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鵬的效率很快,當天就請木匠做好了木板,下午散學時去陳麒家請他賜字,順便接學文回來。
陳麒從未聽過這種練字的法子,不過仔細想想,確實很有道理,興致勃勃的研磨寫了好幾張永字,挑出一張最好的,跟著溫鵬父子到了溫家。
他向來不和溫鵬客氣,直接撚了毛筆沾了清水在做好的木板上擺開架子寫起來。一開始還好,多寫了幾個字手腕便開始酸脹,之後便是肩膀腰肢大腿一塊兒疼起來,隻能罷手,卻問溫學文:“這般習字十分勞累困難,你可能堅持的住?”
溫學文心說大姐交代的任務完成不了可是要倒大黴的,無論如何都必須堅持啊。隻是這話不能說給陳麒聽,隻嚴肅道:“習字不過是讀書的開始,如若連這些都堅持不了,我又何來信心讀好書?”
陳麒聽的十分滿意:“你是個有誌氣的,我信你。既然如此,以後每日你和學書上午來我家讀書,下午便在這兒練字吧。”他是正經參加過童生試的,自然知道一筆好字在考試中有多重要。
溫學文和躺槍的溫學書心裏已經是泛著黃連苦,麵上還要微笑:“謹遵老師教誨。”
有陳麒和溫鵬的支持,學文學書開始了痛苦的練字生涯,每天一千個永字寫的他們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死去活來。更可氣的是他們仗著體質好,好不容易適應了懸空寫字的強度,溫止便火眼金睛的給他們加了沙袋——裝著鐵砂的長條形小布袋在手腕上繞一圈,學書手腕一沉,差點哭起來。
兩個孩子畢竟還小,總不免向大人訴苦,不過他們也知道溫止和紅袖關係不算和睦,訴苦不過是撒嬌罷了,自然不會告到母親頭上讓自家大姐難堪,於是溫鵬和溫李氏很是被他們糾纏了一番。
有溫止事先打了招呼,溫鵬到底是忍住了沒管,溫李氏卻是心疼孫子的。隻是她也知道溫止絕不會害了弟弟,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孫子們好,隻能好聲安撫,卻是從未鬆口讓溫止減輕他們的功課。
三個多月一過,練字的成果便現了出來。如果說之前兩隻的字橫平豎直算得上工整,現在就已經有些風骨了。陳麒高興的不行,拉著溫鵬好好喝了一頓,差點要讓所有弟子都照著學,還是溫鵬拉住了,直說自家兒子比別人更皮實些才敢這麽折騰,其他人千萬循序漸進,傷了手腕就不好了。
陳麒其實也就是說一說罷了,之前的二百四十遍尚且堅持不下來呢,何況懸腕寫字,隻怕能讓幾個弟子直接退學。何況他現在正忙著做好準備,等明年開春,就讓最大的兩個弟子陳儉陳修參加縣試,可容不得一點差錯。
縣試在來年二月,由縣令決定是考五場還是四場。一般四場的考試中,第一場叫正場、第二場稱初復、第三場為再復,第四場稱麵復,每場一個白天,隔一天一場。不過考生隻要將正場考中了,便不必參加初復和再復,隻需等待五日後的第四場麵試即可。那些正場考不中的,就隻好老老實實再參加初復,若是再不中,還能考‘再復’,要是還不中就隻有等下次縣試了。
學文學書雖然聰明,但到底年紀小,正經進學才一年,雖然經史子集律法賦稅無論什麽書都背的很快,但尚未係統的學完,更遑論理解透徹並寫出策論來還。不過陳麒有把握在下下次科試——也就是六年後建興十八年的鄉試——讓他們下場,以他們的水平甚至可能直接通過正場。
陳麒忙著縣試的事情,放了其他弟子的假,學文學書帶著陳麒借給他們的書,又落回了溫止手裏。溫止毫不客氣的給他們增加難度,每天上午依舊是背書,下午一半的時間練習字帖,一半的時間用字帖的字體默寫書籍的原文和注釋,心中還要同時回憶每一句的意思。兩兄弟每天被折磨的苦不堪言又不敢反抗,簡直悽慘的不能再悽慘,連過年都懨懨的,心裏還惦記著該怎麽寫字。
第16章 案首
翻過年來,天氣漸暖,覺得弟弟們已經有了些火候的溫止難得大方的拿出了筆墨紙硯,又解開兩人手上的沙袋,讓他們默寫經書。
和懸腕練字相比,在書案上默寫簡直就是享受。早已對經文經義滾瓜爛熟的他們下筆如飛,一張張白紙上很快寫滿了整潔飛揚的小楷。
這次默寫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才完成,溫止將他們寫好的手抄本細心裝訂成冊,放在書櫃上作為後麵三個弟弟的教材。
陳麒的私學早已重新開課。和縣裏的學子相比,陳儉陳修這樣來自農村的考生水平還是差了不少,兩人雙雙摺戟,雖然在意料之中,陳麒還是鬱悶的很,對弟子們也更加嚴格,並且將更多的期望都傾注在學文學書身上,為此溫鵬很是破費——需要買的書太多,溫鵬自然要大筆大筆的掏銀子。還有許多甚至是陳麒豁出老臉借來的,學書學文心中感動,隻能越發努力。
背多少本書就默寫多少本書,而且一定是沾著清水在木板上默寫了無數遍,已經十分熟練了才可以動用紙墨,一旦開始寫就不允許錯字漏字,這是溫止給兩人定下的規矩,而尚未進學的學禮學勤同樣是沾水在桌上寫,偶爾才能得到造紙作坊裏廢棄的紙張和稀釋過的墨水。
溫止對此的解釋是,家裏現在雖然有些閑錢,但天災人禍下朝不保夕也不過一瞬的事情,弟弟們始終要記得自己的出身,記得曾經困窘的生活,明白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必須萬分珍惜。何況好鋼用在刀刃上,家裏的錢財想要供起五個讀書人仍舊勉強,大家能省則省。
陳麒從未聽過這種練字的法子,不過仔細想想,確實很有道理,興致勃勃的研磨寫了好幾張永字,挑出一張最好的,跟著溫鵬父子到了溫家。
他向來不和溫鵬客氣,直接撚了毛筆沾了清水在做好的木板上擺開架子寫起來。一開始還好,多寫了幾個字手腕便開始酸脹,之後便是肩膀腰肢大腿一塊兒疼起來,隻能罷手,卻問溫學文:“這般習字十分勞累困難,你可能堅持的住?”
溫學文心說大姐交代的任務完成不了可是要倒大黴的,無論如何都必須堅持啊。隻是這話不能說給陳麒聽,隻嚴肅道:“習字不過是讀書的開始,如若連這些都堅持不了,我又何來信心讀好書?”
陳麒聽的十分滿意:“你是個有誌氣的,我信你。既然如此,以後每日你和學書上午來我家讀書,下午便在這兒練字吧。”他是正經參加過童生試的,自然知道一筆好字在考試中有多重要。
溫學文和躺槍的溫學書心裏已經是泛著黃連苦,麵上還要微笑:“謹遵老師教誨。”
有陳麒和溫鵬的支持,學文學書開始了痛苦的練字生涯,每天一千個永字寫的他們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死去活來。更可氣的是他們仗著體質好,好不容易適應了懸空寫字的強度,溫止便火眼金睛的給他們加了沙袋——裝著鐵砂的長條形小布袋在手腕上繞一圈,學書手腕一沉,差點哭起來。
兩個孩子畢竟還小,總不免向大人訴苦,不過他們也知道溫止和紅袖關係不算和睦,訴苦不過是撒嬌罷了,自然不會告到母親頭上讓自家大姐難堪,於是溫鵬和溫李氏很是被他們糾纏了一番。
有溫止事先打了招呼,溫鵬到底是忍住了沒管,溫李氏卻是心疼孫子的。隻是她也知道溫止絕不會害了弟弟,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孫子們好,隻能好聲安撫,卻是從未鬆口讓溫止減輕他們的功課。
三個多月一過,練字的成果便現了出來。如果說之前兩隻的字橫平豎直算得上工整,現在就已經有些風骨了。陳麒高興的不行,拉著溫鵬好好喝了一頓,差點要讓所有弟子都照著學,還是溫鵬拉住了,直說自家兒子比別人更皮實些才敢這麽折騰,其他人千萬循序漸進,傷了手腕就不好了。
陳麒其實也就是說一說罷了,之前的二百四十遍尚且堅持不下來呢,何況懸腕寫字,隻怕能讓幾個弟子直接退學。何況他現在正忙著做好準備,等明年開春,就讓最大的兩個弟子陳儉陳修參加縣試,可容不得一點差錯。
縣試在來年二月,由縣令決定是考五場還是四場。一般四場的考試中,第一場叫正場、第二場稱初復、第三場為再復,第四場稱麵復,每場一個白天,隔一天一場。不過考生隻要將正場考中了,便不必參加初復和再復,隻需等待五日後的第四場麵試即可。那些正場考不中的,就隻好老老實實再參加初復,若是再不中,還能考‘再復’,要是還不中就隻有等下次縣試了。
學文學書雖然聰明,但到底年紀小,正經進學才一年,雖然經史子集律法賦稅無論什麽書都背的很快,但尚未係統的學完,更遑論理解透徹並寫出策論來還。不過陳麒有把握在下下次科試——也就是六年後建興十八年的鄉試——讓他們下場,以他們的水平甚至可能直接通過正場。
陳麒忙著縣試的事情,放了其他弟子的假,學文學書帶著陳麒借給他們的書,又落回了溫止手裏。溫止毫不客氣的給他們增加難度,每天上午依舊是背書,下午一半的時間練習字帖,一半的時間用字帖的字體默寫書籍的原文和注釋,心中還要同時回憶每一句的意思。兩兄弟每天被折磨的苦不堪言又不敢反抗,簡直悽慘的不能再悽慘,連過年都懨懨的,心裏還惦記著該怎麽寫字。
第16章 案首
翻過年來,天氣漸暖,覺得弟弟們已經有了些火候的溫止難得大方的拿出了筆墨紙硯,又解開兩人手上的沙袋,讓他們默寫經書。
和懸腕練字相比,在書案上默寫簡直就是享受。早已對經文經義滾瓜爛熟的他們下筆如飛,一張張白紙上很快寫滿了整潔飛揚的小楷。
這次默寫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才完成,溫止將他們寫好的手抄本細心裝訂成冊,放在書櫃上作為後麵三個弟弟的教材。
陳麒的私學早已重新開課。和縣裏的學子相比,陳儉陳修這樣來自農村的考生水平還是差了不少,兩人雙雙摺戟,雖然在意料之中,陳麒還是鬱悶的很,對弟子們也更加嚴格,並且將更多的期望都傾注在學文學書身上,為此溫鵬很是破費——需要買的書太多,溫鵬自然要大筆大筆的掏銀子。還有許多甚至是陳麒豁出老臉借來的,學書學文心中感動,隻能越發努力。
背多少本書就默寫多少本書,而且一定是沾著清水在木板上默寫了無數遍,已經十分熟練了才可以動用紙墨,一旦開始寫就不允許錯字漏字,這是溫止給兩人定下的規矩,而尚未進學的學禮學勤同樣是沾水在桌上寫,偶爾才能得到造紙作坊裏廢棄的紙張和稀釋過的墨水。
溫止對此的解釋是,家裏現在雖然有些閑錢,但天災人禍下朝不保夕也不過一瞬的事情,弟弟們始終要記得自己的出身,記得曾經困窘的生活,明白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必須萬分珍惜。何況好鋼用在刀刃上,家裏的錢財想要供起五個讀書人仍舊勉強,大家能省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