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有什麽看法,可以盡管提出來,我們共同討論嘛。”


    他邊說著,眼角餘光邊掃向姚舒梅。


    見姚舒梅清了清嗓子,準備要開口發言,他不由心底冷笑一聲,果然如他所料,憑他對姚舒梅的了解,她一定會有不同意見。


    不過且聽聽看,反正他心裏已經有了計較,任憑姚舒梅說出什麽來,都無妨。


    姚舒梅眼光掃視了在場其他校長一圈,眼底帶著淡淡笑意。


    “我有一個新的方案,想提出來和大家共同商議一下。”


    “我們之所以想要轉讓罐頭廠,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它的效益一直不好,導致現在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隻能每個月發給他們罐頭來抵工資。但誰家也不能拿罐頭當飯吃,這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剛剛馬校長說的,將工廠轉給國營大廠,是一個好辦法。不過我更擔心的是廠子裏二十多名工人的生計問題。如果轉給國營大廠,會不會導致工人下崗?這些工人都是在罐頭廠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了,個個都是家裏的經濟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如果真的下了崗,讓他們何去何從呢?”


    姚舒梅一番話說完,除了馬育德外,另外兩位副校長點了點頭,神色凝重。


    “所以,我的提議是,採用‘承包經營的方式’,選拔代理廠長,來挽救罐頭廠。”


    她一席話落下,會議室裏頓時安靜了下來,三雙眼睛看向她,每雙中都是濃濃的疑惑。


    第一百九十六章新方案通過了


    馬育德臉皮抽動了一下:“姚校長,你之前不是也贊同將罐頭廠轉讓出去嗎?怎麽事到如今,想法又變了?”


    麵對他的質疑,姚舒梅毫不示弱,直直盯著他:“這個方案也是我最近想到的。畢竟我是主管校辦工廠的校長,我首先得為工廠裏的工人們負責。前段時間罐頭廠的工人代表找到我,他們很擔心工廠轉讓出去後,新的廠子是否能夠接納他們,他們會不會麵臨下崗。這些問題我們都要著重考慮。畢竟,現在國營工廠都在麵臨著一係列相同的問題和困境。”


    待姚舒梅說完,馬育德很快質疑道:“那麽你所說的‘承包經營’的方式,又有什麽優勢呢?”


    姚舒梅笑了笑,說道:“選拔一位代理廠長,由他把校辦罐頭廠承包下來,工廠裏工人的生計必須由他負責起來,這樣一來,就不必擔心廠子被轉讓後,工人下崗的問題。”


    馬育德的濃眉擰成了一座小山:“你就一定能保證,選出的代理廠長能挑起這麽重的擔子?要知道罐頭廠虧損可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投入那麽多資金,都打了水漂,單靠一個人,就能挽回?”


    這時候,不光是馬育德,連其他兩位副校長也產生了疑慮。


    “是呀,這有可能嗎?”


    “有點懸。”


    馬育德又接著質疑道:“再說,學校也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罐頭廠了,依憑個人,他要從哪兒弄那麽一大筆錢來支撐起整個廠子的運轉?我看不妥當,還是轉讓給大廠更穩妥。”


    “這點您放心。”姚舒梅極有信心的一笑,這些問題她早就全盤考慮過:“現如今銀行鼓勵個人創業,提供了許多貸款方麵的業務,資金方麵如果和銀行溝通好,應該不成問題。”


    姚舒梅心知馬育德是不會同意她的方案的,她今天提出這個方案來,主要也不是講給他聽,她所需要的,是獲得另外兩位副校長的支持。


    她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說服他們兩個。


    “我的計劃是這樣的,如果我的方案可以通過,那麽下學期一開學,我們就把選拔代理廠長的公告公布出去,參與者越多,我們選擇的範圍就越廣,也就越有可能選出我們想要的人選來。”


    “而且,這個人選我們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畢竟事關二十多名工人的生計問題,這個領頭人是萬萬再也不能出錯的。之所以我一直提出選拔代理廠長,也是這個道理。第一年代理,如果不行就撤下,我們再換人。”


    “等等,我有個問題。”另兩名副校長中的一位插話道:“代理廠長是否合格,這個要怎麽判斷呢?”


    這個問題自然也難不倒姚舒梅,她早就做了萬全的考量。


    “既然是承包經營,那麽廠子的一切開銷包括工人的工資都要由他全權負責,除此之外,每年還要給學校上交5萬元的利潤。如果年底考核不達標,自然我們就得換人。”


    “5萬元?”


    包括馬育德在內,幾名校長全部倒吸了一口冷氣。


    要知道,他們這所小型校辦罐頭廠,從投入生產到現在,每年的利潤一直徘徊在12萬元之間,從來沒有更高過。現在姚舒梅突然說每年上交5萬元的利潤,也難怪他們吃驚不小。


    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麽高的利潤,你確定會有人來承包嗎?”


    “有沒有,不如我們把公告貼出去試試。”


    姚舒梅淡淡說著。


    “直接轉讓出去不是更好嗎?何必這樣麻煩。”馬育德眉頭緊緊擰在一起。


    “我覺得不麻煩。這樣一來,首先工人不必擔心下崗的問題,其次若是真能每年交上5萬元的利潤,對我們學校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我們創辦校辦工廠的最初目的,不就是為了能夠靠盈利來貼補學校資金上的缺口嗎?雖然每年國家都有補貼,但畢竟現在一切都百廢待興,國家需要用到錢的地方還很多,撥給我們的款項也有限。許多老教授們,還都一家幾口人擠在二三十平方的小房子裏,有些房子甚至已經成了危房,看著就叫人心酸。要是真的能夠每年有這樣一筆經費,我們也可以考慮重建家屬樓,解決教職工住房的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八零之歸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茯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茯苓並收藏重生八零之歸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