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蒙古王爺,今天的思維夠刺激的了。
開始,他們被從關押他們的軍營裏提出來,前兩天聽說阿濟格千刀萬剮,吳三桂掛屍示眾,尚可喜砍頭。凡是沾了大清的“王爺”這個名稱,都與死有關了。提出去皇上接見。誰也不知道大順皇上是一個什麽性格的人。如果他是喜歡嘲弄要判處死刑的人,就是先嘲弄,後侮辱受死。漢族的“士可殺不可辱”,他們雖說不是士,但是死之前還要受侮辱,是誰也不高興的。
開始,李岩皇帝就有嘲弄的意味,後來就沒有了。看來大順皇帝還是給他們以出路,後來李岩皇帝所講的話,已經夠寬大的了。
清國也是,他們打進長城以內,想到長城裏麵來當皇帝,坐天下,就把蒙古的王爺全都叫上,帶上一些精銳部隊。目的是如果兵力不夠,就可以迫使這些王爺回到蒙古去調兵。開頭好像一切都順利,如果打勝仗,立軍功,青史留名,也不愧到人世間來走一回。那裏知道,竄出來一個李岩。清軍也從來沒有這樣窩囊過,從固關開始就一路走下坡路。三個月不到,就把入關的清軍全部消滅了。大順獲勝後他們開始殺人,替李自成報仇,殺死了阿濟格。據說吳三桂也是有意殺死的。清算尚可喜漢奸罪行,殺死尚可喜。現在就輪到蒙古這些王爺了。
大家抱著一個必死的看法到西安去見大順皇宮。現在不死,還要作為國賓。這個地位相差太大了。
騎上皇宮侍衛的馬,不一會就到了國賓館。皇宮的太監去交涉了,馬上就去洗手洗臉、洗了以後,就坐了兩席。先吃一些現成的涼菜肉食。喝著皇帝的美酒。當囚犯,和當國賓,是有天壤之別的了。喝著酒,一些王爺感慨地哭起來。
接著就是上名菜,上熱菜。就是在草原當王爺也沒有享受這麽多好吃的東西。
隔了一會,大順皇宮的太監來勸告大家,不要把酒喝多了。下午還要與三個丞相一起討論和平統一的協議。
吃了飯,他們休息了一會,就由太監帶路,到內閣的官府。內閣的大門外站了一小隊士兵站崗。蒙古這些王爺對大順的士兵特別敏感,他們蒙古鐵騎也很厲害,竟然被大順的部隊打敗了。這裏畢竟有皇宮的太監帶路,馬就由這些士兵牽到馬廄裏去喂草料去了。
王爺被人迎進一個會議大廳,中間擺放著黑色土漆漆得發亮的大桌子。一邊擺放著兩排二十個太師椅。汗王、親王被安排到了第一排。
宋獻策、李大亮、顧君恩三個丞相出來了,一個書辦高聲通報:“丞相駕到!”
二十個“王爺”就要來給他們下跪。
宋獻策說:“各位王爺,你們是我們的客人,就不必多禮了!”
到了桌子前,書辦就與蒙古王爺介紹:“中間的就是我們大順的首相宋獻策,左邊的是大順的丞相李大亮,右邊的是大順丞相顧君恩。(.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接著就一一地介紹蒙古的王爺。王爺看這個宋獻策是太矮了,隻有三尺高的樣子,還生得一臉怪像。不過,能夠當首相,就不敢小視他。李大亮身材高大,眉目中透露出一股威嚴的將軍氣概。顧君恩一看就是一個智謀廣大的人。
接著就一一地介紹蒙古的王爺。
介紹完了,宋獻策就問:“各位王爺,你們是不是都懂漢族話?”
王爺們就說:“我們都懂!”
宋獻策說:“那我們就不用翻譯了吧!現在談判開始。”
旁邊兩個書辦就在那裏記錄。
宋獻策問:“我們要談判,首先就要問,各位王爺,你們是不是都讚成和平統一。”
蒙古的王爺,都聽李岩皇上說過,這是選擇砍頭還是選擇榮華富貴的關鍵。就都點頭說:“我們讚成和平統一。”
宋獻策說:“讚成和平統一,我們就談判。不讚成和平統一,我們就不談。現在你們都同意和平統一,我們就開始談判。”
李大亮說:“我們朝廷剛剛做了一個決定,就是凡是大順統一的地方,我們都建立州縣製。就是你們的旗,我們建立縣,派縣令。盟,我們建立州。以後行政區域的調整,就按朝廷的規定,由朝廷決定。”
科爾沁的王爺問:“李丞相。我們不反對朝廷在蒙古建立州縣製,將旗改為縣,將盟改為州。隻是我們這些王爺還需要安置。”
李大亮說:“你們還有沒有反對我們建立州縣製的?”
一個王爺說:“我們不是反對州縣製,關鍵我們作為王爺,我們是要封地的。沒有封地,怎麽算是王爺?”
李大亮說:“在這裏,我要告訴大家,在我們漢族的朝廷,是沒有異姓王的。以前,王爺要封地。我與皇上還在讀書的時候,就討論過這個問題。王爺有了封地,有了自己的軍隊,自己收稅,是動亂的根源。周朝實行分封製,是想自己家族的人去守衛地方。後來由幾百個諸侯國,互相征戰,隻剩下七個國家,還是要打仗。漢朝,取消了異姓王,封同姓王。一家人還是要造反,都想當皇帝。明朝搞分封,後來朱棣奪了自己侄兒的天下。”
“所以異姓王是不能封的。封地是不能給的!”
“那我們這些人怎樣處置呢?既然叫我們之間談判,總要給我們一點甜頭。”
李大亮說:“滿清給你們封得高,王都有二十個,打仗的時候,你們也要帶兵來替他們衝鋒陷陣。我們皇上決定了,我們這裏的王爺,都封爵位。汗王作為一等侯爺、親王作為二等侯爺、郡王爺作為三等侯爺。我們給你們發銀子,你們隻需要享福就行了。打仗的時候我們也不需要你們出兵去衝鋒陷陣。”
那個王爺說:“這還差不多!”
科爾沁的王爺說:“我們安置在哪裏呢?”
顧君恩說:“既然不給你們封地,就不能繼續在草原上了。朝廷準備把你們安置到關內。”
這些王爺興奮起來:“關內比我們那些地方好多了。”
科爾沁的王爺說:“我們要繼承權啊!”
顧君恩說:“可以繼承,按朝廷的規定執行!”
宋獻策說:“王爺封侯爺,你們沒有意見了吧?”
科爾沁的王爺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給我們建立侯爺府。”
宋獻策說:“好!你們要求建立侯爺府,朝廷答應了。”
科爾沁的王爺說:“我們的子女很多,繼承隻有一個繼承。我們要與漢族人一樣,沒有繼承的子女,能夠參軍、做生意、能夠考試當官。”
宋獻策說:“這是對的,凡是大順的子民,都可以去當兵、做生意、考試出去當官。但是有這個權利,能不能當官,就靠自己了。比如考試做舉人、做進士。考上了做官,考不上,也就沒有辦法了。”
科爾沁的王爺說:“也是,自己不行,怪誰?”
一個王爺說:“我們這些王爺,做侯爺,建侯爺府,發銀子,子孫繼承,沒有繼承的享受漢族人一樣的權利。都沒有說的了!隻是我們各個旗的劄薩克他們怎樣解決,盼朝廷給一個說法!”
宋獻策問:“這些旗的紮薩克有多少人?
那個王爺說:“有一百五十多個人。”
宋獻策說:“朝廷沒有商量這個事情,我先作個主,也給他們封爵,叫男爵。”
“但是,他們在旗裏收的稅屬於朝廷所有,他們也在關內安置。銀子按朝廷規定發給銀子。”
幾個王爺說:“能夠在關內來住,享受朝廷的爵位,他們也劃算了。”
一個王爺說:“我們入關住了,我們還有許多牛羊駱駝馬匹需要處理。朝廷給我們買了吧!”
宋獻策搖搖頭,說:“這個事情?”
顧君恩小聲說:“我們聖上打敗了入關的清軍,就與關內的老百姓立了德。老百姓會聯想元朝在關內的大屠殺,感謝聖上。我們統一了蒙古還沒有給蒙古老百姓立德。我建議,我們用各個旗的銀子,來收買他們的牛羊,把這些牛羊分給蒙古沒有牛羊的老百姓。馬匹,我們朝廷收了,建立軍馬場。”
宋獻策說:“恐怕他們各個旗的銀子也不多,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李大亮說:“既然是為我們聖上立德,我們在北京,山海關繳獲了清軍的銀子。我與聖上做個主,如果銀子不夠,可以用這些銀子。”
宋獻策說:“好嘛!”接著大聲地說:“剛才要求朝廷收購你們手裏的牛羊。你們可以先自己賣。如果賣不了的,我們朝廷出錢收購你們手裏的牲口。除了馬匹,我們留著朝廷建立軍馬場,其餘的牲口,我們朝廷收購來分給沒有牲口的牧民。”
李大亮說:“蒙古的窮人沒有牲口可以放牧,隻是以後我們朝廷也沒有錢給這些人買牲口。他們要生活,隻要他們願意種莊稼,就學漢族語言,與漢族一起種莊稼。你們蒙古還有許多地方適合種莊稼?”
蒙古的王爺許多就交頭接耳,稱讚朝廷真的是為蒙古老百姓著想啊!
宋獻策看主要涉及蒙古王爺和劄薩克的安置都解決了。需要改變談判的接受問題了。
宋獻策說:“我們統一,涉及你們王爺和各個旗的封爵的問題解決了。和平統一的基礎就達成了。現在我們來談和平統一的問題。”
“由於現在馬上進入寒冬了。我們朝廷不可能馬上進入蒙古實現和平統一。這就有一個時間差了。為了維護蒙古的安寧穩定。我們朝廷準備,一、我們簽訂一個和平統一的協定。二、在協定簽訂以後,朝廷給你們發一個我們皇上簽訂的封各位做侯爺的誥書。三、在封爵的誥書發給你們手上後,我們就發還你們的軍隊。你們就可以帶領自己的軍隊回蒙古。四、回到蒙古,你們要維護秩序,宣傳統一協定。五、各個旗的劄薩克,你們報一個名字來,我們就可以給他們封男爵。”
“明年開春,我們就進軍蒙古,實現和平接受。你們就可以按照朝廷的安排,到內地新的地方去安置。”
這些王爺都說:“好!好!好!”
李大亮就宣布:“各位王爺,你們先到後花園去玩一會,我們起草《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一會大家就來議一議。沒有意見就草簽。草簽後報皇帝陛下審批。明天就可以實現正式簽訂協議。”接著馬上派了幾個書辦帶路,陪同他們去遊後花園。
顧君恩就執筆親自寫協議:
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
蒙古很早就與漢族統一在一個國家裏。漢朝的時候,漠南就屬於漢朝。唐朝的時候,蒙古的地方屬於唐朝。在契丹的時候,漢族的燕雲十六州和蒙古屬於契丹。金國的時候,漢族的黃河以北屬於金國,蒙古也屬於金國。元朝的時候,蒙古族統一了包括漢族在內的廣大地區。明朝的時候,東蒙古也屬於明朝。清軍占領了蒙古與明朝邊貿的市場,林丹汗與明朝一起打清軍,被清軍打敗後,東蒙古被清軍統一,我們漢族的一些地方也被清軍占領。
統一,是曆史的必然。東蒙古的王爺與大順朝廷,一致放棄了戰爭,選擇和平統一東蒙古。現在簽訂和平統一東蒙古的協議如下:
一、雙方一致同意東蒙古和平統一到大順朝廷。
一、安排王爺和各旗紮薩克。
汗王定為一等侯爺。親王定為二等侯爺。君王定為三等侯爺。
旗的紮薩克定為男爵。
侯爺和男爵都按朝廷規定予以繼承。
二。待遇。
由朝廷在內地解決侯爺的侯爺府、男爵的住處。按年,由朝廷按侯爺、男爵的的規定發給餉銀。
三、沒有繼承的,侯爺男爵的後代,享受大順民眾的參軍、做生意、種地、考試的權利。
四、侯爺、男爵的牲口,無法處理的,由朝廷按照市場價格收購。
五、對東蒙古的窮人。朝廷可以發牲口放牧,或者分給土地讓他們種地。
六、盟旗由朝廷改為州縣。所需官員由朝廷委派。今後的治理由朝廷負責。原來的公家收入,交朝廷使用。
七、東蒙古地區遇到災荒,朝廷可以救濟牧草糧食。讓蒙古的生產、人民的生活更好。
八、在朝廷軍隊還沒有到達前,東蒙古各地原來的王爺紮薩克要維持好蒙古的正常的秩序。
大順代表:首相宋獻策、丞相李大亮、丞相顧君恩。
東蒙古代表王爺:
協議寫完了,就派人去請那些王爺來審議。審議的結果,這二十個王爺一致同意。
見沒有不同意見,宋獻策就派人將《和平統一協議》送到皇宮,交給皇上批閱。
李岩批上:同意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明天就可以簽訂協議。要多印刷,由他們帶回去。
九月二十二日早朝,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在朝廷宣讀了。被一致批準。上午全體大臣參加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簽字儀式。
上午,就在內閣衙門門口,隆重舉行了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的正式簽字儀式。
簽字結束,就由皇帝頒布對蒙古王爺封爵,一個一個地由皇帝親自發給封爵的證書。皇帝親手頒發,夠給這些蒙古王爺的麵子了。有這些證書,他們就是大順的侯爺了。
儀式結束,蒙古的侯爺們要求參觀長安城。朝廷就派禮部的大臣陪同,去參觀長安城。
李岩把陳奏庭叫來,對他說:“東蒙古我們已經簽定了協議書。他們被我們俘虜的將士,我們也要放回去。你們兵部,要把他們的武器發還他們。另外,現在冬季來了。他們回去會很冷,我們要發給新的冬季服裝給他們,讓他們回去穿上新衣服,要又暖和又有麵子。”
陳奏庭說:“臣馬上就去安排。”
開始,他們被從關押他們的軍營裏提出來,前兩天聽說阿濟格千刀萬剮,吳三桂掛屍示眾,尚可喜砍頭。凡是沾了大清的“王爺”這個名稱,都與死有關了。提出去皇上接見。誰也不知道大順皇上是一個什麽性格的人。如果他是喜歡嘲弄要判處死刑的人,就是先嘲弄,後侮辱受死。漢族的“士可殺不可辱”,他們雖說不是士,但是死之前還要受侮辱,是誰也不高興的。
開始,李岩皇帝就有嘲弄的意味,後來就沒有了。看來大順皇帝還是給他們以出路,後來李岩皇帝所講的話,已經夠寬大的了。
清國也是,他們打進長城以內,想到長城裏麵來當皇帝,坐天下,就把蒙古的王爺全都叫上,帶上一些精銳部隊。目的是如果兵力不夠,就可以迫使這些王爺回到蒙古去調兵。開頭好像一切都順利,如果打勝仗,立軍功,青史留名,也不愧到人世間來走一回。那裏知道,竄出來一個李岩。清軍也從來沒有這樣窩囊過,從固關開始就一路走下坡路。三個月不到,就把入關的清軍全部消滅了。大順獲勝後他們開始殺人,替李自成報仇,殺死了阿濟格。據說吳三桂也是有意殺死的。清算尚可喜漢奸罪行,殺死尚可喜。現在就輪到蒙古這些王爺了。
大家抱著一個必死的看法到西安去見大順皇宮。現在不死,還要作為國賓。這個地位相差太大了。
騎上皇宮侍衛的馬,不一會就到了國賓館。皇宮的太監去交涉了,馬上就去洗手洗臉、洗了以後,就坐了兩席。先吃一些現成的涼菜肉食。喝著皇帝的美酒。當囚犯,和當國賓,是有天壤之別的了。喝著酒,一些王爺感慨地哭起來。
接著就是上名菜,上熱菜。就是在草原當王爺也沒有享受這麽多好吃的東西。
隔了一會,大順皇宮的太監來勸告大家,不要把酒喝多了。下午還要與三個丞相一起討論和平統一的協議。
吃了飯,他們休息了一會,就由太監帶路,到內閣的官府。內閣的大門外站了一小隊士兵站崗。蒙古這些王爺對大順的士兵特別敏感,他們蒙古鐵騎也很厲害,竟然被大順的部隊打敗了。這裏畢竟有皇宮的太監帶路,馬就由這些士兵牽到馬廄裏去喂草料去了。
王爺被人迎進一個會議大廳,中間擺放著黑色土漆漆得發亮的大桌子。一邊擺放著兩排二十個太師椅。汗王、親王被安排到了第一排。
宋獻策、李大亮、顧君恩三個丞相出來了,一個書辦高聲通報:“丞相駕到!”
二十個“王爺”就要來給他們下跪。
宋獻策說:“各位王爺,你們是我們的客人,就不必多禮了!”
到了桌子前,書辦就與蒙古王爺介紹:“中間的就是我們大順的首相宋獻策,左邊的是大順的丞相李大亮,右邊的是大順丞相顧君恩。(.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接著就一一地介紹蒙古的王爺。王爺看這個宋獻策是太矮了,隻有三尺高的樣子,還生得一臉怪像。不過,能夠當首相,就不敢小視他。李大亮身材高大,眉目中透露出一股威嚴的將軍氣概。顧君恩一看就是一個智謀廣大的人。
接著就一一地介紹蒙古的王爺。
介紹完了,宋獻策就問:“各位王爺,你們是不是都懂漢族話?”
王爺們就說:“我們都懂!”
宋獻策說:“那我們就不用翻譯了吧!現在談判開始。”
旁邊兩個書辦就在那裏記錄。
宋獻策問:“我們要談判,首先就要問,各位王爺,你們是不是都讚成和平統一。”
蒙古的王爺,都聽李岩皇上說過,這是選擇砍頭還是選擇榮華富貴的關鍵。就都點頭說:“我們讚成和平統一。”
宋獻策說:“讚成和平統一,我們就談判。不讚成和平統一,我們就不談。現在你們都同意和平統一,我們就開始談判。”
李大亮說:“我們朝廷剛剛做了一個決定,就是凡是大順統一的地方,我們都建立州縣製。就是你們的旗,我們建立縣,派縣令。盟,我們建立州。以後行政區域的調整,就按朝廷的規定,由朝廷決定。”
科爾沁的王爺問:“李丞相。我們不反對朝廷在蒙古建立州縣製,將旗改為縣,將盟改為州。隻是我們這些王爺還需要安置。”
李大亮說:“你們還有沒有反對我們建立州縣製的?”
一個王爺說:“我們不是反對州縣製,關鍵我們作為王爺,我們是要封地的。沒有封地,怎麽算是王爺?”
李大亮說:“在這裏,我要告訴大家,在我們漢族的朝廷,是沒有異姓王的。以前,王爺要封地。我與皇上還在讀書的時候,就討論過這個問題。王爺有了封地,有了自己的軍隊,自己收稅,是動亂的根源。周朝實行分封製,是想自己家族的人去守衛地方。後來由幾百個諸侯國,互相征戰,隻剩下七個國家,還是要打仗。漢朝,取消了異姓王,封同姓王。一家人還是要造反,都想當皇帝。明朝搞分封,後來朱棣奪了自己侄兒的天下。”
“所以異姓王是不能封的。封地是不能給的!”
“那我們這些人怎樣處置呢?既然叫我們之間談判,總要給我們一點甜頭。”
李大亮說:“滿清給你們封得高,王都有二十個,打仗的時候,你們也要帶兵來替他們衝鋒陷陣。我們皇上決定了,我們這裏的王爺,都封爵位。汗王作為一等侯爺、親王作為二等侯爺、郡王爺作為三等侯爺。我們給你們發銀子,你們隻需要享福就行了。打仗的時候我們也不需要你們出兵去衝鋒陷陣。”
那個王爺說:“這還差不多!”
科爾沁的王爺說:“我們安置在哪裏呢?”
顧君恩說:“既然不給你們封地,就不能繼續在草原上了。朝廷準備把你們安置到關內。”
這些王爺興奮起來:“關內比我們那些地方好多了。”
科爾沁的王爺說:“我們要繼承權啊!”
顧君恩說:“可以繼承,按朝廷的規定執行!”
宋獻策說:“王爺封侯爺,你們沒有意見了吧?”
科爾沁的王爺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給我們建立侯爺府。”
宋獻策說:“好!你們要求建立侯爺府,朝廷答應了。”
科爾沁的王爺說:“我們的子女很多,繼承隻有一個繼承。我們要與漢族人一樣,沒有繼承的子女,能夠參軍、做生意、能夠考試當官。”
宋獻策說:“這是對的,凡是大順的子民,都可以去當兵、做生意、考試出去當官。但是有這個權利,能不能當官,就靠自己了。比如考試做舉人、做進士。考上了做官,考不上,也就沒有辦法了。”
科爾沁的王爺說:“也是,自己不行,怪誰?”
一個王爺說:“我們這些王爺,做侯爺,建侯爺府,發銀子,子孫繼承,沒有繼承的享受漢族人一樣的權利。都沒有說的了!隻是我們各個旗的劄薩克他們怎樣解決,盼朝廷給一個說法!”
宋獻策問:“這些旗的紮薩克有多少人?
那個王爺說:“有一百五十多個人。”
宋獻策說:“朝廷沒有商量這個事情,我先作個主,也給他們封爵,叫男爵。”
“但是,他們在旗裏收的稅屬於朝廷所有,他們也在關內安置。銀子按朝廷規定發給銀子。”
幾個王爺說:“能夠在關內來住,享受朝廷的爵位,他們也劃算了。”
一個王爺說:“我們入關住了,我們還有許多牛羊駱駝馬匹需要處理。朝廷給我們買了吧!”
宋獻策搖搖頭,說:“這個事情?”
顧君恩小聲說:“我們聖上打敗了入關的清軍,就與關內的老百姓立了德。老百姓會聯想元朝在關內的大屠殺,感謝聖上。我們統一了蒙古還沒有給蒙古老百姓立德。我建議,我們用各個旗的銀子,來收買他們的牛羊,把這些牛羊分給蒙古沒有牛羊的老百姓。馬匹,我們朝廷收了,建立軍馬場。”
宋獻策說:“恐怕他們各個旗的銀子也不多,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李大亮說:“既然是為我們聖上立德,我們在北京,山海關繳獲了清軍的銀子。我與聖上做個主,如果銀子不夠,可以用這些銀子。”
宋獻策說:“好嘛!”接著大聲地說:“剛才要求朝廷收購你們手裏的牛羊。你們可以先自己賣。如果賣不了的,我們朝廷出錢收購你們手裏的牲口。除了馬匹,我們留著朝廷建立軍馬場,其餘的牲口,我們朝廷收購來分給沒有牲口的牧民。”
李大亮說:“蒙古的窮人沒有牲口可以放牧,隻是以後我們朝廷也沒有錢給這些人買牲口。他們要生活,隻要他們願意種莊稼,就學漢族語言,與漢族一起種莊稼。你們蒙古還有許多地方適合種莊稼?”
蒙古的王爺許多就交頭接耳,稱讚朝廷真的是為蒙古老百姓著想啊!
宋獻策看主要涉及蒙古王爺和劄薩克的安置都解決了。需要改變談判的接受問題了。
宋獻策說:“我們統一,涉及你們王爺和各個旗的封爵的問題解決了。和平統一的基礎就達成了。現在我們來談和平統一的問題。”
“由於現在馬上進入寒冬了。我們朝廷不可能馬上進入蒙古實現和平統一。這就有一個時間差了。為了維護蒙古的安寧穩定。我們朝廷準備,一、我們簽訂一個和平統一的協定。二、在協定簽訂以後,朝廷給你們發一個我們皇上簽訂的封各位做侯爺的誥書。三、在封爵的誥書發給你們手上後,我們就發還你們的軍隊。你們就可以帶領自己的軍隊回蒙古。四、回到蒙古,你們要維護秩序,宣傳統一協定。五、各個旗的劄薩克,你們報一個名字來,我們就可以給他們封男爵。”
“明年開春,我們就進軍蒙古,實現和平接受。你們就可以按照朝廷的安排,到內地新的地方去安置。”
這些王爺都說:“好!好!好!”
李大亮就宣布:“各位王爺,你們先到後花園去玩一會,我們起草《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一會大家就來議一議。沒有意見就草簽。草簽後報皇帝陛下審批。明天就可以實現正式簽訂協議。”接著馬上派了幾個書辦帶路,陪同他們去遊後花園。
顧君恩就執筆親自寫協議:
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
蒙古很早就與漢族統一在一個國家裏。漢朝的時候,漠南就屬於漢朝。唐朝的時候,蒙古的地方屬於唐朝。在契丹的時候,漢族的燕雲十六州和蒙古屬於契丹。金國的時候,漢族的黃河以北屬於金國,蒙古也屬於金國。元朝的時候,蒙古族統一了包括漢族在內的廣大地區。明朝的時候,東蒙古也屬於明朝。清軍占領了蒙古與明朝邊貿的市場,林丹汗與明朝一起打清軍,被清軍打敗後,東蒙古被清軍統一,我們漢族的一些地方也被清軍占領。
統一,是曆史的必然。東蒙古的王爺與大順朝廷,一致放棄了戰爭,選擇和平統一東蒙古。現在簽訂和平統一東蒙古的協議如下:
一、雙方一致同意東蒙古和平統一到大順朝廷。
一、安排王爺和各旗紮薩克。
汗王定為一等侯爺。親王定為二等侯爺。君王定為三等侯爺。
旗的紮薩克定為男爵。
侯爺和男爵都按朝廷規定予以繼承。
二。待遇。
由朝廷在內地解決侯爺的侯爺府、男爵的住處。按年,由朝廷按侯爺、男爵的的規定發給餉銀。
三、沒有繼承的,侯爺男爵的後代,享受大順民眾的參軍、做生意、種地、考試的權利。
四、侯爺、男爵的牲口,無法處理的,由朝廷按照市場價格收購。
五、對東蒙古的窮人。朝廷可以發牲口放牧,或者分給土地讓他們種地。
六、盟旗由朝廷改為州縣。所需官員由朝廷委派。今後的治理由朝廷負責。原來的公家收入,交朝廷使用。
七、東蒙古地區遇到災荒,朝廷可以救濟牧草糧食。讓蒙古的生產、人民的生活更好。
八、在朝廷軍隊還沒有到達前,東蒙古各地原來的王爺紮薩克要維持好蒙古的正常的秩序。
大順代表:首相宋獻策、丞相李大亮、丞相顧君恩。
東蒙古代表王爺:
協議寫完了,就派人去請那些王爺來審議。審議的結果,這二十個王爺一致同意。
見沒有不同意見,宋獻策就派人將《和平統一協議》送到皇宮,交給皇上批閱。
李岩批上:同意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明天就可以簽訂協議。要多印刷,由他們帶回去。
九月二十二日早朝,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在朝廷宣讀了。被一致批準。上午全體大臣參加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簽字儀式。
上午,就在內閣衙門門口,隆重舉行了東蒙古和平統一協議書的正式簽字儀式。
簽字結束,就由皇帝頒布對蒙古王爺封爵,一個一個地由皇帝親自發給封爵的證書。皇帝親手頒發,夠給這些蒙古王爺的麵子了。有這些證書,他們就是大順的侯爺了。
儀式結束,蒙古的侯爺們要求參觀長安城。朝廷就派禮部的大臣陪同,去參觀長安城。
李岩把陳奏庭叫來,對他說:“東蒙古我們已經簽定了協議書。他們被我們俘虜的將士,我們也要放回去。你們兵部,要把他們的武器發還他們。另外,現在冬季來了。他們回去會很冷,我們要發給新的冬季服裝給他們,讓他們回去穿上新衣服,要又暖和又有麵子。”
陳奏庭說:“臣馬上就去安排。”