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9 日下午 14 時許,長津湖畔硝煙彌漫,戰火紛飛,戰鬥依舊處於白熱化階段。英勇無畏的誌願軍戰士們分別從南麵和東麵發起了淩厲的攻勢,並成功地實現了兩翼的突破。


    然而,米軍的防禦陣線卻異常堅固,他們憑借著強大而猛烈的反擊炮火,給誌願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此時的誌願軍部隊已經在極度嚴寒與饑餓的惡劣環境下連續奮戰多時,身心俱疲的他們急需一段短暫的休整時間來恢複體力和調整戰術。


    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通信聯絡不暢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後續的預備隊無法及時投入戰場進行兵力擴充和換防部署。這一狀況使得位於下碣隅裏的米軍抓住了可乘之機,得以重新組織起有效的反擊行動。


    在東邊戰局陷入僵持不下的關鍵時刻,裏奇中校當機立斷,迅速集結了下碣隅裏所有能夠調動的預備隊力量。


    這支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人數雖然不多,但涵蓋了各種各樣的人員,甚至連平日裏負責文書工作、駕駛車輛以及烹飪食物的士兵也紛紛加入其中,總共有 315 人之多。


    最終,這支預備隊在副營長雷傑德·邁亞斯少校的帶領下,氣勢洶洶地朝著南側——即米軍預定的撤退方向展開了一場強力反撲。


    麵對米軍突如其來且凶猛異常的反攻,當麵的誌願軍盡管奮勇抵抗,但由於自身攻勢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壓製,再加上此處並非主要的攻擊方向,因此在短時間內難以抵擋住敵人的進攻。


    就這樣,邁亞斯少校所指揮的這次反撲行動暫時獲得了成功。


    29日5時30分,米軍基本解除了南麵的威脅後,裏奇中校又集合起下碣隅裏的幾乎所有活著的米軍、南朝鮮軍,全力向東山反擊。


    但誌願軍早有準備,一七二團控製了東山周圍所有高地後,保持了較強的防禦兵力,他們頑強抗擊,米軍傷亡高達170人,反擊未能奏效,東山依然在誌願軍的控製下。


    米軍認為正是邁亞斯指揮的最後預備隊的反擊,頂住了東山誌願軍的乘勝攻擊之勢,重新鞏固了南側的防禦圈,對穩定下碣隅裏的防禦功不可沒,戰後授予邁亞斯少校最高榮譽國會勳章。


    然而,邁亞斯自己卻不這麽想。當時他們狼狽至極,向東山的誌願軍陣地發起反撲不假,但大多數陸戰隊員都倒在誌願軍嚴密的交叉火力之下。


    誌願軍之所以會停止攻擊,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便是米軍那異常強大的炮火以及占據絕對優勢的空中火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此外,極度惡劣的嚴寒天氣也成為了米軍的一大助力。事實上,自從在下碣隅裏展開激烈戰鬥之後,交戰雙方剛一交手便毫無保留地施展出了渾身解數。


    對於誌願軍而言,由於通信狀況不佳,導致其難以充分發揮出自身在兵力上所具備的顯著優勢,進而出現了各自為戰、相互之間缺乏有效協同配合的混戰態勢。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誌願軍部隊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質——毫不畏懼混亂局勢,即便身陷敵群之中亦能泰然自若,並且在各自為戰時依然能夠保持高昂的鬥誌與頑強的戰鬥力。相比之下,這種特質是米軍望塵莫及的。


    與此同時,原本兵力就相對匱乏的米軍在這場激戰當中更是不斷遭受損耗,甚至連最後的預備隊都已經投入使用,可以說已經瀕臨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絕境。


    麵對如此形勢,誌願軍的指揮員敏銳地察覺到,最終決戰的關鍵時刻已然來臨。於是,他們果斷下令將手中的預備隊全部調遣上陣,旨在給予那些即將潰敗逃竄的米軍以致命性的沉重打擊。


    師預備隊一七四團三營在對機場展開圍攻時遭遇了頑強抵抗,多次衝鋒都未能突破敵人防線,最終不得不接受上級下達的撤退指令。盡管心有不甘,但軍令如山,他們迅速撤離戰場,轉而奔赴新的任務地點——東山。


    營長姚根連身先士卒,帶領著戰士們一路狂奔。他們采用了熟悉的戰術,如同滾雪球一般順著山坡急速滾落,這樣不僅能夠加快行軍速度,還能利用地形優勢躲避敵人可能的襲擊。就這樣,他們一路疾馳,終於抵達了長津湖畔。


    此時的湖水已經被寒冷的天氣凍結成了一層厚厚的冰層,宛如一麵巨大的鏡子橫亙在前方。然而,戰士們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踏上冰麵繼續奔跑。


    凜冽的寒風如刀割般劃過臉頰,刺骨的寒意穿透棉衣直抵骨髓,但他們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盡快通過長津湖,趕到東山支援友軍!因為他們深知,那裏的戰況正處於萬分危急之中。


    經過一番艱難跋涉,他們終於越過了長津湖。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名為撫順裏的小村落,而一七四團的指揮所就隱藏在其中一個破舊的山洞裏。


    當姚根連率領部隊進入山洞時,團首長立即下達了最新指示:要求他們的三營迅速接替正在攻擊東山的一七二團二營,務必奪取東山陣地,扭轉戰局。


    一七二團二營從28日夜間發起攻擊,打了兩天一夜,全營幾乎打殘,再無攻擊能力,隻能在東山的一個小高地上苦苦支撐。


    姚根連帶著一七四團三營一到陣地,一七二團二營的幹部興奮異常,他們的營長、教導員都犧牲了,現在的營長原來是個連長,一兩千人的部隊,隻剩下百十號人,還人人帶傷,凍得渾身發抖。


    營長向姚根連交接防區和任務,看到姚根連這個營實際隻有兩個連,他特別不放心,對姚根連說:“我們打了兩天一夜,犧牲了那麽多戰友,真不甘心這麽撤下去,可是部隊打光了。”


    說著就流了淚。二營營長似乎放心不下,執意留下一個副連長監督三營戰鬥,說是要給死去的弟兄們一個交代。


    第二天,三營就跟米軍玩命地較量上了。米軍拚上老本,玩命地攻了一天,姚根連的三營也玩命地守了一天。姚根連跟米軍交手了幾次,明白米軍的套路,就是火力極強,當務之急就是修工事。


    可東山那個位置無法構築工事,山上都被厚厚的積雪和冰水牢牢地凍住,根本挖不下去,沒有工事的陣地形同虛設,隻要米軍的炮彈打來就能死傷不少人,但傷亡再大也得堅持,硬生生地堅持了一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一個普通戰士的傳奇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後知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後知者並收藏抗戰,一個普通戰士的傳奇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