此時被昭陽派去查事的隱七回來復命。
隱七瞥了裴述一眼,沒有說話。
裴述心中明了,即刻整衣要退出大殿。
“無妨,”昭陽換了個撐頭的姿勢,讓裴述坐下,才問隱七:“人如何?”
隱七回道:“已死。”
昭陽問:“怎麽死的?屍體在何處尋到,幾時死的?”
“今日卯時屬下在都城外兩百裏外一條河流發現,屍體腹部呈現腐敗性膨脹,周身呈現綠斑,推斷死亡時間應該在十二個時辰左右。河流中有條船,船底有洞,因河流過深,整條船已幾乎沉入河底,屬下翻開沉船才發現屍體。”
都城外的河名曰涼河,顧名思義,河水極其冰冷,水深,約莫兩個成人那般高。此河全長一千八百米,水勢湍急,途徑潁州。
昭陽問:“因沉船而亡?”
“屍體周身沒有受傷的痕跡,亦沒有被搬運的痕跡,大約可以證明人是沉溺而亡。”
昭陽轉而看向裴述,“你怎麽看?”
裴述未問死亡之人是誰,而是問隱七:“船身是否已檢查?”
“卯時一刻京兆府的衙役趕至,還未及檢查船身。”
“京兆府的辦事效率當真越發高了。”昭陽手指輕柔額角,“那考生在京兆府門前擊鼓時衣衫襤褸,定也身無分文,從何得來的船?去查船是否有異處,以及由來。”
話到此處,裴述已知曉是何事。
“臣若沒有記錯,潁州鄉試的主考官竇再思乃靜州人,與京兆尹是同鄉。”
鄉試的主考官由禮部安排,此前昭陽未涉鄉試諸事,對各名考官了解不多,何況鄉試考官甚多。
裴述又道:“竇再思此前一直在吏部任職,前任吏部尚書告老懷鄉之時曾宴請同僚作離別。酒宴之上竇再思感慨家鄉偏僻,一離數十年未曾歸。當日有同僚醉酒笑說與京兆尹是同鄉,睹同鄉可解思鄉之愁。”
“人之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昭陽沒說什麽,拂衣袖回宮。
錦瑤垂首道:“陛下,侍寢牌。”
昭陽換下男裝後坐到塌邊喝了一杯茶。
錦瑤端著木牌不說話,靜靜地等著,以為女帝又要像往常一樣,不召任何人。
誰知過了片刻後,女帝竟拿了一塊牌子。
錦瑤抬首看字後神色一頓,虞......虞侍君?竟是這個人。
第10章 舊情
由禮部舉辦的會試將在十日後舉行,翰林院大學士柳宴與中書令汪奎足不出戶半月,終於敲定試題。
第一場為5篇史論,分平戎、製夷、舉賢、變法、治國,第二場由天文地理算術藝學中命5題,第三場擇自《梁禮》《兵策》中5題釋義。試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吏治等方麵,嚴格遵循了梁國一貫的禮製。
集市所出現的各類假書又或者題押都讓昭陽動了整治書鋪的心思,她對春闈尤為看重,每一道試題皆細細審核。終不放心,命隱七去集市將書鋪的小販所謂的押題買回,兩相對比,竟真發現有押中之題。
第一場“周宜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一題。第二場“《天問》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及“趙燕外交之策,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兩題皆與題押中所寫的相差無幾。
昭陽翻了一半後,抵著額頭問裴述:“你說,究竟是柳晏與汪奎泄題,還是真讓寫書之人猜對了題?”
裴述道:“兩位皆是陛下深思熟慮後挑選之人,柳大學士為人耿介,平素最痛恨徇私作假,不像是會泄題之人,汪書令為人迂腐頑固,卻亦是最守禮製,雖年過七旬,仍兢兢業業。”
“你的意思是,真讓人猜對了?”
“許是有可能,”裴述想了想,恭敬問:“陛下,臣可否一問,題押中有幾題猜中?”
昭陽素來對裴述信任,直截了當道:“才翻一半,已中三題。若是整本翻完,不知將中幾題呢!”
“難怪陛下起疑心,”裴述沉默了會兒,道:“陛下心中是否已有想法?”
綜合此前在集市所聞,昭陽很難不起疑心。
“柳晏與汪奎雖不會泄題,但他們身邊難免有靠近之人,竊窺試題。這件事需要查證,於此同時,試題也需重改。”
“陛下以和理由令柳大學士與汪書令更改試題?春闈在即,時日恐怕不夠出題。”
這是個頭疼的問題,昭陽習慣性地揉額頭。
此時被昭陽派去查事的隱七回來復命。
隱七瞥了裴述一眼,沒有說話。
裴述心中明了,即刻整衣要退出大殿。
“無妨,”昭陽換了個撐頭的姿勢,讓裴述坐下,才問隱七:“人如何?”
隱七回道:“已死。”
昭陽問:“怎麽死的?屍體在何處尋到,幾時死的?”
“今日卯時屬下在都城外兩百裏外一條河流發現,屍體腹部呈現腐敗性膨脹,周身呈現綠斑,推斷死亡時間應該在十二個時辰左右。河流中有條船,船底有洞,因河流過深,整條船已幾乎沉入河底,屬下翻開沉船才發現屍體。”
都城外的河名曰涼河,顧名思義,河水極其冰冷,水深,約莫兩個成人那般高。此河全長一千八百米,水勢湍急,途徑潁州。
昭陽問:“因沉船而亡?”
“屍體周身沒有受傷的痕跡,亦沒有被搬運的痕跡,大約可以證明人是沉溺而亡。”
昭陽轉而看向裴述,“你怎麽看?”
裴述未問死亡之人是誰,而是問隱七:“船身是否已檢查?”
“卯時一刻京兆府的衙役趕至,還未及檢查船身。”
“京兆府的辦事效率當真越發高了。”昭陽手指輕柔額角,“那考生在京兆府門前擊鼓時衣衫襤褸,定也身無分文,從何得來的船?去查船是否有異處,以及由來。”
話到此處,裴述已知曉是何事。
“臣若沒有記錯,潁州鄉試的主考官竇再思乃靜州人,與京兆尹是同鄉。”
鄉試的主考官由禮部安排,此前昭陽未涉鄉試諸事,對各名考官了解不多,何況鄉試考官甚多。
裴述又道:“竇再思此前一直在吏部任職,前任吏部尚書告老懷鄉之時曾宴請同僚作離別。酒宴之上竇再思感慨家鄉偏僻,一離數十年未曾歸。當日有同僚醉酒笑說與京兆尹是同鄉,睹同鄉可解思鄉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