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李懷功就帶領著他的一千人的部隊,騎著戰馬,帶上糧食草料、帳篷,回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唐村,去迎接皇後陳夫人到西安。你不要輕視李懷功還是僅僅隻有十三四歲年紀的大娃兒,由於從小飽讀詩書,從小學習拳腳功夫。加之李岩有意栽培,李懷功接觸上層決策層,看問題有大局思想,指揮起打仗來,還真是有一套。在戰場上,他們部隊犧牲少,功勞大。加之在明末順初,人們喜歡看出身門第。李懷功的伯伯是皇帝,李懷功的父親是侯爺。說不定那一天,李懷功就成了侯爺、皇帝。靠上一個好領導,以後升官發財就沒有問題了。他指揮的士兵特別聽話。
一路上,李懷功聽了李岩的話,就認真地看地形,思考怎樣打埋伏,打阻擊。到了潼關,李懷功專門停下來,帶上望遠鏡去看地形,這真是西安的好門戶。他去看了這裏的守軍的裝備,確實不敢恭維。這裏沒有紅衣大炮,沒有熱氣球、良心炮、木鳥銃、炸藥包。有的是大刀長矛弓箭,有幾個拋石機,連宋朝的神臂弓,床子弩也沒有。看來失傳了。
他想起用拋石機來丟炸藥包的主意。
如果自己來當這個地方的守軍將軍,一定要裝備先進武器。看來李懷功已經把自己當成這裏的將軍在思考問題了。光有雄關漫道,還不是銅牆鐵壁。要有先進的武器,好的戰法,還要有技術嫻熟,敢打敢拚的戰士。
等李懷功回到懷慶,李岩登基做了皇帝的《喜報》已經由快馬傳到了各地。貼上了城門的告示欄。
接到了李懷功將軍到了懷慶消息,李懷功作為欽差,懷慶的州府的知州,縣府的知縣都來迎接。看到李懷功還是大孩子,官員們都吃驚不已。李懷功勉強與地方官周旋,說明自己要回到唐村,要與去傳達皇上的聖旨,不便耽誤了時間。
李懷功回到唐村的路上,遇見以前的長輩,都按照規矩,與長輩請安,問好。以前一起玩過的小朋友,也親熱一番。
由於有聖旨在手,李懷功先到伯伯家,就是李岩的家去拜見伯母。
李岩的陳氏夫人,自從與李岩分別以後,因為李岩以前長期離家,也算是習慣了。李岩離開了唐村不久,就相繼傳來固關大捷、山西北部大捷的捷報。後來將近兩個月沒有消息,雖然想念,自己一個小腳女人,也想不出辦法知道自己親愛的人在哪裏。想歸想,無可奈何。
昨天,懷慶的知府知縣來報告喜報,走攏就叩頭,還把陳夫人嚇了一跳,以為李岩出了事情。陳夫人文化很高,看到了“喜報”兩個大字才放下心來。知府知縣也是三跪九叩,喊著“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讀了《喜報》,陳夫人看到李岩當了皇帝,竟然喜極而泣。
陳夫人也不招待知州知縣,等他們告辭後,鄉親們都趕來道賀。有人還送來了禮物。如果是鄉間的農副產品,陳夫人還予以收下,凡是貴重東西都被她謝絕了。既然李岩當了皇帝,她就可能到李岩居住的京城去。她是李岩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按正說,就是皇後了。皇帝的事情,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的道理講得清楚了。李岩會不會立紅娘子做皇後?
李懷功把一千士兵帶到唐村的寺廟裏住下來,又帶了一百多士兵到伯母的農家院落。早就驚動了鄉親們,許多人湧到李岩的院落去看熱鬧。李懷功一行下了馬,一百多匹戰馬,院子前麵的壩子,哪裏放得下。李懷功隻得叫戰士們把戰馬牽到別人的院子。
李懷功進了院子,值得喊:“各位鄉親、各位長輩,請大家讓一讓。”
鄉親們一看,立即驚呼起來:“大家看,這個將軍是李懷功啊!”
鄉親們不但不讓,還擁上前來,有喊:“李懷功侄子!”的,有喊李懷功:“懷功老弟!”的。
李懷功隻得央求大家:“各位長輩,各位鄉親,各位老哥,我是奉皇上的聖旨來的,等我宣讀了聖旨,再與大家敘舊。”
這些鄉親們才讓開一塊地方。
院子一下擠進了好多鄉親,陳夫人的丫鬟秋香就出屋來看。看見了李懷功穿著一身將軍服,她吃驚地喊:“啊!是李懷功小少爺啊!”說完,又喊:“夫人!夫人!李懷功回來了!李懷功回來了!”
陳夫人也走出屋,喊:“李懷功在哪裏?”
秋香說:“夫人,你麵前的將軍就是李懷功啊!”
陳夫人說:“哎呀!我的眼睛,李懷功都差點不認識了!”
李懷功說:“伯母侄兒是奉伯伯皇上的差遣,來傳達聖旨,接伯母到京城去。”
陳夫人喊:“秋香,快把香案搬出來。”
鄉親中有看秋香身體單薄的,就去幫忙進屋去抬香案。
李懷功想,按規矩,陳伯母要跪下聽聖旨,伯母對自己一個小侄兒跪下,也不像話,就說:“伯母,這就是聖旨。”接著遞給伯母。
陳夫人看了,知道是封自己為皇後的聖旨。
秋香把香案抬了出來,搭在院子的中央。
李懷功說:“伯母,伯伯口諭:請伯母接到聖旨後,就到京城西安來。”李懷功也不管什麽規矩了,直接對伯母說了皇上的口諭。(.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鄉親們也不知道規矩,有人喊:“李懷功。既然皇上有聖旨,有口諭,就讀給我們鄉親們聽一聽,讓我們也高興高興!”
李懷功剛才對伯母沒有按規矩來。對鄉親們就隻得按規矩了。就說:“鄉親們要聽,就要按聽聖旨的規矩,跪下聽旨。”
鄉親們都說:“要的!要得!”說完,都跪下了。
李懷功隻得到香案前,接過伯母手中的聖旨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李家陳氏夫人,為人賢淑,堪為天下女性之楷模。特封為大順皇後。欽此!”
鄉親們也按戲劇裏的台詞喊起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人知道這是對皇後的聖旨,就喊起來:“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陳夫人隻得喊:“各位鄉親,請平身!”
“謝千歲!”謝千歲喊得七零八落的。
李懷功就開始安排帶來的戰士站崗,保護皇後。
李懷功說:“各位鄉親,李懷功職責所在,要保護皇後的安全,請大家離開這個院子了。我們要派戰士站崗放哨。如果有人要去見皇後,要我們的侍衛請示皇後,皇後同意了才能進入這個院子。”
李懷功說完,鄉親們知道,李岩是皇上,現在在家的是皇後。李懷功帶領一千士兵回來,他雖然和藹。對鄉親們有禮貌。皇帝家族是惹不起的。聽到李懷功一說,鄉親們就離得遠遠的。
大多數老鄉走後,還是又趕來許多人。現在這些人就是跟隨李岩出征的李家將軍的家屬,李懷功該叫嬸娘的,李懷功該叫嫂嫂的。她們一會就把李懷功包圍了。有將軍讓李懷功帶信的,李懷功就拿出信來,交給他們。沒有帶信的,就告訴他們,他的老公已經當幾萬人軍隊的將軍了。那些隨同李岩投奔李自成的,有的已經戰死了。隻是這一次僅僅隻有三個月,唐村還沒有人戰死。由於李懷功一路跟隨部隊行軍,知道這些人在那裏。不過也是“天南地北”,分到各地。唐村的人多數會拳術,大多當了小頭目。李懷功一一告訴。唐村有人出征征討清軍的家庭,幾乎人人高興。
李懷功告訴她們,有願意到京城的將軍家屬,就請準備一下與自己到京城。一時間,都回家去商量,要與李懷功的部隊一起到京城。估計有二十多家要到京城的。
一直說了一個時辰,才把這些家屬的事情說完。
李懷功的媽媽也來了,李懷功就帶領幾個戰士一起,跟隨母親回自己的家。回到家,李懷功就轉達了李岩伯伯,現在的皇帝的口信,也就是聖諭:“李岩伯伯,請母親您,一品誥命夫人,到京城居住。好使母親與兒子經常團聚。”
還有什麽說的,李牟已經去世了,今後就靠自己這個兒子了。現在隻有隨兒子了。
李懷功與母親轉達了皇帝的口諭後,就告訴母親,自己要去安排這一千人在唐村的駐防。
李懷功的媽媽知道了兒子已經是指揮一千人軍隊的將軍了,對自己把一個十三歲的兒子交給李岩的決定,暗暗自豪。兒子臉黑了一些,但是成熟了不少。她知道兒子的職責,也就叫兒子安排完了回家來吃晚飯。
李懷功剛要走,就有一個將三十幾歲的人來了。
那個人親熱地喊:“親家母在家嗎?”
李懷功的媽媽厲聲說:“你來幹什麽?!那個是你的親家母?!”
李懷功馬上就看出來了,來的人名叫侯仁金,是臨村的一個財主,也是李懷功的父親與李懷功訂的娃娃親,女家的父親,他該叫“嶽丈”。不過李懷功的母親這個態度,李懷功本來要叫“嶽丈”,話到嘴邊停止了。
話要從八年前說起,這個侯仁金要與李牟學習打拳,就到寺廟來參加李牟組織的武術訓練班。侯仁金平時懶於運動,是一個養尊處優的人。突然想起要學點拳術,好防身。進了武術訓練班,他的武術就是不長進。
有一天,侯仁金正在練武術,老師的兒子李懷功來了。他隻有五歲,如果是其他孩子,還是鼻連口水,上在地上爬,滾得髒兮兮。李懷功身上幹幹淨淨的,顯得很有精神。侯仁金笨綽綽的,剛受了師傅的指責,受了其他師兄弟的嘲笑。恰好李牟走了,那些師兄弟就叫李懷功來打幾路拳,讓他們開開眼。
小娃兒也有表演的**,就在他們麵前,把他們學習的拳術,揮舞得虎虎生威,一招一式毫不含糊。師兄弟們看後一起拍起手來。
其他的師兄弟,對侯仁金說:“你別看他隻有五歲,除了武術,他已經讀了兩年書,字也寫得好。今後是一個文武全才。
說者無意,聽者就記在心裏。侯仁金就想起自己有一個三歲的女兒,生得還算漂亮。如果找這樣的孩子做女婿,今後女兒就有出路了。加之李家,也是官宦人家,也是周圍的望族。他就回家與老婆商量了,準備將女兒許配給李牟的兒子李懷功。他數次邀請李牟到他家去做客。
李牟見侯仁金數次邀請,就與侯仁金一起到了他家。
在侯仁金家,侯仁金把自己的妻子女兒叫來拜見了武術的師傅李牟。李牟見侯仁金的女兒生得比較漂亮,就逗她玩。她也很喜歡李牟,就要他抱。
侯仁金就借這個機會,自己要求把女兒許配給李牟師傅的兒子。
李牟見這個孩子長得漂亮,侯仁金家裏又十分富裕,就答應了這一門親事。這就是俗話說的“娃娃親”。
後來李牟到山西去教拳術,參加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再後來,李牟把自己家族的一些兄弟侄子動員參加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侯仁金是不以為然的。但是兵荒馬亂的年代,誰敢肯定這就沒有出路?
後來李牟被牛金星毒死,還封了侯爺。說不定哪一天李懷功就繼承了侯爺之位。侯仁金也還是看好李懷功的前程。
哪裏知道,李岩把自己本家的兄弟帶上了抵抗清軍的前線。李岩要去,侯仁金也沒有辦法表示意見。哪裏知道,李懷功的母親把自己十三歲的兒子也送上了前線,交給李岩。這對侯仁金就有關係了。
侯仁金家裏麵議論起來。打清軍,明朝的李成梁也是一個名將,把清軍沒有辦法。後來的熊廷弼、毛文龍、袁崇煥、等都是名將,都拿清軍沒有辦法。李自成也被清軍打敗了。現在清軍已經入關,李岩不自量力,要去打清軍。糊塗的是李懷功的母親,要把李懷功交給李岩。在侯仁金眼裏,大順的侯爺也不值錢了。關鍵他們在前線打了敗仗,生命就有危險了。
還好,李岩先打了兩個勝仗。後來李岩封鎖消息,一連兩個月沒有消息。他們估計李岩是打了敗仗,李懷功也生死未卜。
家裏越說越麻煩,不要使自己的女兒,還沒有嫁人就成了望門寡,以後不好嫁人了。幹脆把李懷功這一門親事退了。李懷功就是死了,也與自己的女兒無關了。
家裏商量已定,侯仁金就到李懷功家裏,與李懷功的母親扯經,要退這門親事。
李懷功的母親說:“這門親事是我亡夫與你們定的,我兒子也沒有在家,我怎麽好答應你們退這門婚事?”
侯仁金就把家裏的懷疑說出來了:“說,我不能讓我的女兒當望門寡!”
李懷功的母親說:“你說什麽?我的兒子還好好的,哪裏來的望門寡?”
侯仁金說:“你不要說你們家李岩多麽不得了,明朝的李成梁也是一個名將,把清軍沒有辦法。後來的熊廷弼、毛文龍、袁崇煥、等都是名將,都拿清軍沒有辦法。李自成也被清軍打敗了。我認為李岩,還有你的兒子李懷功都有危險,所以我要退婚。”
李懷功的母親說:“他們明明在前線打了勝仗,哪裏有什麽危險。說什麽我也不退。”
一路上,李懷功聽了李岩的話,就認真地看地形,思考怎樣打埋伏,打阻擊。到了潼關,李懷功專門停下來,帶上望遠鏡去看地形,這真是西安的好門戶。他去看了這裏的守軍的裝備,確實不敢恭維。這裏沒有紅衣大炮,沒有熱氣球、良心炮、木鳥銃、炸藥包。有的是大刀長矛弓箭,有幾個拋石機,連宋朝的神臂弓,床子弩也沒有。看來失傳了。
他想起用拋石機來丟炸藥包的主意。
如果自己來當這個地方的守軍將軍,一定要裝備先進武器。看來李懷功已經把自己當成這裏的將軍在思考問題了。光有雄關漫道,還不是銅牆鐵壁。要有先進的武器,好的戰法,還要有技術嫻熟,敢打敢拚的戰士。
等李懷功回到懷慶,李岩登基做了皇帝的《喜報》已經由快馬傳到了各地。貼上了城門的告示欄。
接到了李懷功將軍到了懷慶消息,李懷功作為欽差,懷慶的州府的知州,縣府的知縣都來迎接。看到李懷功還是大孩子,官員們都吃驚不已。李懷功勉強與地方官周旋,說明自己要回到唐村,要與去傳達皇上的聖旨,不便耽誤了時間。
李懷功回到唐村的路上,遇見以前的長輩,都按照規矩,與長輩請安,問好。以前一起玩過的小朋友,也親熱一番。
由於有聖旨在手,李懷功先到伯伯家,就是李岩的家去拜見伯母。
李岩的陳氏夫人,自從與李岩分別以後,因為李岩以前長期離家,也算是習慣了。李岩離開了唐村不久,就相繼傳來固關大捷、山西北部大捷的捷報。後來將近兩個月沒有消息,雖然想念,自己一個小腳女人,也想不出辦法知道自己親愛的人在哪裏。想歸想,無可奈何。
昨天,懷慶的知府知縣來報告喜報,走攏就叩頭,還把陳夫人嚇了一跳,以為李岩出了事情。陳夫人文化很高,看到了“喜報”兩個大字才放下心來。知府知縣也是三跪九叩,喊著“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讀了《喜報》,陳夫人看到李岩當了皇帝,竟然喜極而泣。
陳夫人也不招待知州知縣,等他們告辭後,鄉親們都趕來道賀。有人還送來了禮物。如果是鄉間的農副產品,陳夫人還予以收下,凡是貴重東西都被她謝絕了。既然李岩當了皇帝,她就可能到李岩居住的京城去。她是李岩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按正說,就是皇後了。皇帝的事情,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的道理講得清楚了。李岩會不會立紅娘子做皇後?
李懷功把一千士兵帶到唐村的寺廟裏住下來,又帶了一百多士兵到伯母的農家院落。早就驚動了鄉親們,許多人湧到李岩的院落去看熱鬧。李懷功一行下了馬,一百多匹戰馬,院子前麵的壩子,哪裏放得下。李懷功隻得叫戰士們把戰馬牽到別人的院子。
李懷功進了院子,值得喊:“各位鄉親、各位長輩,請大家讓一讓。”
鄉親們一看,立即驚呼起來:“大家看,這個將軍是李懷功啊!”
鄉親們不但不讓,還擁上前來,有喊:“李懷功侄子!”的,有喊李懷功:“懷功老弟!”的。
李懷功隻得央求大家:“各位長輩,各位鄉親,各位老哥,我是奉皇上的聖旨來的,等我宣讀了聖旨,再與大家敘舊。”
這些鄉親們才讓開一塊地方。
院子一下擠進了好多鄉親,陳夫人的丫鬟秋香就出屋來看。看見了李懷功穿著一身將軍服,她吃驚地喊:“啊!是李懷功小少爺啊!”說完,又喊:“夫人!夫人!李懷功回來了!李懷功回來了!”
陳夫人也走出屋,喊:“李懷功在哪裏?”
秋香說:“夫人,你麵前的將軍就是李懷功啊!”
陳夫人說:“哎呀!我的眼睛,李懷功都差點不認識了!”
李懷功說:“伯母侄兒是奉伯伯皇上的差遣,來傳達聖旨,接伯母到京城去。”
陳夫人喊:“秋香,快把香案搬出來。”
鄉親中有看秋香身體單薄的,就去幫忙進屋去抬香案。
李懷功想,按規矩,陳伯母要跪下聽聖旨,伯母對自己一個小侄兒跪下,也不像話,就說:“伯母,這就是聖旨。”接著遞給伯母。
陳夫人看了,知道是封自己為皇後的聖旨。
秋香把香案抬了出來,搭在院子的中央。
李懷功說:“伯母,伯伯口諭:請伯母接到聖旨後,就到京城西安來。”李懷功也不管什麽規矩了,直接對伯母說了皇上的口諭。(.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鄉親們也不知道規矩,有人喊:“李懷功。既然皇上有聖旨,有口諭,就讀給我們鄉親們聽一聽,讓我們也高興高興!”
李懷功剛才對伯母沒有按規矩來。對鄉親們就隻得按規矩了。就說:“鄉親們要聽,就要按聽聖旨的規矩,跪下聽旨。”
鄉親們都說:“要的!要得!”說完,都跪下了。
李懷功隻得到香案前,接過伯母手中的聖旨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李家陳氏夫人,為人賢淑,堪為天下女性之楷模。特封為大順皇後。欽此!”
鄉親們也按戲劇裏的台詞喊起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人知道這是對皇後的聖旨,就喊起來:“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陳夫人隻得喊:“各位鄉親,請平身!”
“謝千歲!”謝千歲喊得七零八落的。
李懷功就開始安排帶來的戰士站崗,保護皇後。
李懷功說:“各位鄉親,李懷功職責所在,要保護皇後的安全,請大家離開這個院子了。我們要派戰士站崗放哨。如果有人要去見皇後,要我們的侍衛請示皇後,皇後同意了才能進入這個院子。”
李懷功說完,鄉親們知道,李岩是皇上,現在在家的是皇後。李懷功帶領一千士兵回來,他雖然和藹。對鄉親們有禮貌。皇帝家族是惹不起的。聽到李懷功一說,鄉親們就離得遠遠的。
大多數老鄉走後,還是又趕來許多人。現在這些人就是跟隨李岩出征的李家將軍的家屬,李懷功該叫嬸娘的,李懷功該叫嫂嫂的。她們一會就把李懷功包圍了。有將軍讓李懷功帶信的,李懷功就拿出信來,交給他們。沒有帶信的,就告訴他們,他的老公已經當幾萬人軍隊的將軍了。那些隨同李岩投奔李自成的,有的已經戰死了。隻是這一次僅僅隻有三個月,唐村還沒有人戰死。由於李懷功一路跟隨部隊行軍,知道這些人在那裏。不過也是“天南地北”,分到各地。唐村的人多數會拳術,大多當了小頭目。李懷功一一告訴。唐村有人出征征討清軍的家庭,幾乎人人高興。
李懷功告訴她們,有願意到京城的將軍家屬,就請準備一下與自己到京城。一時間,都回家去商量,要與李懷功的部隊一起到京城。估計有二十多家要到京城的。
一直說了一個時辰,才把這些家屬的事情說完。
李懷功的媽媽也來了,李懷功就帶領幾個戰士一起,跟隨母親回自己的家。回到家,李懷功就轉達了李岩伯伯,現在的皇帝的口信,也就是聖諭:“李岩伯伯,請母親您,一品誥命夫人,到京城居住。好使母親與兒子經常團聚。”
還有什麽說的,李牟已經去世了,今後就靠自己這個兒子了。現在隻有隨兒子了。
李懷功與母親轉達了皇帝的口諭後,就告訴母親,自己要去安排這一千人在唐村的駐防。
李懷功的媽媽知道了兒子已經是指揮一千人軍隊的將軍了,對自己把一個十三歲的兒子交給李岩的決定,暗暗自豪。兒子臉黑了一些,但是成熟了不少。她知道兒子的職責,也就叫兒子安排完了回家來吃晚飯。
李懷功剛要走,就有一個將三十幾歲的人來了。
那個人親熱地喊:“親家母在家嗎?”
李懷功的媽媽厲聲說:“你來幹什麽?!那個是你的親家母?!”
李懷功馬上就看出來了,來的人名叫侯仁金,是臨村的一個財主,也是李懷功的父親與李懷功訂的娃娃親,女家的父親,他該叫“嶽丈”。不過李懷功的母親這個態度,李懷功本來要叫“嶽丈”,話到嘴邊停止了。
話要從八年前說起,這個侯仁金要與李牟學習打拳,就到寺廟來參加李牟組織的武術訓練班。侯仁金平時懶於運動,是一個養尊處優的人。突然想起要學點拳術,好防身。進了武術訓練班,他的武術就是不長進。
有一天,侯仁金正在練武術,老師的兒子李懷功來了。他隻有五歲,如果是其他孩子,還是鼻連口水,上在地上爬,滾得髒兮兮。李懷功身上幹幹淨淨的,顯得很有精神。侯仁金笨綽綽的,剛受了師傅的指責,受了其他師兄弟的嘲笑。恰好李牟走了,那些師兄弟就叫李懷功來打幾路拳,讓他們開開眼。
小娃兒也有表演的**,就在他們麵前,把他們學習的拳術,揮舞得虎虎生威,一招一式毫不含糊。師兄弟們看後一起拍起手來。
其他的師兄弟,對侯仁金說:“你別看他隻有五歲,除了武術,他已經讀了兩年書,字也寫得好。今後是一個文武全才。
說者無意,聽者就記在心裏。侯仁金就想起自己有一個三歲的女兒,生得還算漂亮。如果找這樣的孩子做女婿,今後女兒就有出路了。加之李家,也是官宦人家,也是周圍的望族。他就回家與老婆商量了,準備將女兒許配給李牟的兒子李懷功。他數次邀請李牟到他家去做客。
李牟見侯仁金數次邀請,就與侯仁金一起到了他家。
在侯仁金家,侯仁金把自己的妻子女兒叫來拜見了武術的師傅李牟。李牟見侯仁金的女兒生得比較漂亮,就逗她玩。她也很喜歡李牟,就要他抱。
侯仁金就借這個機會,自己要求把女兒許配給李牟師傅的兒子。
李牟見這個孩子長得漂亮,侯仁金家裏又十分富裕,就答應了這一門親事。這就是俗話說的“娃娃親”。
後來李牟到山西去教拳術,參加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再後來,李牟把自己家族的一些兄弟侄子動員參加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侯仁金是不以為然的。但是兵荒馬亂的年代,誰敢肯定這就沒有出路?
後來李牟被牛金星毒死,還封了侯爺。說不定哪一天李懷功就繼承了侯爺之位。侯仁金也還是看好李懷功的前程。
哪裏知道,李岩把自己本家的兄弟帶上了抵抗清軍的前線。李岩要去,侯仁金也沒有辦法表示意見。哪裏知道,李懷功的母親把自己十三歲的兒子也送上了前線,交給李岩。這對侯仁金就有關係了。
侯仁金家裏麵議論起來。打清軍,明朝的李成梁也是一個名將,把清軍沒有辦法。後來的熊廷弼、毛文龍、袁崇煥、等都是名將,都拿清軍沒有辦法。李自成也被清軍打敗了。現在清軍已經入關,李岩不自量力,要去打清軍。糊塗的是李懷功的母親,要把李懷功交給李岩。在侯仁金眼裏,大順的侯爺也不值錢了。關鍵他們在前線打了敗仗,生命就有危險了。
還好,李岩先打了兩個勝仗。後來李岩封鎖消息,一連兩個月沒有消息。他們估計李岩是打了敗仗,李懷功也生死未卜。
家裏越說越麻煩,不要使自己的女兒,還沒有嫁人就成了望門寡,以後不好嫁人了。幹脆把李懷功這一門親事退了。李懷功就是死了,也與自己的女兒無關了。
家裏商量已定,侯仁金就到李懷功家裏,與李懷功的母親扯經,要退這門親事。
李懷功的母親說:“這門親事是我亡夫與你們定的,我兒子也沒有在家,我怎麽好答應你們退這門婚事?”
侯仁金就把家裏的懷疑說出來了:“說,我不能讓我的女兒當望門寡!”
李懷功的母親說:“你說什麽?我的兒子還好好的,哪裏來的望門寡?”
侯仁金說:“你不要說你們家李岩多麽不得了,明朝的李成梁也是一個名將,把清軍沒有辦法。後來的熊廷弼、毛文龍、袁崇煥、等都是名將,都拿清軍沒有辦法。李自成也被清軍打敗了。我認為李岩,還有你的兒子李懷功都有危險,所以我要退婚。”
李懷功的母親說:“他們明明在前線打了勝仗,哪裏有什麽危險。說什麽我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