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瑞秋和她的愛人——美利歐·阿朗德淄——開始著手繪製獅身人麵像的地圖,他們所用的方法自從在20世紀埃及金字塔的勘測中被首次提倡以來,已經沿用至少七百年了。他們在獅身人麵像裏安置好了靈敏的輻射及宇宙射線探測儀,頻度調整到最低,記錄下拱頂巨石中運動粒子的到達時間以及偏向模式,觀察是否有深層顯象雷達無法顯示出的密室或者密道。因為時值旅遊旺季,加上海伯利安的地方自治理事會極其關心這種研究對光陰塚可能造成的損壞,瑞秋和美利歐不得不每天半夜出發去遺址,步行半個小時,然後爬過裝備好藍色螢光球的走廊迷宮。在那兒,他們可以坐在成千上萬噸重的石頭底下,整晚觀測各種儀器直至清晨,聆聽耳機中傳來的咻咻聲,那種聲音代表垂死的星辰腹中新粒子的誕生。


    時間潮汐對獅身人麵像所起作用不大。在整個墓葬群中,它似乎是被逆熵場覆蓋得最少的,隻有時間潮汐大量湧來的時候才會對人產生威脅,物理學家已經細緻地列出了時刻表。高潮出現在十時整,僅二十分鍾後,就會向距離南部五百米的翡翠塋退去。觀光者在十二點整以前均不允許靠近獅身人麵像,並且為了確保安全,他們必須在九點整之前離開整座遺址。物理學小組在各個葬墓之間的小徑和走道的各個點上都放置有時熱傳感器,既可以向觀測者發出警報,告知他們時間流產生異常,也可以提醒遊人。


    當瑞秋在海伯利安的研究還剩下三個星期時,有一天,她在半夜醒來,沒有叫上熟睡的愛人,獨自從營地駕了一輛地麵效應吉普車前往墓群。她和美利歐一致同意,如果每晚兩人一起去觀測那些儀器,實非明智之舉;所以現在他們輪流值班,一人在遺址工作,另一人校勘數據,為最後的項目做準備:翡翠塋和方尖石塔之間沙丘的雷達測圖。


    夜晚涼爽而美麗。滿天的繁星在地平線兩端延伸,數量足有瑞秋從小到大在巴納之域所見過的四倍乃至五倍之多。南部山頭吹來的強風,低矮的沙丘發出輕微的聲響,隨風移動。


    瑞秋發現遺址的燈光依然亮著。物理學小組說正是裝車的好時節。她同他們聊了一會兒,等到他們驅車離開,她喝了一杯咖啡,然後帶上背包走了二十五分鍾,進入了獅身人麵像的地下室。


    對於修建墓群的人物和原因,瑞秋已經不止一百次感到好奇。因為逆熵場的作用,追溯建築材料的歷史毫無意義。隻有通過對峽穀的侵蝕以及周遭環境的其他特點的分析,能夠推斷出墓群已經至少有五十萬年的歷史。感覺上,修造光陰塚的建築師應該屬於人類的一支,盡管整座建築中,除了總體規模以外得不出任何證據。當然從獅身人麵像裏的走道上也得不出什麽結論:它們中的一些形態和大小都完全符合人類標準,但沿著它走過幾米後,這同一條走廊就可能縮小成一個管道,跟下水道一樣的大小,然後又變形成一個比自然洞穴還要大的地方,怪石嶙峋。門口通常呈矩形,也有很多是三角形、梯形乃至十邊形,不過將它們稱作門口也有些牽強,因為穿過它們也並不能到達任何屋室。


    還剩下最後二十米時,瑞秋將背包滑到頭上,沿一條陡直的斜坡朝下爬去。螢光球的冷光在岩石和她的肌膚上映出一片慘澹而缺乏生氣的幽藍。她終於到達了“地下室”,那裏看起來就像人類混亂散發著臭味的避難所。幾把摺疊式座椅填滿了這個小空間的中心,而探測器、示波器,還有其他一些隨身用具沿著靠在北牆的狹窄工作檯擺成一排。對麵鋸木架上的一塊板材上放著咖啡杯、一個棋盤、一塊吃了一半的油炸圈餅,兩本平裝書、還有一個穿著草裙的塑料玩具,有點像是狗。


    瑞秋走了進去,將咖啡加熱器放到玩具旁邊,然後檢查了宇宙射線探測器。數據看起來沒有變化:沒有發現隱匿的房間或走道,隻有幾個躲過了深層雷達的壁龕。到早上美利歐和思德藩將會啟用深度探針,植入成像單纖維,進行空氣採樣,然後運用微操作器進行深度挖掘。迄今為止探測過的十多個壁龕都沒發現什麽有價值的東西。於是營地裏流傳起一個玩笑,下一個跟拳頭差不多大的洞裏,將會藏有微型石棺、小型骨灰盒、袖珍木乃伊,或者——就像美利歐說的——“巴掌大的圖坦卡蒙1”。


    出於習慣,瑞秋在她的通信誌上試了試通訊連結。沒有反應。四十米厚的石頭屏蔽了信號。他們曾經討論過是否從地穴接出一條電話線到地表,但一來這個問題還沒到火燒眉毛的程度,二來他們的研究工作很快就要結束了。瑞秋調整了通信誌上的輸入頻道,監視檢測儀數據,然後重新坐下準備度過這個冗長寂寥的夜晚。


    關於舊地法老有一個迷人的傳說——是基奧普斯1吧?——準備修建他的大型金字塔,同意讓自己的墓室深埋在金字塔下方的中心,但從此他開始長年經受失眠的困擾,思量著那些即將永遠懸在他頭上的數噸重巨石,陷入一陣幽閉恐懼。最終法老下旨將墓室重新定位在距離大金字塔三分之二路程的地方。完全不合禮數。瑞秋能夠理解國王的處境。她祝願——不管他在哪裏——能夠安息。


    淩晨兩點十五分——瑞秋幾乎都要睡著的時候——她的通信誌唧唧叫了起來,探測器也發出尖叫,她騰地跳了起來。傳感器顯示,獅身人麵像裏突然間冒出了十多間新房間,有些甚至比整個建築物的體積還要大。瑞秋飛快敲擊著顯示屏,密切觀測著空氣中所顯示出的迷離模型,它們正不斷變化著。廊道的圖表互相盤繞扭曲,就像旋轉的莫比斯環2。外部傳感器顯示上層建築同樣扭曲變形,像風中的化纖折曲帶——也像翅膀。


    瑞秋知道那是出現了某種多重故障,在她重校儀器的過程中,也沒忘通過語音將數據和自己的想法輸入通信誌。然後,好幾件事一起發生了。


    她聽見頭頂上走廊傳來緩慢而沉重的腳步聲。


    所有的顯示儀都同時黑屏了。


    在迷宮般的走廊某處,一個時間潮汐警報突然響起。


    所有的燈熄滅了。


    最後這件事不合常理。儀器包裏放有他們自己的電力供應係統,就算在經受核攻擊的情況下也能持續發亮。他們在地下室使用的燈也裝有能用上足足十年的電池。廊道裏的螢光球都屬生物螢光,無需電源。


    然而,燈光全部熄滅了。瑞秋從跳傘服的膝袋中拔出雷射手電,打開開關。沒有反應。


    在瑞秋的一生中,恐懼第一次向她逼近,如同一隻手緊攥著她的心。她無法呼吸。她力圖讓自己不要亂動,不要去聽那些聲音,隻管等著恐慌自行消退。十秒過後,恐懼漸漸退卻,她不再大口喘氣,呼吸逐漸平穩下來,然後摸索到儀器,對它們一陣敲。沒有反應。她舉起通信誌,撥弄著觸顯。沒有反應……按理說不可能,這電晶體製成的東西本來就刀槍不入,電池也強能高效。可是,不管怎樣都沒有反應。


    瑞秋能聽到自己脈搏的跳動,但她仍舊努力和恐慌搏鬥著,開始摸索著走向惟一的出口。想到要在絕對的黑暗中穿過迷宮走出去,她湧起一股尖叫的衝動,不過除此之外她也想不出別的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伯利安四部曲1:海伯利安篇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丹·西蒙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丹·西蒙斯並收藏海伯利安四部曲1:海伯利安篇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