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且看他要怎樣罷。」薑恪漫不經心道,陳留王一想也是,八叔還沒說要怎樣,他們就急吼吼的湊上去,占了被動不說還大失氣度,不如就現在這般,敬著他,送些名貴的傷藥去。陳留王想罷了,便笑嘻嘻道:「等開秋在野外官便要回京述職了,你可有什麽好地方?不如讓馬偉傑這新科狀元謀個外放,積點功績,總比在翰林院熬資歷強罷?」
「外放是好,可總比不上翰林院清貴。他是怎麽說的?」薑恪想了想道。
「他也想外放,說翰林院清貴是清貴,卻難免閉塞,入閣不止翰林一條路,做幾任知縣知府的,切身了民間疾苦,也免得將來議政時紙上談兵。」陳留王頗得意地正了正身子,薑恪笑,側手一揮,展開了摺扇在身前輕輕地搖著,難掩欣賞的點頭道道:「你這內弟倒是個有主見的,想必他已有了自己的打算,讓他擬個章程來,我看過了,也好早做安排。隻可惜了這庶吉士的名頭。」
「這個簡單,我讓他擬來便是。」陳留王身任武職,這文官調任之事便隻能托到豫王這文武皆修的身上,見她輕輕鬆鬆便應了,應當是有百分的把握的,心中便很有了了樁事的鬆快,笑意便明朗了起來,道:「近日輔國公上躥下跳的惹了好些事,早有傳聞說要退居,難不成是假的?」
「若是假的,他如今便不會這般慌緊慌忙的了,不過是想多拉幾個人給世子,省得身後他呂家的人被啃得連骨頭都不剩。」薑恪輕蔑一笑,陳留王嘖嘖嘆道:「滿朝可有一半是他輔國公的門下,他還待如何?何況呂德安尚了公主,以後,害怕誰會虧待他們麽?」
薑恪搖著摺扇的手一頓,淡淡的道:「世事無絕對,誰說的準?」
陳留王聞言一驚,不由的望向薑恪,見她神色平淡,仿佛不過是說件尋常事,他心中卻極是不安,脫口道:「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可別亂來。」
薑恪笑,雙眉輕佻,語氣森然慎人的道:「我自然曉得分寸,即便到了時候,我也會念著輔國公的好,給他呂家留個後。」
晚間,陳留王與陳留王妃留了晚膳,兩處相談甚歡,尤其是華婉與陳留王妃,臨別還約了何時再見。
回府路上,陳留王妃想著華婉的一顰一笑,越發覺得這弟妹舉止得當,極會做人,不禁便向陳留王贊道:「十九弟此番是娶了佳婦。」陳留王納罕,問她何以見得。陳留王妃便將白日之事說了一番,又嘆息一聲,肅然陳結道:「她堪堪十七的年歲,卻難得又這番眼力,更是難得她見地頗高,又擅交際,三言兩語便讓人放下了心防。」
陳留王奇怪地看著她:「你不會是覺得弟妹比你強,心中不服氣罷?」陳留王妃斂了笑,捏起拳用力的捶了他一下道:「胡說什麽呢,我與你說正經的呢!」
陳留王笑,捏著她的小拳頭,道:「我自然知道你是說正經的,不過是看你如此嚴肅感慨,慪你笑一笑罷了。」
☆、34第三十四回
「白馬穿隙,不過眨眼便已一十五個春秋。猶記離京之時,太宗康泰,爾方三歲稚童,某日婚訊傳來,叔父聞之欣慰,幸之慨然,奈何陳年痼疾,病痛纏身,不得到京祝賀,愧之憾之……」
送走了陳留王夫婦,薑恪並未急著回房,反而回到澄觀齋,拿起北靜王的信,反覆的看了起來。信中言語質樸,隻談及叔侄之情,未言一字朝堂之事,關懷之意淳淳,叫人好生感動。
薑恪左手撐在腦側,右手摩挲著信紙,既然從內容裏看不出什麽端倪,她便聊有興味地觀察起了這信紙。紙是緒蕙紙,紙張粗韌,是軍中常用之物,看不出什麽。她想了想,將信紙湊到鼻前輕輕嗅了嗅,墨香涵香,經久不褪,卻是京城裴芳齋的端澄硯。
嗬,薑恪哂笑,十五年未踏入京城一步,用的卻是裴芳齋獨有的端澄硯,用慣了的東西總是親切,看來八叔在北疆守了十五年,對京城仍是念念不忘。
「去將諸葛先生找來。」薑恪將信丟在書案上,揚聲道。
華婉無精打采的靠在貴妃榻上,手中拿了本帳冊,眉黛緊蹙,愁雲輕籠,適才陳留王妃提起,十日後便是安老國公六十大壽,安老國公乃皇後娘娘嫡兄,六旬壽辰自然廣邀賓朋。想來,這幾日就該有請柬來了。若是從前,她或許會有些怵意,而今卻是不怕這些勛貴之家的,隻是,一想到大熱天的要出門,就覺得渾身發熱。
安國公府格局廓然,挨著一個坦闊的山頭,風景天然自成,與眾不同。陳留王妃見她成親不到半年,平日也不大出府,想必知道的不多,便借著安國公這事主動與她說起了別的宗親勛貴的姻親關係,以免到時認錯了說不清就不好了。她一片好意,華婉自然不會拒絕,笑著且聽且記。
現下一個人躺著,一想起這烈日炎炎的天氣,要出門去就十分不甘願,王爺出門總愛騎馬,得提醒她這些日子盡量用馬車好了,到時候一定要記得往馬車裏多擺些冰。華婉東想西想的,不防睡意逐漸襲來,雙眸便漸漸合上,手中的帳冊也滑落下來。
薑恪回了房,卻不見華婉來迎接,心中納悶,便讓下人們都退下,自己走了進去。華婉斜臥在貴妃榻上睡得正熟,她的身子有些蜷縮,圓圓的肩頭微微聳著,小巧動人,十分可愛。薑恪伸出食指,輕輕的點了點那誘人的朱唇,見華婉皺眉,忙屏了呼吸,小心的把手縮了回來,等她雙眉重新舒展開,睡得安穩些,薑恪才小小的透了口氣,生怕弄醒了她。又見她小臉睡得紅彤彤的,手指忍不住輕輕戳了兩下,停了會兒,又戳兩下。
「外放是好,可總比不上翰林院清貴。他是怎麽說的?」薑恪想了想道。
「他也想外放,說翰林院清貴是清貴,卻難免閉塞,入閣不止翰林一條路,做幾任知縣知府的,切身了民間疾苦,也免得將來議政時紙上談兵。」陳留王頗得意地正了正身子,薑恪笑,側手一揮,展開了摺扇在身前輕輕地搖著,難掩欣賞的點頭道道:「你這內弟倒是個有主見的,想必他已有了自己的打算,讓他擬個章程來,我看過了,也好早做安排。隻可惜了這庶吉士的名頭。」
「這個簡單,我讓他擬來便是。」陳留王身任武職,這文官調任之事便隻能托到豫王這文武皆修的身上,見她輕輕鬆鬆便應了,應當是有百分的把握的,心中便很有了了樁事的鬆快,笑意便明朗了起來,道:「近日輔國公上躥下跳的惹了好些事,早有傳聞說要退居,難不成是假的?」
「若是假的,他如今便不會這般慌緊慌忙的了,不過是想多拉幾個人給世子,省得身後他呂家的人被啃得連骨頭都不剩。」薑恪輕蔑一笑,陳留王嘖嘖嘆道:「滿朝可有一半是他輔國公的門下,他還待如何?何況呂德安尚了公主,以後,害怕誰會虧待他們麽?」
薑恪搖著摺扇的手一頓,淡淡的道:「世事無絕對,誰說的準?」
陳留王聞言一驚,不由的望向薑恪,見她神色平淡,仿佛不過是說件尋常事,他心中卻極是不安,脫口道:「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可別亂來。」
薑恪笑,雙眉輕佻,語氣森然慎人的道:「我自然曉得分寸,即便到了時候,我也會念著輔國公的好,給他呂家留個後。」
晚間,陳留王與陳留王妃留了晚膳,兩處相談甚歡,尤其是華婉與陳留王妃,臨別還約了何時再見。
回府路上,陳留王妃想著華婉的一顰一笑,越發覺得這弟妹舉止得當,極會做人,不禁便向陳留王贊道:「十九弟此番是娶了佳婦。」陳留王納罕,問她何以見得。陳留王妃便將白日之事說了一番,又嘆息一聲,肅然陳結道:「她堪堪十七的年歲,卻難得又這番眼力,更是難得她見地頗高,又擅交際,三言兩語便讓人放下了心防。」
陳留王奇怪地看著她:「你不會是覺得弟妹比你強,心中不服氣罷?」陳留王妃斂了笑,捏起拳用力的捶了他一下道:「胡說什麽呢,我與你說正經的呢!」
陳留王笑,捏著她的小拳頭,道:「我自然知道你是說正經的,不過是看你如此嚴肅感慨,慪你笑一笑罷了。」
☆、34第三十四回
「白馬穿隙,不過眨眼便已一十五個春秋。猶記離京之時,太宗康泰,爾方三歲稚童,某日婚訊傳來,叔父聞之欣慰,幸之慨然,奈何陳年痼疾,病痛纏身,不得到京祝賀,愧之憾之……」
送走了陳留王夫婦,薑恪並未急著回房,反而回到澄觀齋,拿起北靜王的信,反覆的看了起來。信中言語質樸,隻談及叔侄之情,未言一字朝堂之事,關懷之意淳淳,叫人好生感動。
薑恪左手撐在腦側,右手摩挲著信紙,既然從內容裏看不出什麽端倪,她便聊有興味地觀察起了這信紙。紙是緒蕙紙,紙張粗韌,是軍中常用之物,看不出什麽。她想了想,將信紙湊到鼻前輕輕嗅了嗅,墨香涵香,經久不褪,卻是京城裴芳齋的端澄硯。
嗬,薑恪哂笑,十五年未踏入京城一步,用的卻是裴芳齋獨有的端澄硯,用慣了的東西總是親切,看來八叔在北疆守了十五年,對京城仍是念念不忘。
「去將諸葛先生找來。」薑恪將信丟在書案上,揚聲道。
華婉無精打采的靠在貴妃榻上,手中拿了本帳冊,眉黛緊蹙,愁雲輕籠,適才陳留王妃提起,十日後便是安老國公六十大壽,安老國公乃皇後娘娘嫡兄,六旬壽辰自然廣邀賓朋。想來,這幾日就該有請柬來了。若是從前,她或許會有些怵意,而今卻是不怕這些勛貴之家的,隻是,一想到大熱天的要出門,就覺得渾身發熱。
安國公府格局廓然,挨著一個坦闊的山頭,風景天然自成,與眾不同。陳留王妃見她成親不到半年,平日也不大出府,想必知道的不多,便借著安國公這事主動與她說起了別的宗親勛貴的姻親關係,以免到時認錯了說不清就不好了。她一片好意,華婉自然不會拒絕,笑著且聽且記。
現下一個人躺著,一想起這烈日炎炎的天氣,要出門去就十分不甘願,王爺出門總愛騎馬,得提醒她這些日子盡量用馬車好了,到時候一定要記得往馬車裏多擺些冰。華婉東想西想的,不防睡意逐漸襲來,雙眸便漸漸合上,手中的帳冊也滑落下來。
薑恪回了房,卻不見華婉來迎接,心中納悶,便讓下人們都退下,自己走了進去。華婉斜臥在貴妃榻上睡得正熟,她的身子有些蜷縮,圓圓的肩頭微微聳著,小巧動人,十分可愛。薑恪伸出食指,輕輕的點了點那誘人的朱唇,見華婉皺眉,忙屏了呼吸,小心的把手縮了回來,等她雙眉重新舒展開,睡得安穩些,薑恪才小小的透了口氣,生怕弄醒了她。又見她小臉睡得紅彤彤的,手指忍不住輕輕戳了兩下,停了會兒,又戳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