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但糧食的利潤其實要遠遜於鹽業,這是個靠天吃飯的產業。
太原令也就跟著每年的收成,飢一年飽一年的。
今年大豐收,他摩拳擦掌地預備多在糧商身上搜刮些銀子,不曾想,遇到了賈赦這塊鐵板。
聽衙役回來一說,他下令捉拿的外來商人可能是榮國公世子,嚇得也腿軟倒是不至於,隻是略微有些擔憂。
太原令坐在書房裏麵沉如水,「榮國公世子好端端的來太原幹什麽,我們也沒收到半點風啊。雖咱們投靠了東平郡王,可/榮國公也不是咱們能得罪的人。」
誰不知道榮國公隨隨便便帶點人就幹掉了叛變的京畿禁軍和宮中羽林軍,一挑二啊,這個榮國公世子更是別人家的孩子,救過太後娘娘的啊。
榮國公世子要是氣急了,揍我們一頓也是白打啊。
師爺在一旁給他出主意,「世子爺也沒說是因為正事要來的,他還是個半大孩子,您不如請夫人出來一併說話,表達些關切慈愛,再好生設宴招待,試著把這事揭過去,您覺得如何?」
「你這個什麽狗屁主意,你知道他姨母是誰麽!他姨母是東平王妃,你忘了我那個小姨子了啊?」太原令用力拍桌子,「再想別的!」
太原令有個好夫人,商女出身,打得一手好算盤,更要命的是,這個好夫人給他貢獻了個極其厲害的小姨子,乃是現任雁門關守將、東平郡王的寵妾是也。
小姨子也遺傳了娘家的經商基因,據說能當東平郡王半個家。
師爺也想起來這關係了,讓人家愛妾的姐姐給正房的外甥表達慈愛,他的腦袋剛剛可能被驢踢了。
太原城裏往來牽扯極多,太原令素來幹著火中取栗的勾當,當即心一橫道,「先去請夫人備下宴席。如今還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榮國公世子,怎麽就這麽巧,恰好抓到他了。再說了,榮國府不是奉聖命駐守居庸關麽,來我們太原幹什麽。」
應聲蟲似的師爺連連點頭,「我們細細地盤查,如果是冒充的,那就下大獄,嚴刑拷打,誰給他的狗膽!如果是的話!」
「那就問一問這位世子,無詔令怎麽就離開了駐地了呢。」太原令智珠在握,自認抓到了賈赦的把柄,「我必不能對他退讓。」
說話間,賈赦已經到了。
見了本人,太原令還想擺一擺架子,結果賈赦擺出世子爺的派頭,哪怕隻帶了兩個人,也比太原令這個父母官顯得要威嚴。
賈赦直接坐了首位,接過下人的茶盞,方正眼看向太原令,「大人好大的威風,連我也要拿下。」
他剛剛在路上已經打聽過了,史大來報信,竟是叫這個太原令當成妖言惑眾的亂民給抓起來了。
史大大概是記著約法三章,並未表明身份,隻是說自己的表弟在某某客棧,如果他們不信,可以找賈赦一問究竟。
富商在太原府眾人的眼裏,就等於同肥羊,尤其是年輕的小少爺,經不起嚇,家裏又捨得出錢。
這樣送上門的機會,如何能放過。
動手前太原令還冠冕堂皇地講述了一下需要捉拿史大同黨的必要性,下頭人已經心領神會,暗自揣摩可以從中得到多少銀子。
「世子言重了。」太原令保持了一地主官的風骨,麵對賈赦的責問並不慌張,反而有禮有節道,「太原城並不單單隻販賣太原的糧,山西一帶的糧商都會在豐收季匯聚在我們太原。如果但凡來個人就說某某人有問題,是賊人是外族,這生意還如何做得下去呢?」
「我並未看出生意和查外族有什麽關係。太原魚龍混雜,隻怕大人是嫌棄麻煩吧。」賈赦道,「敢問大人一句,如果那些人真的是北狄來的,大批的糧食被收購送往草原,這個責任大人可能擔當?」
太原令擱下茶盞,正色道,「世子,還是要講究證據的。您雖尊貴,卻也不能以一家之言來斷案,到底我才是太原的主官。」
他一直在避重就輕,賈赦擱下茶盞,已然不悅,「原來你還記得自己是主官,既有疑點,居然不派人去查驗落實,竟還要扣下證人。大人斷案也是這樣疑罪從無的嗎?」
「這樣說世子就是沒有證據了。」太原令一笑,「世子涉世未深,見著外形不甚普通的人覺得古怪是正常的。至於下官斷案如何,端誰的碗,服誰的管,這個就不牢世子操心了。請恕我不能與你閑談城中政務了。」
「非常好。」賈赦怒極反笑,「既這樣說,請問我家表兄犯了什麽錯,大人可有證據,竟將他就這樣關入大牢?看著我的麵子是不夠,是不是我得去請保齡侯這個舅舅親自來領他兒子?」
太原令頓了一下,一時之間尚未想到好的託詞。
誰知道那是史侯兒子啊!
賈赦已經起身冷斥道,「金殿之上,禦史風聞上奏都無妨,到了太原府,連著舉報一二都要關起來。我請問大人一句,你同這些個外族是什麽關係?」
「世子這是什麽意思?我雖官微卑下,也斷斷接受不了您這樣的汙衊。」太原令聽罷當時就拍案而起。
第42章
廳內有些燥熱, 賈赦撩起袖子,耐下性子道, 「大人不需要這麽激動。每一顆運去北狄的糧食都可能變作傷害我們將士的武器。還請大人諒解, 我身為居庸關守將的責任。」
太原令也就跟著每年的收成,飢一年飽一年的。
今年大豐收,他摩拳擦掌地預備多在糧商身上搜刮些銀子,不曾想,遇到了賈赦這塊鐵板。
聽衙役回來一說,他下令捉拿的外來商人可能是榮國公世子,嚇得也腿軟倒是不至於,隻是略微有些擔憂。
太原令坐在書房裏麵沉如水,「榮國公世子好端端的來太原幹什麽,我們也沒收到半點風啊。雖咱們投靠了東平郡王,可/榮國公也不是咱們能得罪的人。」
誰不知道榮國公隨隨便便帶點人就幹掉了叛變的京畿禁軍和宮中羽林軍,一挑二啊,這個榮國公世子更是別人家的孩子,救過太後娘娘的啊。
榮國公世子要是氣急了,揍我們一頓也是白打啊。
師爺在一旁給他出主意,「世子爺也沒說是因為正事要來的,他還是個半大孩子,您不如請夫人出來一併說話,表達些關切慈愛,再好生設宴招待,試著把這事揭過去,您覺得如何?」
「你這個什麽狗屁主意,你知道他姨母是誰麽!他姨母是東平王妃,你忘了我那個小姨子了啊?」太原令用力拍桌子,「再想別的!」
太原令有個好夫人,商女出身,打得一手好算盤,更要命的是,這個好夫人給他貢獻了個極其厲害的小姨子,乃是現任雁門關守將、東平郡王的寵妾是也。
小姨子也遺傳了娘家的經商基因,據說能當東平郡王半個家。
師爺也想起來這關係了,讓人家愛妾的姐姐給正房的外甥表達慈愛,他的腦袋剛剛可能被驢踢了。
太原城裏往來牽扯極多,太原令素來幹著火中取栗的勾當,當即心一橫道,「先去請夫人備下宴席。如今還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榮國公世子,怎麽就這麽巧,恰好抓到他了。再說了,榮國府不是奉聖命駐守居庸關麽,來我們太原幹什麽。」
應聲蟲似的師爺連連點頭,「我們細細地盤查,如果是冒充的,那就下大獄,嚴刑拷打,誰給他的狗膽!如果是的話!」
「那就問一問這位世子,無詔令怎麽就離開了駐地了呢。」太原令智珠在握,自認抓到了賈赦的把柄,「我必不能對他退讓。」
說話間,賈赦已經到了。
見了本人,太原令還想擺一擺架子,結果賈赦擺出世子爺的派頭,哪怕隻帶了兩個人,也比太原令這個父母官顯得要威嚴。
賈赦直接坐了首位,接過下人的茶盞,方正眼看向太原令,「大人好大的威風,連我也要拿下。」
他剛剛在路上已經打聽過了,史大來報信,竟是叫這個太原令當成妖言惑眾的亂民給抓起來了。
史大大概是記著約法三章,並未表明身份,隻是說自己的表弟在某某客棧,如果他們不信,可以找賈赦一問究竟。
富商在太原府眾人的眼裏,就等於同肥羊,尤其是年輕的小少爺,經不起嚇,家裏又捨得出錢。
這樣送上門的機會,如何能放過。
動手前太原令還冠冕堂皇地講述了一下需要捉拿史大同黨的必要性,下頭人已經心領神會,暗自揣摩可以從中得到多少銀子。
「世子言重了。」太原令保持了一地主官的風骨,麵對賈赦的責問並不慌張,反而有禮有節道,「太原城並不單單隻販賣太原的糧,山西一帶的糧商都會在豐收季匯聚在我們太原。如果但凡來個人就說某某人有問題,是賊人是外族,這生意還如何做得下去呢?」
「我並未看出生意和查外族有什麽關係。太原魚龍混雜,隻怕大人是嫌棄麻煩吧。」賈赦道,「敢問大人一句,如果那些人真的是北狄來的,大批的糧食被收購送往草原,這個責任大人可能擔當?」
太原令擱下茶盞,正色道,「世子,還是要講究證據的。您雖尊貴,卻也不能以一家之言來斷案,到底我才是太原的主官。」
他一直在避重就輕,賈赦擱下茶盞,已然不悅,「原來你還記得自己是主官,既有疑點,居然不派人去查驗落實,竟還要扣下證人。大人斷案也是這樣疑罪從無的嗎?」
「這樣說世子就是沒有證據了。」太原令一笑,「世子涉世未深,見著外形不甚普通的人覺得古怪是正常的。至於下官斷案如何,端誰的碗,服誰的管,這個就不牢世子操心了。請恕我不能與你閑談城中政務了。」
「非常好。」賈赦怒極反笑,「既這樣說,請問我家表兄犯了什麽錯,大人可有證據,竟將他就這樣關入大牢?看著我的麵子是不夠,是不是我得去請保齡侯這個舅舅親自來領他兒子?」
太原令頓了一下,一時之間尚未想到好的託詞。
誰知道那是史侯兒子啊!
賈赦已經起身冷斥道,「金殿之上,禦史風聞上奏都無妨,到了太原府,連著舉報一二都要關起來。我請問大人一句,你同這些個外族是什麽關係?」
「世子這是什麽意思?我雖官微卑下,也斷斷接受不了您這樣的汙衊。」太原令聽罷當時就拍案而起。
第42章
廳內有些燥熱, 賈赦撩起袖子,耐下性子道, 「大人不需要這麽激動。每一顆運去北狄的糧食都可能變作傷害我們將士的武器。還請大人諒解, 我身為居庸關守將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