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雖是皇帝,也不能麵麵俱到,哀家要瞞你這點事又有何難?何況你當初調查之時順手將線索眉目一併毀去了,事後自然也不會多加留意。」皇太後柔緩著語調,停頓了須臾,見洵晏接受這說法,方繼續勸循道:「夕兒是個重情重義的好孩子,你若真不能諒解這點往事,也不會如今才廢後了。既然如此,何不就這般過去,年華飛逝,不知不覺裏也就白頭了。」皇太後語中唏噓寂寞,後宮的女子總是諸多無奈,她是過來人,自然能多體諒田夕一點,且不說這孩子的心中是否存著晏兒,但她事事上心處處周全的認真性子,便可知不會是個多心眼兒的,如此相處一世,便也過去了。身在皇家,哪裏能就拽著一個情字不放呢?
洵晏沉默了片刻,從寶座上站起,緩步踱至燈旁,減去多出的一截燈芯,殿中忽而更亮了些,她轉過身來,下定了決心:「朕要的不是一個互相慰藉的女子,朕予她全心全意,便必要她以整顆心來回報,而非虛與委蛇,強顏歡笑。她心裏,沒有朕。這麽多年了,朕給的時間也足夠多了,她心裏依舊滿滿的是樂淑,以後,即便給她再多的時間,又有何用?說到底,感情斯事,非時非力可改,她永遠無法對朕用心,正如朕永遠無法不愛她。」說到此處,洵晏的心狠狠抽痛,指尖猛然縮緊,幾乎以為要繃斷沁出血來,十指連心,心痛了,十指亦跟著痛,那麽她痛了,田夕是否也能感受到一點她的痛?洵晏閉上雙眼悽然一笑,亦是無比的淒楚嘲諷,諷刺自己到了此時還做這些無謂的奢想,她再睜開雙眼時,便是平淡無波了,道:「既然如此,不如就此斷了,也省得時日久了,相看兩厭。」到時才是真的,情何以堪。
見她意已決,再說也無法更改,皇太後嘆了一聲,兒孫的事,她年紀大了,總歸管不上了,隻是,想起田夕這樣好的孩子,若是此後餘生皆在冷清悽苦的冷宮裏了結,她依舊是不舍,想了想洵晏再無可能更口的樣子,問道:「晏兒,你告訴母後,可是恨上她了?」
洵晏業已平靜的眼眸倏然一收,繼而又回歸平靜,說道:「朕不恨她,兩願之事,恨有何用?但也不想再見她。」說起來,竟是心如死灰不再有掛了:「母後心軟,朕擔不上至孝之名,亦不願叫母後無安,再過幾年,朕便派人神不知鬼不覺的送她出宮。」從此,真正的兩清無關,把她從即墨洵晏的生命中剜去,兩頭陌路。
洵晏話說到這份上,皇太後也無法再說什麽,家事已了,剩下的便是國事了,那見了殘心的燈盞異常明亮,江山社稷若除去居心不良之人,則政權穩固,萬民之幸。太後儀態端賢冷然道:「皇上看清了,也好,恰好可趁此肅清田門一族。」
皇後無兆廢黜,舉朝沸騰自不必說,田國公一日之內連上三道請安折問廢皇後安好,洵晏置之一哂,丟擲一旁不予理會。
田氏一族的榮寵寄在田夕身上,當今皇太子更是田氏親外孫,榮耀不上,如今田夕被廢,若哪日皇帝再立新後,將皇太子指到新後膝下,田氏今日榮耀便所剩無幾。田國公是老奸巨猾的明白人,自然想得到這一層,如何能消停?
洵晏照常起居上朝,對朝臣上奏廢皇後的摺子不論是何言論,皆丟擲一旁,不予理會,隻待他按捺不住。
安親王一麵覷這形勢,生出幾分興味要看看這榮極一時的田門倒是如何下場,一麵又擔心那從前的皇嫂,田夕帶他兄弟幾個歷來真摯,時日一久,他們也是真心喊一聲皇嫂,便推延了出遊的日子,在京城多留了些時日。
皇上早有除去田國公的心思,隻是三朝元老,在朝中根深蒂固,自然不是說除就除的。安親王親自握著一疊奏摺往甘露殿去,剛拐過一道紅色宮牆,便被一道冒冒失失的身子撞了一下,洵晨隻覺得這莽撞的奴婢似一道箭似的沖了過來,他一個沒防備,手中的摺子盡數落下,散了一地。
「你這奴才,哪個宮裏的?懂不懂規矩?」洵晨斥了一句,那宮女跪到地上,一遍遍磕頭,卻不說話。
廢後聖旨詔告天下,樂淑雖常居深府,卻非兩耳不聞窗外事,自然是知道的。
「皇後田氏,天命不佑,有愧先帝信賴囑託,難居後位,為朕之妻。可廢為庶人,冷宮安置。刑於家室,有愧昔王,為國大計,事非得已。欽哉。」
這道聖旨也是開天闢地來的第一遭,未言廢皇後過失,言簡意賅,看似寬容實則極為嚴厲,難有回頭之勢。
樂淑幾次哀求劉長沛,無論如何也要見田夕一麵,幾次下來,總算得了他的答允,帶她來了京城,並想盡法子混進皇宮。隻是皇宮大內又哪裏是這麽好來的,劉長沛隻能陪她到應馳門,往裏便是內宮,大臣不得入內。她躲著侍衛,又靠著劉長沛給的腰牌過了層層盤問,好容易到了這裏,卻迷了路,還一不留神撞上了眼前之人。
能在內宮行走的必然是皇親國戚,天潢貴胄之流,此下橫生出枝節,樂淑急得手足無措。
洵晨眯起眼,看了看這奴才,朗聲道:「給本王抬起頭來。」樂淑不敢不從,略略抬起頭,誰知下一刻便有一雙指骨分明的手觸上她的下頷,強迫她把頭翹起來。洵晨一雙深邃眼眸盯著她,未幾,隻聽他道:「你不是宮女!說,是誰派你來的!」
三個月後。
冷華宮外,兩名侍衛為難的擋著皇太子的去路,苦著臉求道:「冷宮之地,不容探視,求殿下別為難奴才們。」皇太子年方六歲,卻是洵晏親自留意教導的,身上已有了儲君的氣勢,他雙眉一斂,冷冷看著二人,正聲道:「父皇何曾說過不許探視?還不給孤滾開。」兩名侍衛還想再攔,澤紓一揮手,身後東宮侍衛便向前阻開了兩人,使太子入內。
洵晏沉默了片刻,從寶座上站起,緩步踱至燈旁,減去多出的一截燈芯,殿中忽而更亮了些,她轉過身來,下定了決心:「朕要的不是一個互相慰藉的女子,朕予她全心全意,便必要她以整顆心來回報,而非虛與委蛇,強顏歡笑。她心裏,沒有朕。這麽多年了,朕給的時間也足夠多了,她心裏依舊滿滿的是樂淑,以後,即便給她再多的時間,又有何用?說到底,感情斯事,非時非力可改,她永遠無法對朕用心,正如朕永遠無法不愛她。」說到此處,洵晏的心狠狠抽痛,指尖猛然縮緊,幾乎以為要繃斷沁出血來,十指連心,心痛了,十指亦跟著痛,那麽她痛了,田夕是否也能感受到一點她的痛?洵晏閉上雙眼悽然一笑,亦是無比的淒楚嘲諷,諷刺自己到了此時還做這些無謂的奢想,她再睜開雙眼時,便是平淡無波了,道:「既然如此,不如就此斷了,也省得時日久了,相看兩厭。」到時才是真的,情何以堪。
見她意已決,再說也無法更改,皇太後嘆了一聲,兒孫的事,她年紀大了,總歸管不上了,隻是,想起田夕這樣好的孩子,若是此後餘生皆在冷清悽苦的冷宮裏了結,她依舊是不舍,想了想洵晏再無可能更口的樣子,問道:「晏兒,你告訴母後,可是恨上她了?」
洵晏業已平靜的眼眸倏然一收,繼而又回歸平靜,說道:「朕不恨她,兩願之事,恨有何用?但也不想再見她。」說起來,竟是心如死灰不再有掛了:「母後心軟,朕擔不上至孝之名,亦不願叫母後無安,再過幾年,朕便派人神不知鬼不覺的送她出宮。」從此,真正的兩清無關,把她從即墨洵晏的生命中剜去,兩頭陌路。
洵晏話說到這份上,皇太後也無法再說什麽,家事已了,剩下的便是國事了,那見了殘心的燈盞異常明亮,江山社稷若除去居心不良之人,則政權穩固,萬民之幸。太後儀態端賢冷然道:「皇上看清了,也好,恰好可趁此肅清田門一族。」
皇後無兆廢黜,舉朝沸騰自不必說,田國公一日之內連上三道請安折問廢皇後安好,洵晏置之一哂,丟擲一旁不予理會。
田氏一族的榮寵寄在田夕身上,當今皇太子更是田氏親外孫,榮耀不上,如今田夕被廢,若哪日皇帝再立新後,將皇太子指到新後膝下,田氏今日榮耀便所剩無幾。田國公是老奸巨猾的明白人,自然想得到這一層,如何能消停?
洵晏照常起居上朝,對朝臣上奏廢皇後的摺子不論是何言論,皆丟擲一旁,不予理會,隻待他按捺不住。
安親王一麵覷這形勢,生出幾分興味要看看這榮極一時的田門倒是如何下場,一麵又擔心那從前的皇嫂,田夕帶他兄弟幾個歷來真摯,時日一久,他們也是真心喊一聲皇嫂,便推延了出遊的日子,在京城多留了些時日。
皇上早有除去田國公的心思,隻是三朝元老,在朝中根深蒂固,自然不是說除就除的。安親王親自握著一疊奏摺往甘露殿去,剛拐過一道紅色宮牆,便被一道冒冒失失的身子撞了一下,洵晨隻覺得這莽撞的奴婢似一道箭似的沖了過來,他一個沒防備,手中的摺子盡數落下,散了一地。
「你這奴才,哪個宮裏的?懂不懂規矩?」洵晨斥了一句,那宮女跪到地上,一遍遍磕頭,卻不說話。
廢後聖旨詔告天下,樂淑雖常居深府,卻非兩耳不聞窗外事,自然是知道的。
「皇後田氏,天命不佑,有愧先帝信賴囑託,難居後位,為朕之妻。可廢為庶人,冷宮安置。刑於家室,有愧昔王,為國大計,事非得已。欽哉。」
這道聖旨也是開天闢地來的第一遭,未言廢皇後過失,言簡意賅,看似寬容實則極為嚴厲,難有回頭之勢。
樂淑幾次哀求劉長沛,無論如何也要見田夕一麵,幾次下來,總算得了他的答允,帶她來了京城,並想盡法子混進皇宮。隻是皇宮大內又哪裏是這麽好來的,劉長沛隻能陪她到應馳門,往裏便是內宮,大臣不得入內。她躲著侍衛,又靠著劉長沛給的腰牌過了層層盤問,好容易到了這裏,卻迷了路,還一不留神撞上了眼前之人。
能在內宮行走的必然是皇親國戚,天潢貴胄之流,此下橫生出枝節,樂淑急得手足無措。
洵晨眯起眼,看了看這奴才,朗聲道:「給本王抬起頭來。」樂淑不敢不從,略略抬起頭,誰知下一刻便有一雙指骨分明的手觸上她的下頷,強迫她把頭翹起來。洵晨一雙深邃眼眸盯著她,未幾,隻聽他道:「你不是宮女!說,是誰派你來的!」
三個月後。
冷華宮外,兩名侍衛為難的擋著皇太子的去路,苦著臉求道:「冷宮之地,不容探視,求殿下別為難奴才們。」皇太子年方六歲,卻是洵晏親自留意教導的,身上已有了儲君的氣勢,他雙眉一斂,冷冷看著二人,正聲道:「父皇何曾說過不許探視?還不給孤滾開。」兩名侍衛還想再攔,澤紓一揮手,身後東宮侍衛便向前阻開了兩人,使太子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