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三個碗中倒了酒之後,李傑看著趙有誌和趙豔玲兩個孩子微笑著說道。
“有誌,豔玲,你們要不要也來一點啊?”
聽到李傑的話後,兩個小家夥連忙將頭給搖了搖。
他們經常被家人教導,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
見兩個孩子這副可愛的模樣,李傑也是莞爾一笑,然後拿起湯勺給他們每人盛了一碗雞蛋湯。
“那你們就別喝酒了,喝點雞蛋湯吧,剛好暖和暖和。”
見兩個孩子已經沒有了剛開始那麽緊張之後,李傑也鬆了口氣。
向表妹周小雪遞去一個眼神,讓她幫忙照顧著兩個孩子,然後將注意力放在了大隊長趙德山身上。
“德山叔,來,我敬你一杯。”
李傑將酒杯舉起向趙德山遞了過去,一旁的趙德山見了後,也將麵前的酒杯舉起,和他碰了一下。
“哈,好酒!”
喝了一口酒之後,趙德山也是感覺到全身暖洋洋的,不知道李傑從哪搞來的散酒,味道真不錯。
四菜一湯,準備的都是葷菜,一碟蒸臘腸,一碗燉鹹魚,一份小炒肉,最素的就是炒雞蛋,還有那一大盆的雞蛋湯。
主食有饅頭和餅子,這頓晚飯不可謂不豐盛。
吃了幾口菜後幾杯酒水下肚,趙德山有些感慨的說道。
“小傑,這段時間,老是吃你買回來的東西,我都不知道怎麽才能把這個人情給還回來了。”
自從李傑來到趙家村後,經常往自己家裏送東西,要不然就是喊他過來吃飯,算是今天晚上,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次了。
趙德山也知道,這個人情是欠大了,也想著去還。
但是自己家裏一窮二白,還真不知道有什麽東西,能讓李傑看得上眼的。
李傑的想法其實他也很清楚,不過是想著以後自己能夠多去照顧一下知青周小雪。
本來這些知青們不遠幾千裏,來到趙家村插隊,趙德山就知道,這些孩子們很辛苦。
雖然這些知青們,也抱怨過很多次,但是畢竟是青壯勞力,隻要打磨一番,多少能夠自給自足的。
反觀自己,趙德山覺得他不能給這些知青們提供多少幫助,最多不過是教給他們一些做農活的經驗罷了。
李傑來到趙家村之後,不僅是給他家裏送了很多東西,而且還為村裏找到了一條致富的門路。
雖然說,每年隻有那麽幾次的交換機會,但有了這個機會之後,趙家村不會像現在這般貧窮了。
而且李傑還向他透露過,這段時間會把打井隊喊到村裏來打一口水井。
趙德山難以想象,自己村一窮二白的,就連打井的錢都不一定能湊齊,也不知道李傑究竟能用什麽方法打動打井隊的人。
如果真的能打出有水的井來,趙德山想著,哪怕全村為此欠錢,也沒什麽大不了。
辛苦幾年,一點點還上就是。
趙家村的村民不怕吃苦,怕的是努力付出了卻沒有什麽收獲。
所以對於打井的事情,趙德山也一直在糾結和猶豫著,也不知道該不該放手一搏。
沒曾想到,李傑已經將打井隊那邊的事宜給商量好了,還說最近幾天打井隊就會來村裏作業。
所以趙德山的心中,對李傑是十分感激的,覺得自己欠下的這個人情怎麽也還不了。
“德山叔,瞧您這話說的。”
“我來到村裏之後,你不是也來經常照顧我嗎?”
“剛來的時候,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還是你讓立成哥立明哥幫忙收拾的屋子。”
“廚房裏沒有灶台,你又讓他們幫我砌灶台。”
“有時候懶得做飯,我和小雪還經常去你家裏蹭飯,咱們這是互幫互助。”
聽到李傑的話後,趙德山則是苦笑著搖了搖頭,他知道李傑這是在給自己台階下。
說了這麽多,他隻不過是做了一個普通人可能會做出的抉擇。
哪怕是換成其他人,村裏來了知青的親屬探親,總不能連個住的地方都不提供吧?
雖然說李傑和周小雪經常來到家裏蹭飯,但是他們帶的食材可是比他們吃掉的多出數倍。
有這樣的機會,若不讓村裏其他人知道了,估計所有人都巴不得李傑和周小雪去蹭飯吧。
李傑覺得,這些事情大隊長能記在心裏就好了,這樣等自己走了以後,表妹周小雪才可以在趙家村這邊生活的更好。
“行了德山叔,咱們都這麽熟悉了幹嘛還這麽客套,來,喝酒!”
說著李傑便拿起水壺,給兩人的杯中各自倒滿了酒,然後便舉起手中酒杯,向趙德山示意。
見李傑故意岔開話題,趙德山也沒有再繼續感慨什麽,將眼前的酒杯拿起,和李傑碰了一下,然後一飲而盡。
李傑簡單和趙德山說了一番,這幾天在縣城那邊的經曆。
他特別提出了,打井隊在未來幾天就會來村裏開始作業。
而且還說,打井的錢自己出,不用村裏出一分錢,隻是希望以後讓村裏人多幫忙照顧一下周小雪。
對於李傑的請求,趙德山自然不會答應的,畢竟在他看來,打井可是得花不少錢的。
誰也不能保證兩個洞鑽下去,就能打出水來,萬一需要更多資金李傑又該如何?
更何況打井,本來就是趙家村自己的事情,讓李傑一個外人出錢出力這算什麽事啊?
無奈之下,李傑便說,到時候看情況再決定。
反正現在打井隊都快要來了,村裏人再湊錢估計來不及,更何況還不一定能打出水來。
李傑的意思是先用自己的錢,把井給打出來再說,若是出水了,以後趙家村的人想歸還人情的話,就把錢給周小雪吧。
聽到李傑這樣說之後,趙德山這才放下心來,畢竟平白無故接受了這麽大的好處,他的心中也過意不去。
李傑說了,以後周小雪在村裏若是遇到困難,就讓他號召村民去盡量幫上一把。
雖然吃水不忘挖井人,但李傑也知道人心難測,說不定剛打出井的時候人人都會感恩戴德。
但是時間久了後,也會將這份恩情逐漸忘卻。
“有誌,豔玲,你們要不要也來一點啊?”
聽到李傑的話後,兩個小家夥連忙將頭給搖了搖。
他們經常被家人教導,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
見兩個孩子這副可愛的模樣,李傑也是莞爾一笑,然後拿起湯勺給他們每人盛了一碗雞蛋湯。
“那你們就別喝酒了,喝點雞蛋湯吧,剛好暖和暖和。”
見兩個孩子已經沒有了剛開始那麽緊張之後,李傑也鬆了口氣。
向表妹周小雪遞去一個眼神,讓她幫忙照顧著兩個孩子,然後將注意力放在了大隊長趙德山身上。
“德山叔,來,我敬你一杯。”
李傑將酒杯舉起向趙德山遞了過去,一旁的趙德山見了後,也將麵前的酒杯舉起,和他碰了一下。
“哈,好酒!”
喝了一口酒之後,趙德山也是感覺到全身暖洋洋的,不知道李傑從哪搞來的散酒,味道真不錯。
四菜一湯,準備的都是葷菜,一碟蒸臘腸,一碗燉鹹魚,一份小炒肉,最素的就是炒雞蛋,還有那一大盆的雞蛋湯。
主食有饅頭和餅子,這頓晚飯不可謂不豐盛。
吃了幾口菜後幾杯酒水下肚,趙德山有些感慨的說道。
“小傑,這段時間,老是吃你買回來的東西,我都不知道怎麽才能把這個人情給還回來了。”
自從李傑來到趙家村後,經常往自己家裏送東西,要不然就是喊他過來吃飯,算是今天晚上,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次了。
趙德山也知道,這個人情是欠大了,也想著去還。
但是自己家裏一窮二白,還真不知道有什麽東西,能讓李傑看得上眼的。
李傑的想法其實他也很清楚,不過是想著以後自己能夠多去照顧一下知青周小雪。
本來這些知青們不遠幾千裏,來到趙家村插隊,趙德山就知道,這些孩子們很辛苦。
雖然這些知青們,也抱怨過很多次,但是畢竟是青壯勞力,隻要打磨一番,多少能夠自給自足的。
反觀自己,趙德山覺得他不能給這些知青們提供多少幫助,最多不過是教給他們一些做農活的經驗罷了。
李傑來到趙家村之後,不僅是給他家裏送了很多東西,而且還為村裏找到了一條致富的門路。
雖然說,每年隻有那麽幾次的交換機會,但有了這個機會之後,趙家村不會像現在這般貧窮了。
而且李傑還向他透露過,這段時間會把打井隊喊到村裏來打一口水井。
趙德山難以想象,自己村一窮二白的,就連打井的錢都不一定能湊齊,也不知道李傑究竟能用什麽方法打動打井隊的人。
如果真的能打出有水的井來,趙德山想著,哪怕全村為此欠錢,也沒什麽大不了。
辛苦幾年,一點點還上就是。
趙家村的村民不怕吃苦,怕的是努力付出了卻沒有什麽收獲。
所以對於打井的事情,趙德山也一直在糾結和猶豫著,也不知道該不該放手一搏。
沒曾想到,李傑已經將打井隊那邊的事宜給商量好了,還說最近幾天打井隊就會來村裏作業。
所以趙德山的心中,對李傑是十分感激的,覺得自己欠下的這個人情怎麽也還不了。
“德山叔,瞧您這話說的。”
“我來到村裏之後,你不是也來經常照顧我嗎?”
“剛來的時候,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還是你讓立成哥立明哥幫忙收拾的屋子。”
“廚房裏沒有灶台,你又讓他們幫我砌灶台。”
“有時候懶得做飯,我和小雪還經常去你家裏蹭飯,咱們這是互幫互助。”
聽到李傑的話後,趙德山則是苦笑著搖了搖頭,他知道李傑這是在給自己台階下。
說了這麽多,他隻不過是做了一個普通人可能會做出的抉擇。
哪怕是換成其他人,村裏來了知青的親屬探親,總不能連個住的地方都不提供吧?
雖然說李傑和周小雪經常來到家裏蹭飯,但是他們帶的食材可是比他們吃掉的多出數倍。
有這樣的機會,若不讓村裏其他人知道了,估計所有人都巴不得李傑和周小雪去蹭飯吧。
李傑覺得,這些事情大隊長能記在心裏就好了,這樣等自己走了以後,表妹周小雪才可以在趙家村這邊生活的更好。
“行了德山叔,咱們都這麽熟悉了幹嘛還這麽客套,來,喝酒!”
說著李傑便拿起水壺,給兩人的杯中各自倒滿了酒,然後便舉起手中酒杯,向趙德山示意。
見李傑故意岔開話題,趙德山也沒有再繼續感慨什麽,將眼前的酒杯拿起,和李傑碰了一下,然後一飲而盡。
李傑簡單和趙德山說了一番,這幾天在縣城那邊的經曆。
他特別提出了,打井隊在未來幾天就會來村裏開始作業。
而且還說,打井的錢自己出,不用村裏出一分錢,隻是希望以後讓村裏人多幫忙照顧一下周小雪。
對於李傑的請求,趙德山自然不會答應的,畢竟在他看來,打井可是得花不少錢的。
誰也不能保證兩個洞鑽下去,就能打出水來,萬一需要更多資金李傑又該如何?
更何況打井,本來就是趙家村自己的事情,讓李傑一個外人出錢出力這算什麽事啊?
無奈之下,李傑便說,到時候看情況再決定。
反正現在打井隊都快要來了,村裏人再湊錢估計來不及,更何況還不一定能打出水來。
李傑的意思是先用自己的錢,把井給打出來再說,若是出水了,以後趙家村的人想歸還人情的話,就把錢給周小雪吧。
聽到李傑這樣說之後,趙德山這才放下心來,畢竟平白無故接受了這麽大的好處,他的心中也過意不去。
李傑說了,以後周小雪在村裏若是遇到困難,就讓他號召村民去盡量幫上一把。
雖然吃水不忘挖井人,但李傑也知道人心難測,說不定剛打出井的時候人人都會感恩戴德。
但是時間久了後,也會將這份恩情逐漸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