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紅樓同人)重生紅樓之賈璉翻身路 作者:絕世神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有啊,迎春嫁給了北靜王,大婚當日比賈敏的婚禮還要濃重,證婚人是太後和新皇,你不是瞧不上她嗎?她如今遠比你有身份地位的多。”
薛寶釵就想這般看著賈元春不甘心,看她不開心她就舒坦多了。
“姐姐,最後的時間裏,你可得好好得補身子,寶釵我可想要一個身體康健的皇子呢!”說完,薛寶釵高高興興得離開了,床上躺著的賈元春恨得雙眼通紅。
一個月後,賢德妃生下了皇嗣,但自己大出血身亡,新皇做主把孩子過繼給十七王府,由賢德妃的表妹薛寶釵撫養。
薛寶釵得了皇子,在十七王府的身份地位便不同以往了。
第101章 三年之後
榮國府的三個姐妹花如今一已嫁人兩個, 唯一剩下的探春依舊被關在東大院。
府上沒有了迎春,黛玉自不會再到榮國府做客,連帶著薛寶釵如今也忙著照看兒子, 榮國府除了個巧姐, 當真冷清起來。
那麽大一家子人,連住都嫌地方太小, 不過幾年間, 分家的分家, 嫁人的嫁人, 對大房還有威脅的, 便隻剩下老太太一人而已。
即便老太太如今還活著,也不過是在熬日子罷了,她如今算是一無所有,任人宰割最適合她不過。
但她還不能那麽快死,賈璉是他嫡親的孫子,一旦她死了就得丁憂,所以,不管邢氏和王熙鳳有多恨她, 卻絕不會讓她死得那麽急匆匆。
更何況, 如今的邢氏和王熙鳳哪還有當初的那份不甘和怨恨, 報復過兩三次, 也再提不起什麽勁頭來,是以從賈政夫妻離世後,老太太的榮禧堂成了真正養老的所在。
肚子一日比一日大的王熙鳳已經備下產房, 隻等著月份一足誕下榮國府這輩的嫡長孫,以她那個肚子,連穩婆都能瞧出是個男胎,就更不提太醫了。
而這會兒賈璉還在江南,他對待賈家人行動到算是迅速,對待外人反倒和軟許多,在金陵待了那麽長時間,也沒見他參任何一個官員。
他好似真的愛好賺銀子似的,拉著各地的大戶忙得不可開交,原先北靜王留下來的爛攤子被他一一接手。
賈璉到底是起頭做事的那個,相比北靜王,手底下的人對他才是真死心塌地,不需要糾纏太多,事情安排下去,就有人鞠躬盡瘁,這滋味很讓人高興,自然行動得速度驚人。
北靜王成親後,新皇沒讓他繼續閑著,西北離了賈璉,北靜王就得補上去,好穩住後方。
北靜王府能跟隨北靜王一道上任的,隻有迎春這個側妃一人而已,滿府的女人嫉妒得發狂,可誰都不敢在北靜王麵前表露些許。
迎春沒跟著丈夫上任過,一封書信送到榮國府,當日璉二奶奶便把她當初準備的那些單子都給送了來,上頭列得清清楚楚,還有她後頭缺了補上的物什。
有了這份單子,迎春收拾起行禮來,到底安心許多。
西北據說風沙大民風彪悍,迎春不比王熙鳳壯實,更不比她性子剛硬,是故一路之上做了許多心理準備,等真正上路之時,才發現在外行走竟那麽不方便。
馬車雖然已經被改造得格外舒適,但一坐就是十幾個時辰,偶爾吃喝睡都在裏頭,顛得人骨子都軟了,還有那船,坐上去搖搖晃晃的,不到一個時辰就吐得麵色發慌。
北靜王好似沒什麽太遭罪的模樣,別看他身份貴重,這點苦他吃著沒半點感覺,一路之上顧不上迎春,好似陀螺般忙得天昏暗地,迎春總算是明白,璉二奶奶說她會心疼璉二哥哥太忙是什麽意思了。
論理,璉二嫂子出門去過不少地方,本該有許多見聞才是,可哪想她竟不知道多少,除了當地的民風外,稍有名氣的地方都沒去過。
迎春見北靜王如此忙碌,眼底的青黑慢慢厚重,她也覺得沒什麽興致觀看一路的風景了,心裏唯一想的,便是讓他舒坦些許。
她自己趕路的辛苦和不適,並不讓人說於北靜王聽,但北靜王眼線眾多,哪能真的不知曉,嘴上不明說,暗地裏卻讓人準備好藥材多墊些皮子。
等北靜王在西北立足腳跟,賈璉在江南的事情也差不多鋪開來了,丟開甄家,江南依舊可以繁花似錦,不僅富商鄉紳們安樂,普通的老百姓也被兼顧到一二。
如此,甄家就可以被動了。
甄應嘉是個識時務的,他從來都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是故從頭到尾他沒有跟賈璉硬碰硬,賈璉見著他偷偷藏起大半家產,卻也沒多說一字,隻是會記下那些替他藏銀子的家族。
說來,甄應嘉送到王家和薛家的銀子,還不足他家產的百分之一,即便三四個箱子看起來至少值一萬兩,卻在甄家這麽大的家業麵前,根本不值一提,他這麽做,不過是在拉人下水,好分擔他的罪責而已。
陛下和上皇要的是銀子,甄應嘉知道,所以越拉人下水,抄家得到的銀子越多,隻要滿足了那兩位的胃口,甄家偷偷藏匿的那些,看在十七皇子的份上,也會網開一麵。
這點心機在上一世,榮國府無人發覺,隻現在賈璉看來,卻當真好笑得可以。
上輩子王熙鳳犯過這等錯,這一世竟然會由他賈璉來處理這事,也真是世道無常。
甄家的落敗,是必然的結局,上皇對他的容忍,在十七皇子離世後,便消散殆盡,新皇想要吞下整個江南,最好的手段,便是把甄家取而代之。
賈璉如今已經有四品的官位,過上兩年,就可取甄應嘉而代之,一旦他坐上江南製造的位置,江南整個產業盡歸他之手,上皇想再插手,那是絕無可能的。
等賈璉拿到江南這錢袋子的管理權,北靜王再拿下西北的兵權,兩廂夾擊江南的漕運,似乎也是順勢而為的。
這些事,在賈璉離京前,就已經跟新皇和北靜王約定好,他們未來需要做的事,也都商量得通透。
路,賈璉和北靜王需要從兩麵一道建,人,由新皇和北靜王出,至於經商,就全權歸賈璉負責,若非必要,誰都不能對他指手畫腳。
曾經沒坐上這個位置以前,賈璉心裏想的不過是報復王家而已,如今聽見外頭人常常說他是個財神,尤其走在路上吃碗小混沌時,都能聽到人家誇他是個好官,賈璉這心裏頭難免有些許愉悅。
誰不喜歡人誇呢?他這人也貪財,隻是取之有道而已,搜刮那些民脂民膏對他沒什麽好處,也遲早得出事,倒不如讓他正大光明得賺更舒服些。
養肥了民眾,他想要刮羊毛,似乎也豐厚不少。
自從賈璉一時興起,指派工匠們大批製作農具,願意替他修路的青壯越來越多,而且工錢還不需要給那麽多,節省下來的銀子當真好大一筆。
不僅如此,糧鋪裏能賣出去的糧種也越發得多,各地收上來的糧草一季比一季多,隻要沒發生天災人禍,他足夠讓西北那兒糧草供應無憂。
僅僅是一件不讓工匠們浪費時間的小事而已,竟然引發這麽一大串的反應,賈璉是從沒想過的,也正因為他能做的東西太多,賈璉才想著要多做些個。
車馬行自從規模越來越大後,對商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商道他建一條,給他帶來的收益是難以想像的多,隻要攔路收銀子,每日都可以白賺上百金。
薛寶釵就想這般看著賈元春不甘心,看她不開心她就舒坦多了。
“姐姐,最後的時間裏,你可得好好得補身子,寶釵我可想要一個身體康健的皇子呢!”說完,薛寶釵高高興興得離開了,床上躺著的賈元春恨得雙眼通紅。
一個月後,賢德妃生下了皇嗣,但自己大出血身亡,新皇做主把孩子過繼給十七王府,由賢德妃的表妹薛寶釵撫養。
薛寶釵得了皇子,在十七王府的身份地位便不同以往了。
第101章 三年之後
榮國府的三個姐妹花如今一已嫁人兩個, 唯一剩下的探春依舊被關在東大院。
府上沒有了迎春,黛玉自不會再到榮國府做客,連帶著薛寶釵如今也忙著照看兒子, 榮國府除了個巧姐, 當真冷清起來。
那麽大一家子人,連住都嫌地方太小, 不過幾年間, 分家的分家, 嫁人的嫁人, 對大房還有威脅的, 便隻剩下老太太一人而已。
即便老太太如今還活著,也不過是在熬日子罷了,她如今算是一無所有,任人宰割最適合她不過。
但她還不能那麽快死,賈璉是他嫡親的孫子,一旦她死了就得丁憂,所以,不管邢氏和王熙鳳有多恨她, 卻絕不會讓她死得那麽急匆匆。
更何況, 如今的邢氏和王熙鳳哪還有當初的那份不甘和怨恨, 報復過兩三次, 也再提不起什麽勁頭來,是以從賈政夫妻離世後,老太太的榮禧堂成了真正養老的所在。
肚子一日比一日大的王熙鳳已經備下產房, 隻等著月份一足誕下榮國府這輩的嫡長孫,以她那個肚子,連穩婆都能瞧出是個男胎,就更不提太醫了。
而這會兒賈璉還在江南,他對待賈家人行動到算是迅速,對待外人反倒和軟許多,在金陵待了那麽長時間,也沒見他參任何一個官員。
他好似真的愛好賺銀子似的,拉著各地的大戶忙得不可開交,原先北靜王留下來的爛攤子被他一一接手。
賈璉到底是起頭做事的那個,相比北靜王,手底下的人對他才是真死心塌地,不需要糾纏太多,事情安排下去,就有人鞠躬盡瘁,這滋味很讓人高興,自然行動得速度驚人。
北靜王成親後,新皇沒讓他繼續閑著,西北離了賈璉,北靜王就得補上去,好穩住後方。
北靜王府能跟隨北靜王一道上任的,隻有迎春這個側妃一人而已,滿府的女人嫉妒得發狂,可誰都不敢在北靜王麵前表露些許。
迎春沒跟著丈夫上任過,一封書信送到榮國府,當日璉二奶奶便把她當初準備的那些單子都給送了來,上頭列得清清楚楚,還有她後頭缺了補上的物什。
有了這份單子,迎春收拾起行禮來,到底安心許多。
西北據說風沙大民風彪悍,迎春不比王熙鳳壯實,更不比她性子剛硬,是故一路之上做了許多心理準備,等真正上路之時,才發現在外行走竟那麽不方便。
馬車雖然已經被改造得格外舒適,但一坐就是十幾個時辰,偶爾吃喝睡都在裏頭,顛得人骨子都軟了,還有那船,坐上去搖搖晃晃的,不到一個時辰就吐得麵色發慌。
北靜王好似沒什麽太遭罪的模樣,別看他身份貴重,這點苦他吃著沒半點感覺,一路之上顧不上迎春,好似陀螺般忙得天昏暗地,迎春總算是明白,璉二奶奶說她會心疼璉二哥哥太忙是什麽意思了。
論理,璉二嫂子出門去過不少地方,本該有許多見聞才是,可哪想她竟不知道多少,除了當地的民風外,稍有名氣的地方都沒去過。
迎春見北靜王如此忙碌,眼底的青黑慢慢厚重,她也覺得沒什麽興致觀看一路的風景了,心裏唯一想的,便是讓他舒坦些許。
她自己趕路的辛苦和不適,並不讓人說於北靜王聽,但北靜王眼線眾多,哪能真的不知曉,嘴上不明說,暗地裏卻讓人準備好藥材多墊些皮子。
等北靜王在西北立足腳跟,賈璉在江南的事情也差不多鋪開來了,丟開甄家,江南依舊可以繁花似錦,不僅富商鄉紳們安樂,普通的老百姓也被兼顧到一二。
如此,甄家就可以被動了。
甄應嘉是個識時務的,他從來都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是故從頭到尾他沒有跟賈璉硬碰硬,賈璉見著他偷偷藏起大半家產,卻也沒多說一字,隻是會記下那些替他藏銀子的家族。
說來,甄應嘉送到王家和薛家的銀子,還不足他家產的百分之一,即便三四個箱子看起來至少值一萬兩,卻在甄家這麽大的家業麵前,根本不值一提,他這麽做,不過是在拉人下水,好分擔他的罪責而已。
陛下和上皇要的是銀子,甄應嘉知道,所以越拉人下水,抄家得到的銀子越多,隻要滿足了那兩位的胃口,甄家偷偷藏匿的那些,看在十七皇子的份上,也會網開一麵。
這點心機在上一世,榮國府無人發覺,隻現在賈璉看來,卻當真好笑得可以。
上輩子王熙鳳犯過這等錯,這一世竟然會由他賈璉來處理這事,也真是世道無常。
甄家的落敗,是必然的結局,上皇對他的容忍,在十七皇子離世後,便消散殆盡,新皇想要吞下整個江南,最好的手段,便是把甄家取而代之。
賈璉如今已經有四品的官位,過上兩年,就可取甄應嘉而代之,一旦他坐上江南製造的位置,江南整個產業盡歸他之手,上皇想再插手,那是絕無可能的。
等賈璉拿到江南這錢袋子的管理權,北靜王再拿下西北的兵權,兩廂夾擊江南的漕運,似乎也是順勢而為的。
這些事,在賈璉離京前,就已經跟新皇和北靜王約定好,他們未來需要做的事,也都商量得通透。
路,賈璉和北靜王需要從兩麵一道建,人,由新皇和北靜王出,至於經商,就全權歸賈璉負責,若非必要,誰都不能對他指手畫腳。
曾經沒坐上這個位置以前,賈璉心裏想的不過是報復王家而已,如今聽見外頭人常常說他是個財神,尤其走在路上吃碗小混沌時,都能聽到人家誇他是個好官,賈璉這心裏頭難免有些許愉悅。
誰不喜歡人誇呢?他這人也貪財,隻是取之有道而已,搜刮那些民脂民膏對他沒什麽好處,也遲早得出事,倒不如讓他正大光明得賺更舒服些。
養肥了民眾,他想要刮羊毛,似乎也豐厚不少。
自從賈璉一時興起,指派工匠們大批製作農具,願意替他修路的青壯越來越多,而且工錢還不需要給那麽多,節省下來的銀子當真好大一筆。
不僅如此,糧鋪裏能賣出去的糧種也越發得多,各地收上來的糧草一季比一季多,隻要沒發生天災人禍,他足夠讓西北那兒糧草供應無憂。
僅僅是一件不讓工匠們浪費時間的小事而已,竟然引發這麽一大串的反應,賈璉是從沒想過的,也正因為他能做的東西太多,賈璉才想著要多做些個。
車馬行自從規模越來越大後,對商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商道他建一條,給他帶來的收益是難以想像的多,隻要攔路收銀子,每日都可以白賺上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