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單、大裘、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花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紋,這便是天子十二服中,最威嚴笨重的大裘冕。


    李承乾站立敞車,左右太監攙扶,前有持戈將軍千人,後亦有千人隨行,撐傘搭蓋。


    先祭天,後祭祖,再臨太極殿,百官分站廣場左右。


    黃土鋪路,白玉為階,李承乾一人,從承天門,一步一步,登上太極殿。


    轉身刹那,冕珠搖曳,晃得眼前朦朧,文武百官持戈之士,天地間的每一個人,都在此時俯首稱臣,敬畏的喝著萬歲。


    山呼海嘯,振聾發聵,縱使所有人都匍匐在腳下,李承乾也沒有很激動,他眺望著遠方,天高地闊,極盡平坦,身後大殿,亦是空空蕩蕩,唯有那孤零零的禦座,金光閃閃。


    前無托,後無乘,今日後,執牛耳,受盡天下人的供奉,享盡天下人的孤獨。


    這便是天子,上天之子,不與凡人,誌同道合者,唯有天地,故而,君王多寡。


    冕珠再晃動起來,李承乾走進殿中,禦座很硬,當他坐下,也是情不自禁的扭扭腰。


    隨著文武群臣入內,李承乾頒布了帝王生涯的首封詔令。


    先為李世民上廟號,太宗,再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而後,就是改元,他將年號定為永熙,永,意為長久,久遠,熙,意為光明興盛。


    朱雀門外,數千精騎四散而去,他們將往天下各處,將新君繼位改元永熙的消息,傳達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鐵蹄破霜冬意濃,萬裏江山入畫中,隨著陣陣馬蹄,屬於李承乾的時代,拉開大幕。


    景國的都城,為望安,是李道宗親自取的名字,既有遠望長安之意,也有盼望安寧之期。


    王宮左右,各有座七進大院,一麵住的李泰,一麵住著李治,李道宗對這兩個侄子很照顧,盡其所能的提供優渥條件,也沒有完全限製他們的自由,隻要不出王城就好。


    對於永熙這個年號,李泰嗤之以鼻,他盤腿坐著,一邊紮著手中小人,一邊罵罵咧咧的。


    李治沒什麽反應,自來到景國,他就很平靜,深居簡出,從早到晚,以書為伴。


    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麽,隻有李小九自己清楚,他尚年輕,來日方長...


    薛仁貴在泉州待了多年,碼頭的船一日比一日多,大唐也有了成建製的水師。


    李承乾在兩儀殿中,攤開精心繪製的輿圖,手指輕點了下形似蟲子,盤亙在海上的那座小島,一艘艘戰艦便揚帆起航,向著天子指引的方向殺去。


    倭人是憤怒的,也是不解的,他們對大唐,一直很恭敬,這些年不斷地派遣遣唐使,學習大唐的禮儀,風俗,文化,自願成為受冊封的藩國,就是李承乾登基之時,他們也不辭辛勞,漂洋過海的來恭賀,自問,是沒有不敬失禮之處的,大唐為什麽突然要打他們。


    在倭人們還糾結在這個問題上時,薛仁貴已帶著三萬精兵下船,他們直向著倭人的王都千鳥城殺來,不費吹灰之力,就將王室貴族一網打盡。


    然後,唐軍化整為零,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搜捕,將倭人們聚集起來,帶著他們來到一座山前。


    這座山,不算很高,石頭,也不算很硬,幾鎬子下去,就能敲下泛著銀光的礦石。


    貨幣,是經濟的靈魂,眼下大唐最大瓶頸,即是貨幣流通量不足,錢財,都聚集在達官貴人手中,百姓被迫隻能采取財物並行的交易方式。


    物,又是從貴族商人手中獲取,這在無形之中,又是一種剝削,同時,財源的不充沛,使得稅收也會陷入瓶頸。


    銀礦,大唐境內也有很多,但不是在深山老林中,就是深埋於底下,易於開采的,少之又少。


    以當下生產技術,去花大力氣開采那些不易開采的,不如去搶倭人的...不,也不能說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們的礦石流於地麵,很好開采。


    倭國,改名東瀛州,以後的流放,嶺南不再是第一選擇。


    薛仁貴在東瀛又坐鎮兩年,然後,李承乾終於將他召回長安。


    久居海外多年,他的臉上滿是風霜,功勞苦勞都是足了,對這樣功勳卓著又忠心穩重之人,李承乾從不吝嗇。


    薛仁貴獲封國公,入樞密院任樞密副使,李承乾深知軍政分離的重要性,故登基之初,就學趙宋設下樞密院,統帥天下兵馬,當然,府軍不在樞密院管轄範圍內,任由十二衛掌管,這也算是一種製衡。


    現在的樞密使是蘇定方,他的年紀也不小了,恐也在任不了幾年,誰都看的出來,下一任樞密使,就是薛仁貴。


    薛家每天都要來不少人,縱然薛仁貴閉門謝客,誰也不見,可還是擋不住車馬不絕。


    此時此刻,裴居終於是悟了,當薛仁貴換上官服,要去樞密院坐班時,裴居彎腰作揖,很認真的道:“大哥,確實是我不懂。”


    薛仁貴笑笑,來到樞密院,前線發來戰報,吐蕃,降了,鬆讚幹布不日就將被押解進京。


    對於商人,李承乾沒有過多成見,他深知,雖然商人本性貪婪,可想打造一個盛世,一個真正的盛世,商人不可或缺。


    他頒了很多提高商人地位的詔令,商貿活動因此一日千裏,連帶著,絲綢之路也越來越熱鬧,這惹起了吐蕃人的覬覦。


    永熙二年,鬆讚幹布遣兵攻擊龜茲,李承乾遂以衛國公李德騫為西域大總管,統兵十萬討伐吐蕃。


    半年時間,吐蕃就定了,李承乾很高興,西域諸國也很高興,當他們以為自此就天下太平時,李德騫突然殺了個回馬槍,西域諸國一個一個被剿滅。


    李德騫的滅國之功,比李靖的還要多,回京之後,他也小心翼翼起來,辭去軍職,居守家中。


    李承乾沒有因此生出芥蒂,他能理解,人太優秀就會引起嫉妒,朝中這麽多人,不見得就沒人盯著他。


    大唐的版圖,更加大了,在百官口中,李承乾也成了賢明之君。


    隻是,唯二有所瑕疵的,一是他太過無情,不似先帝那般寬厚,容不得人有所悖逆,講究個真正的一言九鼎。


    其二,便是遲遲不肯立太子,百官不知他是怎麽想的,李象李厥也不清楚,這兄弟倆,隻能暗暗的做著自己的準備。


    當永熙越走越長, 當長安的夜晚越來越明亮,百官們是坐不住了,開始不斷地進諫。


    起先,李承乾還是視若無睹,可當杜愛同也上折子後,才猛然發覺,不能再拖了。


    深思熟慮許久,最終,沉寂多年的東宮,迎來了新的主人。


    “王爺,陛下頒詔,令漢王為儲君。”一個書生進來。


    李象坐在窗前,捧著一卷書,聽聞這個消息,情不自禁的攥住了手,連胳膊,都在顫著,不過,他很快恢複如常,風輕雲淡道:“知道了。”


    兩儀殿裏,靜悄悄的。


    周二趨步進來,“陛下, 蜀王未有不滿之言。”


    李承乾頭也不抬,看似是認真批著折子,可當周二退下後,他的眼中,泛起沉思。


    月亮,取代夕陽,李唐的故事還在繼續,玄武門靜靜坐落在皇宮的北邊,或許,它的故事也將延續。


    (本書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皇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敵大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敵大西瓜並收藏大唐皇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