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收新房
穿書農門繼妹,大佬兄長們有點寵 作者:司馬水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房已建好,剛買的馬車正好駛進剛建好的新房,停在專用的馬廄裏。
全家人高興地熟悉著新房的布局。
“棉被什麽的,什麽時候買好的?我們都不知道。”唐綠蕪驚訝。
李桃花笑眯眯地說道:“前幾天我不是和春桃、菊英出去閑逛了會兒嘛,就是那個時候挑好的。你們先將就著用,要是不喜歡這種顏色,年後再去買新的。”
“娘的眼光這麽好,我好喜歡的。”唐綠蕪嘴甜地說道,“可惜三妹不願意跟我們回來過年,要不然就讓她跟我住,這麽大的房間我一個人住著還挺不習慣的。”
每個房間都有梳妝台、書桌、茶桌、衣櫥,甚至還有單獨的茅房。
之前全家人共用一個茅房,半夜被尿憋醒還得跑出去解決。現在好了,以後可以在自己房間裏解決了。不僅如此,茅房旁邊還能放出水來衝刷,一點兒沒味。
唐三妹的喉嚨已經好了,雖然比之前的沙啞了些,但是好歹能說話了。
她的喉嚨痊愈後就去繡坊做學徒,偶爾會去串串香找李桃花等人。
秦徽音時不時去看她,發現她漸漸的走出了陰霾,臉上重新有了笑容,整個人有了活力,便放心了。
她回村之前問過她要不要一起回來過年,唐三妹拒絕了。她送了唐家眾人每人一塊手帕,手帕上麵是她繡的柿子,祝他們事事如意。不過,她說不想再回這個村莊。
“怎麽感覺房間裏完全不冷?”李桃花問道,“是不是有什麽巧思?”
“我在設計房子的時候就讓他們留下了管道,廚房那邊一點火,熱氣進入管道裏,整個房子都是暖哄哄的。要是不出房間,根本感覺不到寒冷。”秦徽音說道,“最暖和的還是床上。等你們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就知道了。”
唐家眾人回村了,與他們交好的幾戶人家紛紛拜訪。
“新房建好時,我們想來看看,唐誠不讓,說是沒有主人家的允許,不能讓別人進來。我們想著這人也太小心謹慎了,不過就是新房嘛,除了瓦片和石牆,也沒有別的什麽東西,難道還怕我們把房子拆了?今日一見,總算是知道他為什麽這麽緊張了。我說徽音丫頭,你這腦瓜裏到底還有什麽寶貝,不如讓咱們鑽進去看看?”
“他嬸,你說得也太嚇人了,別把徽音丫頭嚇著了。”旁邊的婦人說道,“新房建成了,馬上要過年了,暖房宴該辦了吧?”
“明天是個好日子,請大家來吃飯。”秦徽音說道,“不過我們不打算大辦,就請親朋好友來吃個便飯。”
眾人聽明白了。
搬新房是大喜事,但是他們不打算邀請沒必要請的人。在這個時候,唐家與誰交好就很明顯了。那些被邀請的人家肯定特別有麵子,那些沒有被邀請的就要不高興了。不過,唐家現在也不在意別人的態度。
“這些家什都是張木匠他們做的吧?他們的手藝真是越來越好了。我看比起那些大木匠也不差的。”
“林嫂,水壩那邊放年假了,春生哥到了沒?”
“還沒有。他走得慢,從城裏回來要走幾個時辰呢,天黑之前應該能到……”
“林大嫂,你還在這裏呢,你男人回來了。”一名村民站在新房門口,對著說話的少婦說道。
“怎麽這麽快?”
“他坐的宋家那小子的馬車。宋家那小子拉了一馬車的人回來。”
秦徽音聽說宋睿澤回來了,對李桃花說道:“娘,我去看看。”
李桃花沒好氣地說道:“你操勞了這麽久,該玩就玩,我還能拘著你不成?”
秦徽音趕到宋睿澤的家門口。
宋睿澤剛把馬車拴好,見她進來,說道:“我去找過你,你先走了。”
那話語裏含了幾分幽怨。
“我想著你水壩裏的事情多,應該沒有這麽快,就沒有等你。”秦徽音說道,“早知道也今天回來,就等著你了。”
“太久沒回來了,房間裏全是灰,我先收拾一下。”
“我幫你。”
“不用。”宋睿澤說道,“你家裏的事情也多,忙你的去。”
“我們家明天搬新居。你明天過來幫忙唄!”秦徽音摸著馬兒的腦袋,抓了一把幹草喂給它吃。
“好。”
“那說好了,你早點過來。對了,晚上別做飯,我給你送。”秦徽音說完,揮了揮手,走了。
秦徽音穿過村子,經過張奶奶家門口時,看見那老太太正對著房間裏說著什麽。她說得很小聲,仿佛害怕別人聽見。
秦徽音疑惑,回到家裏,見向春桃和王菊英還在幫忙打掃院子,湊過去問道:“春桃嫂子,張磊回來過嗎?”
“張磊?你不提他,我們都想不起這個人來。”向春桃說道,“自從上次被追債,就沒有見過他了。怎麽突然提起他?”
“我剛才經過張奶奶家,聽見她在和誰說話。”
“別理她,那老太太現在腦子有點問題,總是瘋瘋癲癲的。徽音妹子,以後見到她要躲遠點。前幾天她還從村裏的小石頭手裏搶糖吃呢!小石頭要去搶回來,她還咬了小石頭的手,把小石頭的手都咬破了。大家都說她現在是個瘋婆子。”
“這麽嚇人的嗎?”李桃花問,“會不會是裝瘋賣傻,博取張木匠他們的同情?”
“張木匠的確心軟了,想把她接過來照顧,周嬸的性子你也知道,也是個沒有主見的。幸好現在是大柱當家,大柱不願意,張木匠拿大柱沒有辦法。現在家裏的銀子都在大柱手裏管著。要不然,張木匠還得接濟那個老娘。”
“對了,過完年張家也要蓋新房了,說是要蓋大點,一邊是他們的住房,另一邊是他們做木匠活兒的地方。”
“他們現在生意好得哦,大家都羨慕極了。許多人想跟著學手藝,張木匠不好拒絕,幸好大柱的那個表弟是個聰明人,讓村裏那些好吃懶做的家夥白幹了幾天活,讓他們自己放棄了,再也不上趕著分一杯羹。”
向春桃是個能說會道的,把這些日子村裏發生的事情叨叨給他們聽。還別說,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這些事情,還挺有意思。
全家人高興地熟悉著新房的布局。
“棉被什麽的,什麽時候買好的?我們都不知道。”唐綠蕪驚訝。
李桃花笑眯眯地說道:“前幾天我不是和春桃、菊英出去閑逛了會兒嘛,就是那個時候挑好的。你們先將就著用,要是不喜歡這種顏色,年後再去買新的。”
“娘的眼光這麽好,我好喜歡的。”唐綠蕪嘴甜地說道,“可惜三妹不願意跟我們回來過年,要不然就讓她跟我住,這麽大的房間我一個人住著還挺不習慣的。”
每個房間都有梳妝台、書桌、茶桌、衣櫥,甚至還有單獨的茅房。
之前全家人共用一個茅房,半夜被尿憋醒還得跑出去解決。現在好了,以後可以在自己房間裏解決了。不僅如此,茅房旁邊還能放出水來衝刷,一點兒沒味。
唐三妹的喉嚨已經好了,雖然比之前的沙啞了些,但是好歹能說話了。
她的喉嚨痊愈後就去繡坊做學徒,偶爾會去串串香找李桃花等人。
秦徽音時不時去看她,發現她漸漸的走出了陰霾,臉上重新有了笑容,整個人有了活力,便放心了。
她回村之前問過她要不要一起回來過年,唐三妹拒絕了。她送了唐家眾人每人一塊手帕,手帕上麵是她繡的柿子,祝他們事事如意。不過,她說不想再回這個村莊。
“怎麽感覺房間裏完全不冷?”李桃花問道,“是不是有什麽巧思?”
“我在設計房子的時候就讓他們留下了管道,廚房那邊一點火,熱氣進入管道裏,整個房子都是暖哄哄的。要是不出房間,根本感覺不到寒冷。”秦徽音說道,“最暖和的還是床上。等你們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就知道了。”
唐家眾人回村了,與他們交好的幾戶人家紛紛拜訪。
“新房建好時,我們想來看看,唐誠不讓,說是沒有主人家的允許,不能讓別人進來。我們想著這人也太小心謹慎了,不過就是新房嘛,除了瓦片和石牆,也沒有別的什麽東西,難道還怕我們把房子拆了?今日一見,總算是知道他為什麽這麽緊張了。我說徽音丫頭,你這腦瓜裏到底還有什麽寶貝,不如讓咱們鑽進去看看?”
“他嬸,你說得也太嚇人了,別把徽音丫頭嚇著了。”旁邊的婦人說道,“新房建成了,馬上要過年了,暖房宴該辦了吧?”
“明天是個好日子,請大家來吃飯。”秦徽音說道,“不過我們不打算大辦,就請親朋好友來吃個便飯。”
眾人聽明白了。
搬新房是大喜事,但是他們不打算邀請沒必要請的人。在這個時候,唐家與誰交好就很明顯了。那些被邀請的人家肯定特別有麵子,那些沒有被邀請的就要不高興了。不過,唐家現在也不在意別人的態度。
“這些家什都是張木匠他們做的吧?他們的手藝真是越來越好了。我看比起那些大木匠也不差的。”
“林嫂,水壩那邊放年假了,春生哥到了沒?”
“還沒有。他走得慢,從城裏回來要走幾個時辰呢,天黑之前應該能到……”
“林大嫂,你還在這裏呢,你男人回來了。”一名村民站在新房門口,對著說話的少婦說道。
“怎麽這麽快?”
“他坐的宋家那小子的馬車。宋家那小子拉了一馬車的人回來。”
秦徽音聽說宋睿澤回來了,對李桃花說道:“娘,我去看看。”
李桃花沒好氣地說道:“你操勞了這麽久,該玩就玩,我還能拘著你不成?”
秦徽音趕到宋睿澤的家門口。
宋睿澤剛把馬車拴好,見她進來,說道:“我去找過你,你先走了。”
那話語裏含了幾分幽怨。
“我想著你水壩裏的事情多,應該沒有這麽快,就沒有等你。”秦徽音說道,“早知道也今天回來,就等著你了。”
“太久沒回來了,房間裏全是灰,我先收拾一下。”
“我幫你。”
“不用。”宋睿澤說道,“你家裏的事情也多,忙你的去。”
“我們家明天搬新居。你明天過來幫忙唄!”秦徽音摸著馬兒的腦袋,抓了一把幹草喂給它吃。
“好。”
“那說好了,你早點過來。對了,晚上別做飯,我給你送。”秦徽音說完,揮了揮手,走了。
秦徽音穿過村子,經過張奶奶家門口時,看見那老太太正對著房間裏說著什麽。她說得很小聲,仿佛害怕別人聽見。
秦徽音疑惑,回到家裏,見向春桃和王菊英還在幫忙打掃院子,湊過去問道:“春桃嫂子,張磊回來過嗎?”
“張磊?你不提他,我們都想不起這個人來。”向春桃說道,“自從上次被追債,就沒有見過他了。怎麽突然提起他?”
“我剛才經過張奶奶家,聽見她在和誰說話。”
“別理她,那老太太現在腦子有點問題,總是瘋瘋癲癲的。徽音妹子,以後見到她要躲遠點。前幾天她還從村裏的小石頭手裏搶糖吃呢!小石頭要去搶回來,她還咬了小石頭的手,把小石頭的手都咬破了。大家都說她現在是個瘋婆子。”
“這麽嚇人的嗎?”李桃花問,“會不會是裝瘋賣傻,博取張木匠他們的同情?”
“張木匠的確心軟了,想把她接過來照顧,周嬸的性子你也知道,也是個沒有主見的。幸好現在是大柱當家,大柱不願意,張木匠拿大柱沒有辦法。現在家裏的銀子都在大柱手裏管著。要不然,張木匠還得接濟那個老娘。”
“對了,過完年張家也要蓋新房了,說是要蓋大點,一邊是他們的住房,另一邊是他們做木匠活兒的地方。”
“他們現在生意好得哦,大家都羨慕極了。許多人想跟著學手藝,張木匠不好拒絕,幸好大柱的那個表弟是個聰明人,讓村裏那些好吃懶做的家夥白幹了幾天活,讓他們自己放棄了,再也不上趕著分一杯羹。”
向春桃是個能說會道的,把這些日子村裏發生的事情叨叨給他們聽。還別說,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這些事情,還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