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此考慮,我設定的結局是賈寶玉出走後,薛寶釵在尋找賈寶玉的途中遭遇大雪凍死了。也許這個結局有點不符合一貫以來讀者的看法,但是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首先,在丈夫出走後,任何一個女人都肯定不會無動於衷,都會去尋找;其次,這個結局更切合“悲金悼玉”的“悲”。讓薛寶釵“守寡”,則突出的不是“悲”,而好像變成了對薛寶釵的懲罰。當然也有我的一點私心,我像喜歡林黛玉一樣喜歡薛寶釵,所以我想把薛寶釵寫得更值得讓人同情一些。
關於賈元春的結局,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病死了,有人認為是死於宮廷內鬥,甚至有人認為被淩遲處死。下麵我們依據畫、判詞和歌詞來推測一下。
畫:“隻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
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歌詞:“[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輪嗬,須要退步抽身早!”
我們把三者結合在一起來分析。“弓”很顯然是利用了和“宮”諧音,意指皇宮;“香櫞”是什麽意思?香櫞是一種可吃、可觀賞、可入藥的水果,這倒也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香櫞有一個新奇的特性,成熟的香櫞果實可在枝頭掛數年之久,秋冬時便變黃,開春時又返青,而不像其它水果一樣成熟後要麽自然落枝,要麽在枝頭枯死。所以香櫞應該是暗示賈元春被封為貴妃後,春去春來又在皇宮待了很多年。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比較好理解,是說賈元春入宮二十年,在錯綜複雜的宮廷爭鬥中,終於出人頭地。關鍵是“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該怎麽解?關於這兩句的意思幾百年來爭論不休,直到現在也沒有個能絕對解釋得通的說法。下麵說說我的淺見。
《80後紅樓夢新續》後記(四)
我們先來看一下清初時後宮妃嬪的設置情況。史載“康熙定製,設皇後一人,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也就是說一個皇後,三個貴妃。所以我認為這裏的“春”有可能暗指“宮”(不知道在作者方言裏這兩個字的發音是否相近。)“三春”既是“三宮”,代指貴妃;“初春”即指“正宮”,代指皇後。“三春爭及初春景”即可理解為皇妃賈元春很得皇上寵愛,已經快趕上皇後了。
關於賈元春受寵,我們從第七十一回中也可以看出。賈母過80大壽時一連大慶七天,前來慶賀的王侯將相自不必說,連皇上也送來了賀禮。“禮部奉旨:欽賜金玉如意一柄,彩緞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銀五百兩。”注意,這是皇帝親自下旨讓禮部送來的,而不是賈元春送來的。從這個細節反映出彼時賈元春很受皇上的寵愛。
“虎兔相逢大夢歸”又該如何理解?我們再結合史實來看看。康熙皇帝駕崩於公元1722年12月20日,農曆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恰好是虎年;十一月十三日,離兔年已經不到50天,正是虎年和兔年快要交替的時間。所以“虎兔相逢”極有可能是隱寫康熙駕崩。退一步,即使作者不是直接寫康熙,其筆下的這個皇帝也是以康熙為原型而設定的。這也是為什麽會寫得如此隱晦的原因。要是作者寫賈元春去世,沒必要寫得這麽隱晦。
作者為什麽要寫康熙駕崩?因為賈貴妃是皇帝的老婆,妻以夫貴,賈貴妃的命運自然與皇帝丈夫息息相關,甚至就由作為皇帝的丈夫決定。
寫到這裏“大夢歸”三字就很好理解:作為皇帝的丈夫死後,賈貴妃失去靠山,所有的願望、抱負也就隨之破滅了。這也是為什麽歌曲的名字叫《恨無常》,又說“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無常”指死亡;“恨無常”不是賈元春恨自己去世,而是恨作為皇帝的丈夫去世。
分析完畫、判詞和歌詞,那賈元春的結局就很清楚了:賈元春被選入宮,費盡心思,終於出人頭地,做了貴妃,並且還很得寵,已經快趕上皇後了。但是在“榮華正好”的時候,老皇帝駕崩,自己又沒有兒女,所以賈元春失去了依靠。後來隻作為先帝的遺妃遠離親人、獨自一人在皇宮的一角虛耗青春、苦度殘年、雖生如死,做白頭宮娥。這也就是歌詞所說的“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輪嗬,須要退步怞身早!”
關於賈探春的結局,遠嫁應該是沒有什麽疑問。
“金陵十二釵”都是薄命司中的女兒,所以都應該很“薄命”。但是單純嫁的遠,也算不得薄命,所以我改了一下,把賈探春改成了權勢交易的犧牲品。
關於史湘雲的結局,又是爭論較多的一個問題。看看與史湘雲有關的畫、判詞和歌曲。
畫:後麵又畫幾縷飛雲,一灣逝水。
判詞:富貴又何為,繈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歌曲:[樂中悲]繈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關於賈元春的結局,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病死了,有人認為是死於宮廷內鬥,甚至有人認為被淩遲處死。下麵我們依據畫、判詞和歌詞來推測一下。
畫:“隻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
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歌詞:“[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輪嗬,須要退步抽身早!”
我們把三者結合在一起來分析。“弓”很顯然是利用了和“宮”諧音,意指皇宮;“香櫞”是什麽意思?香櫞是一種可吃、可觀賞、可入藥的水果,這倒也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香櫞有一個新奇的特性,成熟的香櫞果實可在枝頭掛數年之久,秋冬時便變黃,開春時又返青,而不像其它水果一樣成熟後要麽自然落枝,要麽在枝頭枯死。所以香櫞應該是暗示賈元春被封為貴妃後,春去春來又在皇宮待了很多年。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比較好理解,是說賈元春入宮二十年,在錯綜複雜的宮廷爭鬥中,終於出人頭地。關鍵是“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該怎麽解?關於這兩句的意思幾百年來爭論不休,直到現在也沒有個能絕對解釋得通的說法。下麵說說我的淺見。
《80後紅樓夢新續》後記(四)
我們先來看一下清初時後宮妃嬪的設置情況。史載“康熙定製,設皇後一人,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也就是說一個皇後,三個貴妃。所以我認為這裏的“春”有可能暗指“宮”(不知道在作者方言裏這兩個字的發音是否相近。)“三春”既是“三宮”,代指貴妃;“初春”即指“正宮”,代指皇後。“三春爭及初春景”即可理解為皇妃賈元春很得皇上寵愛,已經快趕上皇後了。
關於賈元春受寵,我們從第七十一回中也可以看出。賈母過80大壽時一連大慶七天,前來慶賀的王侯將相自不必說,連皇上也送來了賀禮。“禮部奉旨:欽賜金玉如意一柄,彩緞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銀五百兩。”注意,這是皇帝親自下旨讓禮部送來的,而不是賈元春送來的。從這個細節反映出彼時賈元春很受皇上的寵愛。
“虎兔相逢大夢歸”又該如何理解?我們再結合史實來看看。康熙皇帝駕崩於公元1722年12月20日,農曆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恰好是虎年;十一月十三日,離兔年已經不到50天,正是虎年和兔年快要交替的時間。所以“虎兔相逢”極有可能是隱寫康熙駕崩。退一步,即使作者不是直接寫康熙,其筆下的這個皇帝也是以康熙為原型而設定的。這也是為什麽會寫得如此隱晦的原因。要是作者寫賈元春去世,沒必要寫得這麽隱晦。
作者為什麽要寫康熙駕崩?因為賈貴妃是皇帝的老婆,妻以夫貴,賈貴妃的命運自然與皇帝丈夫息息相關,甚至就由作為皇帝的丈夫決定。
寫到這裏“大夢歸”三字就很好理解:作為皇帝的丈夫死後,賈貴妃失去靠山,所有的願望、抱負也就隨之破滅了。這也是為什麽歌曲的名字叫《恨無常》,又說“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無常”指死亡;“恨無常”不是賈元春恨自己去世,而是恨作為皇帝的丈夫去世。
分析完畫、判詞和歌詞,那賈元春的結局就很清楚了:賈元春被選入宮,費盡心思,終於出人頭地,做了貴妃,並且還很得寵,已經快趕上皇後了。但是在“榮華正好”的時候,老皇帝駕崩,自己又沒有兒女,所以賈元春失去了依靠。後來隻作為先帝的遺妃遠離親人、獨自一人在皇宮的一角虛耗青春、苦度殘年、雖生如死,做白頭宮娥。這也就是歌詞所說的“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輪嗬,須要退步怞身早!”
關於賈探春的結局,遠嫁應該是沒有什麽疑問。
“金陵十二釵”都是薄命司中的女兒,所以都應該很“薄命”。但是單純嫁的遠,也算不得薄命,所以我改了一下,把賈探春改成了權勢交易的犧牲品。
關於史湘雲的結局,又是爭論較多的一個問題。看看與史湘雲有關的畫、判詞和歌曲。
畫:後麵又畫幾縷飛雲,一灣逝水。
判詞:富貴又何為,繈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歌曲:[樂中悲]繈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