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鏞,為何要這般煞費苦心、如此興師動眾地去謀取中南半島呢?


    這裏麵的原因可謂錯綜複雜,


    但歸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中南半島,那極其關鍵且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它就像一顆璀璨明珠,鑲嵌於亞洲南部,


    連接著東、西、南、北,各方地域,


    是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和地緣政治要衝。


    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控製了中南半島,便能掌控周邊大片區域的經濟命脈與軍事通道。


    無論是貿易往來,還是軍事部署,都能在此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


    其次,絕不能忽視中南半島,所潛藏著的強大戰爭潛力帶來的對中原王朝之巨大威脅。


    這片土地,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人口眾多,


    如果落入敵手或者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


    必將對我中原王朝一方,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正所謂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隻有將其納入我中原王朝自己的勢力範圍,才能徹底消除這一潛在危機。


    第三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在於,


    中南半島,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中華版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作為堂堂正正的華夏兒女,


    21世界的穿越者,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四好青年,


    朱祁鏞,向來秉持著“寸土必爭”的堅定信念。


    中華先祖們,留下來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的根脈所在,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絕不容許有絲毫的舍棄或丟失。


    接下來,深入探討一下中南半島,那令人矚目的絕佳戰略位置。


    從地圖上看,


    中南半島,宛如一座天然屏障,橫亙在大明朝之南方邊境。


    它不僅是大明朝,通往東南亞各國的重要門戶,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


    掌握了中南半島,便意味著能夠有效地把控南海地區的局勢,保障大明朝海洋權益不受侵犯。


    同時,中南半島還與印度次大陸相鄰,


    對於維護大明王朝和印度天竺兩國之間,邊界的穩定以及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合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此外,通過中南半島可以便捷地與南亞、中東等地區建立緊密聯係,


    可以進一步拓展大明王朝國家的影響力和發展空間。


    而且中南半島,麵積巨大,達到了200多萬平方千米,約為大明版圖的1\/5,


    關鍵還,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受中原王朝文化影響巨大,大多說漢語,對中華有一定的認同感,


    從曆史上看,中南半島自古就是我中華固有領土之一部分。


    兩漢之時,蜀漢諸葛亮之時,就開始經營中南半島。


    至元朝之時,大元消滅大理國後,又攻占了中南半島,且設置了緬中行省,


    中南半島成為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大元王朝,自此擁有了印度洋的出海口。


    為了更好的開發西南之地,


    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


    元朝又在今天的西藏,設置“烏斯藏宣慰司”。


    明朝滅亡元朝後,繼承了元朝在中原和南方的所有疆域。


    元朝將“烏斯藏”作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後,被明朝也一直沿用。


    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明太祖朱元璋,在西藏地區設置了“烏斯藏衛指揮使司”,


    在大理雲南之地,設置了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在中南半島設置了三宣六慰,


    以管理包括雲南、貴州、西藏、中南半島在內的整個西南之地。


    “三宣六慰”是指,明朝在中國西南地區和中南半島設置的管轄機構統稱。


    明朝時期的三宣六慰,包含今天的,


    “緬甸全境、泰國北部、老撾中部、印度東北部”。


    “三宣”,即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


    “六慰”,則是車裏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老撾宣慰司。


    後來又陸續增加了底馬撒宣慰司,底兀剌宣慰司等諸多慰司。


    “底馬撒宣慰司”,即今天的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與那加蘭邦一帶。


    明成祖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始置,隸屬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十九世紀英國殖民者在印度阿薩姆出土了,明成祖朱棣的“底馬撒宣慰司信符”,


    證明了阿薩姆邦曾是大明領土,揭曉了底馬撒宣慰司的位置所在。


    根據緬甸學者陳孺性先生的考證,“底馬撒宣慰司信符”所刻的時間為永樂五年,即公元1407年,


    也就是說,那時的阿薩姆已經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


    明朝永樂之時,也是有印度洋出海口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享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享子並收藏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