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片刻,太後和其他妃嬪都紛紛來探望,第五湛想睡一下好好消化一下自己穿到這個古代的事實都不行。
大炎朝的皇子都在行周歲禮時由皇帝賜名。慶熙二十六年,皇帝給與眾子不同的七皇子賜名洵晏,即墨洵晏,賜居最為富麗的衍慶宮。
大炎朝慶熙四十一年,二皇子即墨洵陽晉端親王,四皇子即墨洵晉晉禮親王,五皇子即墨洵昊晉肅親王,七皇子即墨洵晏晉寶親王,十四皇子即墨洵晨加封安郡王。同年十二月,北方匈奴大軍犯大炎邊境,肅親王洵昊請兵出征,皇帝允,封為延北將軍,主率二十萬大軍前往邊疆。
正文 第二章
肅親王治軍有方,用兵如神,六個月後,捷報頻頻傳上朝堂。皇帝對洵昊大加讚賞,青眼有加。大臣們都猜測,肅親王出征回來大有可能被立為太子。幾個年長的皇子都不甘於後,一時間與大臣往來嚴密,黨派初見雛形。
下了朝,洵晏坐在回府的軟轎上,閉著眼睛琢磨剛才禮部侍郎上奏保薦肅親王為太子是何用意,如今皇帝正當年盛,儲位與後位自皇帝登基便一直空懸,朝中向來有立儲之聲,皇帝對此概是冷眼以對。禮部侍郎的摺子是真心還是歹意,尚且有待探究。想了片刻,隻覺頭疼,便掀開窗簾看行到何處了,但見前方拐角打個彎兒就是肅親王府的方向,洵晏想了一下,對轎外吩咐道:「去肅親王府。」
轎邊緊隨候著的小廝應了聲,轎子便向王府方向去。
下了轎,也無需門子通報,洵晏直接走了進去,一路上下人丫鬟躬身見禮,就如回自己府邸一樣隨意。
肅親王去了邊疆,現在府中隻餘進門不到一年的王妃田夕,和兩個側妃。洵晏來的那會,田夕正和六皇子妃劉氏說著宮裏發生的趣事。
「五嫂。」洵晏快步走到田夕跟前,笑嘻嘻的叫了一聲,隨手倒了杯茶仰頭就喝。田夕抬頭看了她一眼,似是習慣了她這無禮,隻道:「還不給你六嫂請安。」洵晏放下杯子,仿佛這才見到劉氏,隨意朝她拱手道:「六嫂萬福。」劉氏頷首回禮,笑道:「七弟和五嫂倒是親厚。」
田夕不置可否的看了洵晏一眼說:「哪裏是和我親厚,是咱們的寶王爺不拘禮慣了,到父皇那也是這般隨意。」又對身邊候著的碧琳吩咐道:「去拿些點心來。」
洵晏聽著,笑了一下也不辯解,挑了個離田夕最近的位子坐下來。不一會,下人就端上了幾盤看著胃口大開的精美點心,也不用吩咐,都放到了洵晏身邊的小幾上。
劉氏看著隻笑不語,見洵晏每樣都揀著吃了不少,明白這些點心是按著她的喜好上的。
「方才我來時,在說什麽?」洵晏見二人都看著她,便隨口問了句。「說的都是些婦人家的東西。」劉氏見她吃得急,就叫身邊的丫鬟給她倒了杯茶送過去。
「多謝六嫂。」洵晏也不客氣,端起就喝,擦了擦嘴說:「那也可以說與我聽,我也是女子,自然也感興趣。」
田夕上下看著她,一身紅色九蟒親王袍,下了朝都沒來得及換,下麵蹬了雙鑲金底邊黑色朝靴,髮髻上的金冠前嵌了顆藍色寶石,腰間用一條玉帶束起,掛著幾方質地剔透的玉佩和一隻散著淡香的香囊,正是風流倜儻,意氣風發的模樣,除了那幽深俊美的陰柔有些女子氣,別的哪像女子?洵晏一觸上她的目光就知道她在想什麽,剛想開口反駁,便聽劉氏道:「七弟自然是女子,不過自幼學習治國之道,孔孟經綸,豈是我們這些尋常婦人可比的。」
一聽便知曉這是在不怎麽高明的恭維她,洵晏不說是,也不說不是,隻又拈了塊莉香如意糕放入口中,細細嚼著。
到了午時,劉氏婉拒了田夕留飯,起身告辭,走出兩步,又回過頭對洵晏道:「這莉香如意糕,六皇子府也是有的。前幾日,爺還念起了七弟,七弟得了空便來坐坐吧。」
洵晏狀似無心道:「六哥想我,王府門隨時開著,就怕六哥忙著父皇吩咐的差事,沒時間理我這個閑人。」劉氏聞言有些尷尬,卻也不多說什麽,再道了聲別,帶著兩個丫鬟走了。
田夕見她走沒影兒了,才回過頭看著洵晏責備說:「她也是好心,你又何必拂了她的好意。」
「六哥忙著建功立業娶了不少大臣的女兒,她現在覺得正室的位子不穩了,想拉攏我跟六哥邀功,我豈能看不出來。」洵晏毫不客氣的說,不給劉氏留半點情麵,田夕一聽就知道這小祖宗又犯渾了,屏退了兩旁候著的下人,才正色道:「雖說你是女子,在朝堂又一向低調,可寶親王的名頭擱那呢,父皇年齡也大了,你總要尋一邊站穩,便是你不尋,過幾年也會有人為難你的。」
洵晏臉色一變,疏離的瞧了她一眼,冷聲道:「我以為五嫂淡泊名利,生性和婉,五哥臨走又托我照看王府,才多來了幾趟。不想,倒是小王看走了眼。」
誰不知,現在遠在邊疆的五皇子風頭正盛,六皇子和四皇子不甘於後,三皇子、二皇子也不安分,老八眼見著這潭水越來越混,瞅著時機站到老四那邊去了,下麵幾個皇子正在觀望。田夕現在勸她尋邊站是何用意?
田夕見她曲解了她的意思,動了真怒,哭笑不得,扯了扯她寬大衣袖道:「我不過是提醒你提前有個準備,省的到時候不知如何是好。你倒真生起氣了。」洵晏聽她這麽講,臉色緩和了些,看了看她已然隆起的腹部說:「我自有考量。你安心養胎,到時給我生個胖侄兒,我也算對五哥有交代了。」
大炎朝的皇子都在行周歲禮時由皇帝賜名。慶熙二十六年,皇帝給與眾子不同的七皇子賜名洵晏,即墨洵晏,賜居最為富麗的衍慶宮。
大炎朝慶熙四十一年,二皇子即墨洵陽晉端親王,四皇子即墨洵晉晉禮親王,五皇子即墨洵昊晉肅親王,七皇子即墨洵晏晉寶親王,十四皇子即墨洵晨加封安郡王。同年十二月,北方匈奴大軍犯大炎邊境,肅親王洵昊請兵出征,皇帝允,封為延北將軍,主率二十萬大軍前往邊疆。
正文 第二章
肅親王治軍有方,用兵如神,六個月後,捷報頻頻傳上朝堂。皇帝對洵昊大加讚賞,青眼有加。大臣們都猜測,肅親王出征回來大有可能被立為太子。幾個年長的皇子都不甘於後,一時間與大臣往來嚴密,黨派初見雛形。
下了朝,洵晏坐在回府的軟轎上,閉著眼睛琢磨剛才禮部侍郎上奏保薦肅親王為太子是何用意,如今皇帝正當年盛,儲位與後位自皇帝登基便一直空懸,朝中向來有立儲之聲,皇帝對此概是冷眼以對。禮部侍郎的摺子是真心還是歹意,尚且有待探究。想了片刻,隻覺頭疼,便掀開窗簾看行到何處了,但見前方拐角打個彎兒就是肅親王府的方向,洵晏想了一下,對轎外吩咐道:「去肅親王府。」
轎邊緊隨候著的小廝應了聲,轎子便向王府方向去。
下了轎,也無需門子通報,洵晏直接走了進去,一路上下人丫鬟躬身見禮,就如回自己府邸一樣隨意。
肅親王去了邊疆,現在府中隻餘進門不到一年的王妃田夕,和兩個側妃。洵晏來的那會,田夕正和六皇子妃劉氏說著宮裏發生的趣事。
「五嫂。」洵晏快步走到田夕跟前,笑嘻嘻的叫了一聲,隨手倒了杯茶仰頭就喝。田夕抬頭看了她一眼,似是習慣了她這無禮,隻道:「還不給你六嫂請安。」洵晏放下杯子,仿佛這才見到劉氏,隨意朝她拱手道:「六嫂萬福。」劉氏頷首回禮,笑道:「七弟和五嫂倒是親厚。」
田夕不置可否的看了洵晏一眼說:「哪裏是和我親厚,是咱們的寶王爺不拘禮慣了,到父皇那也是這般隨意。」又對身邊候著的碧琳吩咐道:「去拿些點心來。」
洵晏聽著,笑了一下也不辯解,挑了個離田夕最近的位子坐下來。不一會,下人就端上了幾盤看著胃口大開的精美點心,也不用吩咐,都放到了洵晏身邊的小幾上。
劉氏看著隻笑不語,見洵晏每樣都揀著吃了不少,明白這些點心是按著她的喜好上的。
「方才我來時,在說什麽?」洵晏見二人都看著她,便隨口問了句。「說的都是些婦人家的東西。」劉氏見她吃得急,就叫身邊的丫鬟給她倒了杯茶送過去。
「多謝六嫂。」洵晏也不客氣,端起就喝,擦了擦嘴說:「那也可以說與我聽,我也是女子,自然也感興趣。」
田夕上下看著她,一身紅色九蟒親王袍,下了朝都沒來得及換,下麵蹬了雙鑲金底邊黑色朝靴,髮髻上的金冠前嵌了顆藍色寶石,腰間用一條玉帶束起,掛著幾方質地剔透的玉佩和一隻散著淡香的香囊,正是風流倜儻,意氣風發的模樣,除了那幽深俊美的陰柔有些女子氣,別的哪像女子?洵晏一觸上她的目光就知道她在想什麽,剛想開口反駁,便聽劉氏道:「七弟自然是女子,不過自幼學習治國之道,孔孟經綸,豈是我們這些尋常婦人可比的。」
一聽便知曉這是在不怎麽高明的恭維她,洵晏不說是,也不說不是,隻又拈了塊莉香如意糕放入口中,細細嚼著。
到了午時,劉氏婉拒了田夕留飯,起身告辭,走出兩步,又回過頭對洵晏道:「這莉香如意糕,六皇子府也是有的。前幾日,爺還念起了七弟,七弟得了空便來坐坐吧。」
洵晏狀似無心道:「六哥想我,王府門隨時開著,就怕六哥忙著父皇吩咐的差事,沒時間理我這個閑人。」劉氏聞言有些尷尬,卻也不多說什麽,再道了聲別,帶著兩個丫鬟走了。
田夕見她走沒影兒了,才回過頭看著洵晏責備說:「她也是好心,你又何必拂了她的好意。」
「六哥忙著建功立業娶了不少大臣的女兒,她現在覺得正室的位子不穩了,想拉攏我跟六哥邀功,我豈能看不出來。」洵晏毫不客氣的說,不給劉氏留半點情麵,田夕一聽就知道這小祖宗又犯渾了,屏退了兩旁候著的下人,才正色道:「雖說你是女子,在朝堂又一向低調,可寶親王的名頭擱那呢,父皇年齡也大了,你總要尋一邊站穩,便是你不尋,過幾年也會有人為難你的。」
洵晏臉色一變,疏離的瞧了她一眼,冷聲道:「我以為五嫂淡泊名利,生性和婉,五哥臨走又托我照看王府,才多來了幾趟。不想,倒是小王看走了眼。」
誰不知,現在遠在邊疆的五皇子風頭正盛,六皇子和四皇子不甘於後,三皇子、二皇子也不安分,老八眼見著這潭水越來越混,瞅著時機站到老四那邊去了,下麵幾個皇子正在觀望。田夕現在勸她尋邊站是何用意?
田夕見她曲解了她的意思,動了真怒,哭笑不得,扯了扯她寬大衣袖道:「我不過是提醒你提前有個準備,省的到時候不知如何是好。你倒真生起氣了。」洵晏聽她這麽講,臉色緩和了些,看了看她已然隆起的腹部說:「我自有考量。你安心養胎,到時給我生個胖侄兒,我也算對五哥有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