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帝二十三年,小寒。
大楚與突厥國戰,風雲激蕩。
定王項濟,一紙北伐檄文,卷起邊關楚人反擊的風暴。
此刻,天下豪傑才知,北疆已經變了。
武川鎮的河穀地帶,楚人豪傑項濟、周雲發動載入史冊的,定北山夜襲。
這一戰,不僅僅是消滅了盤踞在馬邑郡的庫爾支旗王帳軍勢力。
同時繳獲了大量的牛羊、馬匹,糧食,財富等十幾萬北狄人的輜重資源。
阿史那哲哲更是在武川鎮北山投降,為銘記這段楚人的偉大曆史。
項濟改北山為定北山,並於山脊立下巨石,記載此次事跡。
史稱——北山勒石!
庫爾支河流域的突厥人投降,是大楚與北狄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史上,第一個成建製投降楚人的突厥部落。
這似乎是突厥人,由盛轉衰的開始。
北山之戰,可以說是兩大帝國並州道的決定性戰役。
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馬邑戰場楚軍的形勢。
建安軍的豪傑項濟、周雲,不僅得到了兵員上的補充,還擁有了足夠的後勤力量。
曆史上,邊軍被中央王朝控製,很大程度上是被卡住了後勤軍餉的脖子。
可見糧食、軍餉、軍備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性。
建安軍在盤踞月餘的時間裏,完成了由萬人小規模兵力,向大規模集團軍的轉變。
短短十幾日內,先後自北向南,掀起楚人的大反攻。
隨著建安軍最強主力,大將青龍率領新軍出山林,北疆最後一塊突厥人的據點,楚興倉被拿下。
至此,定王項濟,基本收複大楚三郡。
實際掌控了,東起大奇關,西止雲都山城,北到沃野鎮,南到楚興山,
這一超過千裏的廣闊地域。
------------------------
馬邑郡。
東川大道一處山坳裏。
五十多個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逃難之人,趴在土坡後麵。
這裏有孩童,有青年,有女人,但就是沒有老人。
大災年間,老人是活不下去的。
他們臉上漆黑,分不清是泥巴還是鍋灰,長期不打理,導致他們的頭發打結,到處是虱子。
一名還算精幹的,蓬頭的中年,手持包漿的木棍,愣愣的望著遠方戰場。
騎馬的北人跑了,那些放羊的,有馬的,一度遮蔽這方天地的草原人幾乎都跑了。
“咋楚國管軍,愣個收了這裏愣。”
中年操著一口方言,一邊觀察外麵的情況,一邊跟同鄉說話。
他們的印象裏,官兵如匪,比強盜還要可惡。
流民可不敢輕易跟官軍接觸。
“俺不知道!但這好像是七皇子的兵馬。”
同鄉似乎認識這支軍隊,但大夥還是不敢輕易行動。
中年蓬頭男子思索了很久,這支官軍好像帶走了很多流民。
他遠遠的還看見,有流民、災民在吃東西。
看到這裏,他的喉結不禁咽了咽口水,胃裏一陣翻騰。
“狗日的,就是你。”
中年男子揮舞包漿的木棍,拚命毆打一個哭泣的外鄉人。
他的妻子衣不遮體,骨瘦如柴,都看不出女性特征了,拚命護住文弱的丈夫。
“趕緊的,滾過去看看,有沒有活路。”
瘦弱的男子,頭發油的打結,出了土坡,抽泣著,向遠方揮手。
他笑了,踉蹌的在雪地前進,仿佛看見了自己的命運。
三名精銳的騎兵,披堅執銳,踏雪而來。
殺良冒攻,官軍常見的手段。
阿張是講武堂出來的斥候,本來在第六部。
那一夜,少將軍傷害了他。
狗日的,要跟他換部隊,他是也幹麻煩,不幹也麻煩。
這回好了,城寨子弟,誰不知道,統領梁三被他爹打了一頓,還親自跪著給大娘子認錯。
他阿張也是一擼到底,本來都幹成小隊官了,這會下來發傳單,不,發檄文。
他是周臥龍在雪林裏,救起的良家子,大哥死了,二哥在騎一營呢,現在該叫龍驤軍了。
講武堂裏,阿張算個吊車尾吧,本來就沒讀過書,聽得個鬼懂。
大擴軍的時候,少將軍偷偷把大娘子的印章拿來了,他要改成績,不然從不了軍。
那阿張能慣著他,順手就把自己也改了。
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是那一屆的桌子上全是空的,十二三歲的他們,全部踏上了戰場。
遠方的雪坡有情況,一個流民在向大軍揮手。
他控製戰馬,奔騰而去,保險起見,叫了兩個同伴。
這種事情,北疆這裏,他見了太多,無非就是叫個可憐人出來探探,後麵該是有一堆流民呢。
雖然阿張年紀小,但他一點不怕。
身高六尺半,身覆紮甲,腰間有馬刀,手中持著一杆長矛,後麵兩個戰友有弓弩。
他們三個騎著北狄大馬,沒個二三十手持利刃的潰兵埋伏,拿不下他們。
“說,哪裏人?”
阿張的麵甲是拉下的,鬼麵之下,是他冷酷沙啞的聲音,他不想讓別人聽出他的年齡。
瘦弱男子拚命往嘴裏塞胡餅,他發誓,這是他一輩子吃過最好的東西。
想象中的長矛並沒有刺下,小將軍的問話,他不停地咳嗽,良久才緩過來。
“河……河間縣人士,識的字,讀過書。”
瘦弱男子點頭哈腰,諂媚的笑道。
讀書人,在這個時代,可是特有的,書籍幾乎被門閥壟斷,知識的獲取很有限。
阿張跟同伴互視一眼,從馬鞍後側拿出一張蓋了兵司大印的紙條。
“多少人?”
“三……三十個。”
……
瘦弱男子懵了,他呆若木雞,愣愣的站在原地。
兩聲悶響,令他心頭發顫。
一個大袋,還有一個半癟的袋子,丟在他麵前的雪地裏。
透過袋口的縫隙,他看見了,那是帶著焦黃的上好胡餅。
“河間縣,三十人,對了姓什麽?”
“姓郭,小的姓郭。”
“河間縣,三十人,郭先生帶隊,領胡餅兩袋,醃罐一個。”
阿張手裏的羊毛筆,肆意揮灑。
隻是,那字寫得,估摸著隻有他認識。
“讓他們去大奇關吧,這裏離大奇關近。”
聞言,阿張不禁一愣。
楚興會盟。
他泰哥、昂哥兵力肯定不夠的,武川鎮曆來選精兵,必須要大量基數,才能優中擇優。
“怎麽個意思?”阿張冷冷的哼道。
他雖然年紀小,但一身軍威可不小。
“定王許的,兵司衙門有條子,大奇關要充實一千五百戶。”
“我尼瑪,這還立個屁的軍功,上床上滾一滾,不比軍功劃算。”
“那也得你行啊,撒泡尿照照,你夠趙家主那般水靈嗎?”
……
三騎少年精兵,罵罵咧咧,馬踏積雪飛濺,慢慢的消失在起伏的平原地帶。
瘦弱男子愣愣的看著,這就是大楚的王師嗎?
果然威武不凡,與民秋毫無犯,真仁義之軍也。
他努力的看了幾眼,深深的記住了遠方的紅色旗幟。
男子手腳麻利,藏了幾張餅在褲襠裏。
一步三回頭,走過雪地,爬過小坡,來到流民群。
迎接他得並不是褒獎,而是一頓毒打。
強者揮刀,砍向更強者。
而弱者揮刀,隻會砍向更弱者,從弱者身上找到丟失的尊嚴。
“狗日的,不會報五十人啊。”
“真是個賤種,女人也是,幹柴一樣,一點興趣都提不起。”
……
傍晚黑夜。
樹下幹草堆。
郭書生偷偷的在褲襠裏,拿出些吃食,緊緊捂住身體激動的妻子,偷偷喂給她吃。
他得手濕了,眼眶也濕了。
殘月寒風,兩個北疆逃難的人,依偎在樹下草堆裏。
……
……
大楚與突厥國戰,風雲激蕩。
定王項濟,一紙北伐檄文,卷起邊關楚人反擊的風暴。
此刻,天下豪傑才知,北疆已經變了。
武川鎮的河穀地帶,楚人豪傑項濟、周雲發動載入史冊的,定北山夜襲。
這一戰,不僅僅是消滅了盤踞在馬邑郡的庫爾支旗王帳軍勢力。
同時繳獲了大量的牛羊、馬匹,糧食,財富等十幾萬北狄人的輜重資源。
阿史那哲哲更是在武川鎮北山投降,為銘記這段楚人的偉大曆史。
項濟改北山為定北山,並於山脊立下巨石,記載此次事跡。
史稱——北山勒石!
庫爾支河流域的突厥人投降,是大楚與北狄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史上,第一個成建製投降楚人的突厥部落。
這似乎是突厥人,由盛轉衰的開始。
北山之戰,可以說是兩大帝國並州道的決定性戰役。
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馬邑戰場楚軍的形勢。
建安軍的豪傑項濟、周雲,不僅得到了兵員上的補充,還擁有了足夠的後勤力量。
曆史上,邊軍被中央王朝控製,很大程度上是被卡住了後勤軍餉的脖子。
可見糧食、軍餉、軍備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性。
建安軍在盤踞月餘的時間裏,完成了由萬人小規模兵力,向大規模集團軍的轉變。
短短十幾日內,先後自北向南,掀起楚人的大反攻。
隨著建安軍最強主力,大將青龍率領新軍出山林,北疆最後一塊突厥人的據點,楚興倉被拿下。
至此,定王項濟,基本收複大楚三郡。
實際掌控了,東起大奇關,西止雲都山城,北到沃野鎮,南到楚興山,
這一超過千裏的廣闊地域。
------------------------
馬邑郡。
東川大道一處山坳裏。
五十多個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逃難之人,趴在土坡後麵。
這裏有孩童,有青年,有女人,但就是沒有老人。
大災年間,老人是活不下去的。
他們臉上漆黑,分不清是泥巴還是鍋灰,長期不打理,導致他們的頭發打結,到處是虱子。
一名還算精幹的,蓬頭的中年,手持包漿的木棍,愣愣的望著遠方戰場。
騎馬的北人跑了,那些放羊的,有馬的,一度遮蔽這方天地的草原人幾乎都跑了。
“咋楚國管軍,愣個收了這裏愣。”
中年操著一口方言,一邊觀察外麵的情況,一邊跟同鄉說話。
他們的印象裏,官兵如匪,比強盜還要可惡。
流民可不敢輕易跟官軍接觸。
“俺不知道!但這好像是七皇子的兵馬。”
同鄉似乎認識這支軍隊,但大夥還是不敢輕易行動。
中年蓬頭男子思索了很久,這支官軍好像帶走了很多流民。
他遠遠的還看見,有流民、災民在吃東西。
看到這裏,他的喉結不禁咽了咽口水,胃裏一陣翻騰。
“狗日的,就是你。”
中年男子揮舞包漿的木棍,拚命毆打一個哭泣的外鄉人。
他的妻子衣不遮體,骨瘦如柴,都看不出女性特征了,拚命護住文弱的丈夫。
“趕緊的,滾過去看看,有沒有活路。”
瘦弱的男子,頭發油的打結,出了土坡,抽泣著,向遠方揮手。
他笑了,踉蹌的在雪地前進,仿佛看見了自己的命運。
三名精銳的騎兵,披堅執銳,踏雪而來。
殺良冒攻,官軍常見的手段。
阿張是講武堂出來的斥候,本來在第六部。
那一夜,少將軍傷害了他。
狗日的,要跟他換部隊,他是也幹麻煩,不幹也麻煩。
這回好了,城寨子弟,誰不知道,統領梁三被他爹打了一頓,還親自跪著給大娘子認錯。
他阿張也是一擼到底,本來都幹成小隊官了,這會下來發傳單,不,發檄文。
他是周臥龍在雪林裏,救起的良家子,大哥死了,二哥在騎一營呢,現在該叫龍驤軍了。
講武堂裏,阿張算個吊車尾吧,本來就沒讀過書,聽得個鬼懂。
大擴軍的時候,少將軍偷偷把大娘子的印章拿來了,他要改成績,不然從不了軍。
那阿張能慣著他,順手就把自己也改了。
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是那一屆的桌子上全是空的,十二三歲的他們,全部踏上了戰場。
遠方的雪坡有情況,一個流民在向大軍揮手。
他控製戰馬,奔騰而去,保險起見,叫了兩個同伴。
這種事情,北疆這裏,他見了太多,無非就是叫個可憐人出來探探,後麵該是有一堆流民呢。
雖然阿張年紀小,但他一點不怕。
身高六尺半,身覆紮甲,腰間有馬刀,手中持著一杆長矛,後麵兩個戰友有弓弩。
他們三個騎著北狄大馬,沒個二三十手持利刃的潰兵埋伏,拿不下他們。
“說,哪裏人?”
阿張的麵甲是拉下的,鬼麵之下,是他冷酷沙啞的聲音,他不想讓別人聽出他的年齡。
瘦弱男子拚命往嘴裏塞胡餅,他發誓,這是他一輩子吃過最好的東西。
想象中的長矛並沒有刺下,小將軍的問話,他不停地咳嗽,良久才緩過來。
“河……河間縣人士,識的字,讀過書。”
瘦弱男子點頭哈腰,諂媚的笑道。
讀書人,在這個時代,可是特有的,書籍幾乎被門閥壟斷,知識的獲取很有限。
阿張跟同伴互視一眼,從馬鞍後側拿出一張蓋了兵司大印的紙條。
“多少人?”
“三……三十個。”
……
瘦弱男子懵了,他呆若木雞,愣愣的站在原地。
兩聲悶響,令他心頭發顫。
一個大袋,還有一個半癟的袋子,丟在他麵前的雪地裏。
透過袋口的縫隙,他看見了,那是帶著焦黃的上好胡餅。
“河間縣,三十人,對了姓什麽?”
“姓郭,小的姓郭。”
“河間縣,三十人,郭先生帶隊,領胡餅兩袋,醃罐一個。”
阿張手裏的羊毛筆,肆意揮灑。
隻是,那字寫得,估摸著隻有他認識。
“讓他們去大奇關吧,這裏離大奇關近。”
聞言,阿張不禁一愣。
楚興會盟。
他泰哥、昂哥兵力肯定不夠的,武川鎮曆來選精兵,必須要大量基數,才能優中擇優。
“怎麽個意思?”阿張冷冷的哼道。
他雖然年紀小,但一身軍威可不小。
“定王許的,兵司衙門有條子,大奇關要充實一千五百戶。”
“我尼瑪,這還立個屁的軍功,上床上滾一滾,不比軍功劃算。”
“那也得你行啊,撒泡尿照照,你夠趙家主那般水靈嗎?”
……
三騎少年精兵,罵罵咧咧,馬踏積雪飛濺,慢慢的消失在起伏的平原地帶。
瘦弱男子愣愣的看著,這就是大楚的王師嗎?
果然威武不凡,與民秋毫無犯,真仁義之軍也。
他努力的看了幾眼,深深的記住了遠方的紅色旗幟。
男子手腳麻利,藏了幾張餅在褲襠裏。
一步三回頭,走過雪地,爬過小坡,來到流民群。
迎接他得並不是褒獎,而是一頓毒打。
強者揮刀,砍向更強者。
而弱者揮刀,隻會砍向更弱者,從弱者身上找到丟失的尊嚴。
“狗日的,不會報五十人啊。”
“真是個賤種,女人也是,幹柴一樣,一點興趣都提不起。”
……
傍晚黑夜。
樹下幹草堆。
郭書生偷偷的在褲襠裏,拿出些吃食,緊緊捂住身體激動的妻子,偷偷喂給她吃。
他得手濕了,眼眶也濕了。
殘月寒風,兩個北疆逃難的人,依偎在樹下草堆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