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與妻書+方燒臘+曹冰粉+喬涼粉+麗人行 作者:盛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鳳仙的無聊和倦怠在這樣的要求裏遠去,從身體到思想都漸漸放鬆。甚至,她決定暫時關閉思想,隻享受這一個純粹的當下。
多麽奇妙,就在這一刻,同一刻,張明鐺也正認認真真地享受屬於她的那一個當下。斯是黃昏,斜陽的殘照灑在皚皚積雪之上,令那白得發藍的顏色泛出薄薄淡金。三十八歲的張明鐺坐在一張寬大的椅子上,朝窗口望出去,望著那淡淡斜陽,唇角勾出一抹笑意來。這一個當下,已經足夠足夠好。
當年,碧鐺橫死之後,明鐺在一夜之間就杳無音信,相關人等將偌大一個上海灘翻得底朝天的時候,她已經隻身去了東北。沒有人知道這個南方女子是怎樣一路往北往北再往北的。那一路上,除了烽煙,還有匪患。當然,現在,張明鐺是再也無懼匪患了——她自己已經落草為寇,繼而占山為王,成了這一帶可止小兒夜啼的土匪頭子。她的這一股勢力,亦正亦邪,打過日本,殺過國軍,同□□的遊擊隊也曾交火,彼此都有傷亡。當然,她的本行還是打家劫舍——這一帶的大戶幾乎都被她搶過,並且隨時準備著被她再搶。張明鐺從來不曾涸澤而漁,那些大戶們每次都是肉痛得要死卻並沒有真正傷了元氣。所以,她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前去收割——就仿佛是農夫收割成熟的麥子。隻不過,她用的不是鐮刀而是駿馬和快槍。嗬,當年那些顛倒於十七歲的張明鐺的馬術和槍法的男人們怎麽也不會想到她將其派了這種用場。他們更不會想到她如今頂著一個“夜叉王”的匪號。當然,現在,就算是他們當麵和明鐺遭遇,也再也認不出她來。
她的左邊麵頰上橫亙著一條長長傷痕,從嘴角一直延伸到眼角。那傷痕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積年的舊傷了,且一眼就看出曾經相當兇險:暗紅色的傷疤蟲子一樣地扭曲著,當初勢必皮肉外翻;那長度上跳至太陽穴,隻要再多上那麽一分半分,這條命一定早就不在。這是一道沒有絲毫romantic的傷痕。它唯一的用處便是用“夜叉王”這個匪號完全抹殺了那個艷幟高張的滬上名妓張明鐺的存在。
第63章
此刻,張明鐺坐在寬大舒適的椅子上,往窗外眺望。斜陽一點點黯淡下去,夜色慢慢彌散開。那象是少年時學水墨畫,一滴墨汁落在水中的情景:潔白通透的一切漸灰漸黑漸深漸濃,到最後,成為一種極純粹的顏色。她最喜歡這一刻,天黑得透了的這一刻。當那黑色仿佛羽翼將整個大地完全覆蓋的時候,她的心裏升起一種大事落定的安詳。有時候甚至會滿足地嘆出一口氣來。因了她喜歡這純粹夜色的緣故,在她住所的方圓幾裏之內,入夜不點燈,用火也極小心,盡量避免光線。這一條古怪的寨規被二當家的解釋為鍛鍊一幹兄弟的目力和耐力——當然,他們這些方麵的提高當真非同小可,這些年來和各種勢力交鋒,有好幾次因了夜色降臨而扭轉頹勢,突圍而出。在對手看來,一旦夜色降臨,他們的戰鬥力就會妖異地提高,勢不可擋。於是,對這一寨規本來略有抱怨的一些人也開始和他們的大當家一樣,迷戀這夜色,甚至,他們中的某一些,開始崇拜和依賴這夜色。外圍那些被允許點燈的人們也自覺地放棄權利,近兩年來,一到晚上,這個山寨就完全沉浸於黑暗和寂靜當中。這樣一股土匪,在山外的人看來,反常到妖異——這是東北,冬季氣溫可以降到零下數十度的東北,沒有火光帶來的溫暖,那確實是陰冷可怖,鬼氣森森。
傳說永遠是被扭曲誇張,不可靠的。山下的人們傳言這幫人不睡炕,吃生食,喝雪嚼冰;傳言夜叉王在滿月天氣裏,對著月輪一嘯,月盤就會象燈一樣被吹滅;傳言隻要被夜叉兵冰冷的手指觸摸一下,活人的陽氣就會象烈日下的水珠一般,被轉瞬收幹。這些傳言在這片土地上流傳的時間不過五六年,可其強大程度卻不亞於那些存在了數千年的本土傳說。入夜以後,大姑娘小媳婦還有半大娃子們歪在炕上,說起這些,怕得發抖。越怕卻又越說,越說又越怕。那傳言被反覆咀嚼和加工,讓夜叉王的這支隊伍和東北大大小小別的綹子不同,蒙上了極濃厚的鬼神色彩。
這一切正是張明鐺想要的。人們對未知的力量和氣息有著出於本能的恐懼,卻又有著潛意識裏隱約的渴望。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兩個自己,一個嚮往安寧與秩序,另一個,朝著刺激和禁忌而去。現如今,她遊走於這兩者之間,在界限的邊緣一步一步踏著,仿佛刀尖上的舞蹈。這數年生活,完全顛覆了她繁華到幾近奢靡的過往。多少次死生一線,多少次以為自己就將傷重不治。就連彌留,嗬,她不幸或者何其有幸,在四十不到的年紀,已經體驗過三次彌留光景。那些絕不一樣的體驗令她真實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不是作為張家的女子,不是作為某個盛名之下的符號,不是作為別的任何東西,僅僅是作為一個生命的單純存在。除了臉上這條猙獰傷疤以外,她的身體上還有多處傷痕。槍傷、刀傷、跌傷,還有別的什麽。每一條傷疤帶來的尖銳的肉體的痛楚都清晰地留在了記憶當中。但,從來不悔。
是的,從來不悔。即使是曾經賴以生存的容顏在鏡子裏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夜叉般的形象的時刻,也不曾後悔——即使驚痛,即使惶恐。可是,也正是在那容顏盡毀以後的時光裏,她才真正感覺到靈魂裏那個最深的自己,才活得更加的張揚恣肆。從小到大,她接受的教育都是“以色事君,色衰而愛弛”,故,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件便是努力保留顏色,以爭取更長遠的恩寵——隻不過和後妃不同,她們所做的是將來自不同人的恩寵變現為物質利益。而現在鏡子裏的那張臉,將那所有的一切全都打碎。她似乎是失去了在這亂世裏求存的最大憑依,嗬,在傷愈以後,剛看到鏡子裏的時候,那種惶恐和悽然真是難為外人道。
多麽奇妙,就在這一刻,同一刻,張明鐺也正認認真真地享受屬於她的那一個當下。斯是黃昏,斜陽的殘照灑在皚皚積雪之上,令那白得發藍的顏色泛出薄薄淡金。三十八歲的張明鐺坐在一張寬大的椅子上,朝窗口望出去,望著那淡淡斜陽,唇角勾出一抹笑意來。這一個當下,已經足夠足夠好。
當年,碧鐺橫死之後,明鐺在一夜之間就杳無音信,相關人等將偌大一個上海灘翻得底朝天的時候,她已經隻身去了東北。沒有人知道這個南方女子是怎樣一路往北往北再往北的。那一路上,除了烽煙,還有匪患。當然,現在,張明鐺是再也無懼匪患了——她自己已經落草為寇,繼而占山為王,成了這一帶可止小兒夜啼的土匪頭子。她的這一股勢力,亦正亦邪,打過日本,殺過國軍,同□□的遊擊隊也曾交火,彼此都有傷亡。當然,她的本行還是打家劫舍——這一帶的大戶幾乎都被她搶過,並且隨時準備著被她再搶。張明鐺從來不曾涸澤而漁,那些大戶們每次都是肉痛得要死卻並沒有真正傷了元氣。所以,她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前去收割——就仿佛是農夫收割成熟的麥子。隻不過,她用的不是鐮刀而是駿馬和快槍。嗬,當年那些顛倒於十七歲的張明鐺的馬術和槍法的男人們怎麽也不會想到她將其派了這種用場。他們更不會想到她如今頂著一個“夜叉王”的匪號。當然,現在,就算是他們當麵和明鐺遭遇,也再也認不出她來。
她的左邊麵頰上橫亙著一條長長傷痕,從嘴角一直延伸到眼角。那傷痕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積年的舊傷了,且一眼就看出曾經相當兇險:暗紅色的傷疤蟲子一樣地扭曲著,當初勢必皮肉外翻;那長度上跳至太陽穴,隻要再多上那麽一分半分,這條命一定早就不在。這是一道沒有絲毫romantic的傷痕。它唯一的用處便是用“夜叉王”這個匪號完全抹殺了那個艷幟高張的滬上名妓張明鐺的存在。
第63章
此刻,張明鐺坐在寬大舒適的椅子上,往窗外眺望。斜陽一點點黯淡下去,夜色慢慢彌散開。那象是少年時學水墨畫,一滴墨汁落在水中的情景:潔白通透的一切漸灰漸黑漸深漸濃,到最後,成為一種極純粹的顏色。她最喜歡這一刻,天黑得透了的這一刻。當那黑色仿佛羽翼將整個大地完全覆蓋的時候,她的心裏升起一種大事落定的安詳。有時候甚至會滿足地嘆出一口氣來。因了她喜歡這純粹夜色的緣故,在她住所的方圓幾裏之內,入夜不點燈,用火也極小心,盡量避免光線。這一條古怪的寨規被二當家的解釋為鍛鍊一幹兄弟的目力和耐力——當然,他們這些方麵的提高當真非同小可,這些年來和各種勢力交鋒,有好幾次因了夜色降臨而扭轉頹勢,突圍而出。在對手看來,一旦夜色降臨,他們的戰鬥力就會妖異地提高,勢不可擋。於是,對這一寨規本來略有抱怨的一些人也開始和他們的大當家一樣,迷戀這夜色,甚至,他們中的某一些,開始崇拜和依賴這夜色。外圍那些被允許點燈的人們也自覺地放棄權利,近兩年來,一到晚上,這個山寨就完全沉浸於黑暗和寂靜當中。這樣一股土匪,在山外的人看來,反常到妖異——這是東北,冬季氣溫可以降到零下數十度的東北,沒有火光帶來的溫暖,那確實是陰冷可怖,鬼氣森森。
傳說永遠是被扭曲誇張,不可靠的。山下的人們傳言這幫人不睡炕,吃生食,喝雪嚼冰;傳言夜叉王在滿月天氣裏,對著月輪一嘯,月盤就會象燈一樣被吹滅;傳言隻要被夜叉兵冰冷的手指觸摸一下,活人的陽氣就會象烈日下的水珠一般,被轉瞬收幹。這些傳言在這片土地上流傳的時間不過五六年,可其強大程度卻不亞於那些存在了數千年的本土傳說。入夜以後,大姑娘小媳婦還有半大娃子們歪在炕上,說起這些,怕得發抖。越怕卻又越說,越說又越怕。那傳言被反覆咀嚼和加工,讓夜叉王的這支隊伍和東北大大小小別的綹子不同,蒙上了極濃厚的鬼神色彩。
這一切正是張明鐺想要的。人們對未知的力量和氣息有著出於本能的恐懼,卻又有著潛意識裏隱約的渴望。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兩個自己,一個嚮往安寧與秩序,另一個,朝著刺激和禁忌而去。現如今,她遊走於這兩者之間,在界限的邊緣一步一步踏著,仿佛刀尖上的舞蹈。這數年生活,完全顛覆了她繁華到幾近奢靡的過往。多少次死生一線,多少次以為自己就將傷重不治。就連彌留,嗬,她不幸或者何其有幸,在四十不到的年紀,已經體驗過三次彌留光景。那些絕不一樣的體驗令她真實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不是作為張家的女子,不是作為某個盛名之下的符號,不是作為別的任何東西,僅僅是作為一個生命的單純存在。除了臉上這條猙獰傷疤以外,她的身體上還有多處傷痕。槍傷、刀傷、跌傷,還有別的什麽。每一條傷疤帶來的尖銳的肉體的痛楚都清晰地留在了記憶當中。但,從來不悔。
是的,從來不悔。即使是曾經賴以生存的容顏在鏡子裏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夜叉般的形象的時刻,也不曾後悔——即使驚痛,即使惶恐。可是,也正是在那容顏盡毀以後的時光裏,她才真正感覺到靈魂裏那個最深的自己,才活得更加的張揚恣肆。從小到大,她接受的教育都是“以色事君,色衰而愛弛”,故,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件便是努力保留顏色,以爭取更長遠的恩寵——隻不過和後妃不同,她們所做的是將來自不同人的恩寵變現為物質利益。而現在鏡子裏的那張臉,將那所有的一切全都打碎。她似乎是失去了在這亂世裏求存的最大憑依,嗬,在傷愈以後,剛看到鏡子裏的時候,那種惶恐和悽然真是難為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