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36 年,正統元年二月十六,大朝會結束後。


    皇長子雍親王朱祁鏞回到雍親王府後,


    第一時間,就當前朝堂上的勢力形勢問策於雍親王府長史徐有貞,


    畢竟今天的大朝會,徐有貞也參加了,朱祁鏞想聽聽自己的第二大謀臣有沒有什麽不一樣的想法要告訴自己。


    果然對此,長史徐有貞還真有話要說,


    “王爺,今天您也應該看出來了吧,您在朝堂實在是沒有什麽競爭力啊,


    即使退一萬步講,科舉在李時勉的主持下,您收獲了一部分人才,但現在朝堂的幾大核心位置,已經被內閣和孫太後王振一黨所占有,


    那這些人才在您這裏看不到出入,其結果就是為內閣和孫太後王振所用。


    說句掉腦袋得話,即使過幾年太皇太後和內閣三楊都不在了,


    從現在朝堂的形勢看,真到那時,朝堂的第一大勢力依舊是孫太後和王振。


    因為皇帝也在長大,到那時皇帝必然會親政,至於王爺您可能到那時監國不監國還的兩說。


    就最好情況而言,那時即使王爺您還是監國,那監國和皇帝,哪個更值得大臣效忠呢,


    不要忘了旁邊還有個孫太後和王振在看著您,孫太後和王振必定不會允許您,在監國期間做大的,這是必然的。


    所以您在朝廷真的沒有任何優勢,這是身份地位決定的,無法改變!


    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監國,隻要大臣們不是個傻子,那他們都知道該選擇誰!”


    聽了長史徐有貞的分析,朱祁鏞驚出一身冷汗,


    看來自己和恩師李時勉,五位師兄之前的謀劃方向完全錯了,


    如果真按那個朝堂爭雄的方案謀劃去做,


    那結果到頭來,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真為皇帝或者太子做了嫁衣。


    “那不知長史有何妙計?”雍親王朱祁鏞急切的問道,


    看到自己成功引起了雍親王朱祁鏞得重視,徐有貞心中大定,


    他早就發現了這個致命問題,就是故意不說,在等雍親王朱祁鏞自己主動問策自己。


    如此自己才能真正取代李時勉,成為監國雍親王朱祁鏞的第一謀臣。


    他徐有貞,從來都是隻做第一 ,絕不當千年老二。


    看來自己能否取代李時勉成為雍親王朱祁鏞的頭號謀臣,就在這次了。


    對此,顯然長史徐有貞早已想好對策,隻聽其緩緩說道,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明爭暗退,謀取南京,


    儲備人才,靜待時機。


    風雲突變,取而代之!”


    隨後徐有貞進一步解釋道,


    “王爺,我們明麵上在京師和孫太後王振爭雄,暗地裏拿下南京守備,在南京六部儲備人才,


    等待時機,我估計我朝和蒙古必有一戰,一旦戰爭起,可以借機,慫恿皇帝帶領內閣和六部親征。再暗中派出殺手,把皇帝除了。


    王爺用自己監國得優勢,趁內閣和六部不在京師之時,聯合王妃的父親,控製京師,


    在把南京六部儲備的忠於王爺的人才,調往京師,重建內閣和六部。


    如此即使孫太後和皇子依舊在京,但沒有原來的朝堂勢力為其助力,其也必定孤掌難鳴,


    加上皇帝已死,皇子又小,朝堂在您手中,您做為監國,登基不是自然而然的嘛,


    等您登基以後,原來的朝堂勢力,還不是由您拿捏。”


    徐有貞的辦法實在是高明太多了,比之前和恩師李時勉,師兄們商量的辦法強多了,為了調動徐有貞今後工作的積極性,朱祁鏞鼓吹道,


    “夠高明 ,夠陰險,夠有膽,不過本王喜歡,哈哈哈哈……


    徐長史,以後你就是本王的頭號謀士,本王登基以後,你就是本王的內閣首輔!”


    聽聞此話,果然徐有貞是動力十足,火力全開,


    不用朱祁鏞提問,就開始說起南京守備,到底是怎麽回事了,如何謀取南京守備?


    隻聽其繼續說道,


    “王府,南京守備處是大明朝兩京之一南京地區的最高權力部門。


    不僅掌控長江防線及江南地區的54衛所兵力和江南漕運12萬大軍,近43萬的軍事力量,還掌管南京六部的一切政務紀要。


    這一部門可以說是大明朝除內閣和司禮監外的第三大重要部門,


    也可以說,誰掌控了南京守備這一部門,誰就擁有了大明朝全國一半之地,還是錢糧賦稅重心的江南之地。


    正是因為這一部門,太過重要,所以曆來這一部門,都是有皇帝最信任的親信掌控,


    皇帝最信任的親信是誰呢,不是文成,不是武將,不是勳貴,而是身邊的太監,也就是家奴,隻有家奴才會和家主捆綁在一起,利益與共。


    所以南京守備這一部門,曆來由宮內太監掌管。


    而且為了分權和製衡,一般都是由3個太監共同管理負責。


    曆史上的南京守備,始設置於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


    下旨讓靖難功臣,襄城伯李隆,協助太子朱胖子留守南京,處理南京軍務。


    也就是從襄城伯李隆開始,便有了守備製度的雛形,


    襄城伯李隆,可以說是第一代南京守備的負責人。


    成祖朱棣最後一次北征於途中駕崩,


    仁宗朱胖子即位,當時的形勢十分緊張,為了確保南、北兩京的局勢穩固,


    尤其是南京並沒有皇室駐守,


    故仁宗朱胖子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同時讓南京勳戚襄城伯李隆協助太子朱瞻基留守南京。


    因為南京太過重要,而太子不可能一直留在南京,這才是南京守備製度出現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仁宗病危,太子朱瞻基北返登基為帝的這一年多時間,南京守備都是由南京勳戚襄城伯李隆負責。


    宣德元年,皇帝朱瞻基平定漢王叛亂,徹底坐穩皇位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調整陪都南京的機構設置。


    因為陪都南京實在是鞭長莫及,皇帝朱瞻基為此,采取了多種方式加以製衡,


    以守備大臣、守備太監、參讚機務三人共同管理陪都南京的大小事務。


    同時,又單獨設置了操江提督,以確保鹽政的正常運行。


    至於南京的六部和其他衙門,則基本上都是閑職,沒有什麽太多緊要的政務。


    一般情況下,擔任南京六部尚書的大臣,都為在朝失勢者,講得體麵一點就是把他們放在南京養老,說得難聽一點,就是發配南京讓他們遠離京師北京的最高權力中心。


    而這,卻正是我們的機會,王爺我們可以假借,在和內閣和孫太後得爭權之中失敗,把我們的人調往南京六部,擔任南京六部尚書!”


    說到這裏,徐有貞特意停頓了一下,看了一眼雍親王朱祁鏞。


    看到王爺朱祁鏞點了點,顯然是認可了自己所說的,“明爭暗謀”,


    之後徐有貞繼續說道,


    “王爺,南京的最高軍政處就是南京守備處,


    南京守備處共設有守備大臣、守備太監、參讚機務三個崗位。


    雖然守備大臣是南京名義上的最高軍政長官,但實際上作為皇帝最直接的代表,守備太監才是真正的一把手。


    臣專門找機會調查了一下,


    此時,正統元年南京守備處的人員情況。


    參讚機務是黃福,兼任南京兵部尚書。


    守備大臣還是南京勳貴襄城伯李隆。


    守備太監有三人,分別是王景弘,侯顯、劉永誠。


    三人中權利最大是王景弘,


    此人洪武年間,入宮為宦官,曾經是鄭和得副手,宣德八年七月從海外返回,後升任守備太監至今。


    另外的兩人是公公侯顯、公公劉永誠,


    而公公王景弘年紀最大,也是時候該養老了,這正是王爺的機會。


    推忠於自己的宮內先帝宣宗時代當權的太監上位,掌控南京守備處。”


    聽了徐有貞的敘述後,朱祁鏞立刻想到了,此時正失意的公公海濤。


    他可是宣德皇帝朱瞻基時期的司禮監太監,還曾經是太皇太後身邊的紅人,更是和自己有些情分。


    朱祁鏞把公公海濤的情況給長史徐有貞說了一下後,


    徐有貞主動邀功,要替朱祁鏞拿下公公海濤。


    三年時間,一晃而過。


    三年之中,不知道徐有貞用了什麽方法,


    總之結果就是三年後,公公海濤主動投靠了監國雍親王朱祁鏞。


    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二月初一大朝會上,公公海濤被太皇太後和內閣,任命為南京第一守備太監。


    至此,南京守備處落入監國雍親王朱祁鏞得勢力範圍。


    於此同時,還有兩道關於南京守備處的任命被一起通過,


    其一,南京守備大臣由南京勳貴襄城伯李隆之長子李珍擔任,同時兼掌中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事務及督操江船、提督屯田等職,


    襄城伯李隆調往京師,掌管中軍都督府事務兼任京師禁衛軍總兵官,總管三千營軍馬。


    其二,鑒於南京守備參讚機務兼南京兵部尚書黃福病重請辭,由正統元年狀元,先進接任南京守備參讚機務大臣兼南京兵部尚書。


    那正統元年狀元先進,又是何許人也?


    是否會對雍親王朱祁鏞謀取江南的計劃,產生威脅呢?


    請接著往下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享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享子並收藏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