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武帝與挽皇後的神情都不太好,永康王妃這一舉動是明晃晃地在挑戰皇威,違抗聖旨,先前已經放下話不動永康王府兩位公子的性命,但禮武帝並不想將那股不滿吞進肚子裏,永康王妃雖然已死,但是永康王還在。
“以下犯上,抗旨不從,永康王妃所做之事實乃笑話,永康王府之主永康王難辭其咎,由天牢改為向北流放,永世不得回京!”
換而言之,不過是給永康王換了個死法,在京中死和在異地死而已。但永康王光鮮了一輩子,縱使是慘死,也不願意身首異處,禮武帝旨意一出,竟然當場暈了過去。
這場笑話沒有持續多久,禮武帝有些累了,這幾日發生的事情讓他腦子發痛,善待多年的手足卻是最最心狠手辣的人,一心疼愛的侄子艱難度日……世事無常,世事無常啊!
林滿幾人在宮中逗留了數日,事畢後便出了宮。隨著他們的離去,禮武帝先前頒布的旨意如雪花般湧出宮外,在京中掀起驚濤駭浪。
永康王夫妻二人的所作所為成為人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與永康王府沾親帶故或有攀交的人心中惶惶,永康王妃雖然厲害,但是永康王是個閑散王爺,身上的差事自然也是不費事的閑差,可有可無的那種,自然也沒有朝中派係利益的紛爭,事情一出,竟無半個人為他說一句話。
永康王受了刑法又被流放,嬌生慣養了大半輩子的人,這一去有沒有命眾人心知肚明。永康王府下人遣的遣,罰的罰,一時之間哭聲悽慘聲差點掀了王府的房頂,周圍的達官貴人家緊閉門窗,不敢外探。
除了永康王府這一讓人震驚恥笑的事外,景賦生一家也重新走進了眾人的視線裏,年輕一點的新輩們不認識此人,隻能從年紀較長的口中聽說一二事,聽完後心中震驚不已,心道若是沒有發生當年的事情,這景姓公子在朝中不知道還會有怎樣的一番作為,更讓他們驚訝的是,這人都離京十五年有餘還能得陛下青睞,實屬不易,便有了結交的心思。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現在是風口浪尖上,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頭鐵的去上門,永康王府正在水深火熱,你這麽明目張膽的就上門攀關係,這不是惹人眼麽。
待永康王府徹底泯滅,昨日還門庭若市的偌大府邸,今日就一片蕭條,落葉掃過,任人踩過,無人再看一眼。
京中的暗湧消散,禮武帝的嘴角重新掛上笑容的時候,將軍府的拜帖與邀帖如雪花般飛進了府裏,但都石沉大海,世家子弟再派人去探,卻發現,將軍府裏人去樓空,隻剩了原來幾個眼熟的下人守著。
……
大仇得報,景賦生一行人便向禮武帝辭行。
禮武帝許多年未曾見著他們,心中不舍,一再挽留,他心中也有私心,雖然景賦生明確說過不會留下來,那個偏遠的村子才是他的家,但他還是想將景賦生留在京中。
景賦生無奈,隻得跪在禦前,再三請情,禮武帝攔不住,隻得妥協,挽皇後親自送人出了宮門,來時不過兩輛低矮小棚車,回去時卻帶著一行人浩浩蕩蕩,帶著帝後的賞賜往千裏之外的小村子歸去。
林滿抱著平平坐在車中,想起在宮中那幾日仿若隔世,他們來得快走得也快,目的純粹的不能再純粹,禮武帝竟也不生氣,由著他們來。
她不禁道:“陛下若是生在平凡人家,就是那護短的長輩,他喜歡誰就護著誰,我們一行人尋求了他幫助,他什麽也沒說。”
景賦生笑道:“陛下確實就是這麽一個性子,不過他並不是盲目護人,若不是永康王自己犯下這等糊塗事,陛下也未必要了他性命。”
自古伴君如伴虎,禮武帝算是歷代最好伺候的皇帝了。
回去比來時要輕鬆的多,馬車寬敞厚實,車夫技術嫻熟,行駛在官道上並不怎麽顛簸,又有護衛相送,一路也不用擔驚受怕,該休息時也能好好睡上一覺,到達村子時一行人雖然疲憊,但精神尚可。
村口有人在聊著天,遠遠看見一行馬車駛來,還有穿著不凡的官爺相送,一時大驚不已,愣愣站在原地,不知該是先去叫村長,還是該留在這裏察看情況,直到看見景大娘從車上下來,這才緩過神來。
倒是景大娘先出了聲,和他打招呼:“柱子家的,你在那幹啥?村子近來不忙?”
柱子家的回過神,幾步走過去,但又在看見持刀護衛時又生生止住腳步,隔了一段距離回道:“忙呢,這不才有空歇會兒嗎?你們這是咋回事?怎麽這麽大陣仗?”
景大娘不好和她細說,他們這一行人還有奉旨來的官人,村長也是要出來見禮的,便道:“麻煩你告知村長一聲,說京城來人了,讓他來我們家一趟。”
柱子家的一愣,就算是京城裏,,,的人,也沒得要村長親自接的,她又想起前兩天景家來的那個親戚,有傳言說是個將軍也不知真假,心中一時好奇,問出了口:“這什麽人還得村長來見?”
景大娘隻得道:“宮裏來的,麻煩你跑趟,我還得回去張羅,回頭再和你聊。”
柱子家的單是聽到那句“宮裏來的”就嚇破了膽,多餘的話也不敢多說,趕忙走了。
村道窄,大馬車進不去,一行人隻能下了車步行往裏走,浩浩蕩蕩一群人手裏捧著挑著許多東西,閑散的村民見了不禁大吃一驚。
“以下犯上,抗旨不從,永康王妃所做之事實乃笑話,永康王府之主永康王難辭其咎,由天牢改為向北流放,永世不得回京!”
換而言之,不過是給永康王換了個死法,在京中死和在異地死而已。但永康王光鮮了一輩子,縱使是慘死,也不願意身首異處,禮武帝旨意一出,竟然當場暈了過去。
這場笑話沒有持續多久,禮武帝有些累了,這幾日發生的事情讓他腦子發痛,善待多年的手足卻是最最心狠手辣的人,一心疼愛的侄子艱難度日……世事無常,世事無常啊!
林滿幾人在宮中逗留了數日,事畢後便出了宮。隨著他們的離去,禮武帝先前頒布的旨意如雪花般湧出宮外,在京中掀起驚濤駭浪。
永康王夫妻二人的所作所為成為人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與永康王府沾親帶故或有攀交的人心中惶惶,永康王妃雖然厲害,但是永康王是個閑散王爺,身上的差事自然也是不費事的閑差,可有可無的那種,自然也沒有朝中派係利益的紛爭,事情一出,竟無半個人為他說一句話。
永康王受了刑法又被流放,嬌生慣養了大半輩子的人,這一去有沒有命眾人心知肚明。永康王府下人遣的遣,罰的罰,一時之間哭聲悽慘聲差點掀了王府的房頂,周圍的達官貴人家緊閉門窗,不敢外探。
除了永康王府這一讓人震驚恥笑的事外,景賦生一家也重新走進了眾人的視線裏,年輕一點的新輩們不認識此人,隻能從年紀較長的口中聽說一二事,聽完後心中震驚不已,心道若是沒有發生當年的事情,這景姓公子在朝中不知道還會有怎樣的一番作為,更讓他們驚訝的是,這人都離京十五年有餘還能得陛下青睞,實屬不易,便有了結交的心思。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現在是風口浪尖上,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頭鐵的去上門,永康王府正在水深火熱,你這麽明目張膽的就上門攀關係,這不是惹人眼麽。
待永康王府徹底泯滅,昨日還門庭若市的偌大府邸,今日就一片蕭條,落葉掃過,任人踩過,無人再看一眼。
京中的暗湧消散,禮武帝的嘴角重新掛上笑容的時候,將軍府的拜帖與邀帖如雪花般飛進了府裏,但都石沉大海,世家子弟再派人去探,卻發現,將軍府裏人去樓空,隻剩了原來幾個眼熟的下人守著。
……
大仇得報,景賦生一行人便向禮武帝辭行。
禮武帝許多年未曾見著他們,心中不舍,一再挽留,他心中也有私心,雖然景賦生明確說過不會留下來,那個偏遠的村子才是他的家,但他還是想將景賦生留在京中。
景賦生無奈,隻得跪在禦前,再三請情,禮武帝攔不住,隻得妥協,挽皇後親自送人出了宮門,來時不過兩輛低矮小棚車,回去時卻帶著一行人浩浩蕩蕩,帶著帝後的賞賜往千裏之外的小村子歸去。
林滿抱著平平坐在車中,想起在宮中那幾日仿若隔世,他們來得快走得也快,目的純粹的不能再純粹,禮武帝竟也不生氣,由著他們來。
她不禁道:“陛下若是生在平凡人家,就是那護短的長輩,他喜歡誰就護著誰,我們一行人尋求了他幫助,他什麽也沒說。”
景賦生笑道:“陛下確實就是這麽一個性子,不過他並不是盲目護人,若不是永康王自己犯下這等糊塗事,陛下也未必要了他性命。”
自古伴君如伴虎,禮武帝算是歷代最好伺候的皇帝了。
回去比來時要輕鬆的多,馬車寬敞厚實,車夫技術嫻熟,行駛在官道上並不怎麽顛簸,又有護衛相送,一路也不用擔驚受怕,該休息時也能好好睡上一覺,到達村子時一行人雖然疲憊,但精神尚可。
村口有人在聊著天,遠遠看見一行馬車駛來,還有穿著不凡的官爺相送,一時大驚不已,愣愣站在原地,不知該是先去叫村長,還是該留在這裏察看情況,直到看見景大娘從車上下來,這才緩過神來。
倒是景大娘先出了聲,和他打招呼:“柱子家的,你在那幹啥?村子近來不忙?”
柱子家的回過神,幾步走過去,但又在看見持刀護衛時又生生止住腳步,隔了一段距離回道:“忙呢,這不才有空歇會兒嗎?你們這是咋回事?怎麽這麽大陣仗?”
景大娘不好和她細說,他們這一行人還有奉旨來的官人,村長也是要出來見禮的,便道:“麻煩你告知村長一聲,說京城來人了,讓他來我們家一趟。”
柱子家的一愣,就算是京城裏,,,的人,也沒得要村長親自接的,她又想起前兩天景家來的那個親戚,有傳言說是個將軍也不知真假,心中一時好奇,問出了口:“這什麽人還得村長來見?”
景大娘隻得道:“宮裏來的,麻煩你跑趟,我還得回去張羅,回頭再和你聊。”
柱子家的單是聽到那句“宮裏來的”就嚇破了膽,多餘的話也不敢多說,趕忙走了。
村道窄,大馬車進不去,一行人隻能下了車步行往裏走,浩浩蕩蕩一群人手裏捧著挑著許多東西,閑散的村民見了不禁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