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就謝謝蔣主編了。”


    在這一點上,趙正並沒有計較,而是幹脆地應下。


    他很清楚,昨天那位許主編給出的價格,有些不符合他這樣的新人作家,其中也有電台受眾基礎的加成,不能當作自身身價的標準。


    人,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好高騖遠。


    現在千字200塊的報價,已經符合趙正當初的預期。


    算下來,一天寫個6000字的《覆雨翻雲》,能賺個1200塊,6000字的《鬼吹燈》就是4200塊,日薪5400塊。


    “趙作家不要客氣,應該是我謝謝你啊。”


    笑著將小王買來的絲襪奶茶遞給對方,蔣有得臉上滿是笑容。


    人逢喜事精神爽,蔣有得感覺整個人都年輕了許多,就是晚上回去也能和老婆來一個回合,多了卻是腰酸受不了。


    “謝謝蔣主編的奶茶,我先走了。”


    將利是封放到背包裏,趙正笑著示意一下手中溫熱的絲襪奶茶,起身離開下樓。


    “阿正,有你電話。”


    剛回到家中,趙正聽到一樓黃大爺的喊聲,連忙走了過去,看了下本子上的記錄。


    知道是阿琛的號碼,趙正幹脆地撥了回去。


    “阿正,江湖救急。”


    從京城趕回來的劉琛,滿腦子的頭疼。


    在那幾個商場幕後老板的口中,他確實看到了內地的發展潛力,除了給出的價格不符合預期,那幾個老板都能一口氣吃下1000萬的貨,完全是財大氣粗的模樣。


    但是,雙方的商談結果,劉琛最多獲得三成的利潤,這和他的預期有些不符。


    誠然,這個結果比起冒險走水安穩多了,可想到自己這邊付出的成本,隻能賺小頭的劉琛有些咽不下這口氣。


    人嘛,有時候就是爭這麽一口氣。


    “你現在哪?”


    聽到小夥伴的話,趙正幹脆地問了句。


    “九龍。”


    “來我家細說,記得幫我帶個早茶。”


    “行。”


    半個小時後,在客廳茶幾上寫書的趙正聽到敲門聲,快步起身開門。


    他沒有在臥室寫書,也是怕敲門聲太響,驚擾了床上補覺的小猶太。


    這種情況,下午搬到對樓的出租房那邊,有了專門的書房後,能改善不少。


    “你的早茶。”


    將一隻大袋早茶茶點放在茶幾上,出了點汗的劉琛,打開一杯冰檸茶就喝了起來。


    “天氣也涼了,少喝點冰的,你還沒生娃呢。”


    沒有去動那杯凍檸茶,趙正自顧自地倒了杯熱茶,吃起了早點。


    年輕人,生娃之前還是不要喝太多冰的,要不然活力不夠。


    “嗬。”


    冷笑一聲,自身身體素質很強的劉琛先吃了個半飽,才說起了自己這次去內地找經銷商談判的結果。


    “看來內地的商人都很精明啊。”


    聽了小夥伴的話,不太了解具體情形的趙正倒是有些意外。


    上輩子沒有經曆過這個年代的風波,他隻是從一些舊的新聞摘要裏了解八九十年代的形勢,趙正原本還以為內地這個時候對港商都很優待,沒想到竟然這麽坑人。


    不過,這個時候有能力承接1000萬奢侈商品的內地富豪,都是心狠手辣的主,也不會真把港商當成寶。


    “你說,現在怎麽辦才好?”


    此時的劉琛,有些上火,卻又有些無能為力的挫敗。


    要知道,他大哥已經把200萬的定金打給了電子廠,三天後,那1000萬的電子產品就要交貨。


    這1000萬的貨,多放在手裏一天,就多一分損失。


    “既然他們拿著渠道要挾,那你不如自己構建經銷商渠道。”


    思考片刻,趙正給出了一個應對方案。


    以現在劉琛的實力,想要在內地快速打開銷售渠道,還有一個方法可走。


    現在的內地經銷商網絡,還是一片虛無的荒漠,根本無需擔心強大的對手掣肘。


    “怎麽說?”


    見兄弟胸有成竹的模樣,劉琛側身過去,拿出一個小本本和鋼筆,準備認真聽對方的辦法。


    “找三個人,拍一個廣告,在京城、魔都、鵬城三地的電視台輪流播放。”


    看著小夥伴的模樣,有些好笑的趙正淡定自若地回答道。


    沒有人比他清楚,現在港城明星在內地的影響力。


    自從去年有港城藝人登台春晚,就此掀開港台明星統治內地娛樂二十年的序幕,此時內地的廣告市場還在發掘階段,還沒有太多人發現這股潛力。


    “哪三個人?”


    “張明明,呂年租,汪銘泉,分別唱《我的華夏心》、《萬裏長城永不倒》、《萬裏長城萬裏長》片段,之後就說一句廣告詞‘萬事達,我們華夏人自己的品牌’。”


    腦海中浮現一個簡單的廣告圖像,趙正給出了自己的策略。


    這三位率先登台的港城歌星,基本上覆蓋了青中年一代的內地富豪,全方位打擊。


    屆時,不止是京城、魔都、鵬城一帶,就是各大省城都會有明眼人趕來當經銷商。


    “廣告找誰拍?”


    “不是,我又不是導演,你找快刀王·王靜去拍啊。”


    聽到小夥伴接二連三的問題,有些無語的趙正,隨口回了句。


    嗯,這個時候,王靜已經開始拍電影了,隻是還沒有獲得‘快刀王’的稱號。


    “王靜?”


    對於兄弟的建議,用筆記錄的劉琛毫不遲疑地應下:“沒問題,我馬上讓人安排。阿正,你覺得我還有什麽需要注意的嗎?”


    沒有去考上港大,隻是讀了警校卻中途輟學的劉琛,在經商方麵確實沒什麽天賦。


    “招經銷商是第一步,維係好這個渠道,才是最重要的。”


    見小夥伴如此虛心請教,趙正也是認真傳授後人的經驗:“現在內地的物流網絡不發達,經銷渠道是一個品牌關鍵的命脈...”


    建立經銷渠道,無非是維護好初步建立的經銷商人脈,有專門的人才和部門來對接,電子廠後續的產品才能不斷銷往內地各大城市。


    “嗯,那我還得去港大招一些人才。”


    摸了摸下巴,劉琛把主意打到了港城大學的畢業生身上。


    “剛起步階段,不用這麽麻煩。咱們港城一些做外貿的小公司,找兩家快倒閉的,把他們的人才挖過來就好。”


    關於這一點,趙正提出了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剛剛畢業的港城大學生,還沒有社會的經驗,難免會不太適應,倒不如從那些小外貿公司挖人。


    作為亞洲貿易額最大的港口城市,港城的貿易公司多如牛毛,每年總有一些因為外匯或者意外而麵臨倒閉的小公司。


    “好,我馬上讓人安排。”


    點了點頭,劉琛立馬決定去安排挖人的事宜。


    他們合盛合的招牌,挖一些人才,那是輕輕鬆鬆的事。


    就是不倒閉的貿易公司,他挖幾個骨幹過來,對方老板也不敢多放一個屁。


    “對了,這第一批貨賣出去,賺了錢就給內地讚助一批物資或者學校。”


    見小夥伴要走,趙正特地加了一個建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城198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釣長江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釣長江雪並收藏港城198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