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西域風雲7
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 作者:日享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蒙古帝國,又稱蒙古汗國,
是對13世紀蒙古人所建政權的稱呼,
包括了元朝和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
公元1206年,蒙古乞顏部首領孛兒隻斤·鐵木真於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建立後,成吉思汗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
其繼承人窩闊台、蒙哥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
至公元1259年,蒙古帝國已占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東非等在內的,地跨亞、歐、非三洲,幅員遼闊,國土麵積更是達到4400萬平方公裏的超級大帝國。
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率軍進入新疆,擊敗了西遼,完成了對西域天山南北的政治統一後,
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給其子孫。
而西域大部分地區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即察合台汗國。
西域北部少部分地區,被三子窩闊台汗國所占有。
元朝曾在今,伊犁河流域設置阿裏麻裏行省,但不久就並入察合台汗國。
後又在,今烏魯木齊一帶曾設置別失八裏行省,一度被察合台汗國占據,後期重新成為元朝的轄地。
察合台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原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劃分諸子封地,察合台領有西遼舊地,
14世紀初合並窩闊台汗國後,遂兼有西域天山南北麓及阿母河以東地方。
最強盛時疆域,
東至吐魯番、羅布泊,
西及阿母河,
北到塔爾巴哈台山,
南越興都庫什山。
察合台牙帳設於阿裏麻裏(今新疆霍城東北)附近虎牙思。
境內居民以農業為主,部分地區兼營牧業。
察合台曾孫八剌為汗時,公元1269年,與窩闊台係後王海都在答剌速河畔舉行大聚會,劃分了各自在中亞的勢力範圍。
後八剌為擴大勢力範圍,曾渡阿母河攻入呼羅珊,為伊兒汗阿八哈擊敗。
八剌子篤哇繼承汗位後,追隨海都,同元朝長期為敵,屢與元軍爭戰,不斷攻掠畏兀兒地區,終元世祖一朝未斷,
直至公元1303年,始被迫向元朝請和,重新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與元軍共同擊敗海都子察八兒,盡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
公元1310年,篤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兒,兼並窩闊台汗國大部分領地,汗國統治中心亦逐漸西移。
自公元1346年,合讚算端汗被殺後,
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後分別形成東察合台汗國和帖木兒帝國。
先說西部的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是中亞河中地區的西察合台蒙古貴族帖木兒,於1370年建立的帝國。
首都最初為巴裏黑,後相繼遷都撒馬爾罕、赫拉特。
建國者帖木兒本為渴石地區的突厥巴魯剌思氏的埃米爾,後來迎娶東察合台汗國王室黑的兒火者的女兒為妃。
黑的兒火者在人們眼中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帖木兒本人獲得了政權的合法性。
帖木兒早年起兵占據河中,以此為核心進行擴張。
帖木兒去世後,其子孫相互爭奪王位,之後其四子沙哈魯統一帝國大部,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繁榮。
沙哈魯及其子兀魯伯死後,帖木兒帝國逐漸走向分崩離析,最終於1507年被烏茲別克人取代。
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敗逃至喀布爾,並在南亞開創了莫臥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征服了東察合台汗國、河中地區、花剌子模、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區,並與奧斯曼帝國交戰,企圖複興蒙古帝國,但最後因帖木兒於東征中國明朝的期間(1404-1405年)逝世而被迫中斷。
帝國的鼎盛時期橫亙從小亞細亞到印度德裏的西亞、中亞和南亞和費爾幹納盆地,北起錫爾河和鹹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灣的大帝國。
帖木兒帝國吸收不同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交融匯合,展現了具有突厥特色的文化新貌,進一步發展了突厥—伊朗文化。
帖木兒家族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穆斯林的學術中心。
再說東察合台汗國,
14~17世紀,由蒙古察合台後代在西域天山南北建立的中國新疆地方政權,又稱亦力把裏。
公元1347年,為蒙古都格拉特部貴族擁戴察合台汗後代所建。
初以阿克蘇為治,不久遷都於阿力麻裏(今霍城縣),
後又以鴨兒看(即葉爾羌,今莎車)、吐魯番諸地為治心。
禿黑魯帖木兒汗時期,一度發兵占領中亞大城撒馬兒罕。
統治範圍西達撒馬兒罕,東迄哈密,
北與蒙古瓦剌為鄰,南同西域的於闐等地接壤,勢力空前強盛。
東察合台汗國的疆域分三部分:
一是亦力把裏本部,
東起北塔山,西到塔什幹,北界額敏河至巴爾喀什湖一線,南包天山山脈;
二是杜格拉特部領地,
包括塔裏木盆地周圍,帕米爾高原及其以西費爾幹地區;
三是畏兀兒地,即吐魯番盆地。
公元1363年,禿黑魯帖木兒汗死後,東察合台汗國陷入混亂之中。
同一時期,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大明建立。
公元1378年,東察合台汗國汗權重歸禿黑魯帖木兒汗之子,黑的兒火者手中。
黑的兒火者,成為東察合台汗國的第三任可汗,遷都別失八裏。
別失八裏是西北西域之地的重要城鎮,被視為中國西北之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又譯別十八裏、別石八裏、鱉思馬、別石把等,回鶻語“五城”之意,也稱為北庭,
原為大唐北庭都護府治所,所在地。
後為元朝所有,元末之時,重新被東察合台汗國占有,
大明太祖朱元璋時,占據西域之地的東察合台汗國的第三任可汗,黑的兒火者,遷都別失八裏。
第三任東察合台汗王黑的兒火者汗在位時期,積極與明朝改善關係,重開兩地經濟交往。
在公元1391年,他曾派使者到南京朝見明太祖朱元璋,成為大明的藩屬國。
從此,東察合台汗國以後的曆代汗,如之後的沙迷查幹汗、馬哈麻汗、納黑失隻罕汗、歪思汗,
皆奉大明為宗主國,
經常遣使進貢駝、馬、玉石、皮貨等特產;
大明朝則優厚回賜絲絹、金銀等財物。
大明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之時,
西域,已經成為大明王朝得一部分。
是對13世紀蒙古人所建政權的稱呼,
包括了元朝和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
公元1206年,蒙古乞顏部首領孛兒隻斤·鐵木真於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建立後,成吉思汗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
其繼承人窩闊台、蒙哥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
至公元1259年,蒙古帝國已占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東非等在內的,地跨亞、歐、非三洲,幅員遼闊,國土麵積更是達到4400萬平方公裏的超級大帝國。
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率軍進入新疆,擊敗了西遼,完成了對西域天山南北的政治統一後,
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給其子孫。
而西域大部分地區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即察合台汗國。
西域北部少部分地區,被三子窩闊台汗國所占有。
元朝曾在今,伊犁河流域設置阿裏麻裏行省,但不久就並入察合台汗國。
後又在,今烏魯木齊一帶曾設置別失八裏行省,一度被察合台汗國占據,後期重新成為元朝的轄地。
察合台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原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劃分諸子封地,察合台領有西遼舊地,
14世紀初合並窩闊台汗國後,遂兼有西域天山南北麓及阿母河以東地方。
最強盛時疆域,
東至吐魯番、羅布泊,
西及阿母河,
北到塔爾巴哈台山,
南越興都庫什山。
察合台牙帳設於阿裏麻裏(今新疆霍城東北)附近虎牙思。
境內居民以農業為主,部分地區兼營牧業。
察合台曾孫八剌為汗時,公元1269年,與窩闊台係後王海都在答剌速河畔舉行大聚會,劃分了各自在中亞的勢力範圍。
後八剌為擴大勢力範圍,曾渡阿母河攻入呼羅珊,為伊兒汗阿八哈擊敗。
八剌子篤哇繼承汗位後,追隨海都,同元朝長期為敵,屢與元軍爭戰,不斷攻掠畏兀兒地區,終元世祖一朝未斷,
直至公元1303年,始被迫向元朝請和,重新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與元軍共同擊敗海都子察八兒,盡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
公元1310年,篤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兒,兼並窩闊台汗國大部分領地,汗國統治中心亦逐漸西移。
自公元1346年,合讚算端汗被殺後,
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後分別形成東察合台汗國和帖木兒帝國。
先說西部的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是中亞河中地區的西察合台蒙古貴族帖木兒,於1370年建立的帝國。
首都最初為巴裏黑,後相繼遷都撒馬爾罕、赫拉特。
建國者帖木兒本為渴石地區的突厥巴魯剌思氏的埃米爾,後來迎娶東察合台汗國王室黑的兒火者的女兒為妃。
黑的兒火者在人們眼中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帖木兒本人獲得了政權的合法性。
帖木兒早年起兵占據河中,以此為核心進行擴張。
帖木兒去世後,其子孫相互爭奪王位,之後其四子沙哈魯統一帝國大部,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繁榮。
沙哈魯及其子兀魯伯死後,帖木兒帝國逐漸走向分崩離析,最終於1507年被烏茲別克人取代。
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敗逃至喀布爾,並在南亞開創了莫臥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征服了東察合台汗國、河中地區、花剌子模、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區,並與奧斯曼帝國交戰,企圖複興蒙古帝國,但最後因帖木兒於東征中國明朝的期間(1404-1405年)逝世而被迫中斷。
帝國的鼎盛時期橫亙從小亞細亞到印度德裏的西亞、中亞和南亞和費爾幹納盆地,北起錫爾河和鹹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灣的大帝國。
帖木兒帝國吸收不同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交融匯合,展現了具有突厥特色的文化新貌,進一步發展了突厥—伊朗文化。
帖木兒家族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穆斯林的學術中心。
再說東察合台汗國,
14~17世紀,由蒙古察合台後代在西域天山南北建立的中國新疆地方政權,又稱亦力把裏。
公元1347年,為蒙古都格拉特部貴族擁戴察合台汗後代所建。
初以阿克蘇為治,不久遷都於阿力麻裏(今霍城縣),
後又以鴨兒看(即葉爾羌,今莎車)、吐魯番諸地為治心。
禿黑魯帖木兒汗時期,一度發兵占領中亞大城撒馬兒罕。
統治範圍西達撒馬兒罕,東迄哈密,
北與蒙古瓦剌為鄰,南同西域的於闐等地接壤,勢力空前強盛。
東察合台汗國的疆域分三部分:
一是亦力把裏本部,
東起北塔山,西到塔什幹,北界額敏河至巴爾喀什湖一線,南包天山山脈;
二是杜格拉特部領地,
包括塔裏木盆地周圍,帕米爾高原及其以西費爾幹地區;
三是畏兀兒地,即吐魯番盆地。
公元1363年,禿黑魯帖木兒汗死後,東察合台汗國陷入混亂之中。
同一時期,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大明建立。
公元1378年,東察合台汗國汗權重歸禿黑魯帖木兒汗之子,黑的兒火者手中。
黑的兒火者,成為東察合台汗國的第三任可汗,遷都別失八裏。
別失八裏是西北西域之地的重要城鎮,被視為中國西北之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又譯別十八裏、別石八裏、鱉思馬、別石把等,回鶻語“五城”之意,也稱為北庭,
原為大唐北庭都護府治所,所在地。
後為元朝所有,元末之時,重新被東察合台汗國占有,
大明太祖朱元璋時,占據西域之地的東察合台汗國的第三任可汗,黑的兒火者,遷都別失八裏。
第三任東察合台汗王黑的兒火者汗在位時期,積極與明朝改善關係,重開兩地經濟交往。
在公元1391年,他曾派使者到南京朝見明太祖朱元璋,成為大明的藩屬國。
從此,東察合台汗國以後的曆代汗,如之後的沙迷查幹汗、馬哈麻汗、納黑失隻罕汗、歪思汗,
皆奉大明為宗主國,
經常遣使進貢駝、馬、玉石、皮貨等特產;
大明朝則優厚回賜絲絹、金銀等財物。
大明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之時,
西域,已經成為大明王朝得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