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與妻書+方燒臘+曹冰粉+喬涼粉+麗人行 作者:盛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對待送出去的兒子不一樣,張雪亭總是關心著這個女兒的情況,但凡給她發現一點點不妥,勢必是要帶回家來的。然,那個男人兌現了他的承諾,他的妻亦視其為己出。令張雪亭真正放心的是某一次她去看女兒,發現女兒正因某樣小事被養母教訓,那個女人一句一句嚴肅地說著,小小女孩乖乖地站在一旁,聽完了,忽然揚起臉來,吐了吐舌頭,調皮地對著養母笑,“我可以去玩了吧?”是那一刻,張雪亭完全放下心來。從此,不再頻頻來探。也是那一次,她是帶著若蓮一起的。她看見的,若蓮也看見了。
後來,張雪亭不再一趟一趟去北京了,但是,女孩子的父親還是負責地把消息一樣一樣地傳遞過來,女孩兒上學了,成績很好,先生誇她聰明呢;女孩兒考上大學了,家裏當然要讓她念下去,在北京城最好的館子擺了二十桌慶賀呢;女孩兒畢業了,就留在念過書的大學當先生,很受歡迎,不但是學校裏的學生,就連外麵來往的客人們,見了她都稱“先生”不是小姐呢;女孩兒結婚了,對方門當戶對,家境殷實,人品可靠,不是巨富亦非顯貴,是同一所學校的先生;女孩兒生小孩兒了,小孩子也聰明得緊呢……
這個女孩子的生活,幾乎可以說是那個時代裏,可能的最好的生活了。這種生活,差一點點,就是若蓮的。當年,父親完全是隨手抱走的一個,沒有經過任何方麵的比較、挑揀。這如許如許年來,若蓮常常想起這條胡同的槐花,想起當年看到的姐姐的那個笑容。是否有過感慨?當十六歲掛牌下海的時候,當遇到某個難纏的客人的時候,當……李子明在院子裏說起蟬鳴的時候?
既然去了北京,那就到槐樹胡同看看吧。雖然,女孩兒早已不住在此間。但是,女孩兒的父親還在——也是若蓮的父親。這是張雪亭唯一承認的,孩子的父親。
若蓮看到了他——敞開門的四合院裏,亭亭如蓋的槐樹下,他正在教第二個外孫寫大字。那是個七八歲的男孩,清秀斯文,眉目裏又不乏活潑潑的生氣。若蓮沒有驚動他們,由門房領到了廂房坐下,再由下人去通知他。
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後,大洋的另一邊,小鳳仙夜半醒來,恍惚中,一輪明月從窗戶外麵照進來,床前活脫脫地下了一層霜似的。那一刻,她神智清明,想到了和母親一起去見外公的情形。忽然,她就拉過被子,蓋了自己的頭,大聲地,幾乎是嚎啕一般,哭了出來——那一刻,她猛地明白了,若蓮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裏,等著見父親的心情。她亦明白了,那一夜和母親的夜談——是我自己願意的……就算開始不願意,後來一定要告訴自己是願意的,慢慢,就成了真的。
一個月後,林季新下葬。伴他入土的,是他咽氣時抓在手裏的東西:左手,是寧平孩童時的上衣;右手,是寧秀從美國寫回來的信。那天,若蓮和小鳳仙去送了。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來計較她們的身份,也沒有人來計較當年的恩怨。林季新的太太,那個被稱作三少奶奶的女人,連個孩子也沒有。本來老太太要做主,將二房的兒子過繼一個給她,被她給拒絕了。林季新的靈堂上,她披麻跪於靈前,禮數周全地答謝親友。所謂禮數周全,是在該哭的時候哭得很到位,該說話的時候說得有紋有路。唯一一次失控,是在她娘家兄弟來的時候。而就算這次失控也沒有失了禮數——她隻是揪著兄弟的前襟,哭得幾乎背過氣去,那哭,沒有聲音,隻有眼淚。若蓮本來是哭不出來的,看了這一幕,一串淚一下子就掛了下來,也算全了禮。
小鳳仙站在若蓮的身側,那是一個並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她默默地看著人來又人去,麵前浮動著的,是林季新最後的模樣。那模樣著實嚇人,她本來是很有點害怕。但是,當那雙一絲肉都沒有的,枯骨一樣的手抓緊了寧平衣衫的那一刻,她忽然不怕了。當時覺得人間慘事真是無能出其右者。而當她站在靈堂上時,又忽然不覺得慘了。這也許要得益於堂上的梵唱——林家請了幾十名和尚來念經。小鳳仙完全聽不懂那念的是什麽,隻是那單純的調子莫名地讓人安靜,她甚至覺得,這樣地去了,對林季新來說,未嚐不是一種解脫。而一撥撥有節奏的,克製的哭聲,一陣陣地響起,讓她有點出神。林家還專門請了人來哭靈,那聲音和林家三少奶奶的哭聲如出一轍,哀而不傷,隻見莊嚴,不見悲痛。在周遭這一切聲音的圍繞之下,小鳳仙覺得心裏有什麽東西慢慢甦醒,她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麽東西,她亦無法表達那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她隻是覺得,這個世界離自己很近,又仿佛很遠。
第11章
當若蓮帶著小鳳仙踏上回程的火車時,入畫也在火車上。她的目的地是蘇州。那裏有個人在等她:周先生,周潤田。周潤田到蘇州公幹,前後大約要停留十天。“拙政園的荷花還沒有完全謝呢,現在去看,別有韻味。”他這樣告訴她。入畫微笑著點了點頭,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請。
怎麽會不欣然呢?自從明鐺生日時和周潤田初遇,她覺得自己仿佛是重新活了一次一般。老實說,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三十七歲高齡,還會有這樣的奇遇。這位周郎,不但儒雅多金,而且極之體貼,溫柔入骨髓。這件事好得完全不象真的。生怕自己遇到拆白黨,她特地使人打聽了他的底細,才發現此人是貨真價實的交通廳副廳長。這個消息在憐卿那裏印證過,絕對可靠。
後來,張雪亭不再一趟一趟去北京了,但是,女孩子的父親還是負責地把消息一樣一樣地傳遞過來,女孩兒上學了,成績很好,先生誇她聰明呢;女孩兒考上大學了,家裏當然要讓她念下去,在北京城最好的館子擺了二十桌慶賀呢;女孩兒畢業了,就留在念過書的大學當先生,很受歡迎,不但是學校裏的學生,就連外麵來往的客人們,見了她都稱“先生”不是小姐呢;女孩兒結婚了,對方門當戶對,家境殷實,人品可靠,不是巨富亦非顯貴,是同一所學校的先生;女孩兒生小孩兒了,小孩子也聰明得緊呢……
這個女孩子的生活,幾乎可以說是那個時代裏,可能的最好的生活了。這種生活,差一點點,就是若蓮的。當年,父親完全是隨手抱走的一個,沒有經過任何方麵的比較、挑揀。這如許如許年來,若蓮常常想起這條胡同的槐花,想起當年看到的姐姐的那個笑容。是否有過感慨?當十六歲掛牌下海的時候,當遇到某個難纏的客人的時候,當……李子明在院子裏說起蟬鳴的時候?
既然去了北京,那就到槐樹胡同看看吧。雖然,女孩兒早已不住在此間。但是,女孩兒的父親還在——也是若蓮的父親。這是張雪亭唯一承認的,孩子的父親。
若蓮看到了他——敞開門的四合院裏,亭亭如蓋的槐樹下,他正在教第二個外孫寫大字。那是個七八歲的男孩,清秀斯文,眉目裏又不乏活潑潑的生氣。若蓮沒有驚動他們,由門房領到了廂房坐下,再由下人去通知他。
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後,大洋的另一邊,小鳳仙夜半醒來,恍惚中,一輪明月從窗戶外麵照進來,床前活脫脫地下了一層霜似的。那一刻,她神智清明,想到了和母親一起去見外公的情形。忽然,她就拉過被子,蓋了自己的頭,大聲地,幾乎是嚎啕一般,哭了出來——那一刻,她猛地明白了,若蓮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裏,等著見父親的心情。她亦明白了,那一夜和母親的夜談——是我自己願意的……就算開始不願意,後來一定要告訴自己是願意的,慢慢,就成了真的。
一個月後,林季新下葬。伴他入土的,是他咽氣時抓在手裏的東西:左手,是寧平孩童時的上衣;右手,是寧秀從美國寫回來的信。那天,若蓮和小鳳仙去送了。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來計較她們的身份,也沒有人來計較當年的恩怨。林季新的太太,那個被稱作三少奶奶的女人,連個孩子也沒有。本來老太太要做主,將二房的兒子過繼一個給她,被她給拒絕了。林季新的靈堂上,她披麻跪於靈前,禮數周全地答謝親友。所謂禮數周全,是在該哭的時候哭得很到位,該說話的時候說得有紋有路。唯一一次失控,是在她娘家兄弟來的時候。而就算這次失控也沒有失了禮數——她隻是揪著兄弟的前襟,哭得幾乎背過氣去,那哭,沒有聲音,隻有眼淚。若蓮本來是哭不出來的,看了這一幕,一串淚一下子就掛了下來,也算全了禮。
小鳳仙站在若蓮的身側,那是一個並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她默默地看著人來又人去,麵前浮動著的,是林季新最後的模樣。那模樣著實嚇人,她本來是很有點害怕。但是,當那雙一絲肉都沒有的,枯骨一樣的手抓緊了寧平衣衫的那一刻,她忽然不怕了。當時覺得人間慘事真是無能出其右者。而當她站在靈堂上時,又忽然不覺得慘了。這也許要得益於堂上的梵唱——林家請了幾十名和尚來念經。小鳳仙完全聽不懂那念的是什麽,隻是那單純的調子莫名地讓人安靜,她甚至覺得,這樣地去了,對林季新來說,未嚐不是一種解脫。而一撥撥有節奏的,克製的哭聲,一陣陣地響起,讓她有點出神。林家還專門請了人來哭靈,那聲音和林家三少奶奶的哭聲如出一轍,哀而不傷,隻見莊嚴,不見悲痛。在周遭這一切聲音的圍繞之下,小鳳仙覺得心裏有什麽東西慢慢甦醒,她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麽東西,她亦無法表達那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她隻是覺得,這個世界離自己很近,又仿佛很遠。
第11章
當若蓮帶著小鳳仙踏上回程的火車時,入畫也在火車上。她的目的地是蘇州。那裏有個人在等她:周先生,周潤田。周潤田到蘇州公幹,前後大約要停留十天。“拙政園的荷花還沒有完全謝呢,現在去看,別有韻味。”他這樣告訴她。入畫微笑著點了點頭,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請。
怎麽會不欣然呢?自從明鐺生日時和周潤田初遇,她覺得自己仿佛是重新活了一次一般。老實說,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三十七歲高齡,還會有這樣的奇遇。這位周郎,不但儒雅多金,而且極之體貼,溫柔入骨髓。這件事好得完全不象真的。生怕自己遇到拆白黨,她特地使人打聽了他的底細,才發現此人是貨真價實的交通廳副廳長。這個消息在憐卿那裏印證過,絕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