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玄撥弄茶盞的手一頓,抬眼朝連瀾清看去,自進屋後第一次將目光放在他身上,“連將軍好本事,僅憑氣味便知此千竹葉來自晉南……”她眉宇輕揚,仿佛意有所指,“將軍果然是愛茶之人,更對我君子樓知之甚深。”
千竹葉性微甘,長於苦寒之地,雲夏之上北秦、東騫、大靖皆有,不同地域生長的千竹葉製成茶時味亦不同,是以即便漠北大地上人人皆知君子樓的一品茶以千竹葉製成,卻無人知曉這茶到底采自何處,更無一家可仿出相似的味道。
說起來晉南乃帝家屬地,自然隻有君家有這個能耐從晉南的十萬大山裏采葉。
連瀾清瞳孔一縮,卻麵不改色,回:“我不過聽得傳聞如此,胡亂一猜罷了。”當初君玄曾告訴他君家千竹葉取自晉南,他隨口一答,差點露了形跡。
“看來君家的生意做不長久了。”君玄笑笑,也不在意連瀾清的敷衍,將茶盅放在他身前,自己端了一杯坐到他對麵。
“為何?”
“做生意講究個獨門獨道,生財路的秘密被人窺了去,還怎麽做生意?”君玄朝後仰了仰,下巴微揚,“咱們家老頭子是個實誠人,早些年遍天下的交友救人,也不知對誰這麽誠心,竟連家底都給說了出去。”
她說得漫不經心,仿佛真的是在譴責她那個早已故去的老父。
“算了,如今這亂世,能多活一日都是奢求,還想其他做什麽。連將軍一年前保我君家滿門,說起來君玄還從未向將軍道過謝。”她將連瀾清麵前的杯盞推近他幾分,“將軍品一品,我一年未烹此茶,技藝生疏了不少,恐怕會讓將軍失望。”
連瀾清望著麵前熱氣縈繞的君子茶,未動,反而沉著眼朝君玄看去。
他入君子樓半年,君玄遇見他的機會不知凡幾,卻從未有過半句交談,更別提親手替他烹茶道謝。他雖護君家滿門,卻屠君玄一城同胞,他認識的君玄嫉惡如仇,怎會謝他?
為何偏偏在今日對他和顏悅色?這杯茶……
連瀾清沉默的意味太過明顯。君玄自嘲地勾了勾嘴角,她一點點收回手,沉默無言地端起自己麵前的茶杯抿了一口。從始至終,她的目光靜靜地放在連瀾清身上,恍惚有種莫名的悲涼。
麵前坐著的是北秦的大將,侵占她故土,屠戮她袍澤的死敵。
從相愛相守到相背相離,不過一年光景。
君玄到如今,看著連瀾清陌生又熟悉的眉眼,才如此真切的感受到——那個她愛了十年託付一生的秦景是真的不在了。
或許,那個人從來不曾存在過。
君玄的目光明明是淡漠甚至安靜的,可連瀾清卻在她的注視下狼狽地挪開了眼。幾乎毫無猶豫,他端起麵前的杯盞一飲而盡,因為太倉促,甚至還灑落了幾滴出來。
竹葉茶入喉而過,溫熱微甘,是君玄一貫的手藝。
“將軍是不是好奇,你入君子樓半年,為何直到今日我才謝恩於將軍?”君玄細細摩挲著杯盞,低低的詢問聲傳來。
連瀾清默然不語,等著君玄繼續說下去。
“除了謝恩,我有件事一直想問將軍而不敢問,所以才等到今日。”
連瀾清不知怎的,心底突然一慌。
君玄聲音更輕,她抬頭,看著連瀾清,一字一句,問:“不知將軍可認識秦景?”
這一句猶若石破天驚,連瀾清輕叩在桌沿上的手猛地一動,倏然抬眼。
君玄正抬手替他將茶添滿,她垂著眼,額前的碎發落下,在她臉上投下一片側影,連瀾清看不清她的表情,隻能聽見她的聲音。
“將軍想必聽說過,我以前定了一門婚事,那婚配之人是這軍獻城的副將秦景……”
“我確實識得此人,他不過是個大靖亡將,叛國在先,背信在後,且已故去,你何必再問?”連瀾清斷然打斷君玄,硬邦邦開口。
秦景背叛大靖引北秦軍入城連大靖百姓都知道,他一個北秦統帥難道還能推諉說不知此人?明明知曉如此回答會讓君玄懷疑,但他仍然不願在君玄麵前提起被他親手掩埋的自己。
“為何不能問?”
長久的靜默後,君玄悄然坐得筆直,淩厲的鳳眼掃向連瀾清,“將軍恐怕不知,秦景原是個孤兒。十一年前,是我把他帶回了軍獻城,也是我讓父親領著他拜施老將軍為師,教他武藝兵法,甚至連終身我都託付給了他。若不是父親驟然降世,四年前我就已經是他的妻子。連將軍,我待此人有救命之恩,相助之誼,結髮之情。他十年的命都是我給的,為何我不能問!”
君玄凜然的目光讓連瀾清無法直視。
十年前連瀾清受皇命潛進大靖邊塞,卻在沙漠裏遭遇沙盜搶劫,臨死之際是領著商隊路過的君玄讓侍衛救了他。君玄把奄奄一息的連瀾清帶回軍獻城君家照顧,足足花了半年才養好他的傷。
君玄說得不錯,他的命都是君玄給的,她有什麽不能問?
到如今,或許他能為她做的,不過是以連瀾清的身份,給她幾句回答,讓她忘記她生命裏曾經出現過一個叫秦景的人。
“君玄,你想知道什麽?秦景的身份?還是……”
“為什麽?”恍若未聽到連瀾清所言,君玄打斷他,隻低低吐出這三個字。
連瀾清露出複雜的神情,揉著額角,低低問:“是想問……他為什麽會背叛大靖,引兵入城嗎?”
“不是。”君玄抬首,在連瀾清驚訝的目光中用手撐起身子俯向他。
她的挽袖拂過桌麵,那素白的顏色和城破之後掛滿全城遮天蔽日的白幡一般無二。
連瀾清突然想起,在北地風俗裏,隻有送故友親眷入土時才會洗盡鉛華,白衣著身。
“這一年,我無數次想過他到底是誰,到底為什麽叛國?到如今,我都不想知道了。”君玄立起的身子剛強筆直,但聲音卻止不住地細細顫抖。
“如果他還活著,我隻想問問,為了潑天的權勢富貴也好,為了難以釋懷的血仇也罷,他做下這一切的時候,為什麽不想想施老將軍十年教養之恩,為什麽不顧念和他同生共死浴血沙場的袍澤,為什麽忘記了和我相濡以沫的諾言,他打開城門的時候……”
君玄的聲音猛地拔高,一隻手指向窗外暮色籠罩安靜祥和的軍獻城,“為什麽不睜開眼看看他身後……這座生活了十年的城池和親手護下的一方百姓!”
君玄聲聲質問,到最後,隻化成了一句。
“連將軍,如果你是那個死了的秦景,能不能告訴我,這十年光景十年恩義對他而言,究竟算什麽?”
第十七章
君子樓裏,燭火明滅,茶香繚繞。樓外街道裏時遠時近的打更聲傳來,在安靜的夜晚裏格外清晰刺耳。
連瀾清寧願自己今晚沒有來過君子樓,寧願和他心心念念的人再也說不上一句話,寧願永遠喝不上這杯君子茶。
一年前親手打開軍獻城城門的那一日起,他就不該再回到這座城池,不該再奢求見到君玄。
連瀾清木然地看著君玄那雙近在咫尺滿是悲涼的眼睛,陌生的寒氣毫無預兆地湧進四肢百骸。他想抬手抹掉君玄眼角一點點聚攏的霧氣,可卻發現,連挪動指尖的力氣他都沒有——他不敢,也早就沒有資格了。
這麽些年,連瀾清以為他這一世活著的時候再痛苦也敵不過父親戰死族人被誅的那一夜。
明明這十年他都在告訴自己,他沒有錯,他本就是為了摧毀施家踏平軍獻城而來。可在君玄聲聲質問下,他連一句可以為那個可憐的秦景辯駁的話都沒有。
他是連瀾清,生而為北秦戰士,他為了北秦王朝、百姓和他連家做下這一切,有什麽錯?十一年前大靖不也在景陽城掀起腥風血雨,他連氏滿門不也慘遭施家軍屠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他到底有什麽錯?
這些年,他麵對著施元朗和君玄時,一日又一日地如此告訴自己。
可現在,對著君玄的眼睛,連瀾清隻想逃。
為了復仇,他選擇了欺瞞背叛,忘恩負義,血染城池……
就算他告訴自己千遍萬遍,也不能否認——他就是秦景,秦景就是他。
他無愧故土家國,可卻利用了施元朗慈父之心、君玄愛慕之意,袍澤生死交付之信!
連瀾清垂下眼,看著自己緩緩攤開的手,明明洗的幹幹淨淨,他卻仿佛看見上麵染滿了軍獻城數萬百姓身上磨滅不去的血漬。他神色中的冷靜自持一點點碎裂,眼角染上了血絲。
他終是沒有抑製住,沙場上從不退卻的身影竟微不可見地顫抖起來。
“罷了。我問這些幹什麽,將軍不是他,又怎麽能告訴我答案。”
落針可聞的二樓大堂裏,低低的自嘲聲傳來,俯在上空的身影驟然抽離,素白的衣袍從餘光裏拂過。
“夜已深,茶涼了,君子樓不留外客,將軍請回吧。”
隻是多了一點光亮,連瀾清卻像突然活過來一般兀地抬眼朝聲音消失的方向看去。他低低喘著氣,即使狼狽到了這般境地,他也想再看看君玄,或許這場戰爭之後,他們此生不能相見。
溫柔的月光從大堂頂端的窗口傾瀉而下,灑滿整個樓閣。
君玄慢慢行著朝樓階轉角處而去,她走得很慢,就好像每行一步就在斬斷一段過往和牽絆。
在君玄即將轉過牆廊走下樓閣的那一瞬,不知為何她突然停下側臉朝連瀾清望來。
連瀾清坐著的方向,隻能看到月影下她微抿的唇角和凜然的眉眼。
“我恩情已報,冤讎未消。你與我終歸有屠城之仇,他日相見不知會是何般光景……”君玄的聲音頓了很久,她的目光落在連瀾清身上,仿似透過他追憶過往十年不知世事的無憂歲月。
“你,保重。”
終歸,她留給連瀾清的,隻是這樣一句話。
京城。
近些時候,大靖的朝臣們發現他們的陛下多了些人情味。這人情味兒來自那位已經犧牲在漠北青南城的安寧公主身上。
自安寧公主戰死後,隔個兩三日,嘉寧帝總會到宗廟和這位大公主生前顯貴得膈應人的府邸裏坐坐,獨來獨去,很有些風雨無阻的意味。
這發現對渡過了嘉寧帝漫長帝王生涯的朝臣和後宮嬪妃們其實是個很驚悚的事兒。嘉寧帝是個冷血而睿智的帝王,往遠了說,他年少的時候跟著太祖出入疆場,鏖戰幾個日夜殺上上千人眉頭也沒皺過,誅殺摯友韓仲遠和帝氏一門更是雷霆手段。往近了說,去年太後和沐王相繼離世,嘉寧帝除了帝王之態更威嚴了些,沒什太多哀容。可不知怎地,擱在安寧公主身上,這個冷血一世的帝王倒破了先例。
千竹葉性微甘,長於苦寒之地,雲夏之上北秦、東騫、大靖皆有,不同地域生長的千竹葉製成茶時味亦不同,是以即便漠北大地上人人皆知君子樓的一品茶以千竹葉製成,卻無人知曉這茶到底采自何處,更無一家可仿出相似的味道。
說起來晉南乃帝家屬地,自然隻有君家有這個能耐從晉南的十萬大山裏采葉。
連瀾清瞳孔一縮,卻麵不改色,回:“我不過聽得傳聞如此,胡亂一猜罷了。”當初君玄曾告訴他君家千竹葉取自晉南,他隨口一答,差點露了形跡。
“看來君家的生意做不長久了。”君玄笑笑,也不在意連瀾清的敷衍,將茶盅放在他身前,自己端了一杯坐到他對麵。
“為何?”
“做生意講究個獨門獨道,生財路的秘密被人窺了去,還怎麽做生意?”君玄朝後仰了仰,下巴微揚,“咱們家老頭子是個實誠人,早些年遍天下的交友救人,也不知對誰這麽誠心,竟連家底都給說了出去。”
她說得漫不經心,仿佛真的是在譴責她那個早已故去的老父。
“算了,如今這亂世,能多活一日都是奢求,還想其他做什麽。連將軍一年前保我君家滿門,說起來君玄還從未向將軍道過謝。”她將連瀾清麵前的杯盞推近他幾分,“將軍品一品,我一年未烹此茶,技藝生疏了不少,恐怕會讓將軍失望。”
連瀾清望著麵前熱氣縈繞的君子茶,未動,反而沉著眼朝君玄看去。
他入君子樓半年,君玄遇見他的機會不知凡幾,卻從未有過半句交談,更別提親手替他烹茶道謝。他雖護君家滿門,卻屠君玄一城同胞,他認識的君玄嫉惡如仇,怎會謝他?
為何偏偏在今日對他和顏悅色?這杯茶……
連瀾清沉默的意味太過明顯。君玄自嘲地勾了勾嘴角,她一點點收回手,沉默無言地端起自己麵前的茶杯抿了一口。從始至終,她的目光靜靜地放在連瀾清身上,恍惚有種莫名的悲涼。
麵前坐著的是北秦的大將,侵占她故土,屠戮她袍澤的死敵。
從相愛相守到相背相離,不過一年光景。
君玄到如今,看著連瀾清陌生又熟悉的眉眼,才如此真切的感受到——那個她愛了十年託付一生的秦景是真的不在了。
或許,那個人從來不曾存在過。
君玄的目光明明是淡漠甚至安靜的,可連瀾清卻在她的注視下狼狽地挪開了眼。幾乎毫無猶豫,他端起麵前的杯盞一飲而盡,因為太倉促,甚至還灑落了幾滴出來。
竹葉茶入喉而過,溫熱微甘,是君玄一貫的手藝。
“將軍是不是好奇,你入君子樓半年,為何直到今日我才謝恩於將軍?”君玄細細摩挲著杯盞,低低的詢問聲傳來。
連瀾清默然不語,等著君玄繼續說下去。
“除了謝恩,我有件事一直想問將軍而不敢問,所以才等到今日。”
連瀾清不知怎的,心底突然一慌。
君玄聲音更輕,她抬頭,看著連瀾清,一字一句,問:“不知將軍可認識秦景?”
這一句猶若石破天驚,連瀾清輕叩在桌沿上的手猛地一動,倏然抬眼。
君玄正抬手替他將茶添滿,她垂著眼,額前的碎發落下,在她臉上投下一片側影,連瀾清看不清她的表情,隻能聽見她的聲音。
“將軍想必聽說過,我以前定了一門婚事,那婚配之人是這軍獻城的副將秦景……”
“我確實識得此人,他不過是個大靖亡將,叛國在先,背信在後,且已故去,你何必再問?”連瀾清斷然打斷君玄,硬邦邦開口。
秦景背叛大靖引北秦軍入城連大靖百姓都知道,他一個北秦統帥難道還能推諉說不知此人?明明知曉如此回答會讓君玄懷疑,但他仍然不願在君玄麵前提起被他親手掩埋的自己。
“為何不能問?”
長久的靜默後,君玄悄然坐得筆直,淩厲的鳳眼掃向連瀾清,“將軍恐怕不知,秦景原是個孤兒。十一年前,是我把他帶回了軍獻城,也是我讓父親領著他拜施老將軍為師,教他武藝兵法,甚至連終身我都託付給了他。若不是父親驟然降世,四年前我就已經是他的妻子。連將軍,我待此人有救命之恩,相助之誼,結髮之情。他十年的命都是我給的,為何我不能問!”
君玄凜然的目光讓連瀾清無法直視。
十年前連瀾清受皇命潛進大靖邊塞,卻在沙漠裏遭遇沙盜搶劫,臨死之際是領著商隊路過的君玄讓侍衛救了他。君玄把奄奄一息的連瀾清帶回軍獻城君家照顧,足足花了半年才養好他的傷。
君玄說得不錯,他的命都是君玄給的,她有什麽不能問?
到如今,或許他能為她做的,不過是以連瀾清的身份,給她幾句回答,讓她忘記她生命裏曾經出現過一個叫秦景的人。
“君玄,你想知道什麽?秦景的身份?還是……”
“為什麽?”恍若未聽到連瀾清所言,君玄打斷他,隻低低吐出這三個字。
連瀾清露出複雜的神情,揉著額角,低低問:“是想問……他為什麽會背叛大靖,引兵入城嗎?”
“不是。”君玄抬首,在連瀾清驚訝的目光中用手撐起身子俯向他。
她的挽袖拂過桌麵,那素白的顏色和城破之後掛滿全城遮天蔽日的白幡一般無二。
連瀾清突然想起,在北地風俗裏,隻有送故友親眷入土時才會洗盡鉛華,白衣著身。
“這一年,我無數次想過他到底是誰,到底為什麽叛國?到如今,我都不想知道了。”君玄立起的身子剛強筆直,但聲音卻止不住地細細顫抖。
“如果他還活著,我隻想問問,為了潑天的權勢富貴也好,為了難以釋懷的血仇也罷,他做下這一切的時候,為什麽不想想施老將軍十年教養之恩,為什麽不顧念和他同生共死浴血沙場的袍澤,為什麽忘記了和我相濡以沫的諾言,他打開城門的時候……”
君玄的聲音猛地拔高,一隻手指向窗外暮色籠罩安靜祥和的軍獻城,“為什麽不睜開眼看看他身後……這座生活了十年的城池和親手護下的一方百姓!”
君玄聲聲質問,到最後,隻化成了一句。
“連將軍,如果你是那個死了的秦景,能不能告訴我,這十年光景十年恩義對他而言,究竟算什麽?”
第十七章
君子樓裏,燭火明滅,茶香繚繞。樓外街道裏時遠時近的打更聲傳來,在安靜的夜晚裏格外清晰刺耳。
連瀾清寧願自己今晚沒有來過君子樓,寧願和他心心念念的人再也說不上一句話,寧願永遠喝不上這杯君子茶。
一年前親手打開軍獻城城門的那一日起,他就不該再回到這座城池,不該再奢求見到君玄。
連瀾清木然地看著君玄那雙近在咫尺滿是悲涼的眼睛,陌生的寒氣毫無預兆地湧進四肢百骸。他想抬手抹掉君玄眼角一點點聚攏的霧氣,可卻發現,連挪動指尖的力氣他都沒有——他不敢,也早就沒有資格了。
這麽些年,連瀾清以為他這一世活著的時候再痛苦也敵不過父親戰死族人被誅的那一夜。
明明這十年他都在告訴自己,他沒有錯,他本就是為了摧毀施家踏平軍獻城而來。可在君玄聲聲質問下,他連一句可以為那個可憐的秦景辯駁的話都沒有。
他是連瀾清,生而為北秦戰士,他為了北秦王朝、百姓和他連家做下這一切,有什麽錯?十一年前大靖不也在景陽城掀起腥風血雨,他連氏滿門不也慘遭施家軍屠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他到底有什麽錯?
這些年,他麵對著施元朗和君玄時,一日又一日地如此告訴自己。
可現在,對著君玄的眼睛,連瀾清隻想逃。
為了復仇,他選擇了欺瞞背叛,忘恩負義,血染城池……
就算他告訴自己千遍萬遍,也不能否認——他就是秦景,秦景就是他。
他無愧故土家國,可卻利用了施元朗慈父之心、君玄愛慕之意,袍澤生死交付之信!
連瀾清垂下眼,看著自己緩緩攤開的手,明明洗的幹幹淨淨,他卻仿佛看見上麵染滿了軍獻城數萬百姓身上磨滅不去的血漬。他神色中的冷靜自持一點點碎裂,眼角染上了血絲。
他終是沒有抑製住,沙場上從不退卻的身影竟微不可見地顫抖起來。
“罷了。我問這些幹什麽,將軍不是他,又怎麽能告訴我答案。”
落針可聞的二樓大堂裏,低低的自嘲聲傳來,俯在上空的身影驟然抽離,素白的衣袍從餘光裏拂過。
“夜已深,茶涼了,君子樓不留外客,將軍請回吧。”
隻是多了一點光亮,連瀾清卻像突然活過來一般兀地抬眼朝聲音消失的方向看去。他低低喘著氣,即使狼狽到了這般境地,他也想再看看君玄,或許這場戰爭之後,他們此生不能相見。
溫柔的月光從大堂頂端的窗口傾瀉而下,灑滿整個樓閣。
君玄慢慢行著朝樓階轉角處而去,她走得很慢,就好像每行一步就在斬斷一段過往和牽絆。
在君玄即將轉過牆廊走下樓閣的那一瞬,不知為何她突然停下側臉朝連瀾清望來。
連瀾清坐著的方向,隻能看到月影下她微抿的唇角和凜然的眉眼。
“我恩情已報,冤讎未消。你與我終歸有屠城之仇,他日相見不知會是何般光景……”君玄的聲音頓了很久,她的目光落在連瀾清身上,仿似透過他追憶過往十年不知世事的無憂歲月。
“你,保重。”
終歸,她留給連瀾清的,隻是這樣一句話。
京城。
近些時候,大靖的朝臣們發現他們的陛下多了些人情味。這人情味兒來自那位已經犧牲在漠北青南城的安寧公主身上。
自安寧公主戰死後,隔個兩三日,嘉寧帝總會到宗廟和這位大公主生前顯貴得膈應人的府邸裏坐坐,獨來獨去,很有些風雨無阻的意味。
這發現對渡過了嘉寧帝漫長帝王生涯的朝臣和後宮嬪妃們其實是個很驚悚的事兒。嘉寧帝是個冷血而睿智的帝王,往遠了說,他年少的時候跟著太祖出入疆場,鏖戰幾個日夜殺上上千人眉頭也沒皺過,誅殺摯友韓仲遠和帝氏一門更是雷霆手段。往近了說,去年太後和沐王相繼離世,嘉寧帝除了帝王之態更威嚴了些,沒什太多哀容。可不知怎地,擱在安寧公主身上,這個冷血一世的帝王倒破了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