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紅樓同人)紅樓之長房大爺傳 作者:法式雜魚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甄家和賈家都是金陵出身,關係緊密,堪稱通家之好,兩家也有大量相似之處,例如家中姑娘都是難得一見的天資絕色、冰雪聰明又通人情世故,男子卻各個繡花枕頭一包糙,兩家的崛起都是祖上拿命拚回來的,可惜後人一代不如一代,最後全靠著攀附女子衣帶維持功勳之後的奢華生活。甄家出了一個太妃,可惜沒生出兒子來,倒是又使手段送進宮一個,卻被指給了當年看上去最有可能繼承大寶卻陰差陽錯成了廢子的三皇子。不過甄家女兒眾多,相貌各個出挑,便是出身不高的,架不住心機深沉,手段高明,幾次選秀,也博出了另外還有兩個旁係王妃,側妃更是隻多不少,倒也當得起一句皇親國戚,雖然關係都遠了些。
但賈家卻是陽盛陰衰,寧國府五代隻有惜春一個女兒,嫡枝一脈相傳,連個庶出都沒有;而榮國府裏,賈源沒有女兒,賈代善隻有一個嫡女,名叫賈敏,是林黛玉之母,長得國色天香,資質更是賈赦賈政捆一塊都趕不上一成的,被賈代善視若珍寶,竟沒捨得送到宮裏,史太君為此暗怨多年,她總覺得若是賈敏進了宮,那就根本沒有甄家當年那位大姑娘現在的甄太妃什麽事兒了。後來一言堂的賈代善一死,賈史氏馬上把長孫女元春養在身邊,一到年紀,進不去大選,便臉麵也顧不上了的就給送去小選,硬塞到了宮裏,耗費了無數銀錢人情,終於捧出了一個沒當倆月就被降級了的妃子。
現在的元春失了寵,又沒有皇子,賈家沒法押寶在她身上,便想方設法另尋門路,要博一個從龍之功。可惜他們眼光太差,選的人沒一會對,先是跟著原嫡出的二皇子,那位壞了事的義忠親王,見他早飯了,立刻改捧大皇子,還沒搭上邊,便讓太上皇給圈進了;接著又去攀附三皇子,這個看上去倒是個能成事兒的,卻不料太上皇人老任性,不按牌理出牌的選擇了默默無聞的先四皇子做了新皇,賈家幹著急卻沒機會湊上去,幸好元春自己是個有主意的,在後宮裏搭著甄太妃的路子,在太上皇麵前博了個好感,被指給當今封了賢德妃。至於現在成了賈貴人,純粹是她娘給作的,在這一點上,她爹也沒能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拖後腿拖的很幹脆。
現在,榮國府又一次開始琢磨從龍之功了,可是他們改換門庭太頻繁,三姓家奴都不足以形容,以至於品德爛的誰家都不想收,隻是到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當年的賈源賈演、賈代化賈代善都留下了無數軍中人脈,雖然無人可以繼承,但若是拉攏到了賈家的當家,也是一條捷徑。故而,有誌之士,便是忍著噁心也不能拒絕賈家的攀附,這正是他們如今還能滋潤的生活著,自以為是的算計著的最大依仗。
寧珊正是看出賈家的野心才不願意跟他們牽扯呢,在他看來,現在站對太早不說,也沒有哪個是值得他去站的,與其在一群爛白菜裏挑一個勉強還能吃的,他寧願等到下一波白菜收穫。皇宮中三年一次選秀,便是當今老的不容易生了,他那麽多兒子總還能生的,若是下一代中有資質不凡的,他再去考慮吧。眼下,怎麽不著痕跡的避免那位不知道跟太上皇達成什麽協議,又站到那個皇子龍子身後的頂頭上司錢瑾的拉攏才是重中之重。寧珊又翻開一頁,擱下筆,甩甩手腕,再繼續抄寫起來,實在不行,還是跟賈家近乎一陣子吧,以他家那三心二意到人人膈應的從龍之心,至少也能幫他當掉一半不甚高明的拉攏。
就這麽決定了,為了成大事,能忍受賈家三天一變的改弦更張,連毫無節操的下屬也瘋狂圈攏的那些競爭者,可以直接剃掉了。這麽一想,賈家的存在還是有其必然道理的,起碼兒,這種試水,尤其是混成一潭的臭水,的時候,由他們去打先鋒,自己可以少糟多少心呢。寧珊愉快的勾起嘴角,今天抄完了三本就提前下衙,有空兒的話往榮國府去轉一圈,雖然他們自己不知道自己還能做好事,但他卻不吝惜感激一回的。不是修園子沒錢了麽,他幫他們出個主意就是了,至於坑到了誰,反正都是賈家的一丘之貉,也不必抱歉。
第46章 亂世前兆
後麵還有沒有更加倒黴的皇上說不好, 反正從本朝來看, 當今無疑是最不受待見的一位, 傳了皇位給他的爹天天都在後悔, 時時想著拉他下水;他自個兒生的兒子也各個不消停的想急速上位,讓自家父皇也變太上皇;更別提中間還有一兄兩弟虎視眈眈, 就盼著太上皇金口一開, 自打嘴巴的將他廢了圈起來呢。太上皇看起來也是正有此意的, 為此,他甚至連當年趕到皇陵裏去的, 已經死在那裏順便埋掉了的大王爺的兒子們都接了回來,此前親口說了終身圈禁遇赦不赦的三王爺的兒子們也都放了出來,不僅人出來了,還各個封王, 親王郡王除了鐵帽子,都跟不要錢似的往出批發, 攪和的本來就是一鍋渾水了的朝廷頓時更加沸騰。
為了同太上皇抗衡, 新皇不得已也將明知道野心很大的兒子們都封了王,而且為了表示自己封得王爺更加尊貴,這位從來就沒係統學過帝王學的缺弦皇上在朝中提出了效仿漢製,諸王封地的倡議。當然,有封地的王爺隻能是皇上的兒子,太上皇的兒子們是不可能得到實際封地的。皇上的兒子們都覺得父皇這個主意好極了,太上皇的兒子和其他孫子則堅決反對到底,太上皇本人則在猶豫, 若是把皇上那些兒子都攆到封地上去,留下一個孤家寡人應該更好對付,但是這樣一來,豈不是顯得自己這個太上皇不如他這個現管的皇上尊貴了麽?而且分出去的封地變成了小朝廷,自己該怎麽回收大權?皇上本人倒是並不擔心這個問題,一來分封出去的都是他的兒子,他們的生母長子都得留在宮中做人質;二來,他也深知這些兒子都是想要皇位,一統中原,而非甘心做一個山野之王,一方封地的土皇上的,因此遲早可以再合併重整,隻要等他熬死了太上皇獨攬大權了,怎麽封出去的再怎麽收回來就是了,諒那些小兔崽子也不敢枉顧君父之名。
出了主意攪和得朝廷人仰馬翻的寧珊深藏功與名,繼續坐在格子間裏默默抄書,心中毫無一絲愧疚。本來麽,主意雖然是他想的,但摺子不是他上的,攛掇皇子們也沒有他的身影,給皇上吹枕邊風的也不是他,他不過就是無意中給賈琮講了講秦漢時期的諸侯割地的故事,跟迎春說了說後宮女眷在家族不給力的情況下如何脫穎而出博得帝王歡心的辦法,至於他二人身邊史太君賞賜下來的丫鬟小廝是怎麽去跟賈史氏報訊的,賈史氏又是怎麽傳信進宮的,那位賈貴人是怎麽又成了賈嬪的,他可是一點兒都沒過問過,也沒人來給他講經過。
迎春理完一天的家事,又陪著邢夫人說笑一會兒,去小廚房吩咐了給賈琮燉補品,便回到自己房裏,慢慢的打起了棋譜。她是極有耐心的人,又愛棋,專心致誌一坐就是大半天。迎春本來就長於棋藝,又經過京中頂級女先生的教導,使得本來就很出眾的棋藝越發出類拔萃了,再加上一年來倍受尊重嬌寵的生活,讓她的棋風也有原本的小心謹慎步步為營轉向大開大合,肆意揮灑,不再注重邊角的糾纏,放眼全局,如出鞘的利劍般直斬白子長龍的命脈,斷然落子天元,截斷了勢如長虹的白棋。
但賈家卻是陽盛陰衰,寧國府五代隻有惜春一個女兒,嫡枝一脈相傳,連個庶出都沒有;而榮國府裏,賈源沒有女兒,賈代善隻有一個嫡女,名叫賈敏,是林黛玉之母,長得國色天香,資質更是賈赦賈政捆一塊都趕不上一成的,被賈代善視若珍寶,竟沒捨得送到宮裏,史太君為此暗怨多年,她總覺得若是賈敏進了宮,那就根本沒有甄家當年那位大姑娘現在的甄太妃什麽事兒了。後來一言堂的賈代善一死,賈史氏馬上把長孫女元春養在身邊,一到年紀,進不去大選,便臉麵也顧不上了的就給送去小選,硬塞到了宮裏,耗費了無數銀錢人情,終於捧出了一個沒當倆月就被降級了的妃子。
現在的元春失了寵,又沒有皇子,賈家沒法押寶在她身上,便想方設法另尋門路,要博一個從龍之功。可惜他們眼光太差,選的人沒一會對,先是跟著原嫡出的二皇子,那位壞了事的義忠親王,見他早飯了,立刻改捧大皇子,還沒搭上邊,便讓太上皇給圈進了;接著又去攀附三皇子,這個看上去倒是個能成事兒的,卻不料太上皇人老任性,不按牌理出牌的選擇了默默無聞的先四皇子做了新皇,賈家幹著急卻沒機會湊上去,幸好元春自己是個有主意的,在後宮裏搭著甄太妃的路子,在太上皇麵前博了個好感,被指給當今封了賢德妃。至於現在成了賈貴人,純粹是她娘給作的,在這一點上,她爹也沒能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拖後腿拖的很幹脆。
現在,榮國府又一次開始琢磨從龍之功了,可是他們改換門庭太頻繁,三姓家奴都不足以形容,以至於品德爛的誰家都不想收,隻是到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當年的賈源賈演、賈代化賈代善都留下了無數軍中人脈,雖然無人可以繼承,但若是拉攏到了賈家的當家,也是一條捷徑。故而,有誌之士,便是忍著噁心也不能拒絕賈家的攀附,這正是他們如今還能滋潤的生活著,自以為是的算計著的最大依仗。
寧珊正是看出賈家的野心才不願意跟他們牽扯呢,在他看來,現在站對太早不說,也沒有哪個是值得他去站的,與其在一群爛白菜裏挑一個勉強還能吃的,他寧願等到下一波白菜收穫。皇宮中三年一次選秀,便是當今老的不容易生了,他那麽多兒子總還能生的,若是下一代中有資質不凡的,他再去考慮吧。眼下,怎麽不著痕跡的避免那位不知道跟太上皇達成什麽協議,又站到那個皇子龍子身後的頂頭上司錢瑾的拉攏才是重中之重。寧珊又翻開一頁,擱下筆,甩甩手腕,再繼續抄寫起來,實在不行,還是跟賈家近乎一陣子吧,以他家那三心二意到人人膈應的從龍之心,至少也能幫他當掉一半不甚高明的拉攏。
就這麽決定了,為了成大事,能忍受賈家三天一變的改弦更張,連毫無節操的下屬也瘋狂圈攏的那些競爭者,可以直接剃掉了。這麽一想,賈家的存在還是有其必然道理的,起碼兒,這種試水,尤其是混成一潭的臭水,的時候,由他們去打先鋒,自己可以少糟多少心呢。寧珊愉快的勾起嘴角,今天抄完了三本就提前下衙,有空兒的話往榮國府去轉一圈,雖然他們自己不知道自己還能做好事,但他卻不吝惜感激一回的。不是修園子沒錢了麽,他幫他們出個主意就是了,至於坑到了誰,反正都是賈家的一丘之貉,也不必抱歉。
第46章 亂世前兆
後麵還有沒有更加倒黴的皇上說不好, 反正從本朝來看, 當今無疑是最不受待見的一位, 傳了皇位給他的爹天天都在後悔, 時時想著拉他下水;他自個兒生的兒子也各個不消停的想急速上位,讓自家父皇也變太上皇;更別提中間還有一兄兩弟虎視眈眈, 就盼著太上皇金口一開, 自打嘴巴的將他廢了圈起來呢。太上皇看起來也是正有此意的, 為此,他甚至連當年趕到皇陵裏去的, 已經死在那裏順便埋掉了的大王爺的兒子們都接了回來,此前親口說了終身圈禁遇赦不赦的三王爺的兒子們也都放了出來,不僅人出來了,還各個封王, 親王郡王除了鐵帽子,都跟不要錢似的往出批發, 攪和的本來就是一鍋渾水了的朝廷頓時更加沸騰。
為了同太上皇抗衡, 新皇不得已也將明知道野心很大的兒子們都封了王,而且為了表示自己封得王爺更加尊貴,這位從來就沒係統學過帝王學的缺弦皇上在朝中提出了效仿漢製,諸王封地的倡議。當然,有封地的王爺隻能是皇上的兒子,太上皇的兒子們是不可能得到實際封地的。皇上的兒子們都覺得父皇這個主意好極了,太上皇的兒子和其他孫子則堅決反對到底,太上皇本人則在猶豫, 若是把皇上那些兒子都攆到封地上去,留下一個孤家寡人應該更好對付,但是這樣一來,豈不是顯得自己這個太上皇不如他這個現管的皇上尊貴了麽?而且分出去的封地變成了小朝廷,自己該怎麽回收大權?皇上本人倒是並不擔心這個問題,一來分封出去的都是他的兒子,他們的生母長子都得留在宮中做人質;二來,他也深知這些兒子都是想要皇位,一統中原,而非甘心做一個山野之王,一方封地的土皇上的,因此遲早可以再合併重整,隻要等他熬死了太上皇獨攬大權了,怎麽封出去的再怎麽收回來就是了,諒那些小兔崽子也不敢枉顧君父之名。
出了主意攪和得朝廷人仰馬翻的寧珊深藏功與名,繼續坐在格子間裏默默抄書,心中毫無一絲愧疚。本來麽,主意雖然是他想的,但摺子不是他上的,攛掇皇子們也沒有他的身影,給皇上吹枕邊風的也不是他,他不過就是無意中給賈琮講了講秦漢時期的諸侯割地的故事,跟迎春說了說後宮女眷在家族不給力的情況下如何脫穎而出博得帝王歡心的辦法,至於他二人身邊史太君賞賜下來的丫鬟小廝是怎麽去跟賈史氏報訊的,賈史氏又是怎麽傳信進宮的,那位賈貴人是怎麽又成了賈嬪的,他可是一點兒都沒過問過,也沒人來給他講經過。
迎春理完一天的家事,又陪著邢夫人說笑一會兒,去小廚房吩咐了給賈琮燉補品,便回到自己房裏,慢慢的打起了棋譜。她是極有耐心的人,又愛棋,專心致誌一坐就是大半天。迎春本來就長於棋藝,又經過京中頂級女先生的教導,使得本來就很出眾的棋藝越發出類拔萃了,再加上一年來倍受尊重嬌寵的生活,讓她的棋風也有原本的小心謹慎步步為營轉向大開大合,肆意揮灑,不再注重邊角的糾纏,放眼全局,如出鞘的利劍般直斬白子長龍的命脈,斷然落子天元,截斷了勢如長虹的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