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求饒之外的另一種解法 作者:周不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到晚上,我們可以買好多煙和酒,坐在這兒,聊一夜。”李周曼輕輕地徵詢。
“好。”
蛤蜊燉蛋,紅燒鯿魚,西芹百合,啤酒鴨,銀魚蛋湯。兩人在大排檔另開了兩瓶啤酒,李周曼一如既往對著瓶口輕輕一吹,慢慢飲起來。
那天夜裏,陳放抱著一打箱裝啤酒回到民宿。
兩人盪著鞦韆說了好多話。
李周曼道:“你那天怎麽想起來跟我搭訕的?”
陳放明知故問:“哪天?”
李周曼道:“江南貢院。”
陳放輕笑著回想,說著謊,“我不記得了。”
那一天夜幕低垂,陳放著魔似的被一個背影吸引,從哪裏開始的呢?他記不清了,隻記得他跟了很久,從秦淮畫舫,從那條熱鬧的燈火通明的街,從摩肩接踵的人流裏,看見那個背影,淺色的長襯衫,青色的裙擺。後來他竟也匆匆忙忙買了票,進了江南貢院,而人影已經消失了。他在貢院裏四處搜尋,像個癡人,終於在直欄橫檻邊緣,秦淮向晚的水際,那個背影再次落入眼底,他看了很久。
像寥落的星辰,像寂寞的晚荷,像秦淮千年不變的波紋,她獨自一人遊蕩在這看似擁擠到礙眼實則空闊得隻剩輓歌的城市。
如果有一見鍾情,那就算是吧。
在很久很久以後,在他的頭髮爬上銀絲的某一年,與養子用美團定完外賣,才意識到,那是個仍有成人相信一見鍾情的年月。是有人仍願意用愛情瓦解平淡生活的衝動。是個時光荏苒仍令他心悸魂牽的往事。可在那個時候,李周曼早已不見蹤影了,他以為是在他的生命裏,然卻是在這個世界,在李周曼自己的生命裏,早已消失,堙沒於世。
☆、第七章
兩個月以前。
傍晚。
江南貢院。
李周曼經過那場大風波之後,身心俱疲。來南京散心。
走累了,恰巧抬頭看見,金色的字、黑色的牌匾、紅漆的樓、門柱石獅一樣不少。隻是開了一個偏門似的窄門傍在秦淮河畔,半新不舊,有點突兀。
沒怎麽猶豫,一張門票已在手,李周曼直直往裏走,跨過高木門檻,刻著仙鶴漁船的深色木屏風遮擋住視線,左右都是通的。
往哪裏呢?李周曼倒猶豫了一會兒,往右走了不多步,她沒後悔往右了。原本封閉的樓閣忽然半壁敞開,秦淮風光盡攬,將夜的天色,亮燈的遊船,遠處的歌聲,有豁然開朗的愉悅。笑意起,撿了個傍河的茶幾藤椅坐下。竟是風景絕佳處。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坐下以後視線低矮了,她才意識到一道長長的、長長的紅漆木矮靠欄將她與秦淮河相隔,彼此仍是近極了,紅欄外種著幾盆不知名的紅色花卉,綠色細莖相襯,幾支幾乎要伸過直欄橫檻落在李周曼膝蓋上,膝蓋白膩光滑,夜色漸暗低沉,彼岸的燈與船與人喧喧擾擾,一派經年繁華。
獨自靜觀半壁晚景的她似乎自得其樂。秦淮河的水不很清,渾的、不很渾,有泥沙卷在水裏,且當是歷史的沉澱也罷了。大紅燈籠低掛房簷,映著藍黑墨水般的天際。紅色黃色仿古亮燈遊船從得月台下方的白橋洞裏來來往往,熙熙攘攘。一條二三十米長的彩色遊龍燈景掛在水畔牆頭,未增添半點威嚴,反而帶出絲縷妖嬈嫵媚。
目光所能看清的最遠的樓裏,似乎大半是玻璃做的。唯有幾根樹立的房梁成為暗影,裏麵透亮的燈光黃色的,有一道人影依稀。仿似剝開紅橘子的柔黃內皮,卻是一場搖曳動盪的皮影戲。那深棕色的人影一會兒走到這一端,一會兒轉至另一頭,似乎不單單一個人、說著話,似乎又隻是兀自忙著,不理風景,不被外麵的大世界打擾。
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呢。
李周曼不知看了多久,也不覺悶,真把那當成一場遙遠的皮影戲。有小世界的人多麽幸福呀,李周曼確信這是對的,因為不久之前,她的小世界丟了。她的世界轟塌了。
天色已經完全黑了,而天邊仍可見幾縷粘稠的烏雲,擺不開、落不去。夜風與水帶來絲絲涼意,天公一筆勾去酷暑之燥,李周曼倦意毫無。
“請問,這裏可以坐嗎?”一道不難聽的年輕男聲傳入她耳,全無特別之處。
李周曼回神,道:“可以。”
她抬頭看了一眼,一瞥記住個大概。黑色的頭髮豎立,最普通的髮型,微長、整齊。銀色架腳的無框眼鏡,像夜色一樣的藍黑襯衫,別無花式。最末一樣讓李周曼輕而無聲的笑了,不多喜歡,而玩笑的想像到這樣的裝扮,若落水了,難救得很。
對方恰看見她笑的自然,稍縱即逝,不解其中意,隻當性情流露罷了。而陳放想錯了,李周曼不是什麽風情的人,她更是沉默寡言、不言不惱、幹巴巴木訥訥的一個女人。
陳方心裏隻覺得這女人——或許稱為女孩更合適——笑得好看,聲音好聽,沒有多想,他開口就說:“你來這裏多久了?”
李周曼有一點意外,話無意中透露了對麵那人是本地人,語氣,態度,十有八九。
她心思微轉,本地人在暴雨初落幕,買票坐進江南貢院的藤椅上,有點不尋常,她已在暗地裏猜測了原因,無果,作罷。對麵那人卻又言語:“你是來南京玩嗎?”
這一句聲調友善柔和,倒與這兩日滯留南京聽見的話語相似,李周曼說話聲音也柔,語氣總客氣,“是啊。”
陳放點了點頭,眉梢仍是放鬆舒展的,大約被夜風染了愜意,之後隻靜靜坐著,同樣的看夜景,不再說話。
陳放覺得,對麵的人有一點點與眾不同,全無了解,卻有一點似曾相識,隻一點點。
恰似,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半晌無話,對岸的歌聲原不知名,突兀的聽了。李周曼尋聲斷處望去。卻是那遊龍方向。一隻三麵敞開,方形涼亭式的畫舫已停泊於龍前,畫舫靜悄悄地亮著燈,不見有人,李周曼正疑惑,隻聽熟悉的旋律於河上起,音階由低向高,鄧麗君的溫柔嗓音自此飄散開,一首《梅花》繞樑,她微皺的眉也舒展了。
“我喜歡遠處有歌聲。”對麵的人道,不輕不響,恰能聽到。李周曼心似被一扣,亦不輕不重,又聽那人道,“你也是,對麽?”
李周曼臉上也不笑了,隻靜靜看著那人,不置一詞,眼角的餘光被不同先前的溫潤色彩傾入,她側目望去,隻見畫舫上已多了一個衣著淡藍宋明製樣的漢服舞女,長袖緩舞,衣帶款擺。手中擒著一把水綠色油紙傘,忽上忽下,映著水波,上下倒影,千嬌百媚。
李周曼驚詫過後,扭臉見他仍望著自己,神情依舊愜意,仿似沒說過剛才的突兀話。
她問,“夜夜都有?”
他點了頭,“夜夜都有。”
陳放回答完,目光從李周曼身上移開,同樣地,轉向炫目迷離的畫舫,舫間已由一個舞女變為三個。他亦是很久沒有看過這樣的中國古典舞了。
“好。”
蛤蜊燉蛋,紅燒鯿魚,西芹百合,啤酒鴨,銀魚蛋湯。兩人在大排檔另開了兩瓶啤酒,李周曼一如既往對著瓶口輕輕一吹,慢慢飲起來。
那天夜裏,陳放抱著一打箱裝啤酒回到民宿。
兩人盪著鞦韆說了好多話。
李周曼道:“你那天怎麽想起來跟我搭訕的?”
陳放明知故問:“哪天?”
李周曼道:“江南貢院。”
陳放輕笑著回想,說著謊,“我不記得了。”
那一天夜幕低垂,陳放著魔似的被一個背影吸引,從哪裏開始的呢?他記不清了,隻記得他跟了很久,從秦淮畫舫,從那條熱鬧的燈火通明的街,從摩肩接踵的人流裏,看見那個背影,淺色的長襯衫,青色的裙擺。後來他竟也匆匆忙忙買了票,進了江南貢院,而人影已經消失了。他在貢院裏四處搜尋,像個癡人,終於在直欄橫檻邊緣,秦淮向晚的水際,那個背影再次落入眼底,他看了很久。
像寥落的星辰,像寂寞的晚荷,像秦淮千年不變的波紋,她獨自一人遊蕩在這看似擁擠到礙眼實則空闊得隻剩輓歌的城市。
如果有一見鍾情,那就算是吧。
在很久很久以後,在他的頭髮爬上銀絲的某一年,與養子用美團定完外賣,才意識到,那是個仍有成人相信一見鍾情的年月。是有人仍願意用愛情瓦解平淡生活的衝動。是個時光荏苒仍令他心悸魂牽的往事。可在那個時候,李周曼早已不見蹤影了,他以為是在他的生命裏,然卻是在這個世界,在李周曼自己的生命裏,早已消失,堙沒於世。
☆、第七章
兩個月以前。
傍晚。
江南貢院。
李周曼經過那場大風波之後,身心俱疲。來南京散心。
走累了,恰巧抬頭看見,金色的字、黑色的牌匾、紅漆的樓、門柱石獅一樣不少。隻是開了一個偏門似的窄門傍在秦淮河畔,半新不舊,有點突兀。
沒怎麽猶豫,一張門票已在手,李周曼直直往裏走,跨過高木門檻,刻著仙鶴漁船的深色木屏風遮擋住視線,左右都是通的。
往哪裏呢?李周曼倒猶豫了一會兒,往右走了不多步,她沒後悔往右了。原本封閉的樓閣忽然半壁敞開,秦淮風光盡攬,將夜的天色,亮燈的遊船,遠處的歌聲,有豁然開朗的愉悅。笑意起,撿了個傍河的茶幾藤椅坐下。竟是風景絕佳處。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坐下以後視線低矮了,她才意識到一道長長的、長長的紅漆木矮靠欄將她與秦淮河相隔,彼此仍是近極了,紅欄外種著幾盆不知名的紅色花卉,綠色細莖相襯,幾支幾乎要伸過直欄橫檻落在李周曼膝蓋上,膝蓋白膩光滑,夜色漸暗低沉,彼岸的燈與船與人喧喧擾擾,一派經年繁華。
獨自靜觀半壁晚景的她似乎自得其樂。秦淮河的水不很清,渾的、不很渾,有泥沙卷在水裏,且當是歷史的沉澱也罷了。大紅燈籠低掛房簷,映著藍黑墨水般的天際。紅色黃色仿古亮燈遊船從得月台下方的白橋洞裏來來往往,熙熙攘攘。一條二三十米長的彩色遊龍燈景掛在水畔牆頭,未增添半點威嚴,反而帶出絲縷妖嬈嫵媚。
目光所能看清的最遠的樓裏,似乎大半是玻璃做的。唯有幾根樹立的房梁成為暗影,裏麵透亮的燈光黃色的,有一道人影依稀。仿似剝開紅橘子的柔黃內皮,卻是一場搖曳動盪的皮影戲。那深棕色的人影一會兒走到這一端,一會兒轉至另一頭,似乎不單單一個人、說著話,似乎又隻是兀自忙著,不理風景,不被外麵的大世界打擾。
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呢。
李周曼不知看了多久,也不覺悶,真把那當成一場遙遠的皮影戲。有小世界的人多麽幸福呀,李周曼確信這是對的,因為不久之前,她的小世界丟了。她的世界轟塌了。
天色已經完全黑了,而天邊仍可見幾縷粘稠的烏雲,擺不開、落不去。夜風與水帶來絲絲涼意,天公一筆勾去酷暑之燥,李周曼倦意毫無。
“請問,這裏可以坐嗎?”一道不難聽的年輕男聲傳入她耳,全無特別之處。
李周曼回神,道:“可以。”
她抬頭看了一眼,一瞥記住個大概。黑色的頭髮豎立,最普通的髮型,微長、整齊。銀色架腳的無框眼鏡,像夜色一樣的藍黑襯衫,別無花式。最末一樣讓李周曼輕而無聲的笑了,不多喜歡,而玩笑的想像到這樣的裝扮,若落水了,難救得很。
對方恰看見她笑的自然,稍縱即逝,不解其中意,隻當性情流露罷了。而陳放想錯了,李周曼不是什麽風情的人,她更是沉默寡言、不言不惱、幹巴巴木訥訥的一個女人。
陳方心裏隻覺得這女人——或許稱為女孩更合適——笑得好看,聲音好聽,沒有多想,他開口就說:“你來這裏多久了?”
李周曼有一點意外,話無意中透露了對麵那人是本地人,語氣,態度,十有八九。
她心思微轉,本地人在暴雨初落幕,買票坐進江南貢院的藤椅上,有點不尋常,她已在暗地裏猜測了原因,無果,作罷。對麵那人卻又言語:“你是來南京玩嗎?”
這一句聲調友善柔和,倒與這兩日滯留南京聽見的話語相似,李周曼說話聲音也柔,語氣總客氣,“是啊。”
陳放點了點頭,眉梢仍是放鬆舒展的,大約被夜風染了愜意,之後隻靜靜坐著,同樣的看夜景,不再說話。
陳放覺得,對麵的人有一點點與眾不同,全無了解,卻有一點似曾相識,隻一點點。
恰似,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半晌無話,對岸的歌聲原不知名,突兀的聽了。李周曼尋聲斷處望去。卻是那遊龍方向。一隻三麵敞開,方形涼亭式的畫舫已停泊於龍前,畫舫靜悄悄地亮著燈,不見有人,李周曼正疑惑,隻聽熟悉的旋律於河上起,音階由低向高,鄧麗君的溫柔嗓音自此飄散開,一首《梅花》繞樑,她微皺的眉也舒展了。
“我喜歡遠處有歌聲。”對麵的人道,不輕不響,恰能聽到。李周曼心似被一扣,亦不輕不重,又聽那人道,“你也是,對麽?”
李周曼臉上也不笑了,隻靜靜看著那人,不置一詞,眼角的餘光被不同先前的溫潤色彩傾入,她側目望去,隻見畫舫上已多了一個衣著淡藍宋明製樣的漢服舞女,長袖緩舞,衣帶款擺。手中擒著一把水綠色油紙傘,忽上忽下,映著水波,上下倒影,千嬌百媚。
李周曼驚詫過後,扭臉見他仍望著自己,神情依舊愜意,仿似沒說過剛才的突兀話。
她問,“夜夜都有?”
他點了頭,“夜夜都有。”
陳放回答完,目光從李周曼身上移開,同樣地,轉向炫目迷離的畫舫,舫間已由一個舞女變為三個。他亦是很久沒有看過這樣的中國古典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