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這是新媳婦見公婆的時光,宮中不同民間,禮節繁多,但大體的意思是差不多的。洵晏領著田夕進到毓秀宮,賢妃娘娘早已端坐正堂等著了。皇帝也在,和娘娘說著話。二人恭恭敬敬的行禮請安畢了,皇帝笑著對賢妃道:「這下可好了,老七有人管束著,也不必老到朕的甘露殿,擾得朕不得安生了。」
洵晏聽了頗為委屈的擠眉弄眼道:「哦,原來每次臣兒去甘露殿,父皇都巴不得臣兒早早跪安呢。」惹得皇帝賢妃都大笑起來,田夕在一旁看著也是帶了淺淺的笑意。
四人又說了幾句,賢妃待田夕親切和藹,絲毫不見對她曾為□的嫌隙,皇帝在後宮總是平和,看待洵晏之時,又要比其他幾個皇子多幾分疼愛。這一早上的話,說得都是家常之事,後宮哪個嬪妃的趣事,洵晏小時做的調皮事,如此一來,極是溫情暖心,本要去處理政事的皇帝也貪這難得的天倫之樂,直到一起用了午膳方起駕離去。
洵晏同田夕又坐了會,見時辰差不多了,也起身告退,賢妃娘娘拉住二人的手,動容的說道:「成了親,便是大人了,萬不可像從前一般,不順心就犯渾,記得了麽?」
賢妃是位極開明的母親,有著難得的見識,對洵晏更是真心實意的愛護,舐犢之意切切常表於心。洵晏聽她這麽說,一時傷感起來,連連點頭:「臣兒記下了,決不讓母妃再為臣兒掛心。」
「做母妃的,哪有不掛心自己孩兒的道理。」賢妃將二人的手握到一起,對田夕說:「日後,洵晏和王府就要依仗你多多操持了。」
「這是臣兒分內的事。」田夕忙應了下來。
賢妃滿意的點了點頭:「好了。時候也不早了,你們趕緊去寧壽宮請安吧。」
二人告退。出了毓秀宮,途經禦花園之時往寧壽宮去時,恰好見九皇子洵明往這邊走來。九皇子見到二人,極是高興的見禮:「七哥萬福,七嫂萬福。」
洵晏攜了田夕的手,上前笑問:「九弟這是去哪?」
九皇子看著二人牽在一起的手,笑了笑,回道:「正要去臻儀宮給母妃請安呢。」洵晏點頭道:「那便也替我向儀娘娘請個安。」
九皇子應下,又對田夕笑著頷首致別,方才走開。
剩下的路,洵晏同田夕言笑如常,說著宮中何處景致最妙,最適宜這盛春初夏觀賞,又說了幾件她在閨中不曾聞說的軼事,逗她歡喜笑靨,可田夕卻是敏感的察覺,身旁之人目光較之前頭多了隱隱的銳利。
正文 第十九章
太後禮佛靜修,不願人打擾,便叫身旁的金嬤嬤來回了二人,洵晏似是習慣了,也不堅持,隻托金嬤嬤代她二人向皇太後請安問好,又從小德子那取了佛經呈上道:「這是得道高僧一嗔大師半年前偶遇小王,談說之餘頗具緣分,贈予小王的留念之物。小王常看此物,卻是慧根不及。想來皇祖母清修之人,旁的俗物是入不了她老人家的眼的,這本佛經,便勞煩嬤嬤代小王呈上,恭願皇祖母身體康健,福壽綿長。」
金嬤嬤雙手接過慈祥笑道:「七爺最是孝順,時常掛念太後,太後也常念起七爺。」洵晏順眉一笑,牽著田夕的手向她告辭。
田夕隻緊跟在她身旁,不需多言,心意與她同在一處便可。
等到回到王府,已是夜幕降臨,沉沉夜色四向裏圍攏而來,天上星辰密密匝匝的零零點點,逐一現身。洵晏同田夕同乘馬車,到了王府外,自己先下了,然後對著掀簾而出的田夕伸出右手,田夕清淺的勾了勾唇角,將手置於她的手心,借著她的攙扶下了車。
田夕下了車,婉約的站在洵晏的身旁,洵晏望著她明媚動人的顏容,心下歡喜無比。田夕抬頭看她,見她唇角的笑意溫潤如春日裏碧波無痕的潭水,烏黑的瞳仁如天上最亮的星辰明輝亮麗,略微的發了怔,街口清風吹來,田夕打了個顫,卻不知是為這無痕的清風還是那雙耀眼的星眸。洵晏察覺她發顫,忙攬著她的手入府,還不忘招人取來羽絨披風,為她披上:「倒是我的疏忽,忘了你體弱,叫你在風口站著。」又抬手攏了攏前襟:「這下,可有暖些?」
陽春四月,最是舒服的時候,她穿得又不少,如何會冷?田夕心暖她如此上心,連一個小小的顫意都放心上,搖了搖頭,婉聲道:「不冷了。」
「不冷便好。」洵晏攬了她纖纖細的腰,取了主道往裏走去,邊給她介紹府中的各處方位,她昨日新娘入府蒙了蓋頭,今早又是匆忙而出,皆都沒有仔細看過。往後的時日,便要在王府內打發,熟悉熟悉很是必要,田夕認真地聽她說解,視線順著她纖長的手指指向各處張望。
開始是洵晏一人在講,後來變成二人交談,那些名花佳木品種盛期,還有亭台樓榭碧水小池,再到古來詠嘆花木名詩名詞,田夕並非尋常隻會針線刺繡,無才是德的深閨女子,她腹中詩書氣度華彩,叫人欣賞讚悅,洵晏先是揀著她有興趣的方麵來說,後又發覺她的才華情操,頓時興致大起,兩人不知何時坐到橫省亭裏,談古說今,說禪論佛,仿若找到命中知己,皆是興味盎然。
直到小德子見天色已晚,晚膳已讓廚房熱了一遍又一遍,才出聲打斷。
澤紓按著規矩,養在別的院子裏,有乳娘嬤嬤丫鬟等人照看伺候。田夕與洵晏用了晚膳,心中掛念,便要去看望,洵晏自然一道去了。
洵晏聽了頗為委屈的擠眉弄眼道:「哦,原來每次臣兒去甘露殿,父皇都巴不得臣兒早早跪安呢。」惹得皇帝賢妃都大笑起來,田夕在一旁看著也是帶了淺淺的笑意。
四人又說了幾句,賢妃待田夕親切和藹,絲毫不見對她曾為□的嫌隙,皇帝在後宮總是平和,看待洵晏之時,又要比其他幾個皇子多幾分疼愛。這一早上的話,說得都是家常之事,後宮哪個嬪妃的趣事,洵晏小時做的調皮事,如此一來,極是溫情暖心,本要去處理政事的皇帝也貪這難得的天倫之樂,直到一起用了午膳方起駕離去。
洵晏同田夕又坐了會,見時辰差不多了,也起身告退,賢妃娘娘拉住二人的手,動容的說道:「成了親,便是大人了,萬不可像從前一般,不順心就犯渾,記得了麽?」
賢妃是位極開明的母親,有著難得的見識,對洵晏更是真心實意的愛護,舐犢之意切切常表於心。洵晏聽她這麽說,一時傷感起來,連連點頭:「臣兒記下了,決不讓母妃再為臣兒掛心。」
「做母妃的,哪有不掛心自己孩兒的道理。」賢妃將二人的手握到一起,對田夕說:「日後,洵晏和王府就要依仗你多多操持了。」
「這是臣兒分內的事。」田夕忙應了下來。
賢妃滿意的點了點頭:「好了。時候也不早了,你們趕緊去寧壽宮請安吧。」
二人告退。出了毓秀宮,途經禦花園之時往寧壽宮去時,恰好見九皇子洵明往這邊走來。九皇子見到二人,極是高興的見禮:「七哥萬福,七嫂萬福。」
洵晏攜了田夕的手,上前笑問:「九弟這是去哪?」
九皇子看著二人牽在一起的手,笑了笑,回道:「正要去臻儀宮給母妃請安呢。」洵晏點頭道:「那便也替我向儀娘娘請個安。」
九皇子應下,又對田夕笑著頷首致別,方才走開。
剩下的路,洵晏同田夕言笑如常,說著宮中何處景致最妙,最適宜這盛春初夏觀賞,又說了幾件她在閨中不曾聞說的軼事,逗她歡喜笑靨,可田夕卻是敏感的察覺,身旁之人目光較之前頭多了隱隱的銳利。
正文 第十九章
太後禮佛靜修,不願人打擾,便叫身旁的金嬤嬤來回了二人,洵晏似是習慣了,也不堅持,隻托金嬤嬤代她二人向皇太後請安問好,又從小德子那取了佛經呈上道:「這是得道高僧一嗔大師半年前偶遇小王,談說之餘頗具緣分,贈予小王的留念之物。小王常看此物,卻是慧根不及。想來皇祖母清修之人,旁的俗物是入不了她老人家的眼的,這本佛經,便勞煩嬤嬤代小王呈上,恭願皇祖母身體康健,福壽綿長。」
金嬤嬤雙手接過慈祥笑道:「七爺最是孝順,時常掛念太後,太後也常念起七爺。」洵晏順眉一笑,牽著田夕的手向她告辭。
田夕隻緊跟在她身旁,不需多言,心意與她同在一處便可。
等到回到王府,已是夜幕降臨,沉沉夜色四向裏圍攏而來,天上星辰密密匝匝的零零點點,逐一現身。洵晏同田夕同乘馬車,到了王府外,自己先下了,然後對著掀簾而出的田夕伸出右手,田夕清淺的勾了勾唇角,將手置於她的手心,借著她的攙扶下了車。
田夕下了車,婉約的站在洵晏的身旁,洵晏望著她明媚動人的顏容,心下歡喜無比。田夕抬頭看她,見她唇角的笑意溫潤如春日裏碧波無痕的潭水,烏黑的瞳仁如天上最亮的星辰明輝亮麗,略微的發了怔,街口清風吹來,田夕打了個顫,卻不知是為這無痕的清風還是那雙耀眼的星眸。洵晏察覺她發顫,忙攬著她的手入府,還不忘招人取來羽絨披風,為她披上:「倒是我的疏忽,忘了你體弱,叫你在風口站著。」又抬手攏了攏前襟:「這下,可有暖些?」
陽春四月,最是舒服的時候,她穿得又不少,如何會冷?田夕心暖她如此上心,連一個小小的顫意都放心上,搖了搖頭,婉聲道:「不冷了。」
「不冷便好。」洵晏攬了她纖纖細的腰,取了主道往裏走去,邊給她介紹府中的各處方位,她昨日新娘入府蒙了蓋頭,今早又是匆忙而出,皆都沒有仔細看過。往後的時日,便要在王府內打發,熟悉熟悉很是必要,田夕認真地聽她說解,視線順著她纖長的手指指向各處張望。
開始是洵晏一人在講,後來變成二人交談,那些名花佳木品種盛期,還有亭台樓榭碧水小池,再到古來詠嘆花木名詩名詞,田夕並非尋常隻會針線刺繡,無才是德的深閨女子,她腹中詩書氣度華彩,叫人欣賞讚悅,洵晏先是揀著她有興趣的方麵來說,後又發覺她的才華情操,頓時興致大起,兩人不知何時坐到橫省亭裏,談古說今,說禪論佛,仿若找到命中知己,皆是興味盎然。
直到小德子見天色已晚,晚膳已讓廚房熱了一遍又一遍,才出聲打斷。
澤紓按著規矩,養在別的院子裏,有乳娘嬤嬤丫鬟等人照看伺候。田夕與洵晏用了晚膳,心中掛念,便要去看望,洵晏自然一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