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可知我等之後住哪個宮中?”有膽大的小主出聲問道。


    “小主容稟,據老奴所知,小主們在覲見後一般都初封為采女,住在鹹福宮,若是能得陛下寵幸封為小儀,則可以遷居儲秀宮中。未承寵的采女們在下次採選前,會封為美人賜住景陽宮,若是五年內仍無帝寵,就隻能去皇莊當女官或回鄉立女戶了。小儀們如能得上天垂青育有龍嗣,自然可以晉位遷宮,而無生養的小儀們在下次採選前亦能得到陛下和皇後娘娘垂憐,晉封婕妤娘娘,由陛下或各位主位娘娘們挑選到自己宮中。”


    溫止在心中快速盤算:東西六宮中,最北麵一排除了住著貴人們的鍾粹宮外,景陽宮、儲秀宮和鹹福宮都是鐵打的宮殿流水的小主娘子們。中間一排是永和、承幹、翊坤、長春四宮,隻有永和宮和長春宮各住了一主二側六位娘娘,南邊是最靠近幹清宮的,隻有永壽宮住著賢妃和兩位婕妤,這種布局簡直就是強迫症啊有沒有。


    採選的小主們在靜怡軒裏要呆上十多天,一來要再次突擊學習禮儀和宮規,二來太醫院裏也要派出太醫和老嬤嬤檢查小主們是否身體健康和仍是處子,甚至包括身上有無胎記、疤痕,皮膚是否粗糙暗淡也在排查之內。不過能走到這一步的小主們一般都是家中嬌養大的,又有採選時的層層選拔,不合格的早就被剔除出去了,隻要不是突染惡疾的,都能順利通過這一關。


    這也是大鈅朝的採選和明清時代的選秀製度的不同之處。不僅僅是參選的平民化和自願原則,而且參選不波及全國,隻在兩三個大省舉行,選拔也多在當地完成,不需要所有人通通湧上京城,節省了大筆費用和人力物力。


    這也是朱程理學沒有盛行的好處吧,君君臣臣的思想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是“君則敬,臣則忠”,天子沒有把自己放在那麽高的地位,將全天下當做他的私有物——雖然時間已經走到了明朝中葉,但理念卻保留了盛唐和宋初的寬鬆開明。


    能聚到這裏的小主們都是十分優秀的,至少在美貌上都是一方翹首,人們常說文人相輕,卻不知美人才是最容易相輕的,每天各種撕逼各種明爭暗鬥。好在並不存在說“把別人踩下去自己就機會更大”的說法,到了這一步的都是未來的采女,能不能得寵靠的是自己的相貌和運氣——小主們和采女們是沒有資格給皇後娘娘請安的,而後花園偶遇之類的就更不要想:除了皇上和皇後外,所有宮妃想逛禦花園都要先打報告,由小太監小宮女們清場後在規定的時間裏轉一轉,而先後順序自然是品級高的優先,也就是說除非是得到高位妃子們的邀約,否則便是有個美人娘子要來,她們都會被立刻轟走,更不要說遇上皇上了。采女們能見到皇上一般隻有三種情況:採選入宮後的覲見禮、皇帝生日的萬壽節,以及過年那天的宮宴。而後兩個都是夜間宴會,對采女們來說幾乎都是白給——夜裏光線昏暗,采女美人們又坐在遙遠的後排,除非皇上是遠視眼,不然哪裏看得出美醜來。


    對於後宮女子來說,若是皇帝沉迷女色或子嗣不豐反而是幸事,至少他進後宮寵幸妃子的機會多啊,然而非常不幸的是,這位卻是個有六個兒子的工作狂,所以一般來說,采女們隻有覲見禮這一次讓皇上注意到的機會。被皇上記住、得了寵幸,哪怕沒生下兒女,隻要老老實實呆著,總能混個婕妤的品級衣食無憂,若是在覲見禮上被無視,基本上就隻有五年後遷入景陽宮,十年後被送出去這一條路了。


    溫止也沒想到居然還有放出宮這一手,一時也是懵逼的,不過隨後就盤算好了,如果皇帝沒看上她,她完全可以拿著銀子買些地立個女戶自在逍遙的種田啊!而且十年後也不過二十五六歲,放在原初時代正是嫁人的好年齡,如果有合適的人選,成個親也是沒問題的。這樣一想,她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希望被看上還是被無視了。


    溫止的氣質本就淡然,如今沒了得聖寵的緊迫感,顯得愈發平靜,閑著無聊便當個吃瓜群眾看姑娘們撕逼,說實話還真比不上以前看過的那些宮廷大戲裏的優雅又狠辣,一步三算計。姑娘們鬥嘴基本上都是甲說乙“今天你精神不好是不是在皇宮裏怕的不敢睡覺啊”,乙便回懟“我昨晚沒睡好不要緊,做個spa就回來了,反而是你臉上的兩顆痘痘恐怕到覲見禮都消不了,簡直拉低我們的整體顏值。”


    每天練一練行禮,學一學宮規,看一看熱鬧,溫止的小日子過的著實是充實有趣的,卻不知她這般表現竟是入了暗中觀察的女官的眼。在一個工作狂強迫症皇帝的後宮中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麽?不是相貌也不是學識,而是能耐得住寂寞不爭不搶不作妖啊。女官將溫止的表現報告給主管後宮的皇後娘娘,皇後娘娘點點頭,準備在覲見禮上再觀察觀察。


    皇後卻不知道早有人把溫止透露給了皇上,隻是說的隱晦。慶江府的王知府既然答應了幫溫鵬打點,又有夫人吹了不少枕邊風,早早的就寫了書信給自己京城裏的親哥——現任王家家主,任禮部尚書的王源王大人。王大人雖不明弟弟唱的這是哪出,不過既然弟弟有交代,那就辦了便是,於是溫止還在慶江府王夫人的別莊中培訓的時候,王大人就趁著某次和皇上聊到科舉取士時——科舉是禮部的事兒——提了一句:“說起來今年正是科試之年,前幾日我收到仲培的書信,說他轄下吉水縣有一對溫姓兄弟,年紀不過十三四歲,卻一句奪得頭兩名,把他高興的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生在古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利並收藏謀生在古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