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紅樓同人)夢續紅樓之溶黛心 作者:燈芯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尼讓開庵門,站在一旁,寶釵含笑舉步進門,黛玉、探春姐妹提裙輕移步邁過櫳翠庵門檻,飄然而入。
整肅了麵容,幾人走入大殿內,卻見裊裊香菸之霧中,妙玉與惜春相對而坐,各自坐在蒲團之上,眼前攤開的經書,顯然二人方才在誦讀經書。
寶釵笑道:“原來是四妹妹在這裏,真的我等便是俗人了。”
黛玉也笑道:“還是四妹妹心淨,我們是做不到放下一切。”
惜春對黛玉微微一笑道:“到放下時自然放下。”
隻拿眼睛看了一眼寶釵,算是與她打過招呼。
妙玉起身,與眾女子施了佛禮,寶釵堆笑道:“我們姐妹討擾了。”
妙玉淡淡道:“求籤者,自去求之。”手執佛塵,立於佛像前,靜觀不動。
寶釵隻道:“知道了。”
自已端步去到了簽筒處,雙手捧著簽筒搖了幾下,掉出一枝簽來,寶釵拾起來看過,見上麵幾個字:“留花香空盡”,半吉。心中不大甚解,吉在何事,不吉在何事?預知了,有個預防才是。拿簽尋到妙玉身前,交到妙玉手裏道:“師傅解一下吧。”
妙玉微掃了一眼,說道:“正如你心中所願。”閉口再不言。
寶釵縮回手,心中暗道:卻是什麽?我所想的即是避了這樁婚事,難道果真避開了,如何避的呢,唯一的可能就是探春嫁了不成?而我可以……不經意的看了一眼探春,麵上不由笑道:“如此甚好,我便不憂慮了。”
探春等寶釵問過,輕輕走來先拜了三拜,也搖了簽筒,一隻簽搖了出來,掉在地上。探春彎腰拾起,拿到眼前來看,也是幾個字,“路折迴環見清幽”,探春舉簽望向妙玉,就要舉步走過來,妙玉出聲道:“吉簽,姑娘又何必煩憂,一切自是天定。”
探春雖不大明白,隻覺心頭明亮,心中抑鬱一掃而空。看來自己不會違了心意去嫁,賈府也不能因她而受累。
寶釵張口想再問妙玉,妙玉卻轉向小尼道:“給姑娘們斟上茶來。”
對黛玉一點頭道:“姑娘們出來坐坐。”一眼也不看寶玉,先移步出來 。
黛玉、湘雲、寶釵、探春、惜春寶玉隨後出來,寶釵本要坐在妙玉的蒲團之上,餘光看到妙玉冷眼瞥她,知她性子孤僻、過潔,獨自在一處坐了,黛玉、惜春仍坐在庵裏的蒲團之上,湘雲、探春卻是尋了椅子坐下。
小尼端上茶來,於姑娘們麵前每人斟上,黛玉、探春、湘雲、惜春每人一個古器茶碗,而寶釵與寶玉的又與人不同,顯然的比姑娘們要大一號。寶玉不敢多嘴,捧了杯子安靜喝茶。
湘雲停杯,大眼睛問道:“真的能預福禍嗎?”
黛玉展目看她道:“世間萬事,都是福禍相倚,再者就是人的心境罷了。”
妙玉仍坐在平時誦經之位,聞言點頭。
寶釵笑道:“各人命運早已註定,是改不了的,所求之簽不過是求心安罷了,就是享福還是受苦,都是各自的命,怨不得別人的。”
惜春麵上一動,想說什麽,到底咽了下去,卻把臉轉向了別處。
湘雲也不接寶釵的話,卻對妙玉道:“如何能轉運呢?人說吃齋念佛,即可抵了從前的過與惡,就這麽容易嗎?”
妙玉合了經書道:“並不僅在這些,若善心一發,多行善事,不念佛,也能有好運的。若一邊吃齋念佛,一邊還做惡事,惡報反而更大。”
黛玉頻頻點頭道:“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別人不知,天知、地知,自己知。”
寶玉本用眼看著她們姐妹說話,此時忍不住問道:“某些人隻想著算計別人,怎麽不見他們現報呢?”
妙玉淡淡道:“眼前即有,躲不掉的。”
寶釵心一驚問道:“應在何事,可有解脫之道?”
寶玉也想要問,惜春輕聲道:“既是命裏註定,如何能躲得過。再多掙紮,也隻是拖延時日罷了,何必多問。”
妙玉揮佛塵對黛玉道:“我預知不了什麽,隻知這世上玉比金堅。”
此時門外有人說話的聲音,卻是麝月與鶯兒同時尋到。二人進來與妙玉施禮,麝月方對寶玉道:“二爺,老爺前麵找你呢。”
而鶯兒對寶釵道:“姑娘快回去吧,家裏有事呢。”
寶玉忙告了罪,邁步出來,匆匆往前麵走。
寶釵便也起身作辭,妙玉也不留,與寶釵回禮時,低聲說了一句道:“寶姑娘,行至已無路,莫把旁人怨。”
寶釵麵上略一頓,又聽妙玉道:“恕不送。”
寶釵心中諸多疑問,卻問不出口,隻得回身和帶著鶯兒與香菱走出去。
探春、湘雲、惜春便也告辭,黛玉盈盈起身作別,妙玉卻道:“林姑娘留步,我有話和你說,”
黛玉停步,她也有話要問妙玉,妙玉以目相送三人出門,方與黛玉坐下。
第59章 素心如玉
探春、黛玉諸女到櫳翠庵求籤問卦,恰遇寶釵也到。寶釵是一隻半吉簽,而探春卻是一隻吉簽,妙玉留姐妹們品茶,卻有麝月與鶯兒來尋寶玉與寶釵回府,眾姐妹便也起身作別,妙玉卻又留下黛玉,有話與黛玉說。
那妙玉也是妙齡青春女子,與黛玉有幾分秉性相投,隻是更清高了些,更高潔了些,便有些不近人情。她不便常去瀟湘館尋黛玉敘話,因而隻有黛玉來此時,才有意留住黛玉細話。
黛玉相望妙玉,她清高中一抹冷傲,眉目間透著幾分清冷,目送寶釵、探春離去的眸光略含淺薄的疏離之意,在某一瞬又浸滿冷然,回身來,淡淡目光、削瘦身影略顯孤寂落寞。
卻見妙玉素顏微浮了平日難見的輕笑,輕啟唇道:“林姑娘,終於是風起雲散花恨去。”府中的事,如清風隨處飄散,也透過了攏翠庵的點點梅枝。
黛玉輕蹙眉道:“可是這風未免有些過了,吹得花葉盡去。”
二人並不明言,卻是明了所指為何,而黛玉此時心中也不是痛快淋漓的,她不免擔憂襲人未來之事。不擔心她會成為第二個晴雯,卻為她未來的生計掛心國。
妙玉淡笑道:“終究是此花招搖得太狂妄,狂妄到失了分寸。”
黛玉輕咳了一聲,心底微痛道:“可是表兄寶玉必要難過。到底花襲人服侍了他十多年,一朝舍了,他心裏過不去。”
看到寶玉不開心,黛玉心裏如何能好受。她知道寶玉在她身前麵上不露,生怕她不開心,其實寶玉還是惦記襲人的。
妙玉微低頭不語,嘆息一聲輕語道:“這也是寶玉的劫難,這一關總要過的。”
抬首清亮的眼睛注視黛玉道:“你既然做了,何必為此心裏不安,何況是她換失禮在先。”
原來黛玉自襲人走後心裏一直墜墜的,她原也待襲人如嫂的,從沒有將她當下人來看待。
整肅了麵容,幾人走入大殿內,卻見裊裊香菸之霧中,妙玉與惜春相對而坐,各自坐在蒲團之上,眼前攤開的經書,顯然二人方才在誦讀經書。
寶釵笑道:“原來是四妹妹在這裏,真的我等便是俗人了。”
黛玉也笑道:“還是四妹妹心淨,我們是做不到放下一切。”
惜春對黛玉微微一笑道:“到放下時自然放下。”
隻拿眼睛看了一眼寶釵,算是與她打過招呼。
妙玉起身,與眾女子施了佛禮,寶釵堆笑道:“我們姐妹討擾了。”
妙玉淡淡道:“求籤者,自去求之。”手執佛塵,立於佛像前,靜觀不動。
寶釵隻道:“知道了。”
自已端步去到了簽筒處,雙手捧著簽筒搖了幾下,掉出一枝簽來,寶釵拾起來看過,見上麵幾個字:“留花香空盡”,半吉。心中不大甚解,吉在何事,不吉在何事?預知了,有個預防才是。拿簽尋到妙玉身前,交到妙玉手裏道:“師傅解一下吧。”
妙玉微掃了一眼,說道:“正如你心中所願。”閉口再不言。
寶釵縮回手,心中暗道:卻是什麽?我所想的即是避了這樁婚事,難道果真避開了,如何避的呢,唯一的可能就是探春嫁了不成?而我可以……不經意的看了一眼探春,麵上不由笑道:“如此甚好,我便不憂慮了。”
探春等寶釵問過,輕輕走來先拜了三拜,也搖了簽筒,一隻簽搖了出來,掉在地上。探春彎腰拾起,拿到眼前來看,也是幾個字,“路折迴環見清幽”,探春舉簽望向妙玉,就要舉步走過來,妙玉出聲道:“吉簽,姑娘又何必煩憂,一切自是天定。”
探春雖不大明白,隻覺心頭明亮,心中抑鬱一掃而空。看來自己不會違了心意去嫁,賈府也不能因她而受累。
寶釵張口想再問妙玉,妙玉卻轉向小尼道:“給姑娘們斟上茶來。”
對黛玉一點頭道:“姑娘們出來坐坐。”一眼也不看寶玉,先移步出來 。
黛玉、湘雲、寶釵、探春、惜春寶玉隨後出來,寶釵本要坐在妙玉的蒲團之上,餘光看到妙玉冷眼瞥她,知她性子孤僻、過潔,獨自在一處坐了,黛玉、惜春仍坐在庵裏的蒲團之上,湘雲、探春卻是尋了椅子坐下。
小尼端上茶來,於姑娘們麵前每人斟上,黛玉、探春、湘雲、惜春每人一個古器茶碗,而寶釵與寶玉的又與人不同,顯然的比姑娘們要大一號。寶玉不敢多嘴,捧了杯子安靜喝茶。
湘雲停杯,大眼睛問道:“真的能預福禍嗎?”
黛玉展目看她道:“世間萬事,都是福禍相倚,再者就是人的心境罷了。”
妙玉仍坐在平時誦經之位,聞言點頭。
寶釵笑道:“各人命運早已註定,是改不了的,所求之簽不過是求心安罷了,就是享福還是受苦,都是各自的命,怨不得別人的。”
惜春麵上一動,想說什麽,到底咽了下去,卻把臉轉向了別處。
湘雲也不接寶釵的話,卻對妙玉道:“如何能轉運呢?人說吃齋念佛,即可抵了從前的過與惡,就這麽容易嗎?”
妙玉合了經書道:“並不僅在這些,若善心一發,多行善事,不念佛,也能有好運的。若一邊吃齋念佛,一邊還做惡事,惡報反而更大。”
黛玉頻頻點頭道:“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別人不知,天知、地知,自己知。”
寶玉本用眼看著她們姐妹說話,此時忍不住問道:“某些人隻想著算計別人,怎麽不見他們現報呢?”
妙玉淡淡道:“眼前即有,躲不掉的。”
寶釵心一驚問道:“應在何事,可有解脫之道?”
寶玉也想要問,惜春輕聲道:“既是命裏註定,如何能躲得過。再多掙紮,也隻是拖延時日罷了,何必多問。”
妙玉揮佛塵對黛玉道:“我預知不了什麽,隻知這世上玉比金堅。”
此時門外有人說話的聲音,卻是麝月與鶯兒同時尋到。二人進來與妙玉施禮,麝月方對寶玉道:“二爺,老爺前麵找你呢。”
而鶯兒對寶釵道:“姑娘快回去吧,家裏有事呢。”
寶玉忙告了罪,邁步出來,匆匆往前麵走。
寶釵便也起身作辭,妙玉也不留,與寶釵回禮時,低聲說了一句道:“寶姑娘,行至已無路,莫把旁人怨。”
寶釵麵上略一頓,又聽妙玉道:“恕不送。”
寶釵心中諸多疑問,卻問不出口,隻得回身和帶著鶯兒與香菱走出去。
探春、湘雲、惜春便也告辭,黛玉盈盈起身作別,妙玉卻道:“林姑娘留步,我有話和你說,”
黛玉停步,她也有話要問妙玉,妙玉以目相送三人出門,方與黛玉坐下。
第59章 素心如玉
探春、黛玉諸女到櫳翠庵求籤問卦,恰遇寶釵也到。寶釵是一隻半吉簽,而探春卻是一隻吉簽,妙玉留姐妹們品茶,卻有麝月與鶯兒來尋寶玉與寶釵回府,眾姐妹便也起身作別,妙玉卻又留下黛玉,有話與黛玉說。
那妙玉也是妙齡青春女子,與黛玉有幾分秉性相投,隻是更清高了些,更高潔了些,便有些不近人情。她不便常去瀟湘館尋黛玉敘話,因而隻有黛玉來此時,才有意留住黛玉細話。
黛玉相望妙玉,她清高中一抹冷傲,眉目間透著幾分清冷,目送寶釵、探春離去的眸光略含淺薄的疏離之意,在某一瞬又浸滿冷然,回身來,淡淡目光、削瘦身影略顯孤寂落寞。
卻見妙玉素顏微浮了平日難見的輕笑,輕啟唇道:“林姑娘,終於是風起雲散花恨去。”府中的事,如清風隨處飄散,也透過了攏翠庵的點點梅枝。
黛玉輕蹙眉道:“可是這風未免有些過了,吹得花葉盡去。”
二人並不明言,卻是明了所指為何,而黛玉此時心中也不是痛快淋漓的,她不免擔憂襲人未來之事。不擔心她會成為第二個晴雯,卻為她未來的生計掛心國。
妙玉淡笑道:“終究是此花招搖得太狂妄,狂妄到失了分寸。”
黛玉輕咳了一聲,心底微痛道:“可是表兄寶玉必要難過。到底花襲人服侍了他十多年,一朝舍了,他心裏過不去。”
看到寶玉不開心,黛玉心裏如何能好受。她知道寶玉在她身前麵上不露,生怕她不開心,其實寶玉還是惦記襲人的。
妙玉微低頭不語,嘆息一聲輕語道:“這也是寶玉的劫難,這一關總要過的。”
抬首清亮的眼睛注視黛玉道:“你既然做了,何必為此心裏不安,何況是她換失禮在先。”
原來黛玉自襲人走後心裏一直墜墜的,她原也待襲人如嫂的,從沒有將她當下人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