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此補充。


    作者簡介:


    葉廣芩,女,北京人,1968年到陝西,當過護士、記者、編輯,1990年在日本千葉大學學習,1995年調入西安市文聯。現任西安文聯副主席,一級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採桑子》等,中篇小說《夢也何曾到謝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長篇紀實文學《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獲全國少數民族“駿馬獎”。


    責任編輯張頤雯


    穿旗袍的縣委書記


    作者:葉廣荃


    北京文學 年7期 字數:3054 字體: 【大 中 小】


    《中國青年報》刊登過一篇採訪,說身為縣委副書記的作家葉廣芩“穿著旗袍,吃著烤白薯,坐著一塊錢的三輪車,滿縣城轉”。同事們看到後問我:“你姐姐真是在縣裏穿著旗袍滿城轉?”後來從芩姐那兒得到證實,三者都不是虛構,隻是時間不同而已。


    其實,不問她我也想像得出,依她的性格是絕對做得出的。那件常在縣裏穿的棉麻條紋短袖旗袍,還是我和她一起逛王府井時買的,當時她還使勁兒攛掇我買,我沒買,理由是沒機會穿。我在偌大的京城都不敢穿旗袍,她卻敢堂而皇之地穿著旗袍在偏僻的縣城進進出出。當別人提出身為縣委書記穿旗袍不合適時,她跟談話的人說,我是旗人,穿旗袍是當然,我就穿,氣死你!第二天穿著旗袍就上了主席台,她說讓農民看見他們的書記眼前一亮,心裏一振,有什麽不好?目前,周至人已經習慣了,好像在他們心中,這北京籍的女書記就是應該穿旗袍的。


    此後不久,一張刊登在《周至文藝》封麵上的照片又引起了人們的議論,芩姐上身是短衫,下身是早已過時的草綠軍褲,風塵僕僕,靠在山林的木欄杆前,手裏拿著一把刺狀長條,細心的人可以看出,那是山裏豪豬的尖刺。完全是一個村婦形象,沒有誰能把她和作家聯繫到一起。


    從旗袍到綠軍褲,角色的轉換讓人目不暇接。這就是芩姐。


    2000年7月,芩姐到陝西周至縣掛職,任縣委副書記。實際上,她在縣委待的時間有限,她選擇了老縣城作為自己的生活基地,大部分時間是在老縣城。據她自己說,那天西安文聯和市委的人將她交代給當地的領導就回去了,當時她站在院子裏,看著一張張陌生的麵孔,有一種出嫁的感覺,她知道這就是“婆家,是與她後半生緊密維繫在一起的婆家”。周至的老縣城村是清道光五年在秦嶺腹地建設的一座清代縣城,城址夾在崇山峻嶺中,山路盤迂,林深箐密,蛇蟒暗伏,野獸出沒,被人稱為“高山峽穀的盡頭”。民國初年,兩任縣太爺被土匪殺害,後任者不敢在此停留,背著大印四處流竄。自此縣城荒廢,人走了,樹長起來了,草長起來了,熊貓來了,金絲猴也來了……至今古縣城仍然完整地站立於林莽之中。城內有縣衙、監獄、文廟、城隍廟、義學等遺址,老縣城村成為西安版圖上最偏遠的村落,是西安唯一一個隸屬於南部漢水(長江水係)的自然村。芩姐就在這樣的地方紮了下來,她幾乎與外界斷絕了一切來往,這裏沒有電,沒有一切通訊設施,與外邊的聯繫全憑“捎話”。我有事找她,十分困難,要是在縣城裏還能通上電話,要是去了她的那個基地老縣城,就算是徹底斷絕了聯繫,連手機都沒有信號。


    我曾在陝北插過隊,深知在偏遠的大山中生活的艱苦與不易,對從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來說,無論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有一個極難的適應過程。特別是芩姐,當時身體健康情況非常之差,她卻毅然地選擇了農村。正處在創作的旺盛時期的她,突然地從讀者的視線中消失了,突然地和朋友的往來疏淡了,甚至和家人的聯繫也少了,這讓我不解。芩姐偶回北京,我發現她的身體健康多了,胖了,渾身上下充滿活力,話題也有所改變,她和我聊鄉下淳樸的村民,深山的大熊貓、金絲猴,青鬆翠竹、潺潺流水,還有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那些對我完全是陌生的,這些陌生在芩姐獨特的目光注視下,用她那充滿喜愛之情的語調調侃出來,讓人忍俊不禁,讓人想踏入那片土地,讓人在輕鬆之中多了理解寬容,多了博愛與思考。芩姐已迅速地把自己融入了秦嶺的山山水水中,融進了當地山民的生活中。在基層,她照例要參加常委的學習和各種書記會議,很多時候和“官”們在一起摸爬滾打,上山下鄉,檢查工作,和農民們拉些家常,用她的話說是“混跡於瓜棚豆架之下,扯些個沒有鹹淡的事情”。有一回,芩姐來電話,在為一件事情犯愁,說書記們派她領著一幫人去幹擴路拆房的事,說這是件很麻煩的工作,拆遷戶的老太太們抱腿的,磕頭的,躺在路上橫陳的,掂著鐵鍬準備拚命的,各顯其能,她這個文人怎麽幹得了!嚇得半宿睡不著。我聽了這事也覺著頭大,沒這方麵經驗。後來芩姐又來電話說不讓她幹了,那是在飯桌上故意嚇唬她呢。我說書記怎開這樣的玩笑,她說因為他們太熟了。我看過一些反映縣鄉幹部的文學作品,給人的印象不怎麽好,好像這些幹部都是貪汙腐化、魚肉鄉裏的惡棍,跟芩姐談起這些,她說不知是哪裏錯了位,這實在是冤枉,壞的當然也有,一口袋豆還有個把癟的,何況是一群人。但好的畢竟是大多數,這些基層幹部們努力、敬業、謹慎、清貧,縣委書記每月的工資加上各種補貼是1200元,是西部地區的平均水平。在縣委整個領導班子中,她的工資是最高的,工作經驗是最缺的,什麽也不會幹,什麽也幹不了,其實她什麽也不懂……這些表麵上看起來跟她的寫作沒什麽關係,其實卻不然,經歷使她占有了素材,她說她在周至“真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當人們還在關注、探討著芩姐的“家族小說”時,細心的讀者已經窺出,她那一篇篇新近發表的作品,已經從家族小說的深宅大院漸漸轉向了秦嶺深山,天皇貴胄的沉吟悄悄地被深山老林的鮮活所代替,那字裏行間慢慢地溢出了一股草木的青氣。秦嶺山地的人文景觀、社會生活為她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厚重的文化積澱和淳樸的民風民俗,給芩姐的創作展示了一個全新的、更加廣闊的空間,而她也不失時機地、緊緊地把它抓住了。尋找野人、捕撈大魚、圍獵老虎、搶救小熊貓、捕殺金絲猴……這些傳奇的故事成就了芩姐的《山鬼木客》《黑魚千歲》《老虎大福》《熊貓碎貨》《猴子村長》等一個個中篇。鄉下人趕集的情景,山裏幹部開會的風氣,山民種什麽養什麽如何打發日子,上林苑的昔日與今天的對比……這些形形色色的場景,都一一湧現在她的筆端。芩姐以秦嶺深山為題材的中短篇小說加上長篇紀實文學《老縣城》的出版,構成了她寫作歷程的一個新時期。我曾問過芩姐,為什麽在“家族小說”很受歡迎的情況下,不再繼續寫了,而又轉變了方向。她說,我每天生活在充滿了靈氣的秦嶺大山之中,由不得我,我想寫就寫了,而家族小說的素材全在我的腦子裏,將來老了,跑不動了,可以坐在家裏慢慢地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對你大爺有意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廣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廣芩並收藏對你大爺有意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