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紅樓之黛玉養了一隻貓 作者:山村漠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黛玉仰頭道:“你們都吃得涼的,我也吃得。”
周航:“我們吃的時候還沒涼。”
說話間已將粥盡倒在鍋裏,蹲在灶台前想生火,生了半天也沒生起來,反倒吹的滿臉灰,黛玉止不住笑了。農婦晾好衣裳,見廚房裏冒出濃煙,忙跑過去看,也跟著笑,催著周航起來,道:“你們哪裏會幹這個,快起開讓我來罷。”又向外麵叫,“虎子,虎子,快來,把你這兩位哥哥帶出去玩一會子去!”
虎子便是農婦的孫子,才五歲多的孩子。聞言便跑過來拉黛玉的袖子,農婦也催道:“你們先出去罷,溫好了粥我叫你們。”
林如海已經向老漢打聽附近莊子裏織布作坊的事了。
老漢正說的津津有味:“我們也不清楚,隻知道那莊子背後的東家吳老爺極有權勢。前幾年他們招織布的女工,工錢給的高高的,但有一樣,進去便是五年。這五年便是賣給了他們,不許見家人,也不許外出,掙的工錢也不許往外私傳,說是五年之後統一放出來的。我兒媳織的布遠近鄰居都誇好,當時也是動了心的,但一聽這個,便沒有去。後來日子實在過得困窘,想去,人家那裏又不肯要了。”
林如海道:“老人家可知他們那裏織的布都銷往何處了麽?”
老漢皺著眉頭想了半天,道:“你一說,我也覺得怪,也從沒見他們往外賣布啊。”
黛玉聽了一會兒,問:“老爺爺,你們村子裏可有失蹤過人口?”
老漢又想了想說:“倒是前年,李二狗家的兒子失蹤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到如今也每個音訊……”說到這他突然一怔,看了看黛玉,又看看林如海,“你們問這個做什麽?”
林如海撚了撚鬍鬚,招手叫黛玉到身邊,淡淡的道:“他小孩子家見什麽都好奇,前兒來的路上偶然聽見有人說失蹤了人口之事,便記在心裏了,走到哪都要問問。”
老漢也便丟開不再細問。他又看看林如海,見他舉止斯文,不像個商人,倒像個讀書之人。商人他見過,他們這裏賣雞蛋的、賣糖賣米的、殺豬賣肉的,甚至是縣城裏開酒樓、開綢緞莊的大財主他也見過,都沒眼前這位先生有氣度。他想,這位先生即使是商人,也必與那些一般的商人不同,瞧那身上穿的料子,怕是縣城最大的衣料鋪子裏都沒有。他便猜想林如海定是從什麽大地方來的大商人,很是見過些世麵。
不過……
想了想他還是忍不住勸道:“老漢我多一句嘴,若說錯了,先生您別在意。”
林如海微微頷首,以一種很謙恭的語氣說:“有什麽老人家盡管直說,晚生聽著便是。”
老漢便道:“俗語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先生若是賣布料,不防去其他地方看看,何必隻盯著此處呢。您是不知道,他們莊子裏的人手段狠著呢,東家又與縣太爺交好,您去招惹他們,若吃了虧,可沒處說理呢。”
林如海笑笑,道:“多謝老人家提醒。我們原是路過,見此處有織布作坊,便想順便買點,人家不肯賣,我們也不能強求不是?”
老漢道:“先生明白便好。”
一時農婦熱好了粥,盛出來端給黛玉吃。黛玉謝過,含笑接了。她在家裏吃粥,一向用的是湯匙,這裏沒有湯匙,農婦遞給她的是一根不知是什麽木頭製成的筷子。這筷子不像是買的,因為有些地方削的不規整,粗細也不均勻,黛玉想該是人家自己做的。這更顯出莊戶人家的樸實無華,黛玉不僅好不嫌棄,看著那筷子倒覺得很新鮮。
見黛玉隻盯著那筷子看,農婦道:“怎麽,可是髒了?我給哥兒換一雙罷。”
說著便伸手去拿黛玉的手中的筷子,黛玉忙道:“老奶奶誤會了,我非是嫌棄髒,隻是瞧這筷子做的倒也別致,想它是什麽木頭做的呢。”
農婦便哈哈大笑,指著院子裏一棵極高大的樹道:“看見那棵楊樹了麽,便是那棵樹上的枝條做的。”
“那便是楊樹嗎?”黛玉看了看道。
“哥兒竟不認得楊樹?”農婦甚為驚奇,楊樹是最常見的樹,田野村頭都會種上不少。便是城裏的,除非是沒出過門,不然楊樹是常見的。
黛玉搖了搖頭,小聲道:“倒是見樹上寫過。”她平日所見,都是些奇花異草,便是出門,見許多樹木也想不起來一一問這叫什麽樹那叫什麽樹。她對楊樹的印象便是書上所寫:高大、挺拔、樹幹端直、葉如幼兒巴掌大小、冠有昂揚之勢、風吹沙沙有聲。實在也想不出楊樹究竟是個什麽樣,今兒倒是見了。
農婦聽了不免笑道:“哥兒真是個讀書的公子,將來可要考個狀元才好呢。”
於是她告訴黛玉,不管什麽樹,每到開春,不免都要新長出許多枝丫。枝丫太多,便會影響樹的生長,要將下麵的枝丫砍掉,樹木才能長得高長得壯。就比如這個楊樹,如此高大挺直,便是每年都修剪枝丫的緣故,若是任由它自己生長,哪裏能得這種參天的巨木。他們用的筷子,便是用楊樹砍掉不要的樹枝做的。
黛玉覺得農婦說的話深有道理,一家子父母要教育子女可不就是這個理兒?別說這個,便是官員治理地方,聖上官吏朝堂,用的方式方法不也是從這淺顯的道理中而來麽?
周航:“我們吃的時候還沒涼。”
說話間已將粥盡倒在鍋裏,蹲在灶台前想生火,生了半天也沒生起來,反倒吹的滿臉灰,黛玉止不住笑了。農婦晾好衣裳,見廚房裏冒出濃煙,忙跑過去看,也跟著笑,催著周航起來,道:“你們哪裏會幹這個,快起開讓我來罷。”又向外麵叫,“虎子,虎子,快來,把你這兩位哥哥帶出去玩一會子去!”
虎子便是農婦的孫子,才五歲多的孩子。聞言便跑過來拉黛玉的袖子,農婦也催道:“你們先出去罷,溫好了粥我叫你們。”
林如海已經向老漢打聽附近莊子裏織布作坊的事了。
老漢正說的津津有味:“我們也不清楚,隻知道那莊子背後的東家吳老爺極有權勢。前幾年他們招織布的女工,工錢給的高高的,但有一樣,進去便是五年。這五年便是賣給了他們,不許見家人,也不許外出,掙的工錢也不許往外私傳,說是五年之後統一放出來的。我兒媳織的布遠近鄰居都誇好,當時也是動了心的,但一聽這個,便沒有去。後來日子實在過得困窘,想去,人家那裏又不肯要了。”
林如海道:“老人家可知他們那裏織的布都銷往何處了麽?”
老漢皺著眉頭想了半天,道:“你一說,我也覺得怪,也從沒見他們往外賣布啊。”
黛玉聽了一會兒,問:“老爺爺,你們村子裏可有失蹤過人口?”
老漢又想了想說:“倒是前年,李二狗家的兒子失蹤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到如今也每個音訊……”說到這他突然一怔,看了看黛玉,又看看林如海,“你們問這個做什麽?”
林如海撚了撚鬍鬚,招手叫黛玉到身邊,淡淡的道:“他小孩子家見什麽都好奇,前兒來的路上偶然聽見有人說失蹤了人口之事,便記在心裏了,走到哪都要問問。”
老漢也便丟開不再細問。他又看看林如海,見他舉止斯文,不像個商人,倒像個讀書之人。商人他見過,他們這裏賣雞蛋的、賣糖賣米的、殺豬賣肉的,甚至是縣城裏開酒樓、開綢緞莊的大財主他也見過,都沒眼前這位先生有氣度。他想,這位先生即使是商人,也必與那些一般的商人不同,瞧那身上穿的料子,怕是縣城最大的衣料鋪子裏都沒有。他便猜想林如海定是從什麽大地方來的大商人,很是見過些世麵。
不過……
想了想他還是忍不住勸道:“老漢我多一句嘴,若說錯了,先生您別在意。”
林如海微微頷首,以一種很謙恭的語氣說:“有什麽老人家盡管直說,晚生聽著便是。”
老漢便道:“俗語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先生若是賣布料,不防去其他地方看看,何必隻盯著此處呢。您是不知道,他們莊子裏的人手段狠著呢,東家又與縣太爺交好,您去招惹他們,若吃了虧,可沒處說理呢。”
林如海笑笑,道:“多謝老人家提醒。我們原是路過,見此處有織布作坊,便想順便買點,人家不肯賣,我們也不能強求不是?”
老漢道:“先生明白便好。”
一時農婦熱好了粥,盛出來端給黛玉吃。黛玉謝過,含笑接了。她在家裏吃粥,一向用的是湯匙,這裏沒有湯匙,農婦遞給她的是一根不知是什麽木頭製成的筷子。這筷子不像是買的,因為有些地方削的不規整,粗細也不均勻,黛玉想該是人家自己做的。這更顯出莊戶人家的樸實無華,黛玉不僅好不嫌棄,看著那筷子倒覺得很新鮮。
見黛玉隻盯著那筷子看,農婦道:“怎麽,可是髒了?我給哥兒換一雙罷。”
說著便伸手去拿黛玉的手中的筷子,黛玉忙道:“老奶奶誤會了,我非是嫌棄髒,隻是瞧這筷子做的倒也別致,想它是什麽木頭做的呢。”
農婦便哈哈大笑,指著院子裏一棵極高大的樹道:“看見那棵楊樹了麽,便是那棵樹上的枝條做的。”
“那便是楊樹嗎?”黛玉看了看道。
“哥兒竟不認得楊樹?”農婦甚為驚奇,楊樹是最常見的樹,田野村頭都會種上不少。便是城裏的,除非是沒出過門,不然楊樹是常見的。
黛玉搖了搖頭,小聲道:“倒是見樹上寫過。”她平日所見,都是些奇花異草,便是出門,見許多樹木也想不起來一一問這叫什麽樹那叫什麽樹。她對楊樹的印象便是書上所寫:高大、挺拔、樹幹端直、葉如幼兒巴掌大小、冠有昂揚之勢、風吹沙沙有聲。實在也想不出楊樹究竟是個什麽樣,今兒倒是見了。
農婦聽了不免笑道:“哥兒真是個讀書的公子,將來可要考個狀元才好呢。”
於是她告訴黛玉,不管什麽樹,每到開春,不免都要新長出許多枝丫。枝丫太多,便會影響樹的生長,要將下麵的枝丫砍掉,樹木才能長得高長得壯。就比如這個楊樹,如此高大挺直,便是每年都修剪枝丫的緣故,若是任由它自己生長,哪裏能得這種參天的巨木。他們用的筷子,便是用楊樹砍掉不要的樹枝做的。
黛玉覺得農婦說的話深有道理,一家子父母要教育子女可不就是這個理兒?別說這個,便是官員治理地方,聖上官吏朝堂,用的方式方法不也是從這淺顯的道理中而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