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現在既很得意,又不敢大意。主持邊走邊說:“聖上皇後貴妃,和尚先來介紹慈恩寺。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


    “大慈恩寺是唐朝玄娤從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和尚借此介紹一下玄娤和尚。


    玄奘(602-664年),俗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自幼聰慧超群,勤奮好學。十三歲被朝廷破格錄取,在洛陽淨土寺剃度為僧。玄奘先後周遊全國十餘省,遍訪十餘位高僧名賢,拜學經典,窮盡各家學說,譽滿京師,被譽為“釋門偉器和佛門千裏駒。”在全國各地遊學後,他回顧佛教傳入中國六百年以來、佛經殘缺不全,教義分歧,派別紛爭的狀況。玄奘在對佛經研習中,對佛經的質疑之處多達百餘條。他決意到佛教發源地---天竺國,去探求佛教的精蘊,以解眾疑,弘揚佛法。他邀約同伴上表奏請,申請赴天竺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準。其他人紛紛退縮,而他不為所動,矢誌不改,並且利用出國之前三年時間,從佛經研究、語言梵文及物質精神等方麵作了充分準備。遂違禁出關,即違法偷渡出境,晝伏夜行,隻身前往,開始了他西天取經的艱難曆程。現在請大家繼續參觀。”


    “玄娤回國後,被委派擔任了大慈恩寺的主持,主持翻譯佛教經典。”


    “在我們麵前這個塔叫大雁塔。大雁塔又是怎麽來的呢?這個塔也是玄娤主持修建的,據說是參照天竺的雁塔修建的。這裏介紹一下雁塔的來曆。”


    “據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佛教在早期分大乘和小乘兩宗,大乘戒食肉,小乘不戒。古印度摩揭陀國有一座王舍城,城外帝釋山上有一寺院,寺院和尚信奉小乘教,一天,中午將過,眾僧饑腸轆轆,午飯尚未著落,甚為埋怨。有一和尚忽見空中群雁飛過,口出戲言:我等諸僧多日沒有吃肉了,若菩薩有靈,應知我們的困境呀!話音剛落,即見頭雁退著飛,到了這個僧人前便折斷翅膀掉了下來,眾僧人大驚,明白是如來設法教育他們,眾僧急忙跪拜,並將那隻雁葬於院中。上建一塔,取名雁塔,從此歸信大乘,不再吃肉。這就是雁塔名稱的由來。”


    “玄娤主持了這個塔修建,也稱雁塔。後來叫‘大雁塔’,一是因塔的建築宏偉壯麗,二是後來建的薦福寺塔也隨著稱為雁塔,比我們這個塔小,為了區別,遂分別稱為大雁塔、小雁塔。”


    布木布泰說:“我們京城長安,曆史上作為十幾個朝代的京城,有大量的名勝古跡。我們最近幾天到處參觀,深感漢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央朝廷曆史悠久。(.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女真族居於東北方,我們的前輩不知天高地厚,要背叛朝廷,大量屠殺漢族人。現在朝廷要融合女真族。我也十分讚成成為一個漢族人,學習漢族的文化,學習漢族先進的農耕技術,學習先進的工商業。皇上不記民族前嫌,保留女真老百姓的生命。我們要感恩啊!”


    李岩說:“男爵有這樣的認識,是不錯的,希望男爵教育好福臨侯爺,影響各地的女真老百姓,就像小乘教融於大乘教一樣,融於漢族,我們就沒有了民族矛盾,沒有互相殺戮。我們就成為快樂的一家人了。”


    布木布泰說:“小女子也希望與聖上成為一家人!”


    李岩笑了,發現布木布泰真會抓主機會提自己的要求!


    陳皇後紅貴妃見李岩笑了,知道是笑布木布泰。她們也笑了。禮部的官員也笑了,隻不過急忙捂住了自己的嘴。


    李岩問:“男爵,你們準備到那些地方參觀?”


    布木布泰說:“聖上,我現在哪裏也不單獨去,難得碰上皇上。請允許我一起走吧!”


    李岩說:“我們就準備回城去了。回去就去嚐一嚐長安的小吃。”


    大雁塔的主持說:“聖上,您們難得到我們寺廟來一趟。和尚有一個請求,請聖上滿足!”


    李岩笑著說:“主持也來提要求,說嘛。是什麽要求?”


    主持說:“請聖上與我們廟宇題詞。”


    李岩說:“好嘛!要求也不高。”


    旁邊就有一個和尚,有毛筆記錄的地方。李岩說:“就在這裏寫吧!”


    主持看皇上答應了,就馬上請旁邊的小和尚去拿宣紙。


    幾個和尚鋪好宣紙,磨好鬆墨。


    李岩就上去題字:“繼承玄娤義淨向外國學習的精神,豐富華夏思想文化,促進社會更加先進文明”


    主持以為是在稱讚佛教的玄娤義淨,很是高興。禮部官員知道,皇上要請外國人來辦大學,這也是皇上思想的反映。


    題完字,李岩問禮部的官員:“愛卿,你能不能介紹介紹長安的名小吃?”


    禮部這個官員說:“西安小吃以麵食著稱,比較有名的有牛羊肉泡饃、肉夾饃、燴麻食、蕎麵餎、臊子麵、灌湯包、鍋盔、葫蘆頭等,肉爛湯濃,香醇味美,入口粘綿韌滑。甜點類有蜂蜜涼粽子、黃桂柿子餅、鏡糕、涼糕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是理想的夏令食品。”


    李岩說:“我們回城,一會在路邊去吃小吃。既然有很多種名小吃,我們就先吃牛羊肉泡饃。以後再去享受其他品種的美食。”


    下午,李岩回到皇宮,宋獻策首相來了。


    宋獻策興奮地告訴李岩皇帝:“聖上,工部負責長安城的規劃。(.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他們有一個官員,翻看古書,發現了唐朝長安的城市地圖。大家都說唐朝長安的規劃很好。報到臣那裏,臣把這個長安的地圖拿來聖上看一看。”


    李岩接過來看了一看。現在的長安城,僅僅是唐朝的皇城,可見唐朝長安之大。四麵城牆各設計了三道城門。加上進入皇城的玄武門,一共有十三道城門。李岩說:“這個長安城很大,城市的功能比較完備。但是還要工部仔細思考,還有沒有沒有規劃到的。假如我們就按這個城市做規劃的底本。我們現在的實力,也不能一下把所有的建立起來。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要擴建,在現在的城市旁邊,建立一個與現在城市相等的一個城。如現在西邊建立一個城,人口多了再在東邊建一個城。這樣就與唐朝北麵的規模差不多了。以後需要,再向南擴展。”


    “規劃好了,就不準違反。”


    宋獻策說:“是!我們就以這個地圖作為規劃的底本,再計劃新的詳細的規劃,再考慮分步實施。”


    十月十三日早朝,李岩坐上龍椅,在大臣們三跪九叩、三呼萬歲結束後,李岩皇帝說:“自朕登基以來。我們做了這麽一些事情,一是替先皇報仇,殺了阿濟格吳三桂。再是懲辦漢奸,殺了幾個投降女真人的漢奸王爺。殺了牛金星替侯爺李牟報了仇。再是與蒙古的上層簽定了和平統一蒙古的協議書,與偽清國的皇帝皇太後簽訂了和平統一滿洲的協議書,為和平統一蒙古滿洲建立了基礎。還有我們在大順統一了稅收標準。我們整編了軍隊,確定了以新武器裝備軍隊的政策。我們還在為明年進軍蒙古滿洲做準備,我們開始收購草料糧食。總的來說,是有成績的。”


    “我們還有一個工作,就是發展經濟還做得不夠。我們以前確定的‘均田免賦’的經濟政策,實際已經改變了。‘免賦’,我們沒有辦法執行。我們有很多軍隊,要裝備,要穿衣吃飯,要薪俸。我們有很多官員要薪俸,要辦公費。全部不收稅,我們就隻有喝西北風了。我們與明朝相比,我們部分免除了一些稅收,就是免除了‘三餉’。不過老百姓還是體諒了我們,據下麵的消息,稅收完成較好。我們實行明朝曾經的好政策,就是攤丁入畝。有土地就完稅,沒有土地就不完稅,就是有收入完稅,沒有收入不完稅。但是我們大順也不統一,一方麵實行免賦,一方麵不免賦。現在我們統一了。”


    “還有一個政策就是‘均田’,我們現在也沒有執行。不過我們改為禁止有田的人家開荒。我們還準備讓沒有田的人家到長城外麵去開荒,解決他們沒有田地的問題。變相也達到均田的目的。”


    “我再建議定一項政策,就是不準土地麵積超過當地人口平均占有土地的人家購進土地。他們要賣還是可以的。買土地,也隻準沒有土地,土地少的人家購買!”


    一個大臣出來說:“臣有話要說。”


    李岩說:“愛卿請講。”


    那個大臣說:“聖上,以前‘免賦’的政策停止了,我沒有意見,因為軍隊官員要錢。但是均田的政策停止了,我們起義幹什麽?我建議還是實行均田的製度!”


    李岩說:“以前為什麽各地的地主武裝要攻擊我們,就是均田的政策引起了劇烈的階級鬥爭。他們要保住他們的土地房屋,就要向我們進攻。現在,我們不分他們的土地房屋,他們對我們的反抗就少了。”


    “但是,農民沒有土地,也是一個大問題。今後各縣每年要公布全縣的人均土地麵積。土地超過人均標準的人家,就再也不準購買土地。隻能讓無地少地的農民購買。那些土地多的人家,以後子孫多起來,他們人均占有的土地就少了。無地的人家,通過買地,或者遷移到土地多的地方開荒,客觀上,我們均田的目的也就可以達到並執行。”


    大臣們拍起手來!


    顧君恩站出來說:“聖上,還是有問題。就是一些窮人,由於天災**,沒有辦法,就賣出自己的土地。我們是不是禁止這一部分人出賣土地?”


    李岩皇帝說:“他們由於天災**,出賣自己的土地,如果我們朝廷禁止他們出賣自己的土地,我們朝廷就得準備對這些人進行救濟。但是,緩不濟急,沒有辦法馬上滿足他們的需要。由此看來,他們要賣土地,就讓他們賣。由於他們賣了土地,沒有土地耕種,我們朝廷就有必要把他們遷到邊遠的地方去,讓他們開辟新的土地。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是以土地收稅,土地越多越好,我們的稅收才更多。”


    “我們沒有必要阻止他們賣地,他們賣地也不劃算,即使我們可以解決從遠處解決他們的土地。但是他們就要離鄉背井,到氣候不好的地方去了。”


    “還有,我們要發展工商業,就需要很多勞動力。他們出賣了土地,又不願意到遠處去,就隻有到城市去做工了。如果他們是單個勞動力與老板做工,他們的住宿,就由老板解決。如果他們一家人到城市做工,我們就需要給他們建立房屋。”


    戶部尚書說:“聖上,這要建立多少房屋?要多少錢?”


    李岩說:“這些人參加工商業,他們老板要交稅。如果他們自己做生意,也要交稅,對我們朝廷是有好處的。所以要建立房屋。我們的房屋不能白給他們,他們住房是要交租金的。如果他們在城市掙了錢,我們的房子也可以賣給他們。”


    “那些要到遠處去開墾土地的,沿途,他們的吃住,我們的驛站,憑縣裏的路條,免費食宿。送到目的地。”


    戶部尚書說:“聖上這也要免費啊?”


    李岩說:“他們去開墾土地,以後要年年給戶部交稅,到遠處的路費,朝廷應該給他們解決了。”


    其他的大臣說:“戶部尚書,你不要看到支付了路費,以後人家要給你戶部交稅就不說了?”


    戶部尚書笑著說:“也是!先開支了路費,以後土地開辟出來,就有新的稅收了。”


    戶部尚書說:“聖上,臣還有一個感覺,就是財主不允許他們買田地,他們手裏的錢不用,總覺得還是不妥。”


    李岩說:“我們禁止他們買田地,就是害怕很多人沒有土地。你覺得不讓有錢人用錢不妥,是正確的。但是,我們沒有禁止他們用錢。我們鼓勵發展工商業,就是支持他們用錢。”


    “明朝朱元璋限製商人穿綾羅綢緞,我們就不禁止。我們隻禁止他們用皇家的器物。比如說:龍袍。比如說在他們的器物上做上龍。龍袍隻有朕才能穿。各級官員的官服隻有官員能穿。他們再多的錢也不許穿。至於各項享受,隻要不違規違法,就允許他們享受。”


    “他們除了在本國做生意,還要允許鼓勵他們出國出海去做生意,就是希望他們去用錢,他們去掙錢。我們就可以按照他們的營業額征營業稅,按照他們的利潤征所得稅。進出口還要征關稅。”


    戶部尚書問:“聖上,什麽是所得稅?關稅?“


    李岩說:“我們已經按銷售額收了營業稅。做生意,賣同樣多的錢,有的掙的錢少,有的掙的錢多。掙得少的,我們不征稅,少征稅。掙得多的,我們就要按掙的數額,征收所得稅。這個稅,你們戶部要製定會計製度,要規定怎樣做賬。我們征稅才有標準。”


    “關稅,就是我們的東西賣出去,要征稅,從外國進來的貨物要征稅。有了這兩項征稅,我們就歡迎外國人來做生意,歡迎我們的人出國去做生意。”


    李岩說:“由於我們農民起義的戰爭,女真侵犯的戰爭。各地的工商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一些大的煉鐵煉鋼、大的煤礦,有許多被搞垮了。搞垮了,社會就減少了就業的工作崗位,減少了我們的稅收。內閣要下文讓各地的官府去發動那些老板把自己原來的工商業恢複起來。沒有錢的,我們戶部要拿幾百萬兩銀子出來,去給他們貸款。我們的銀子也要收一點利息。不能隻放在庫房裏。戶部尚書剛才有一句話是對的:有錢不用是不妥的。社會上大家都不用錢,經濟就會萎縮。”


    小遊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王後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王後代並收藏李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