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善看著她道:“就連當年的韓子安和帝盛天雙星彗空之時,也沒有此星耀眼。”
西北之上唯一人有帝星之勢,她的崛起居然能讓三國帝君帝運衰退,那將來雲夏必有一統之局。若是如此,北秦豈不是有亡國之勢?
“國師,此帝星可有解法?”莫霜急聲問。她雖和莫天置氣,反對他興兵而起,但身為北秦長公主,也絕不願看到北秦亡國。
“裏麵的人,或許是唯一的變數。”淨善望向竹坊內,神情平靜,目光深邃,“若是兩個月內他還不醒,老道再無回天乏術之能,將來的一切就隻能看天意了。”
莫霜一怔,看向竹坊的眼底露出複雜之意。
京城,皇家西郊別苑。
謹妃,噢,不對,如今應該是謹貴妃才對。韓雲被立為太子的那日,謹妃擢升為謹貴妃,和原本的賢貴妃共同執掌後宮。
謹貴妃牽著韓雲的手被趙福一路引進了別苑的華寧閣。雖成了皇貴妃,又是太子親母,但她臉上不見一絲驕縱之色,仍是溫婉寧和。
韓雲被立為太子後,嘉寧帝便入了皇家別苑休養,內宮總管趙福一併離宮。前朝歸帝家把持,她和賢貴妃早兩個月也曾召過命婦入宮品茶,不論是她,還是那些命婦,都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連著幾次後她和賢貴妃覺得無趣憋屈,便隻管安靜地呆在各自的寢宮裏。
趙福瞧了懵懂的小太子一眼,臉上露出一抹寬慰,有個懂事又聰慧的母妃,也算是小太子的福氣。趙福在宮裏呆了一輩子,伺候過幾代君王,又豈會相信謹妃是個無知平凡膽小懦弱的人,若真是如此,韓雲早就死在宮廷陰謀傾軋裏,何能成為大靖的太子。嘉寧帝離宮別居,還敢把唯一的子嗣放在謹貴妃身邊養著,便是相信她能護住自己的兒子。
“娘娘,陛下就在裏麵。”華寧閣下趙福推開門,將兩人引進了閣。
閣內瀰漫著濃濃的藥味,軟榻上躺著的人形若枯槁,頭髮花白,寬大的帝王龍袍穿在他身上,仿佛一陣風就能把他吹走。
謹貴妃看見嘉寧帝這模樣,眼一紅撲到軟榻前,握住嘉寧帝的手眼淚直流,“陛下!您怎麽病成這般樣子了!”
嘉寧帝神情平靜,拍拍她的手,“不必如此,人壽有時盡,一切早有定數。”
“陛下,您說什麽胡話!臣妾、臣妾和雲兒還日夜期盼著您早日回宮,您可不能有事,沒了您,我要這貴妃之位何用,雲兒沒了父親,沒有您看著他長大,那他做這個太子還有什麽意義?”
第五十四章
謹貴妃真真是個妙人,說出來的話即便是趙福這個老江湖都不免動容三分,更何況是不久於人世、唯一的子嗣又隻有三歲稚齡的嘉寧帝了。
嘉寧帝朝謹貴妃身邊懵懵懂懂的韓雲看了一眼,眼眶不免有了濕意,他花了二十年時間精心打磨嫡子,卻沒想到垂暮之年接連喪子,到最後身邊活著的兒子隻有這個三歲的孩子。
他做了一輩子皇帝,卻護不住自己的兒女。
“放心,韓雲是朕唯一的子嗣,朕的天下還等著他來坐,韓家的江山要靠他延續下去。縱然朕不在了,這天下也無人敢欺他辱他。”他握緊謹貴妃的手,將手上扳指取下放在她手心,瞳中猛地燃起一片宏光,“朕的天下隻能由朕的兒子來坐。”
謹妃怔怔看著嘉寧帝,碧綠的扳指溫潤冰涼,卻在一瞬仿佛灼燒了她的手心。
嘉寧帝撫摸著韓雲的頭,眼底濡沫之情淡淡浮現,他重重看了韓雲幾眼,朝謹貴妃擺擺手,“回宮吧,無朕召見不必再來別苑,右相乃股肱之臣,有他教養輔佐太子,你可安心。”
右相和攝政王交好滿朝皆知,右相也從不避諱。因為如此,雖嘉寧帝封右相為太子太傅,近一個月來謹貴妃卻一直以太子尚幼無需啟蒙為由推辭了右相的入宮教導。如今嘉寧帝這話,顯然是為了給她一顆定心丸。
謹貴妃頷首,“是,臣妾聽陛下的。”
嘉寧帝神情疲憊,閉上眼,朝她擺擺手,不欲再言。謹貴妃牽著韓雲躬身行了一禮,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兩人離去時趙福並未相送,退出華寧閣,謹貴妃沒了閣內時的悲涼感傷,她握緊掌心的扳指,露出一張堅毅的臉,挺直腰牽著韓雲一步步朝外走去。
為母則強,從今天開始,她的人生隻剩下一件事——護著她唯一的兒子,擁他成皇。
嘉寧帝入別苑養病後從不接見臣子求見,皇權交得徹底。謹貴妃奉召進別苑起先還讓一眾觀望的大臣卯足了勁看熱鬧,豈料身為太子親母,她回宮後仍本分安靜,不見半點動作。
靖安侯君更直接,攝政之日起便在上書閣處理政事,繁忙時休憩在當年嘉寧帝為太子準備的華宇殿,對嘉寧帝的兩宮貴妃不拜見不打壓,底氣十足地選擇了無視,正大光明地把禁宮南邊歸成了她自個兒的地方。
雲夏史上少有女君攝政,她又是個潑天了的性子,霸占皇宮霸占得理所當然,帝家正是鼎盛之勢,她又是個女子,明明是件忤逆十足的事,偏偏滿朝文武沒一個人勸諫半句,是以帝梓元長居皇宮便成了慣例。
也自她入主華宇殿開始,整個皇城便無人再稱她一聲靖安侯君,從此以後,大靖帝都隻有攝政王帝梓元。
四五月雨季一晃而過,這一日帝梓元上朝時有些心不在焉,在攝政王椅上晃了好幾次神,七老八十的右相特不滿意地咳嗽了幾聲提醒她,她反而一擺手,打著哈欠直接散了朝。
這事有些稀罕,還是任安樂時的帝梓元性格懶散是滿皇城都知道的事,但自她攝政以來,處理政事雖不若嘉寧帝兢業認真雷厲風行,卻會聽取每位臣子的建議,並善納諫言,這般敷衍的早朝還真是頭一遭。
奇怪的是從不缺席早朝的靖安侯世子帝燼言這一日也不見蹤影。
瞧著拂袖而去的攝政王,有些思舊的大臣想起了今天這日子的深意,回過神來有幾分理解,悄悄嘆著出了大殿。
嘉寧帝看重嫡子,往年的這日東宮必張燈結彩,群臣相賀。
帝梓元出了大殿在宮裏亂晃了小半個時辰,走走停停沒個章法。吉利跟在她身後,不敢相勸,隻得想法子替她解悶兒。
“殿下,今日十五,皇城裏擺了燈會,反正也無事,您不如和苑琴姑娘出去瞧瞧,就當解解悶了。”
帝梓元正無聊得緊,一聽吉利的建議便點了點頭,“也好,備馬車,去侯府接上她,到皇城裏逛逛樂子。”
她說著轉身朝重陽門的方向走,吉利轉身朝身後跟著小太監交代讓他們備馬,也就是這一口氣的功夫,帝梓元行的急,心不在焉地撞上了幾個搬著物什的小太監。
帝梓元雖說生了場大病又散了不少功力,可終究是戰場裏走出來的,下盤穩得很,小太監們被撞得東倒西歪,抱著的東西散了一地,她卻立得筆筆直直。
小太監們瞧見撞著的人,駭得臉色慘白伏倒在地。
吉利見狀忙小跑過來,他先是圍著帝梓元緊緊張張看了三圈,見她沒傷著才板著臉朝地上的小太監喝道,“莽莽撞撞成什麽體統,哪個宮裏的人?”
小太監們哆哆嗦嗦,數不清楚話,帝梓元卻突然開口:“你們是東宮裏的人?”
小太監懵懵懂懂點頭,臉上滿是驚訝和受寵若驚。
吉利一愣,他都不能完全識得東宮裏的下人,攝政王怎麽會認出來?
“他十幾年前有一次隨姑祖母去晉南,說咱們晉南的長思花清雅雋麗,花開之時盛若繁星,花香十裏,他那時候還少年心性,找我母親討要了些回來。後來他寫信告訴母親在東宮栽了滿園,那時候我還沒有入京,不過才幾歲,連聽母親念信的耐心都沒有。隻是後來聽說他種的長思這些年從來沒有在東宮開過。”
帝梓元從地上的花簍裏拾起一株長思,喃喃開口:“想不到,這花今年竟開了。”
吉利想起這樁往事,眼眶一紅,忘了安慰帝梓元。
太子殿下少時隨帝家主遊歷,有一次從晉南帶了長思的種子回來,起先隻是喜歡這花,鬧著好玩。帝家出事後,殿下每年都親自培種,但北地天寒,長思不耐京城的氣候,從未開過花,就連吉利也不知道地上這些湛藍若繁星瑰麗半透的花束就是晉南有名的長思。
長思長思,長思不易長相思。
殿下當年從晉南帶回長思的時候,怕是從未料到這一生竟會和攝政王有這樣的羈絆和淵源。
“他把長思種在了東宮何處?”
吉利躬身,半晌才回:“當年先帝為殿下和您賜婚,讓太子殿下自行擇一處為您在東宮修建寢宮,殿下怕您久離晉南思念故地,便把北闕閣建在了長思花之處。”
帝梓元一怔,喃喃道:“北闕閣?”
“殿下您兩年前入東宮北闕閣時,長思還未花開。”
“吉利,備馬,去東宮。”
吉利還未回過神,帝梓元已經抱著一大束長思朝宮門處走去。他看著帝梓元越走越遠的背影,嘆了口氣。
他終究沒有完成苑琴姑娘的囑託。苑琴姑娘說過,攝政王在西北傷勢過重,傷了心脈,少憶往事方能養身,否則鬱結於心,心脈耗損,遲早會有早夭之兆。
他還是攔不住攝政王,今日是太子殿下的生辰,她還是去了東宮。
嘉寧帝看重嫡子,帝都內除了禁宮巍峨壯麗,第二便數太子東宮古樸大氣。即便是太子北征的這一年,東宮依舊華貴。但失了主人的殿宇就算照顧得再好,也難免生機不復。
今日雖是太子生忌,但陛下重病,朝政又是攝政王把持。東宮總管想著就算有人記得也不會在這日入東宮祭奠太子觸帝家黴頭。他一清早便召集內侍宮女打掃殿宇,本想安安靜靜自個兒給太子過個忌辰,卻沒想到早上東宮宮門尚未開啟,靖安侯府的世子就杵在了門外,祭奠太子的強硬態度不言而喻。
靖安侯世子在東宮長大,念這份舊情也讓東宮總管唏噓不已,便恭恭敬敬地把世子請進了宮。哪知靖安侯世子一入宮便自個兒在淨池內打了一桶水直奔東宮後院打掃書房,總管駭得臉色發青,戰戰兢兢一路跟著小心伺候,生怕哪天讓攝政王知道世子做了這等下人事,禍連整個東宮。
但今天註定不太平,總管在書房外苦著臉候著帝燼言的時候,攝政王親入東宮直奔北闕閣的消息插著翅膀飛到了他麵前。瞅瞅書房裏的靖安侯世子,東宮總管苦著臉一路小跑著朝北闕閣而去。
未近北闕閣,他便被攝政王身邊的內侍總管吉利給攔了下來。
西北之上唯一人有帝星之勢,她的崛起居然能讓三國帝君帝運衰退,那將來雲夏必有一統之局。若是如此,北秦豈不是有亡國之勢?
“國師,此帝星可有解法?”莫霜急聲問。她雖和莫天置氣,反對他興兵而起,但身為北秦長公主,也絕不願看到北秦亡國。
“裏麵的人,或許是唯一的變數。”淨善望向竹坊內,神情平靜,目光深邃,“若是兩個月內他還不醒,老道再無回天乏術之能,將來的一切就隻能看天意了。”
莫霜一怔,看向竹坊的眼底露出複雜之意。
京城,皇家西郊別苑。
謹妃,噢,不對,如今應該是謹貴妃才對。韓雲被立為太子的那日,謹妃擢升為謹貴妃,和原本的賢貴妃共同執掌後宮。
謹貴妃牽著韓雲的手被趙福一路引進了別苑的華寧閣。雖成了皇貴妃,又是太子親母,但她臉上不見一絲驕縱之色,仍是溫婉寧和。
韓雲被立為太子後,嘉寧帝便入了皇家別苑休養,內宮總管趙福一併離宮。前朝歸帝家把持,她和賢貴妃早兩個月也曾召過命婦入宮品茶,不論是她,還是那些命婦,都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連著幾次後她和賢貴妃覺得無趣憋屈,便隻管安靜地呆在各自的寢宮裏。
趙福瞧了懵懂的小太子一眼,臉上露出一抹寬慰,有個懂事又聰慧的母妃,也算是小太子的福氣。趙福在宮裏呆了一輩子,伺候過幾代君王,又豈會相信謹妃是個無知平凡膽小懦弱的人,若真是如此,韓雲早就死在宮廷陰謀傾軋裏,何能成為大靖的太子。嘉寧帝離宮別居,還敢把唯一的子嗣放在謹貴妃身邊養著,便是相信她能護住自己的兒子。
“娘娘,陛下就在裏麵。”華寧閣下趙福推開門,將兩人引進了閣。
閣內瀰漫著濃濃的藥味,軟榻上躺著的人形若枯槁,頭髮花白,寬大的帝王龍袍穿在他身上,仿佛一陣風就能把他吹走。
謹貴妃看見嘉寧帝這模樣,眼一紅撲到軟榻前,握住嘉寧帝的手眼淚直流,“陛下!您怎麽病成這般樣子了!”
嘉寧帝神情平靜,拍拍她的手,“不必如此,人壽有時盡,一切早有定數。”
“陛下,您說什麽胡話!臣妾、臣妾和雲兒還日夜期盼著您早日回宮,您可不能有事,沒了您,我要這貴妃之位何用,雲兒沒了父親,沒有您看著他長大,那他做這個太子還有什麽意義?”
第五十四章
謹貴妃真真是個妙人,說出來的話即便是趙福這個老江湖都不免動容三分,更何況是不久於人世、唯一的子嗣又隻有三歲稚齡的嘉寧帝了。
嘉寧帝朝謹貴妃身邊懵懵懂懂的韓雲看了一眼,眼眶不免有了濕意,他花了二十年時間精心打磨嫡子,卻沒想到垂暮之年接連喪子,到最後身邊活著的兒子隻有這個三歲的孩子。
他做了一輩子皇帝,卻護不住自己的兒女。
“放心,韓雲是朕唯一的子嗣,朕的天下還等著他來坐,韓家的江山要靠他延續下去。縱然朕不在了,這天下也無人敢欺他辱他。”他握緊謹貴妃的手,將手上扳指取下放在她手心,瞳中猛地燃起一片宏光,“朕的天下隻能由朕的兒子來坐。”
謹妃怔怔看著嘉寧帝,碧綠的扳指溫潤冰涼,卻在一瞬仿佛灼燒了她的手心。
嘉寧帝撫摸著韓雲的頭,眼底濡沫之情淡淡浮現,他重重看了韓雲幾眼,朝謹貴妃擺擺手,“回宮吧,無朕召見不必再來別苑,右相乃股肱之臣,有他教養輔佐太子,你可安心。”
右相和攝政王交好滿朝皆知,右相也從不避諱。因為如此,雖嘉寧帝封右相為太子太傅,近一個月來謹貴妃卻一直以太子尚幼無需啟蒙為由推辭了右相的入宮教導。如今嘉寧帝這話,顯然是為了給她一顆定心丸。
謹貴妃頷首,“是,臣妾聽陛下的。”
嘉寧帝神情疲憊,閉上眼,朝她擺擺手,不欲再言。謹貴妃牽著韓雲躬身行了一禮,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兩人離去時趙福並未相送,退出華寧閣,謹貴妃沒了閣內時的悲涼感傷,她握緊掌心的扳指,露出一張堅毅的臉,挺直腰牽著韓雲一步步朝外走去。
為母則強,從今天開始,她的人生隻剩下一件事——護著她唯一的兒子,擁他成皇。
嘉寧帝入別苑養病後從不接見臣子求見,皇權交得徹底。謹貴妃奉召進別苑起先還讓一眾觀望的大臣卯足了勁看熱鬧,豈料身為太子親母,她回宮後仍本分安靜,不見半點動作。
靖安侯君更直接,攝政之日起便在上書閣處理政事,繁忙時休憩在當年嘉寧帝為太子準備的華宇殿,對嘉寧帝的兩宮貴妃不拜見不打壓,底氣十足地選擇了無視,正大光明地把禁宮南邊歸成了她自個兒的地方。
雲夏史上少有女君攝政,她又是個潑天了的性子,霸占皇宮霸占得理所當然,帝家正是鼎盛之勢,她又是個女子,明明是件忤逆十足的事,偏偏滿朝文武沒一個人勸諫半句,是以帝梓元長居皇宮便成了慣例。
也自她入主華宇殿開始,整個皇城便無人再稱她一聲靖安侯君,從此以後,大靖帝都隻有攝政王帝梓元。
四五月雨季一晃而過,這一日帝梓元上朝時有些心不在焉,在攝政王椅上晃了好幾次神,七老八十的右相特不滿意地咳嗽了幾聲提醒她,她反而一擺手,打著哈欠直接散了朝。
這事有些稀罕,還是任安樂時的帝梓元性格懶散是滿皇城都知道的事,但自她攝政以來,處理政事雖不若嘉寧帝兢業認真雷厲風行,卻會聽取每位臣子的建議,並善納諫言,這般敷衍的早朝還真是頭一遭。
奇怪的是從不缺席早朝的靖安侯世子帝燼言這一日也不見蹤影。
瞧著拂袖而去的攝政王,有些思舊的大臣想起了今天這日子的深意,回過神來有幾分理解,悄悄嘆著出了大殿。
嘉寧帝看重嫡子,往年的這日東宮必張燈結彩,群臣相賀。
帝梓元出了大殿在宮裏亂晃了小半個時辰,走走停停沒個章法。吉利跟在她身後,不敢相勸,隻得想法子替她解悶兒。
“殿下,今日十五,皇城裏擺了燈會,反正也無事,您不如和苑琴姑娘出去瞧瞧,就當解解悶了。”
帝梓元正無聊得緊,一聽吉利的建議便點了點頭,“也好,備馬車,去侯府接上她,到皇城裏逛逛樂子。”
她說著轉身朝重陽門的方向走,吉利轉身朝身後跟著小太監交代讓他們備馬,也就是這一口氣的功夫,帝梓元行的急,心不在焉地撞上了幾個搬著物什的小太監。
帝梓元雖說生了場大病又散了不少功力,可終究是戰場裏走出來的,下盤穩得很,小太監們被撞得東倒西歪,抱著的東西散了一地,她卻立得筆筆直直。
小太監們瞧見撞著的人,駭得臉色慘白伏倒在地。
吉利見狀忙小跑過來,他先是圍著帝梓元緊緊張張看了三圈,見她沒傷著才板著臉朝地上的小太監喝道,“莽莽撞撞成什麽體統,哪個宮裏的人?”
小太監們哆哆嗦嗦,數不清楚話,帝梓元卻突然開口:“你們是東宮裏的人?”
小太監懵懵懂懂點頭,臉上滿是驚訝和受寵若驚。
吉利一愣,他都不能完全識得東宮裏的下人,攝政王怎麽會認出來?
“他十幾年前有一次隨姑祖母去晉南,說咱們晉南的長思花清雅雋麗,花開之時盛若繁星,花香十裏,他那時候還少年心性,找我母親討要了些回來。後來他寫信告訴母親在東宮栽了滿園,那時候我還沒有入京,不過才幾歲,連聽母親念信的耐心都沒有。隻是後來聽說他種的長思這些年從來沒有在東宮開過。”
帝梓元從地上的花簍裏拾起一株長思,喃喃開口:“想不到,這花今年竟開了。”
吉利想起這樁往事,眼眶一紅,忘了安慰帝梓元。
太子殿下少時隨帝家主遊歷,有一次從晉南帶了長思的種子回來,起先隻是喜歡這花,鬧著好玩。帝家出事後,殿下每年都親自培種,但北地天寒,長思不耐京城的氣候,從未開過花,就連吉利也不知道地上這些湛藍若繁星瑰麗半透的花束就是晉南有名的長思。
長思長思,長思不易長相思。
殿下當年從晉南帶回長思的時候,怕是從未料到這一生竟會和攝政王有這樣的羈絆和淵源。
“他把長思種在了東宮何處?”
吉利躬身,半晌才回:“當年先帝為殿下和您賜婚,讓太子殿下自行擇一處為您在東宮修建寢宮,殿下怕您久離晉南思念故地,便把北闕閣建在了長思花之處。”
帝梓元一怔,喃喃道:“北闕閣?”
“殿下您兩年前入東宮北闕閣時,長思還未花開。”
“吉利,備馬,去東宮。”
吉利還未回過神,帝梓元已經抱著一大束長思朝宮門處走去。他看著帝梓元越走越遠的背影,嘆了口氣。
他終究沒有完成苑琴姑娘的囑託。苑琴姑娘說過,攝政王在西北傷勢過重,傷了心脈,少憶往事方能養身,否則鬱結於心,心脈耗損,遲早會有早夭之兆。
他還是攔不住攝政王,今日是太子殿下的生辰,她還是去了東宮。
嘉寧帝看重嫡子,帝都內除了禁宮巍峨壯麗,第二便數太子東宮古樸大氣。即便是太子北征的這一年,東宮依舊華貴。但失了主人的殿宇就算照顧得再好,也難免生機不復。
今日雖是太子生忌,但陛下重病,朝政又是攝政王把持。東宮總管想著就算有人記得也不會在這日入東宮祭奠太子觸帝家黴頭。他一清早便召集內侍宮女打掃殿宇,本想安安靜靜自個兒給太子過個忌辰,卻沒想到早上東宮宮門尚未開啟,靖安侯府的世子就杵在了門外,祭奠太子的強硬態度不言而喻。
靖安侯世子在東宮長大,念這份舊情也讓東宮總管唏噓不已,便恭恭敬敬地把世子請進了宮。哪知靖安侯世子一入宮便自個兒在淨池內打了一桶水直奔東宮後院打掃書房,總管駭得臉色發青,戰戰兢兢一路跟著小心伺候,生怕哪天讓攝政王知道世子做了這等下人事,禍連整個東宮。
但今天註定不太平,總管在書房外苦著臉候著帝燼言的時候,攝政王親入東宮直奔北闕閣的消息插著翅膀飛到了他麵前。瞅瞅書房裏的靖安侯世子,東宮總管苦著臉一路小跑著朝北闕閣而去。
未近北闕閣,他便被攝政王身邊的內侍總管吉利給攔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